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欧体

来源:连笔字网 2023-12-09 07:29:03 作者:连笔君

连笔字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是《欧体》,下面是详解!

欧体书法的特点

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欧体,始祖欧阳询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人(今湖南)。以楷书和行书著称。为书法史上第一大楷书家,其字体被称为"欧体",与颜(真卿)体,柳(公权)体,赵(孟頫)体并驾齐驱。

扩展资料:

代表作:唐代碑刻——《九成宫醴泉铭》。

公元632年镌立于麟游。魏徵撰文,欧阳询正书。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

该书作笔力劲健,点画虽然瘦硬,但神采丰润饱满,向上的挑笔出锋含蓄,带有隶书笔意。字体结构典雅大方,法式严谨,看似平正,实则险劲。字形采用长方形态势,字句、行距都较大,章法显得宽松而清晰。

欧体字的特点是什么?

欧体字的特点是: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

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排叠字欲其排叠疏密停匀,不可或阔或狭,如“寿、藁、画、窦、笔、丽、赢、爨”之宇,“奉”旁,“言”旁之类,《八诀》所谓“分间布白”,又曰“调匀点画”是也。高宗《书法》所谓“堆垛”亦是也。

扩展资料:

代表作:唐代碑刻——《九成宫醴泉铭》

公元632年镌立于麟游(今属陕西)。魏徵撰文,欧阳询正书。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

欧阳询从小学写字,写这块碑的时候已经70多岁,那就是已经所谓的达到了人书俱老的境界,已经达到了想写不好都不可能的化境。

自从欧阳询辞世以后,历代不乏模仿追慕者,但是,不要说超越,就是比肩的都没有出现过,许多人写白了头,也就还是在照猫画虎,仅得其形,未得其神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欧体

毛笔书法楷体中颜体与欧体有什么区别

1、定义不同

颜体:是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创的一种字体,和柳公权合称为“颜柳”,有“颜筋柳骨 ”的说法。颜体是针对颜真卿的楷书而言的。

欧体:始祖欧阳询以楷书和行书著称。为书法史上第一大楷书家,其字体被称为"欧体",与颜(真卿)体,柳(公权)体,赵(孟頫)体并驾齐驱。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

2、特点不同

颜体: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

欧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3、地位不同

颜体: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颜鲁公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其从小以黄土帚扫墙习字的颜氏苗裔,几乎在一开始就站到一个高耸的书学起点上。又以数十年工力百般锤炼、充实,使得“颜体”形神兼具。而其晚年出神入化的境界。

欧体:欧阳询从小学写字,写这块碑的时候已经70多岁,那就是已经所谓的达到了人书俱老的境界,已经达到了想写不好都不可能的化境。唐代碑刻《九成宫醴泉铭》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欧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颜体

欧体楷书和颜体楷书有什么异同?

欧体楷书和颜体楷有什么异同?从风格、笔划、结构上去说,还有的就是它各自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吗?如果有的话就说一下。望各位书法前辈莅临指导、解说,先在这里谢谢各位的热心帮助....

欧体楷书和颜体楷有什么异同?从风格、笔划、结构上去说,还有的就是它各自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吗?如果有的话就说一下。望各位书法前辈莅临指导、解说,先在这里谢谢各位的热心帮助.

1、欧体和颜体笔画和结构的区别:

颜体楷书: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欧体楷书: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2、欧体和颜体气势和特点的区别:

颜体特点:颜体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欧体特点: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重轻,凝思静虑。当审字势,四面停均,八边俱备;长短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被正。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又不可瘦,瘦当枯形,复不可肥,肥即质浊。

3、欧体和颜体传承和发展的区别:

颜体的书法传承:主要得到了张旭的指导,上承王羲之的传统,又习初唐四家特点,兼收南北朝书法新鲜营养。学习时有选择,有取舍。

欧体的书法传承: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

扩展资料

1、颜真卿其中年作品以《多宝塔碑》等为其代表作,个人风格尚未形成,结体谨严,清丽俊秀,老年作品首推《颜勤礼碑》为其代表作,此时外拓开张,刚劲雄强的个人风格已然形成,晚年作品则以《麻姑山仙坛记》等为代表,用笔结体多古拙之趣。

2、欧阳询的代表作则是《九成宫醴泉铭》公元632年镌立于麟游(今属陕西)。魏徵撰文,欧阳询正书。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欧体

百度百科-颜体

欧体的书法发展历史?

