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主要内容是什么?
1、主要内容
《亲爱的安德烈》是著名作家龙应台和儿子安德烈用三年时间互通书信的结集。 36封家书呈现了母子两代人心灵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对个体思想意识的影响。在信中,安德烈“有三分玩世不恭,二分黑色幽默,五分认真”;龙应台“有八分认真,二分知性怀疑”。安德烈对龙应台“嘲笑有加”;龙应台对安德烈“认真研究”。
通过此书,龙应台跟孩子分享了自己成长的南部小渔村,叙述了贫穷而缺乏养分的环境,让她学到对弱势的同理心与悲悯;叙述了安德烈如何捍卫自己喜欢的摇滚乐,喜欢电影,并且如何从60年代的嬉皮文化中,叛逆出一种值得深思的价值;在叙述这一对母子在面对该为台湾队、中国队、德国队加油时,拉扯出关于国族认同的辩证;更多的是一种相濡以沫,对于理性,对于文明正义,对于教养的理直气壮,超越母子的辈分关系。通过两种不同生活背景的人的两种价值观的碰撞、磨合,增强了两代人之间的互相理解和信任,从而在“代沟”上架起一座桥梁。
2、获奖
《亲爱的安德烈》获“第五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
《南方周末》最受欢迎的专栏之一;
《亚洲周刊》2007年中文十大非小说类榜首畅销书。
3、作者简介
龙应台,女,祖籍湖南衡山,1952年生于台湾高雄,1974年毕业于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深造,攻读英美文学,1982年获得堪萨斯州立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后,曾任教于纽约市立大学及梅西大学外文系、并任台湾中央大学外文系副教授、台北市文化局长等。
亲爱的安德烈摘抄15篇
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对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而在现在的生活架构里,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第一,它给你意义;第二,它给你时间。你的工作是你觉得有意义的,你的工作不绑架你使你成为工作的俘虏,容许你去充分体验生活,你就比较可能是快乐的。”
感悟:龙应台写给安德烈的这段话,想必是大多数人想追求的工作状态;可是,现实中,哪里去找这样两全其美的工作,只为生活有意义,不为生计。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做着自己不喜欢而感觉痛苦的工作,并无法摆脱;首先,这个社会提供很少这样既对你有意义又给你时间的工作;其次,即使有,大多数人也恐怕意识不到对自己有意义的工作以及如何利用工作业余的时间去体验生活。我们现在被灌输一种观念,就是所有的工作不是枯燥乏味,就是劳心劳累,所以要想让自己身心愉悦,只有接受工作带来的痛苦,用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对待,才是上策;我在疑问:难道没有一种工作是让人从心底里就喜欢它,爱上它吗?每个人是否都会有一种工作让他感觉有意义?我们该如何既在社会上立足,又可以工作得快乐,有意义,这是个太难的问题!
“有意思的是,这次的‘失败启蒙’教给我的,不是‘你以后一定不能忍受城乡差距、贫富不均所带来的不公平’。也就是说,‘失败启蒙’给我的教训,不是打入‘成功者’的行列,而是,你要去挑战、去质疑‘成功者’的定义。
感悟:龙应台从乡下转学到镇上,因不会投铅球而被老师和同学嘲笑,而她所得到的教训感悟却是上面这段话,第一次看到这段话,让我震撼,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以往的观念。我想起了自己刚入初中那会,也是从村里去的土孩子,会羡慕城里孩子所拥有的城市气,会从他们的眼光中意识到自己的土气,而我所做的是什么呢?是嫌恶自己,嫌恶自己的农村气,为了那点虚荣,我开始逐渐向城市气靠拢,摆脱自己身上原所拥有的气质,慢慢变成了假里假气的城市人,似乎是见过了世面,提高了修养似的,现在看到龙应台这句话,真是觉得自己懦弱不堪;我该时刻记得这句话,在之后的人生道路上,遇到成功者权威,要勇敢坚持自己的价值体系。
“如果我们不是在跟别人比名比利,而只是在为自己找心灵安适之所在,那么连‘平庸’这个词都不太有意义了。‘平庸’是跟别人比,心灵的安适是跟自己比。我们最终极的负责对象,安德烈,千山万水走到最后,还是‘自己’二字。因此,你当然更没有理由去跟你的上一代比,或者为了符合上一代对你的想象而活。”
“一个跑道上,有人正在跑五千米,有人在拼百米冲刺,也有人在做清晨的散步。那跑五千米的人,看见那跑百米的人全身紧张、满面通红,心里会“颤抖”吗?不会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是跑五千米的。
那清晨散步遛狗的人,看见那跑五千米的人气呼呼地追过来了,他会因而恐惧,觉得自己要被“淘汰”了吗?不会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是来散步的。
你真的“平庸”吗?其实要看你让自己站在哪一条跑道上。如果你决定作那清晨散步的人,怎么会有“平庸”的问题呢?会不会你的气定神闲,你的温和内敛,你的沉静谦逊,反而就是你最“杰出”的人格特质呢?”
