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作品三部曲
巴金的三部曲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一、《爱情三部曲》
1、《雾》
《雾》,巴金《爱情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出版于1931年,出版社为新中国书局。讲述了旧社会时期一个留学归来学子在旅馆的一段遭遇,反应了旧社会时期包办婚姻与自由恋爱的相互抗争,凸显了当时的社会特性。
2、《雨》
《雨》,巴金《爱情三部曲》第二部,长篇小说,出版于1933年,出版社为:良友图书公司。主要讲述了《雾》中主人公周如云的朋友吴仁明的经历,描写了旧社会时期各种不同人的思想动态。
3、《电》
《电》是巴金《爱情三部曲》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出版于1935年。是既《雨》故事情节发展的延续。《电》写了许多人,许多事。
作者说,小说中的人物全是主人公,都占同样重要的地位,在这热血青年的群像中,吴仁民是以一个受人尊敬的最年长的革命家形象出现的,成了一个新人。李佩珠被当做妃格念尔型的女性来描写了。
二、《激流三部曲》
1、《家》
《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最早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开明书局于1933年5月出版首本《家》单行本。
该小说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腐朽,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歌颂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
《家》被认为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8位)。
2、《春》
《春》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主要展现了封建家庭内部的罪恶、迂腐、丑陋和对青少年的迫害,并号召青少年能勇敢走出封建制度的囚笼,大胆追求民主与自由。
3、《秋》
《秋》是中国作家巴金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激流三部曲之一,这部长篇巨制蜚声海内外,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描绘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变旧生活的故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激流三部曲
巴金的作品有哪几个三部曲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巴金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巴金的《人间》三部曲:《憩园》《第四病室》《寒夜》
巴金的《抗战》三部曲:《火》《冯文淑》《田惠世》
《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巴金的早期代表作。其中《家》的艺术成就最高。《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呼吁自由、民主、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最鲜明的一面旗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起着巨大的作用。
《爱情三部曲》是1988年6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是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系列之一,主要包括《雾》《雨》《电》,主要内容是探索青年人追求理想和信仰的道路。
《人间》三部曲,这三部小说,被后人称为“人间三部曲”,是中国现代文学泰斗巴金后期小说的扛鼎之作,长篇绝唱。本套书可以说是巴金创作艺术的高峰,整体创作风格陡然一变,由早期的热情奔放的抒情咏叹,转向冷静深刻的人生世相的揭示,其艺术水准远在成名作《家》之上。
《抗战》三部曲,是巴金耗时六年完成的长篇系列小说。它是巴金用笔迅速反映抗战现实的佳作。巴金结合当时的历史现状,从三个角度展现了抗战期间波澜壮阔的社会现实,以现实主义精神在文本中表达了对日寇血腥暴行的沉重控诉,赞扬了我国军民奋勇抗战、共度难关的精神品质。
扩展资料
巴金的长篇小说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并且带有强烈的自传性。他的短篇小说则题材多样,涉及范围相当之广。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其中尤以他的《激流三部曲》和《寒夜》为著。《激流》通过描写高公馆的由盛转衰及其分崩离析,反映了封建大家庭逐渐没落的过程,表现了封建专制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讴歌了青年们的觉醒和反抗。
巴金的中长篇小说的题材也具有多样性,《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海的梦》等作品是反映青年革命者生活的,《激流》三部曲、《憩园》等则是表现封建大家庭生活的作品。《砂丁》、《萌芽》是反映矿工生活和斗争的中篇小说,《第四病室》、《寒夜》反映了国统区小市民、小公务员的悲惨生活,《火三部曲》是描写各阶层人民抗日活动的长篇小说。
总之,巴金小说的题材是具有多样性的,是丰富多彩的,他的小说反映了中国现代杜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表现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巴金
关于巴金的三部曲
1、《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表现巴金是有革命精神的人
2、《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表现巴金是感情丰富的人
3、《抗战三部曲》又名《火》, 因书分三册,又被称为《抗战三部曲》。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他从小生活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目睹了种种丑恶的社会现象。“五四”运动使他打开眼界,树立起反对封建制度,追求新的社会理想的信念。1927年赴法国学习,第二年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