欧体始祖欧阳询

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从欧书的风格看,其渊源有四:从秦篆得其“劲”,从汉隶得其“庄”,从魏碑得其“险”,从二王得其“法”。刘熙载《艺概》云:“篆书取力弃气长”。欧书之劲峭正从“力弃气长”出,其结体方正偏长,法度严谨,勾戈壁与长画瘦劲挺拔,“门”形的两竖作相背束腰状,都颇有秦篆气象。这从“肃”、“甫”、“灵”尤可察见。欧书中汉隶笔法也很多,如中宫紧凑而主笔舒展的体势,“充”、“光”等字中尽力右伸而缓缓带出波磔的弯勾;“户”的顶点作成横,宝盖头的顶点又写成竖,都是得之于汉隶。一些结体略褊的字,如《九成宫》里的“西”、“上”、“之”,《化度寺》里的“令”、“乃”、“人”,即使杂置于汉隶碑刻中也不致突兀碍眼,而早期的《房彦谦碑》和《唐宗圣观记》更全盘主隶法,隶法使欧书的体势庄重端稳。欧书的方法起笔,笔势雄奇,提按顿挫分明,戈勾、捺画颀长险峻,则又是魏碑的体势笔法,上述《房彦谦》等二碑,隶法中又兼具魏碑笔意,结体同汉隶,用笔则近魏碑,因而欧书又有魏碑的险绝气势。“劲”、“庄”、“险”这三种分别得之于秦篆、汉隶、魏碑的风格,借助于二王的“法”得以调停整合,融为一体。如果说欧书是从秦篆、汉隶、魏碑中得精神,那么,从二T处得了法度,尤是王羲之。试比较王羲之的楷书名作《黄庭经》与欧阳询的《化度寺》,其法度矩则显然是一脉相承的。但《黄庭经》的精神却要逊干《化度寺》,实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概言之,为楷书首立山门的“欧体”,乃上薄秦汉,近法二王,再加上一己之中创意而形成的。

欧书流泽绵长,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苏东坡、赵孟頫,虽都卓然成就为足与欧阳公齐肩比项的楷书大擘,但从他们的书风书艺中又都可见出欧书的影响。可以说,颜书发展了欧书的庄肃,柳书弘大了欧书的劲健,苏书中可见出欧书的险崛,赵书则取法了欧书的灵秀。此四大家的风格特征皆与欧书判然有别,却又有着内在深刻的源流关系。其个性都比欧书更鲜明,但又都是欧书中某一特征的弘扬展大。

欧体作品如下图:

书法高人请给我简单说以下颜体、欧体、柳体的各种...

谢谢啦~小弟要入门...

谢谢啦~小弟要入门

1、颜体的特点:楷法谨严,放而不流,拘而不拙,结字方圆,笔法肥劲。

颜字结体平整,正面视人,体型丰满犹如山东大汉危襟正坐,这是吸取了篆隶书正面结体的特点。笔画对称匀整,横轻竖重,方框的两竖笔写成圆弧形,犹如向外的两张弓。

笔法以圆笔为主,柔中带刚,所谓绵里裹铁。转折顿挫以圆笔不露头角为主,横画一般都逆入平出,到收笔停顿时也很少露圭角。形成一种雄强伟状、气势磅礴的风格。

2、欧体的特点:正书结字,易方为长,以就姿媚,四面停匀,八方平正,翰墨洒脱。

欧字结体以倚侧取势,即笔画安排右肩稍稍向上抬起,点划十分紧密、奇险。所谓奇险,即点划横竖斜正、长短粗细、虚实变化既巧妙又恰到好处,稍加变动就会破坏了它的完整性。笔法以方笔为主,转折顿挫,棱角鲜明,笔力劲挺。形成一种结体严密笔力森挺、高间肃穆的险劲风格。

3、柳体的特点:法出于颜,独创一格,笔意瘦挺,体势劲媚。

柳字骨力遒健,结构劲紧,兼颇欧之法而别开生面,自成一体。受颜字影响,但不如颜字厚重,比颜字刚劲挺拔给人以亲劲的美感,体现出所谓“柳骨”的精神,柳书下笔有力劲健,横、竖、钩、撇、捺,都有自己一套入笔、转笔和收笔的程式。

扩展资料:

欧、颜、柳体的结构:

颜体的横细竖粗非常明显,某些偏旁的特点也很分明。欧体的三点水排列,有点像是撇、短竖、提的写法;颜体就是点、点、提;柳体也是点、点、提,不过他的点是典型柳体的“梯形”点,而且提很有特点,下面有个大疙瘩。

再比如宝盖头。除了笔画上的不同,比如横钩的写法,欧体很平滑,颜柳有个大疙瘩,宝盖的结构上也有不同。

欧体和柳体中间的点,几乎是竖画的写法,就是个短竖,而颜体中间则是一个典型的颜体点;左侧点,欧体和柳体都更竖直,颜体更斜,欧、柳的区别在于,欧体露锋入笔,顶上是尖的,柳体更像个短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欧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颜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柳体

欧体的特点是什么?

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

1、欧体

欧体,始祖欧阳询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人(今湖南)。以楷书和行书著称。为书法史上第一大楷书家,其字体被称为"欧体",与颜(真卿)体,柳(公权)体,赵(孟頫)体并驾齐驱。

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2、创始人介绍

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欧体竖勾写法

最好有图示...