感悟:现实中的大多数人知道自己走的哪条路吗?自己走的哪条路似乎往往只有别人看得出,而自己却身陷迷惘。也许生活安静舒适的你哪天看到曾经一起上大学的密友获得成功,你心里没有异样的不知所措吗?顿时觉得自己的生活百般不适?可是你知道吗,你在她眼里的路就是清晨作散步,她羡慕你的安闲舒适,羡慕你所走的跑道,而你却不自知。而我便是那种无法定位自己跑道的那种人,是随着心境不停变换自己的跑道,一会是清晨散步,一会是百米赛跑,一会是五千米慢跑;更恐惧的是,在做清晨散步时,看到百米赛跑和五千米慢跑的人,会恐惧自己被“淘汰”,而在做百米赛跑或者五千米慢跑时,却羡慕清晨散步的人的悠闲和自在。毕业一年,大家的生活都开始上轨道,有结婚生子过舒适生活的,有继续在城市里漂着的,有忙碌的,也有安适的,各有各的生活节奏,自己选择的跑道该坚持走下去,不该望着其他跑道的人比较从而导致心乱。
亲爱的安德烈的内容简介
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返回台湾,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
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龙应台一定要认识成熟的大学生安德烈。
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收入此书的的三十多封书信,感动了无数被“亲子”之间隔阂与冲突深深困扰着的读者,为读者弭平代沟、跨越文化阻隔、两代人沟通交流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和方法。
《亲爱的安德烈》主要内容 赏析 感悟
主要内容:
著名作家龙应台和儿子安德烈用三年时间互通书信的结集。 36封家书呈现了母子两代人心灵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对个体思想意识的影响。在信中,安德烈“有三分玩世不恭,二分黑色幽默,五分认真”;龙应台“有八分认真,二分知性怀疑”。安德烈对龙应台“嘲笑有加”;龙应台对安德烈“认真研究”。
通过此书,龙应台跟孩子分享了自己成长的南部小渔村,叙述了贫穷而缺乏养分的环境,让她学到对弱势的同理心与悲悯;叙述了安德烈如何捍卫自己喜欢的摇滚乐,喜欢电影,并且如何从60年代的嬉皮文化中,叛逆出一种值得深思的价值。
在叙述这一对母子在面对该为台湾队、中国队、德国队加油时,拉扯出关于国族认同的辩证;更多的是一种相濡以沫,对于理性,对于文明正义,对于教养的理直气壮,超越母子的辈分关系。通过两种不同生活背景的人的两种价值观的碰撞、磨合,增强了两代人之间的互相理解和信任,从而在“代沟”上架起一座桥梁。
赏析:
在这本书信集中,儿子是初生牛犊,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文笔尖锐,时而正经,时而戏谑,甚至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坦率的话语着实把严肃、认真的母亲吓了一大跳。面对青春叛逆的儿子,龙应台首先接纳了他的认识,然后才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和他进行具体话语的探讨。话语中蕴涵着慧智、平等、尊重的思想和人文关怀。
感悟:母子两代人心灵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对个体思想意识的影响,记录了两代人试图消除隔阂与冲突的努力,也为中西文化的碰撞提供了一个清晰而生动的范例。
扩展资料:
《亲爱的安德烈》的主题思想:
《亲爱的安德烈》包含着多重“复调”。作为观念冲撞的展示,它的第一重是母亲龙应台和儿子安德烈的对话——细读开去可感受到,这有往有来大致对称的文本,既展示了对话的可能,又证实了对话的虚妄,也就是对话之间的各自孤立——在母亲寻求沟通的努力之下,更加彰显出思想统一的不可能。第二重,是读者来信与母子俩通信之间的“复调”。
正是从读者来信中,可以读到一种观念的交锋,既是对龙应台单一话语立场的一种挑战、对于大男孩安德烈有待完成的思想观念的一种修正,也是对书中人物置身的这个斑斓而多义的当代文化语境,做了一个粗略而鲜明的写真。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亲爱的安德烈
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的主要内容100字与读后感
今天读了《亲爱的安德烈》。
这些书信最初的愿望是龙应台想借此走入十八岁的儿子的内心世界;因为她发现,她和儿子,几乎已经无话可说。那个曾让她拥抱,让她亲吻,让她牵手,让她牵肠挂肚、头发有点汗味的小男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那个冷冷的看着她,爱她却不喜欢她的安德烈。她无法忍受和儿子成为了这样有爱、但却彼此不认识不了解不喜欢的人。
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两代人之间,还是异国的两代人之间,而且是好长时间没有生活在一起的异国的两代人之间,其实是很自然的。
我的安安哪里去了?可爱的安安哪里去了?小鸟长大了,总会要单飞的;翅膀硬了,自然也就不那么温顺。这个问题就好像在问,小鸡仔长大了,它金灿灿、毛茸茸的样子哪里去了?我鬓发苍苍了,二十岁的青春容颜哪里去了?
答曰,随时间去了。
父母终归就是父母。是那个生育他,教育他,扶持他,影响他的人;是那个怕他饥,忧他寒,为他千里担忧的人;是那个愿意为他付出太多太多, 以他的快乐为自己最大的快乐。
孩子终归是孩子。是那个感恩父母的无私奉献和良苦用心的人,是那个愿意用自己的寸草心来报答父母的三春晖的人。他真切的愿望是,等有一天我长大了,要让父母因为我而更加幸福。
但父母没法强求自己一定会成为孩子的朋友和知己。就像我们没法强求何一个人成为自己的知己一样。因为年龄,父母不会热衷于同样的事情,因为经历,你走过的路他还没有起步。所以孩子自有他们兴趣相投的玩伴,志同道合的朋友,心有灵犀的知己。而对于父母,却是从全心依赖到慢慢分离,交集越来越少,观念愈发迥异。小鸟长大了会单飞,它要去的地方父母不曾涉猎,孩子长大要独立,他的想法在父母看来难免会不可思议。父母只是那个巢,而不可能是它飞行的旅伴。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终要成就的是——“我之为我”。
所以不要试图清晰孩子的每一个念头,不要扩展他还有多少自己不知道的秘密,否则就会陷入一种爱得深太想问,但知道问了会换来抗拒和逃离的伤感境地。
有时候父母总是认为,自己经历了凤凰涅盘得来的真经,一定得让孩子如视珍宝的珍藏玩味,否则他就要费时间走弯路受折磨,还可能荒废一生甚至遭受到致命的打击,这怎能不让父母揪心忧虑?
不知道一个先知先觉的人总在身边指点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哪怕你自己也明白所说的一切道理其实都是废话,生活需要每一个人独立地慢慢经历,反复周折,才能体验。哪怕你的愿望只是告诉他最后不要倒下去,要站起来,那都是奢侈的。有没有你总是诸葛亮的感觉?他有没有先读爱情小说再谈恋爱的感觉?他会不会觉得自己始终被动且后知后觉?
