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去评价幻影2000?
还有就是电子航电系统相比较与幻影2000这个前辈,歼10的后发优势可以说是明显无比,从歼10电子系统就直接领先于老一辈的幻影2000,幻影2000的机载系统为综合水平不如歼10就更别说后来歼10的改型了。更何况歼10加装的新型电子系统。唯一可以说的就是幻影2000的发动机唯一一款单轴式涡扇发动机,也就这样了没别的了。20年前台湾向法国购买幻象2000,但多年来法国经常延迟提供相关零附件,造成台湾这批幻象战机的妥善率一直无法提升,空军与军事专家指出,受限于零件采购等问题,操作上也受到限制,台湾军方已经针对部分幻象战机进行封存。而为了降低零件耗损,台湾空军也逐渐减少幻象的任务派遣。不过,台湾空军司令部在出事后召开记者会说明,这批幻象战机妥善率达64%,符合国防部所订颁的妥善率标准。
可以说歼10无论从什么方面对于幻影2000来说都是被歼10碾压的,在现代中国体系下幻影2000可能连歼10都无法见到就被击落下来,还谈什么狗斗。即使是狗斗你幻影2000也干不过。虽然歼10碾压幻影2000可也不能歼10单垂尾受损还能飞?而且就电影里剧情也不合理的。所以电影里歼10和幻影2000可能是是某种意义上的剧情需要。另外,自两岸关系比较紧张以后,解放军空军频繁的出海,已经多次绕飞台湾,或从台湾北部飞往钓鱼台。而每当解放军空军的战机、轰炸机、侦察机飞近台湾时,台湾空军也必定起飞到相近区域监控。因此,也有人认为,解放军的频频飞到台湾附近,会累死台湾空军飞行员与折损台湾这些仅有的战斗机。
幻影2000-5与苏-27谁更强
在幻影2000服役之前,法国打算用幻影F1做主力战斗机。幻影F1已在设计上脱离开了原来幻影3系列的模式。幻影3是很成功的飞机,采用三角翼的布局,但它最大的缺点就是起飞距离太长。后来达索公司放弃了三角翼设计,搞了一个后掠翼的幻影F1,搞出之后发现,原来幻影3的优点没有了,空载性能和其他各方面的性能都不很理想。
之后就出现了幻影2000,幻影2000的确是好飞机,它的成功之处在于,既保留老幻影3的优点――三角翼设计,又采用了电传操纵系统,克服了幻影3起飞距离过长的缺点。三角翼最大的优点是飞行阻力小,飞机很容易突破音障,超过马赫数1。老实讲,幻影2000的发动机,性能并不突出,10吨的飞机,发动机的推力才8,9吨,推重比根本不过1,但飞机很容易就达到了超音速,飞马赫数2·2绝对没问题,而F-16飞马赫数1.9都很困难。所以幻影2000在气动设计上是很成功的。另外幻影2000发展的时间比F-16晚,因此采用的技术也比F-16新,如他的电传操作系统是数字式的,而F-16最开始使用的是模拟式的。所以说幻影2000各方面的性能,都要比F-16强一些.