扩展资料
“激流三部曲”写的是一个溃败的封建大家庭悲欢离合的历史,它的创作,作者曾受到左拉的长篇小说《卢首家族的命运》和曹雪芹《红楼梦》的影响,但时代同时也赐予了作者新的灵感。
使他把艺术的视点集中在对封建家族制的解剖上,解剖它的种种矛盾,毫不可惜他的溃败,并且以热切的感情展现出生活中的“激流”在破败的家庭中生长起来,充满了爱和恨、自信和勇气。
他在腐败崩溃的事物中,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充满朝气的叛逆的人物。其突出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小说中最见功力的人物形象是觉新,他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却又怯于行动的“多余的人”,是封建家庭和旧礼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剧典型,他也受过“五四”新思潮的影响,清醒地认识到是旧家族和旧礼教夺去了他的青春。
但封建主义伦理道德特别是所谓“孝”的毒害,长房长孙特殊地位的约束,旧意识的沉重的十字架,已经将他的生命活力和棱角消磨殆尽,造成了他委曲求全的懦弱顺从的性格。“家”对于他来说,意味着一种精神上的炼狱,也意味着一种神圣的血缘关系与难以割舍的生活情调。
而小说中的另一个主要人物觉慧,则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叛逆者,一个充满朝气的典型,他体现了“五四”新思潮的威力和新一代民主青年的成长,从小说的艺术构思看,作者也正是有意将觉慧和觉新两种不同的思想性格的人生道路做鲜明对照,以更完满地表达《家》的思想主题的。
当然,在《家》的结尾,瑞珏的死终于使觉新有所醒悟,他痛苦地感到“我们这个家需要一个叛徒”,并表示支持觉慧出走,而在《春》和《秋》中觉新思想上产生明显的转变,逐渐抛弃了他的“作揖主义”。
小说中同时还塑造了另一个主要人物,专横、衰老、腐朽的高老太爷,以及一系列生活在这个封建大家庭中的其他人物,如纯洁、刚烈的敢于以死向封建专制抗议的丫头鸣凤,温顺驯良的吞咽着旧礼教恶果的小姐梅芬,善良的瑞珏,勇敢的觉民和琴,腐化堕落的王老爷克定,等等。
这些不同阶级、地位、思想和性格的人物,一起在高公馆这个黑暗的王国里,演示着腐朽或新生的戏剧。
第二,《家》在结构艺术上借鉴《红楼梦》的写法,以觉慧和鸣凤的恋情以及觉新与瑞珏、梅芬之间的纠葛作为情节发展主线,全面交织而展示了高公馆的衰亡过程。
全书人物众多,事件繁复,但作品能始终围绕基本线索展开描写,有条不紊,紧凑周密,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显示了作者精于构思的能力。
第三,《家》基本上仍然属于“青春型”的创作,那由真诚热烈的心里唱出的青春之歌,是特别能唤起青年人的共鸣的。
它很能代表巴金前期创作的风格:只求与青年读者情绪沟通,不求深刻隽求,倾向单纯、热情、坦率,以情动人,情感汪洋恣肆,语言流水行云,虽然有时少锤炼,不耐咀嚼,整体上却有一种冲击力,能渗透读者的内心。
第四,在巴金后期的小说中,巴金开始写没有英雄色彩的小人物,写社会重压下人们司空见惯的“委顿生命”,写“血与痰”,调子也变得悲哀、忧郁,由热情奔放的抒情咏叹,转向深刻冷静的人生世相的揭示。
在作品主题上,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继续顺着《家》的路子写旧家庭没落的,除了《春》和《秋》外,还有《憩园》;另一类是反应抗战时期现实生活的,主要有《火》三部曲、《第四病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金代表作
巴金的作品有哪几个三部曲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巴金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巴金的《人间》三部曲:《憩园》《第四病室》《寒夜》
巴金的《抗战》三部曲:《火》《冯文淑》《田惠世》
《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巴金的早期代表作。其中《家》的艺术成就最高。《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呼吁自由、民主、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最鲜明的一面旗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起着巨大的作用。
《爱情三部曲》是1988年6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是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系列之一,主要包括《雾》《雨》《电》,主要内容是探索青年人追求理想和信仰的道路。
《人间》三部曲,这三部小说,被后人称为“人间三部曲”,是中国现代文学泰斗巴金后期小说的扛鼎之作,长篇绝唱。本套书可以说是巴金创作艺术的高峰,整体创作风格陡然一变,由早期的热情奔放的抒情咏叹,转向冷静深刻的人生世相的揭示,其艺术水准远在成名作《家》之上。
《抗战》三部曲,是巴金耗时六年完成的长篇系列小说。它是巴金用笔迅速反映抗战现实的佳作。巴金结合当时的历史现状,从三个角度展现了抗战期间波澜壮阔的社会现实,以现实主义精神在文本中表达了对日寇血腥暴行的沉重控诉,赞扬了我国军民奋勇抗战、共度难关的精神品质。
扩展资料
巴金的长篇小说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并且带有强烈的自传性。他的短篇小说则题材多样,涉及范围相当之广。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其中尤以他的《激流三部曲》和《寒夜》为著。《激流》通过描写高公馆的由盛转衰及其分崩离析,反映了封建大家庭逐渐没落的过程,表现了封建专制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讴歌了青年们的觉醒和反抗。
巴金的中长篇小说的题材也具有多样性,《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海的梦》等作品是反映青年革命者生活的,《激流》三部曲、《憩园》等则是表现封建大家庭生活的作品。《砂丁》、《萌芽》是反映矿工生活和斗争的中篇小说,《第四病室》、《寒夜》反映了国统区小市民、小公务员的悲惨生活,《火三部曲》是描写各阶层人民抗日活动的长篇小说。
总之,巴金小说的题材是具有多样性的,是丰富多彩的,他的小说反映了中国现代杜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表现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巴金
巴金主要作品《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各指什么?