有时候父母也会把爱和占有混为一谈。安德烈是变了,但妈妈没有说于他自己而言,他是变得更浮躁更烦恼了更堕落了?还是更踏实了更成熟更快乐了?妈妈关心的只是她不能再享有拥抱亲吻那个可爱的小男孩的感受了!爱就希望占有,占有就是一种限制,爱希望回报,回报就是一种索取。爱,有时候也会变成侵犯,既然是侵犯了,就不可能真正视对方独立平等不可强求不可冒犯。是不是老觉得我是对他好,就可以理直气壮?是不是还觉得,我是爱他的,就可以肆无忌惮?而对于被爱的人,其实常常不愿把爱自己的人定义为侵略者或者入侵者,于是便宁肯整天整天和朋友泡在一起,不得不面对父母的时候,就带上耳机。还记得《黑天鹅》里那份母爱吗?
龙应台的《目送》,写的还是太伤感了。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就是眼看着这个自己深爱的孩子越走越远,而且他的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有时候父母总是不计代价的付出,孩子走远了,又觉得无限荒凉和凄然。其实每个人都知道,在我们的心里,没有人能取代父母的位置,他们对我们的付出,对我们的爱,我们其实全都牢牢的记在了心里。我们也愿意用最大的爱去回报,只是,请允许我用自己的方式。我愿意把我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拿来让我的妈妈过上相对充裕的生活,去享受自己想要的精神或物质,这样我会得到一种莫大的快乐和满足;但我不愿意听她唠叨一分钟,我觉得这不是不爱,只是因为我们不是能在语言交流上取得愉悦的人。如果说她在说,我在听,我不违心的告诉你,那仅仅是出于礼貌和孝敬。
当然,我觉得龙应台和安德烈,也有些其他的原因。
比如说,龙应台从政。我是有点很难理解一个母亲和儿子的书信谈论的都是国家大事,世界,国家,民族,公平,自由,正义,很像是政治家们在探讨议论人类的发展,时局的走向;这跟我看《傅雷家书》的感觉不太一样。我想对龙应台来说这可能是职业习惯思维定势,但对安德烈来说,他只是个人主义的自由惯了的年轻人,有几分热情,几分牵强,就很难说清了。
比如说,也有安德烈的原因。父母都是有成就的名人,而且长时间不在身边,从小过着优裕的生活,十几岁周游了半个世界。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孩子是独立、自由、无忧而任性的人。他会放纵自己沉迷于自己的喜好,比如说朋友、音乐、足球、啤酒,而不愿意拿一点点时间来敷衍任何人。
我不知道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们是否达到了最终的目的,消除了心灵上的隔离;还是只是一个母亲一次有些痴心有些偏执的努力,其实在我的心里,我觉得可能没有。
要随时间去的东西,即使你追忆的再辛苦,它也是不会回来的。
亲爱的安德烈内容摘要
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返回台湾,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龙应台一定要认识成熟的大学生安德烈。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内容简介
这是龙应台与安德烈的母子书信集,其中收录了母子俩三十五封书信,其中包括对近期生活的议论、对新闻的观点、对人生的深思......详细记录了两人情感的交流——从陌生到朋友。在信中,儿子有三分玩世不恭,二分黑色幽默,五分的认真;母亲有八分的认真,二分的知性怀疑。儿子对母亲嘲笑有加,母亲对儿子认真研究。值得一看。
龙应台的书,亲爱的安德烈,主要内容思想感情,好段落摘抄。。。
又要开学了,让我们一起再读一遍龙应台写给安德烈的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会带给你快乐。”
这就是学习的意义!
——致即将开学的孩子们[爱心]
扩展
思想感情
主要内容
亲爱的安德烈会考什么内容? 我们老师说不看不及格
《亲爱的安德烈》经典语录名句经典语句摘抄欣赏:1.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