就飞行性能而言,幻影2000的最大马赫数,瞬间盘旋性能都优于F-16,第三代战斗机的限制过的一般为+9g,幻影2000在紧急时允许飞行员拉到+10G左右。
幻影2000也是在不断改进的,最新的改进型就是幻影2000-5,这就涉及到台湾空军的问题了。幻影2000-5换装了最新型的RDY雷达,再加上“米卡”导弹,空战能力比F-16强很多。所以估计台湾空军的幻影2000是用来夺取制空权,而F-16则主要用于对地攻击,当然也可以对空作战。幻影2000的缺点,也是所有法国武器普遍的缺点,就是太贵,最开始F-16卖1600万美元的时候,幻影2000要卖到2千万。法国出口武器主要靠两点,一是武器质量确实好;二是法国钻美国的“空子”,美国经常是对这个制裁对那个禁运,法国一看,你不卖,我卖,所以把美国人搞得干瞪眼,没办法。
从气动布局来讲,最好的应该是苏-27,第二是幻影2000-5。 为什么这么说呢?法国达索公司的创始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凡是看起来漂亮的飞机,就是好飞机”,这话是非常有道理的。
苏-27的雷达,功率要大一点,因此作用距离最远,但苏-27本身的尺寸很大,雷达反射面积也就大;幻影2000-5的雷达,作用距离近些,但由于飞机小,所以雷达反射面积就小。这2种飞机,在空中差不多可以同时发现对方。
从抗干扰方面来讲,苏-27的雷达由于功率大,对干扰的“烧穿距离”也就远,同时,由于俄制雷达相对来说,不像法国、美国雷达那样精密,对敌方施放的干扰,也就不那么敏感,所以苏-27的抗干扰能力估计比幻影 2000-5要强。
中距导弹,“幻影”2000-5目前主要使用的是米卡导弹,苏-27是R-27或R-77导弹.在现有的中距导弹中,幻影2000-5所用的“米卡”导弹,应该说名声很大。但“米卡”导弹有个缺点,它是一种两头兼顾的导弹,法国人想拿他当中距导弹,又当格斗导弹,凡是兼顾的东西,好虽好,但必然两头都丢。为了确保格斗性能,“米卡”导弹的重量在110千克,比一些格斗导弹都轻。由于重量限制,“米卡”导弹装的燃料一定不多,射程也必然不远。同时,“米卡”导弹所带的主动雷达导引头,作用距离也不会太远(因为雷达作用的远近是和雷达天线的大小有关的),估计有效作用距离不会超过十五千米。
R-77雷达的作用距离大约是20千米。AIM-120的大约也有十五到20千米。R-27和“麻雀”是半主动雷达制导。这五种导弹,真正打得远的是R-77和R-27,其次是AIM-120,然后才是“米卡”,“麻雀”导弹最差。“米卡”导弹的机动性能比其他四种导弹好,在特别需要机动性的情况下,“米卡”会占优势。
苏-27所用的R-73导弹,是目前最好的格斗导弹,具有五十度的离轴发射角,在配合头盔瞄准具,所以苏-27在近距格斗中,具有极大的优势。衡量格斗导弹的好坏,一是看他的离轴发射角,再一个是看它的最大过载和导引头的跟踪角速度。在这些方面,R-73都强于美国的“响尾蛇”导弹。当然,“幻影”2000-5所用的“魔术”2,性能也是很好的,但是不如R-73。
近年来有些国家的专家进行过大量不同初始状态的计算机空战模拟,包括超视距空战和近距格斗,以配备R-77导弹的苏-27改良型飞机为作战对象,统计出不同机型的获胜概率。如果这个概率为0.5,表示双方打成平手;如果是大于0.5,表示这种飞机单机空战性能比苏-27好。具体的结果是:F-16C0.21、幻影2000-50.35;EF20000.5、F-15C是0.13、F-22 0.7。必须说明的是,实际空战单机中单机的机会不太多,一般是双机对双机。而大量的控制模拟和真飞机对抗演练表明,双机对双机的空战与单击对打不同。一般规律是性能好的飞机在多机作战时,其性能的优势会相对降低一些。实际空战还要考虑战术运用,人的素质和整个作战系统的作用。所以说是很复杂的问题。
幻影2000厉害么?