最好有图示

欧体竖钩写法

竖钩的笔法:写竖至一半时顺时针捻转笔杆并微向右靠,行至竖笔末端。然后向左下方按压同时逆时针捻转笔杆至出钩方向,并向左上方平推出锋。

注:竖钩出钩的笔尖用力和戈钩的出钩是一样的,只是方向不同、难度大一点,这可能和手的生理结构有关。

竖钩笔法的图解:

1、写竖下行运笔过程中顺时针捻转笔杆,快到“1”点时笔向右靠;注:不是向右倾斜 2、然后向左下方向按笔,同时微微逆时针捻转笔杆,下沿行至“2”点;注:要有下坠的感觉。

3、指擎紧笔杆,用侧锋沿左上方推出。注:只可用腕力,不可用指力,且力作用在笔尖。 概括就是“聚毫而行,铺亳出锋"。其实所有笔画都可这样操作。聚毫而行,顺毫收笔。

欧体兴字的楷书写法

欧体兴字的楷书写法...

欧体兴字的楷书写法

欧体“兴”的书写如图。

“兴”有两个读音,分别为[xīng]、[xìng]。

兴 xīng

举办,发动:兴办。兴工。兴学。兴建。兴叹(发出感叹声,如“望洋兴叹”)。百废待兴。
起来:夙兴夜寐(早起晚睡)。

旺盛:兴盛。兴旺。兴隆。兴衰。复兴。兴替(兴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流行,盛行:时兴。新兴。

准许:不兴胡闹。

或许:兴许。

姓。

兴安 [xīng'ān]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的县。著名的古代水力工程“灵渠”就在该县,人口31万。

兴办 [xīng bàn] 兴起创办。

兴兵 [xīng bīng] 调动军队打仗。

兴城 [xīng chéng] 辽宁省锦州市所辖的县。

兴奋 [xīng fèn] ①奋起,激动;②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③高兴到极点。

兴奋剂 [xīng fèn jì] ①通过直接作用(如兴奋作用)或间接作用(消除抑制性影响)能引起组织(如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暂时增加的药剂;②刺激的事物。

兴风作浪 [xīng fēng-zuò làng] ①掀起事端,无事生非;②扰乱正常的做法或常规。

兴革 [xīng gé] 兴办和革除。

兴 xìng

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兴味。兴致。豪兴。雅兴。败兴。游兴。扫兴。即兴。助兴。兴高采烈。

兴冲冲 [xìng chōng chōng] 形容兴趣很浓。

兴高彩烈 [xìng gāo-cǎi liè] 情绪高涨,异常高兴。

兴会 [xìng huì] 偶有所感而产生的意趣。

兴趣 [xìng qù] 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

兴头 [xìng tou] 高兴起劲,起劲的当儿。

兴味 [xìng wèi] 兴趣。

兴致 [xìng zhì] 感兴趣。

写欧体用什么毛笔最合适

初学欧体楷书可以考虑用兼毫的毛笔。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进一步分析欧体书法的特点 我们可以看到,欧体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唐张怀瓘《书断》中说:“询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犹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宠之势,风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朽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然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水,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雅之致。” 楷书: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十分严肃的程式,最便于初学。后人所传“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他的楷书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他的行楷书《张翰思鲈帖》体势纵长,笔力劲健。墨迹传世,尤为宝贵。欧阳询的儿子欧阳通,书法一本家传。父子均名声著于书坛,被称为“大小欧阳”。小欧阳《道因法师碑》,隶意更浓,然而锋颍过露,含蓄处不及其父。尤其突出的是,欧体用笔从古隶中出,所以能凝重沉着,转折处干净利落;结体紧结,方正浑穆。所以有一种极为森严的气度,而在雍容大度中,又有险劲之趣。欧书的特色可用“险劲”二字来概括。所谓“用什么样的毛笔”就是根据欧体楷书的这种特点而定的。以羊毫为代表的软毫笔写字可以营造雍容的感觉,但不易显示骨架,更不用说骨气劲峭了,搞不好会使得字显得臃肿粗胖。而使用以狼毫为代表的硬毫笔书写,则使 欧体失去方圆兼施、凝重沉着的气势,而筋骨尽露毫无含蓄,失去欧体书法的价值。所以,选择兼毫是比较合适的。白居易的《紫毫笔》一诗透露,当年欧阳询使用的是紫毫笔。紫毫笔乃取野山兔项背之毫制成,因色呈黑紫而得名,他比羊毫硬,当然比狼毫要软不少。选用什么笔一般是针对初学者,待书写到一定程度时,能够基本掌握欧体典型书法后,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调整用笔。虞世南评价欧阳询的书法时说他“不择纸笔,皆能如意”——那是一代大家所为。

欧体

欧体,始祖欧阳询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人(今湖南)。以楷书和行书著称。为书法史上第一大楷书家,其字体被称为"欧体",与颜(真卿)体,柳(公权)体,赵(孟頫)体并驾齐驱。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上一篇:即使一年才见一两次,但见面后感情依旧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