爱情三部 《雾》《雨》《电》
《家》、《春》、《秋》三部长篇组成的《激流三部曲》
巴金一共有几个三部曲?分别是什么?
1、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2、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3、抗战三部曲,又名《火》。
一、个人作品
中长篇小说
《灭亡》《小说月报》第20卷第1期,上海开明书店1929年10月初版
《家》上海开明书店1933年5月初版
《春》上海开明书店1938年8月版
《秋》上海开明书店1940年9月初版
《爱情三部曲》:《雾》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6年1月版
《雨》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3年1月初版
巴金作品 封面 一览(11张)
《电》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5年3月初版
《憩园》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1944年初版
《第四病室》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46年版
《寒夜》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47年3月初版
《死去的太阳》上海开明书店1931年初版
《海底梦》上海新中国书局1932年8月初版
《春天里的秋天》上海开明书店1932年10月初版
《沙丁》上海开明书店1933年1月初版
《萌芽》上海现代书局1933年9月初版
《新生》上海开明书店1936年11月版
《利娜》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1940年8月初版
《抗战三部曲》:《火》之一至之三,上海开明书店1940年12月一1945年7月版[10] [11]
短篇小说集
《复仇集》上海新中国书局1931年8月初版、《光明集》上海新中国书局1932年12月版
《电椅集》上海新中国书局1933年2月初版、《抹布集》北京星云堂书店1933年4月初版
《将军集》上海生活书店1934年8月初版、《沉默集》上海生活书店1934年10月初版
《神·鬼·人》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5年12月版、《沦落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3月初版
《发的故事》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2月版、《长生塔》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3月初版
《小人小事》成都文化生活出版社1943年6月初版、《还魂草》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5年12月版
《英雄的故事》上海平明出版社1953年9月初版、《明珠与玉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57年4月版
《李大海》作家出版社1961年12月初版[10] [11]
散文合集
《海行》、《旅途随笔》、《巴金自传》、《点滴》
《生之忏悔》、《忆》、《短简》、《控诉》
《梦与醉》、《旅途通讯》、《感想》、《黑土》
《无题》、《龙·虎·狗》、《废园外》、《旅途杂记》
《怀念》、《静夜的悲剧》、《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
《华沙城的节日》、《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
《大欢乐的日子》、《谈契诃夫》、《一场挽救生命的战斗》、《友谊集》
《赞歌集》、《倾吐不尽的感情》、《贤良桥畔》、《大寨行》
《爝火集》、《创作回忆录》《序跋集》、《怀念集》、《家书—— 巴金萧珊书信集》
《再思录》、《随想录》[10] [11]
文学译著
《薇娜》上海开明书店1928年6月初月初版
《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上海新宇宙书店1929年10月初版
《骷髅的跳舞》上海开明书店1930年版
《丹东之死》上海开明书店1930年7月版、《草原故事》上海马来亚书店1931年4月初版
《秋天里的春天》上海开明书店1932年10月初版、《过客之花》上海开明书店1933年6月初版
《门槛》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5月初版、《叛逆者之歌》平社出版部初版本
《夜未央》(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3月初版)、《迟开的蔷薇》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1943年1月初版
《父与子》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3年7月初版、《处女地》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1944年初版
《快乐王子》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8年3月初版、《笑》(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8年6月初版)
《六人》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9年9月初版、《红花》上海出版公司1950年11月初版
《癞蛤蟆与玫瑰花》上海出版公司1952年1月初版、《木木》上海平民出版社1952年初版
《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6月初版[10] [11]
传记忆作
《蒲宁与巴布林》上海平民出版社1949年12月初版
《狱中与逃狱》广州革新书局1927年5月初版