动特性 在20世纪50-70年代,战斗机普遍追求高空高速性能。其中无尾三角翼是采用较多的一种气动布局,例如美国的F一102、F一106,法国的“幻影”Ⅲ等。这种气动布局的优点是:零升阻力小,尤其是在超音速条件下;翼载荷低;结构重量轻。缺点是纵向操纵性能差,起降性能差。 随着电传操纵系统的应用,出现了放宽静稳定度的无尾布局飞机,例如法国的“幻影”2000。这种飞机既有良好的高速性能,又具有较高的机动性。 另一方面,为了克服无尾布局的缺点.开始尝试使用鸭式布局。最开始是在远离主翼的位置上增加鸭翼,例如XB-70。后来又出现了近距耦合的固定鸭翼,例如Saab一37。最后发展出全动近耦鸭翼.例如以色列的“狮”(LAVI)、法国的“阵风”以及中国歼一10战斗机。 鸭式布局有很多优点,升力高,操纵性好.大迎角性能好,短距起降性能优异.克服了无尾布局的缺点。 从理论上说.全动近耦鸭式布局相比无尾三角翼在气动特性上具有较大优势.那么在实际的空战中这些优势能否得到体现呢?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具体的对比。 性能对比 我们假想以歼一10战斗机对阵无尾三角翼战斗机“幻影”2000。歼一10的性能为笔者根据“狮”、“阵风”以及“鹰狮”等战斗机的性能推断而来。所带武器也为假设性能相近的武器。 基于这样的基本性能,我们可以对两机的理论机动性能进行分析。 由于歼一10在推重比上占有较大优势.所以在爬升性能和稳定盘旋性能上优于“幻影”2000。 由于翼载荷较低,“幻影”2000的瞬间盘旋角速度很高,但歼一10的可用升力系数大于“幻影”2000,因此两机在瞬间盘旋性能上相近。 因为外挂布局的特点(在翼下贴近机身处可携带四枚“米卡”导弹,),“幻影”2000的转动惯量较小,因此具有优越的滚转性能,在携带导弹的情况下滚转角速度仍然可以达到270度/秒。 由于静不稳定度较大,以及鸭翼的操纵作用,歼一10在俯仰操纵性和大迎角性能上占有优势。在 超音速机动性能上也占有优势(超音速机动性能主要取决于超音速条件
幻影2000没有水平尾翼,那它的机动性怎么样?
幻影2000是第三代战斗机,机动性好不好当然不用说,虽然使用与前一代的幻影III相同的无尾三角翼,但使用了电传操纵,翼根卡尔曼整流罩以及大推力的M53涡扇发动机,机动性远远超过前一代,它的机动使用的操纵面就是机翼的前后缘襟翼以及机翼后缘外侧的副翼,其实有没有平尾主要是对起飞降落时的影响比较大,因为此时速度比较低,没有面积大的平尾控制力不足,使的幻影系的起降距离都很长,在飞机的巡航速度下影响不大,增加偏转角度就可以了,幻影与F-16相比在高空高速性能上更好,而盘旋性能则差了些,两者爬升率大体相当,而且幻影的三角翼面积更大,使得它的瞬时机动性优于F-16,在缠斗中更为灵活。
怎样可以学习驾驶幻影2000?
飞行模拟软件
幻影2000和EF2000的区别
幻影2000:第三代轻型单发多用途战斗机,由法国独立研制,无尾三角翼布局,没有鸭翼,只有两个小边条,使用先进的脉冲多普勒雷达,由于小型机体限制,无法换装更强大但更重的相控阵雷达,最大的诟病就是发动机推力不足,油耗大。从八十年代服役至今,外销销量尚可,目前仍有包括法国、印度、希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国台湾等一些国家和地区使用幻影2000,总体性能优异
EF2000:通常叫它“台风”,第三代重型双发多用途战斗机,不过被公认为是三代半战机,由欧洲战斗机公司研制,参与国家有英、德、意、西,无尾三角翼布局,有两个全动式前鸭翼,为飞机提供了很大的升力,再加上推力超强的发动机,飞行性能强于幻影2000,不过鸭翼离主翼较远,所以鸭翼与主翼之间也有两个小边条,相当的不伦不类,初期型号同样使用脉冲多普勒雷达,但在服役不久就开始换装有源相控阵雷达了,雷达性能强幻影2000不少。该机21世纪开始陆续服役,目前没有外销,性能在已服役的三代战机中属顶尖水平
