草书从章草发展为今草,发生在汉晋时期。随后的隋唐五代近四百年,草书艺术本身发生了深刻变化,并有此产生了更广泛的影响。使草书在唐朝大行其道的一位具有决定性的人物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酷好王羲之书法,在他的倡导带动下,东晋以来的“二王”草书已经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普及与熟练应用。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书法家是智永。东晋南朝草书技法的丰富多变和面目的奇宕萧散,经过智永日复一日重复书写的八百多本《真草千字文》已变成一种逐渐平稳、规范和有法可循的样板。到了初唐,孙过庭(约646-约690)的出现,又使草书的书写点画姿态百出,用笔活泼老辣,结字天然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