《我的生活故事》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1年8月初版
《地底下的俄罗斯》上海启智书店1929年8月初版
《我的自传》上海启明书店1930年4月初版
《俄国虚无主义运动史话》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8月初版
《狱中记》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9年4月初版
《一个家庭的戏剧》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狱中十二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9年l2月初版
《回忆契诃夫》上海平民出版社1950年1月初版
《回忆托尔斯泰》上海平民出版社1950年4月初版
《回忆屠格涅夫》上海平民出版社1950年8月初版
《回忆录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5月初版
《往事与随想》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10月初版[10] [11]
理论作品
《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1921年4月《半月》17号
《再论无产阶级专政》《时事新报·学灯》1925年12fl 21日
《列宁论》《时事新报·学灯)1925年12月29日
《马克思主义卖淫妇》《时事新报·学灯)1926年1月19日
《芝加哥的惨剧》旧金山平社1926年5月初版
《革命的先驱》上海自由书店1928年5月初版
《断头台上》上海自由书店1929年1月初版
《俄罗斯十女杰》上海太平洋书店1930年10月初版
《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上海自由书店1930年7月初版
《俄国社会运动史话》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5年9月初版[10] [11]
理论译作
巴金 选集 封面一览(4张)
《面包略取》上海自由书店1927年1月初版
《面包与自由》上海平民书店1940年8月初版
《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上海自由书店1928-1929年初版
《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1941年6月初版
《蒲鲁东底人生哲学》上海自由书店1929年初版
《告青年》上海平明书店1938年6月初版
《万人的安乐》上海平明书店1938年5月初版
《西班牙的血》上海平明书店1938年7月初版
《西班牙的黎明》上海平明书店1938年7月初版
《西班牙的曙光》上海平明书店1939年3月初版
《西班牙的斗争》上海平明书店1938年4月初版、《战士杜鲁底》上海平明书店1938年8月初版
《西班牙》上海平明书店1939年4)1初版、《一个国际志愿兵的日记》上海平明书店1939年4月初版
《西班牙的日记》上海平明书店1939年4月初版、《巴塞罗那的五月事变》上海平明书店1939年4月初版[10] [11]
主编刊物
《文化生活丛刊》(1935年一1952年)、《文学丛刊》(1935年一1949年)
《文季丛书》(1939年一1951年)、《文学小丛刊》(1939年一1948年1
《自由月刊》(1929年1月一4月)、《时代前》(1931年1月一7月)
《文学季刊》(1934年4期)、《文季月刊》(1936年6月一12月)
《文丛》(1937年一1939年)、《烽火》(1937年一1938年)
《文艺月报》(1953年一1956年)、《上海文学》(1960年一1963年)
《收获》(1957年一2005年)[10] [11]
二、作品风格
创作题材
就题材而论,巴金的长篇小说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并且带有强烈的自传性。他的短篇小说则题材多样,涉及范围相当之广。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巴金的创作实践表明,他最喜欢通过描写家庭生活情景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其中尤以他的《激流三部曲》和《寒夜》为著。《激流》通过描写高公馆的由盛转衰及其分崩离析,反映了封建大家庭逐渐没落的过程,表现了封建专制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讴歌了青年们的觉醒和反抗。同时高公馆的生活也是以作者自己早期的家庭生活为原型而书写,带有强烈的自传性质。《寒夜》通过描写汪家的解体过程揭露了当时大后方社会的黑暗。作者着重表现的是小家庭内部的矛盾冲突,比如婆媳争吵,夫妻失和等,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真实 、细致的描绘表明,汪家悲剧的根源在于国民党政府的黑暗、腐败。这部作品又一次体现了巴金创作的特色,把家庭当作社会的缩影来描写 以家庭生活画面来折射出时代的风云变幻。除此之外巴金在《某夫妇》、《猪与鸡》、《团圆》等短篇小说中也有对这一题材的优秀运用。[11] [12]
巴金的短篇小说题材丰富多样,但总体也可归结为六类,其一,书写外国人生活的作品,这类作品集中在《复仇集》、《电椅集》中,《光明集》里也有一部分作品。这类作品描写了许多外国人的故事,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外国人形象。其二,反映农民 工人 知识分子 小公务员 革命者等各阶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他们的反抗斗争。其三,是收在《长生塔》中的四篇童话,即《长生塔》、《塔的秘密》、《隐身珠》、《能言树》作者借助童话这种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其四,是收在《沉默集(二)》 中的三篇历史题材的小说,即《马拉的死》、《丹东的悲哀》、《罗伯斯底尔的秘密》。这三篇作品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社会生活,总结了那段历史的教训。其五,描写 40 年代小人物的日常生活,表现了他们的不幸遭遇,收在《发的故事》、《小人小事》等集子中,其中的某些作品体现了巴金创作风格的转变。其六,反映志愿军生活,即表现战争题材的作品,收集在《英雄的故事》、《明珠和玉姬》、《李大海》等小说集中。这些作品是巴金小说创作的最后一批成果,是老作家对新中国文学事业的重要贡献。[11] [12]