幻影3与幻影2000怎样区别
发现幻影3和幻影2000,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幻影2000重新启用幻影III的无尾三角翼气动布局,以发挥三角翼超音速阻力小、结构重量轻、刚性好、大迎角时的抖振小、机翼截荷低和内部空间大以及贮油多的优点。但在技术发展的条件下,解决了无尾布局的一些局限(正是因为有上述局限导致幻影F1采用三角翼布局)。主要措施为采用了电传操纵、放宽静稳定度、复合材料等先进技术,弥补了该布局的局限。进气道旁靠近机翼前缘处有小边条,边条有明显的上反角。
但“幻影”2000和幻影3的区别在于,重量!也就是推重比
幻影2000和幻影III相比,翼载荷减小约10%,翼面积增大15%,进场速度低20%,爬升率是幻影III的两倍。因大量采用碳纤维和硼纤维复合材料,结构部件重量减轻15~20%。采用电传操纵、放宽静稳定度、复合材料等新技术,以改善气动特性和飞行性能。
发动机也不同,幻影2000的动力装置为一个SNECMA公司的M53-P2涡扇发动机,推力64千牛,加力推力98千牛。进气口安装有一个可调节的半圆锥激波锥,能够有效提高进气效率。
早期生产型幻影ⅢA,幻影ⅢA比幻影Ⅲ原型机足足长了2米,机翼面积也为此增加了17.3%,展弦比减小至4.5%,装一台阿塔09B发动机,不开推力43.2千牛,加力推力58.9千牛,保留了SEPR火箭助推器。幻影Ⅲ的正式生产型号为幻影ⅢC,1960年10月投产,和A型相比,该机机身加长了0.5米左右,装备一台阿塔09B.3发动机,军用推力4250千克,加力推力6000千克。
幻影ⅢE的发动机改为阿塔09C.3,加力推力6200千克。
而幻影50和幻影5/50的新一代发展型——幻影3NG都采用阿塔9K-50发动机。
所以可以看出幻影系列战斗机的动力系统是永远的痛,不管斯奈克玛公司的阿塔系列发动机还是SNECMA公司的M53-P2涡扇发动机!所以幻影3改成幻影2000,也没实际的意义!
而给飞机减重是唯一的有效做法,幻影3相对于幻影2000,太重了,就算换装了发动机也是“远水和近渴”!
但是 从外形来看两者区别几乎不大
介绍幻影2000和幻影4000
幻影4000和幻影2000使用相同的发动机和武器系统,但与后者相比,它的全长增加了20%、翼展增加33%、翼面积增加80%、最大起飞重量更从17.5吨增加到32吨,是一款标准的重型制空战斗机。
但幻影4000并不是幻影2000简单的放大,两者之间有值得注意的差异。除了双发和单发的区别外,幻影4000还在进气道两侧增加了一对固定式前翼而非幻影2000的小型条板翼,它们可以有效改善高迎角条件下的气流并使飞机获得更大的机动性(这个成果显然帮助了幻影2000的后期改进型,幻影2000-5就采用了固定鸭翼)。
幻影4000在设计和制造中采用了有限元计算法、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碳纤维复合材料、电传操纵飞行控制系统、放宽静稳定度等新技术。放宽静不稳定性,加上优良的电传飞控系统这使它具备了比它的小兄弟幻影2000更优良的机动性。幻影4000在研制阶段广泛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当时,这项计划刚刚开始被运用于航空领域),它被设计成很容易在前线机场维修和维护。
