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未完成的故事,未完成的故事的内容简介

来源:连笔字网 2023-12-09 14:53:06 作者:连笔君

什么是未完成情节

某个章节,只写了一部分,或者少部分,也就是说,没有把整个故事叙述完。
唯有情节完整,故事才完整。
小说,最忌半途而废。也就是说,该写的情节没有写完。

故事未完成,结局是什么

故事、向来就没有结局、 像红楼梦、曹先生已死、 可是、故事却延续下来、 传给后人观赏、 每个人的生活就像一个故事、 即使你的生命已完结、 可是在你的故事中扮演主角、配角的都还活着、 他们会代替你把故事、继续下去、 一代传一代、繁衍不熄、
全文结束

《红楼梦》的故事梗概

红楼梦的故事内容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用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尤三姐等个性鲜明的人物描写了封建官僚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特别是贾家的衰落过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说明了封建王朝必将衰落的历史命运。

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是贯穿全书的主线。这条线索从林黛玉和薛宝钗先后接踵来到贾府,与宝玉的爱情纠葛开始形成,并在矛盾中向前开展。

黛玉和宝钗在“哀”与“乐”截然不同,“悲”与“欢”强烈对比之下,一个“魂归离恨天”,一个“出闺成大礼”,终成悲剧结局,是主线的高潮,也是实现全书主题的集中所在。

它以贾、林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贾、林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

扩展资料:

《红楼梦》的文化精神:情本思想

一、《红楼梦》里的“情”,指的是男女之间的相悦相爱之情。

二、《红楼梦》里的“情”,还逸出了“男女之情”的狭隘理解,包含了以尊重和关爱女性为核心的可贵平等精神。

三、《红楼梦》里的“情”,还超越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广泛地指人与自然的关系,包含了人类必须体贴和善待自然万物的博大情怀。

四、《红楼梦》的“情本思想”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从根本上说,它是明代以来以汤显祖、冯梦龙为代表的“情本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光大。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红楼梦》的文化精神:情本思想

方志敏的故事梗概

方志敏,1900年生,江西省弋阳县人。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与领导弋横起义,创建赣东北苏区,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红11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
1934年11月初,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至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被7倍于己的敌军围困。他带领先头部队奋战脱险,但为接应后续部队,复入重围,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27日在江西玉山陇首村被俘。被捕那天,两个国民党士兵搜遍方志敏全身,除了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诚如方志敏所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时年36岁。

《头发的故事》 主要内容

记述了小说主人公N先生由头发的故事引发的体验和感想。

清初,扬州和嘉定人因不愿意拖起辫子,就有了骇人听闻的“扬州十日”和“嘉定屠城”。到了清末,没有辫子就成了“反叛”了。N先生从国外回来的时候被人骂作“冒失鬼”和“假洋鬼子”,女子剪掉头发就考不进学校。

直到辛亥革命以后,人们才有了劈辫子的自由。于是,由头发的故事说到了辛亥革命。N先生辛辣讽刺了辛亥革命后的九年北京“双十节”的情形。人们忘却了纪念,忘却了为革命牺牲的烈士,而政府仍然腐败,现实仍然黑暗,奴隶们仍然麻木。辛亥革命失败了。小说中又写到N先生悲愤的回忆。

小说围绕着头发问题所经历的斗争,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及“五四”前后的复辟倒退逆流。鲁迅寄寓了自己对封建顽固守旧势力的痛恶,对软弱的不彻底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愤激。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从结构形式上来看,《头发的故事》是推陈出新的,全文两千余字,但叙述类的语句却不超过三百字,其余大部分都是主人公N先生的独白。

小说通篇没有完整、紧凑、集中的情节,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但这种特殊的结构却形成了独特的视角与观点,使文章对主旨的表达更具表现力,深刻地说明了辛亥革命的妥协性与不彻底性,它革掉的仅仅是一条辫子,真正需要扫除的封建顽固势力仍然盘踞在普通民众的心中,并借此抒发了作者的悲愤忧郁之情。