另外,巴金的中长篇小说的题材也具有多样性,《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海的梦》等作品是反映青年革命者生活的,《激流》三部曲、《憩园》等则是表现封建大家庭生活的作品。《砂丁》、《萌芽》是反映矿工生活和斗争的中篇小说,《第四病室》、《寒夜》反映了国统区小市民、小公务员的悲惨生活,《火三部曲》是描写各阶层人民抗日活动的长篇小说。总之,巴金小说的题材是具有多样性的,是丰富多彩的,他的小说反映了中国现代杜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表现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12]
巴金的三部代表作分别是什么?
《家》、《春》《秋》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
具体看百科介绍
http://baike.baidu.com/view/1717.htm
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三部曲最著名的是?
C,激流三部曲!
在巴金众多的小说中,由《家》、《春》、《秋》三部长篇组成的《激流三部曲》,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巨制
巴金的主要作品:长篇小说有那三个
《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和《抗战三部曲》。
《家》是《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该小说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腐朽,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歌颂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
《春》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主要展现了封建家庭内部的罪恶、迂腐、丑陋和对青少年的迫害,并号召青少年能勇敢走出封建制度的囚笼,大胆追求民主与自由。
《秋》是巴金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激流三部曲》之一,这部长篇巨制蜚声海内外,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描绘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变旧生活的故事。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指哪三部作品?
《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
《家》是巴金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品取材于中国的一个封建的大家庭,通过这个大家庭的没落与分化来描写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这部作品奠定了巴金在中国文坛中的巨匠地位。
《春》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主要展现了封建家庭内部的罪恶、迂腐、丑陋和对青少年的迫害,并号召青少年能勇敢走出封建制度的囚笼,大胆追求民主与自由。《春》与激流三部曲第一部《家》虽然反映的主题是一致的,但在内容上两者是有区别的。
《秋》是中国作家巴金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激流三部曲之一,这部长篇巨制蜚声海内外,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描绘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变旧生活的故事。
扩展资料:
巴金留学法兰西期间,就已萌生了创作《家》的心思。但当时拟以“春梦”为小说名,他在《关于〈激流〉》的文章里说,自己出生在专制的封建大家庭里,“那十几年的生活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梦魇!”表面上富裕繁华热闹,却上演着一出出闹剧、悲剧,终于走向衰亡,犹如黄粱一枕。
1931年初,上海《时报》约巴金写一部长篇小说,拟每日连载,他于是开始了《春梦》的创作。
写完《总序》,巴金考虑书名用《春梦》不甚妥当,改名为《激流》。随之在《关于〈激流〉》中申述理由:决定把《春梦》改为《激流》。故事虽然没有想好,但是主题已经有了,我不是在写消逝了的渺茫的春梦,我写的是奔腾的生活的激流。
当年4月18日,《激流》开始在《时报》上连载,吸引了广大读者。年底完稿,次年5月刊登完毕。
1933年5月,《激流》送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前,巴金酝酿再度改名,定名为《家》。这是因为“我还有许多话要说,有好些故事要讲,我还可以把小说续写下去”。他在《后记》中告诉读者:“已经发表的《激流》,只是它的第一部《家》,另外还有第二部,写社会,写主人公觉慧到上海以后的活动。”
由开明书店出版的《家》,封面的正中偏上,黑底方框里,一个大大的白色“家”字作为书名,方框上面四个小字“激流之一”。到1940年5月,巴金继创作了《春》后,又完成了《秋》,《家》、《春》、《秋》并称为《激流三部曲》,《家》成了《激流》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巴金两度为作品《家》更名 曾改为《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