这篇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同时使用了戏剧化的叙述方式和审美距离原理。既然小说用了作者自己的经验,N先生便是一个替代作者的角色,但作者与其替代者保持了相当的距离,距离的获得是由于用了戏剧化的叙述。不会将作者与N先生混淆。

同时,作者将N先生的叙述置于一个故事的倾听者“我”的叙述的更大的框架中,N先生便成了被塑造的生动的人物形象,脾气乖张,无谓生气,不通世故。并让他躬行他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如用手杖拼命的打了几回),来增大距离,这是一篇将反语、戏剧化叙述与审美距离成功结合的技巧复杂的小说。

人类群星闪耀时里面故事概要,越详细越好

内容简介

1、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找庇护(不朽的逃亡者):1513年9月25日,富有冒险精神的西班牙巴尔沃亚随船到达南美洲,去开拓和寻找财富,他不仅挤走了整支队伍的主人,还赶走了新派来的总督。但是,被他赶走的船队主人却回到了西班牙,向西班牙宫廷举报了他的恶劣行为。

为了避免西班牙宫廷的惩罚,他决定率先去寻找南美大陆的财富,以此来庇护自己的安全,在艰苦的旅途之中,他成为了第一个看到太平洋的文明中的人类,并且他知晓了不远的国度中还有存有无限黄金。而就在此时,他的朋友皮萨罗为了抢夺功劳背叛了他,联合国王派下的新总督一起将其暗算。

2、拜占庭的陷落: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占东罗马帝国最后的堡垒:君士坦丁堡,经过数次激战始终不见成效,此时这位天才皇帝想出一幕惊险之棋,将战船从陆地运送到拜占庭防守薄弱的靠海一隅,最终因为拜占庭疏忽的一座小门--凯尔卡门的发现,奥斯曼帝国毁灭了拜占庭这一人类文明的精华。

3、亨德尔的复活:1741年8月21日,落魄而江郎才尽的作曲家亨德尔突然在一首诗中找到灵感,写下了不朽之作《弥赛亚!》,而他自己也因此得到了救赎。

4、一夜天才:1792年4月25日,年轻上尉鲁热受到斯特拉斯堡市长的邀请,为莱茵军创作一首战歌,4月26日凌晨,《马赛曲》诞生了。此歌一出立即传遍全国大街小巷,激励着军人去战斗,去胜利。而此歌的作者鲁热却无为人知,并且一生穷困潦倒,他只做了一夜的天才。

5、滑铁卢的一分钟:1815年6月18日,由于懦弱平庸的副将格鲁希固守成命,拿破仑兵败滑铁卢。

6、玛丽恩巴德哀歌:1823年9月5日,歌德在离开玛丽恩巴德回家的路上,抑制不住心中对于那里一位少女的思念,悲不自胜,写下了晚年最著名的爱情诗篇:《玛丽恩巴德悲歌》。从此歌德痛定思痛,踏入了另一个创作高潮,写出了《浮士德》等伟大著作。

7、黄金国的发现:1848年1月,约翰·奥古斯特·苏特尔在自己的领地,今加利福尼亚,发现了黄金混合在泥沙之中,从而掀起了持续四年横扫世界的“淘金热”。人们不再劳动而是拼命的淘金,世界各地也涌来了无数的淘金者,他们霸占了属于苏特尔的财产和土地,最终使苏特尔家破人亡。

8、壮丽的瞬间:俄罗斯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参与反动的政治活动被逮捕并处于死刑,在执行死刑之际一纸官文的到来改变的死亡的命运,死刑不再,改判服役和当兵。陀思妥耶夫斯基历经磨难而幸存和日后的军旅生涯给了其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其一生创作和思想的转折点。

9、飞越大洋的一次通话:1858年7月28日,在美国实业家塞勒斯·韦斯特·菲尔德立志要铺设一条连接欧亚大陆的海底电报电缆,准备妥当后的首次铺设便遭遇失败,坚定的菲尔德终于在第三次铺设时成功,人人奉菲尔德为英雄。但好景不长,电缆的失灵又使愤怒的人们反过来炮轰抨击他。时隔六年,决心不减的菲尔德再次尝试终于成功。

10、逃向上帝:列夫·托尔斯泰未完成的剧本《黑暗中的光明》之续尾。

11、封闭的列车:1917年4月9日,列宁登上了从瑞士过境德国回到俄国的列车,这列封闭的列车就像一枚炮弹,把革命的导师送回了祖国,打垮了一个帝国。

12、南极争夺战: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各自率领一支探险队,为使自己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到达南极的人而进行激烈的竞争,但是他们之前一个月挪威人阿蒙森的队伍已经先他们到达,失望的斯科特同其他四人在返回的途中不幸遇难,在他留下的笔记本中记述了斯科特对国家的自豪和对家人的思念。

13、西塞罗:古罗马生命最后的4年。

14、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美国总统威尔逊以保障人类永久和平为梦想,却惨遭失败。

扩展资料

序言

任何一个艺术家也没法把一天的24小时都用于艺术创作,所有那些特色独具、生命力旺盛的神来之笔往往存在于那难得而又短暂的瞬间灵感火花的闪烁。历史也是如此,这被世人赞颂为古往今来最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的历史,也不可能持续不断地进行新的创造。

尽管歌德曾满怀敬意把历史称为“上帝的神秘作坊”。但在这作坊里发生的,却是太多不可胜数的被我们熟视无睹和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像艺术创作和生活中到处遇到的那种情况一样,那些令人震撼的非常时刻并不多见。

这个作坊里常常只有一个编年史家,冷漠而又持之以恒地把一件一件的事实当成一枚一枚的珠子串连成一个数千年悠久的长链,因为那些历史的尖锋时刻都需要太长的酝酿时间,每一桩影响深远的事件都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

在一个民族里,为了产生一个天才,总是需要几百万人。一个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的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伴随着无谓流逝的漫长岁月。

不过,诚如在艺术上一旦出现一个天才就会影响百年的文化史一样。这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旦发生,就会决定几十甚至上百年的历史进程。就像避雷针的尖端汇聚了整个大气层的电流一样,那些不可胜数的事件也会挤在这最短的时间内发作。

这些平时悠哉游哉按顺序发生或者并驾齐驱而来的事件,都压缩在这电光火石般的一刻。这一刻可以决定一切:个人的生死、民族的存亡,乃至整个人类的命运。

这种极富戏剧性并且生死攸关的时刻。往往发生在某一天、某一小时,甚至常常只发生在某一分钟。虽然在个人的一生中和历史的进程里都是难得一见的。但它们的决定性影响却超越时间之上。在此。我将从不同的时代和领域回顾那些群星闪耀的某一刻——之所以这样称呼这些时刻。

是因为它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普照着暂时的历史黑夜。我并不会通过自己的虚构来增删已发生的一切的内在真实性,因为历史——这个真正的诗人和戏剧家,已经把那些时刻表现得十分完全。无须任何外来的帮手,而且,伟大的历史凌驾于所有的作家之上,谁都甭想超越他。

斯蒂芬·茨威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类群星闪耀时

鲁迅《头发的故事》内容简介

<头发的故事>围绕着女子剪发、男人剪辫子的头发问题组织故事,通过头发问题所引起的反复曲折的风波,鲁迅寄寓了自己对封建顽固守旧势力的痛恶,对软弱的不彻底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愤激.鲁迅将人物独白作为构思这篇小说的主要手段,通过人物独白来叙事抒情,同时以辫子这种社会意象来叙事.小说创作过程中也采用了虚构艺术,通过虚构的"假",达到艺术上的"真".叙述和人物语言也精炼传神

<<屈原沉江>>的内容简介

屈原劝楚顷襄王搜罗人才,远离小人,鼓励将士,操练兵马,增强国力,却招来了令尹子兰和靳尚等人的仇视。他们天天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后楚顷襄王大怒,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去。由于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活着,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终于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里自杀了。 附近的庄稼人,得到这个信儿,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大伙儿在汨罗江上捞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 渔父很难受,他对着江面,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献给屈原的。

上一篇:活版印刷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