幻影4000的机身采用半硬壳式结构。门型制动片位于机身两侧进气口,机翼前缘上方。起落架由Messier-Hispano-Bugatti公司提供,鼻轮为双轮,主轮为单轮式。两侧进气道装有半圆锥型进气道调节锥。飞机的机身、舵、升降副翼、机翼、垂直尾翼、固定前翼都广泛运用了硼和碳纤维复合材料。而且,幻影4000是世界上第一架采用全复合材料、内置油箱式垂尾的战斗机。其垂尾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有内藏式油箱,加上机身和机翼内的油箱,幻影4000的燃油携带量是幻影2000的三倍。加上其具备空中加油能力,作战半径比其他幻影家族的飞机都要大的多。由此带来的任务弹性也是重型制空战斗机与轻型多用途战斗机之间的重要区别。达索本以为这个特质可以打动法国国防部,使法国空军建立起与美国空军相似的高-低搭配的作战模式(也就是说仿照美国空军以F-15战斗机执行夺取制空权的任务,加上数量更大的F-16战斗机辅助作战并执行对地攻击等其他任务),将幻影4000与幻影2000搭配使用。但很显然,法国空军没有认同马塞尔·达索的理念
幻影4000安装的两台M-53系列的发动机可以提供超过1的推重比(无外挂情况下)——这在当时同级别战机中是最高的,如果它能正式服役的话,其性能堪与F-15和苏-27战斗机相比。
幻影4000的座舱采用气泡型设计,拥有无可比拟的优良视野。座舱内安装了马丁·贝克MK10弹射座椅,同样的座椅也安装的幻影2000上。
幻影4000拥有7个武器外挂点,最大外挂武器携载量超过8吨,机头还为2门德发30毫米机炮留出了位置。幻影4000的机械系统和电子设备都采用了幻影2000的相同装备。液压系统来自Messier-Hispano-Bugatti公司,压力值为280巴(4000磅/平方英寸)。它由4个先进的液压泵驱动,采用了轻量的钛合金管道。幻影4000还装备了2台Auxilec发电机。在座舱后部就是1台透伯梅卡公司的燃气涡轮。
幻影4000原型机飞机上没有安装雷达,但是它的机鼻整流罩直径扩大了,这使它可以安装功率更大的雷达天线。可能采用的雷达是和幻影2000一样的由汤姆逊-CSF公司提供的RDM脉冲多普勒雷达,但是雷达天线直径可达到80厘米(31.5英寸)。RDM多功能多普勒雷达由汤姆逊-CSF无线电公司研制,1983年开始装备幻影2000战斗机的对地攻击型。RDM雷达由头锥组件(包括8个LRU)、整流罩和外壳组件、控制板和连续波照射器等部分组成。RDM雷达工作状态有空对空、空对地和空对海3种状态。在空对空状态又分为高空和低空两种分状态。采用倒置卡塞格伦天线。执行截击任务的机型可使用更先进的RDI脉冲多普勒火力控制雷达,该雷达为X波段,同样由汤姆逊-CSF无线电公司研制。该雷达可以配合超级马特拉-530D中距空空导弹使用。工作状态包括空空:全高度搜索、边扫边跟、远距离连续跟踪、导弹制导、自动锁定(近距格斗)、敌我识别。空地:地图测绘、地形回避、等高线测绘、空地测距、多普勒波束锐化等。
幻影4000的其他航电设备包括1个数字式自动驾驶仪、多模式显示器、1套萨杰姆公司(该公司民用电子设备分部现在正与中国波导公司合作,生产波导手机)的Uliss-52惯性导航系统、1台克鲁泽特80型大气数据计算机、1台汤姆逊-CSF VE-130 HUD和1套数字化自动武器发射系统。
▲ 飞行测试
幻影4000的原型机在圣-克劳德(Saint-Cloud)的原型机车间完成组装。它的各个系统部件由达索-布雷盖公司的不同部门提供。圣-克劳德工厂制造机身,布伦(法国北部港口城市)的工厂生产机翼;比亚里茨(法国西南部城市,位于西班牙边界附近的比斯开湾)的工厂制造垂尾;Argenteuil和Seclin制造机械系统。还有一些二级承包商参加了幻影4000项目:Messier-Hispano-Bugatti研制起落架;Auxilec提供发电机。
1978年9月,幻影4000在圣-克劳德首次对外公布。1979年3月9日,幻影4000原型机在法国伊斯特斯完成首飞,幻影2000已经在此一年前首飞成功(1978年3月10日)。1979年是这是达索公司研制出第一型战斗机的30周年纪念——1949年的2月,达索公司设计的第一型喷气战斗机飓风战斗机上天——吉恩·玛利·萨格特驾驶幻影4000原型机在首次试飞中就跨越了马赫1,幻影4000的首飞成功这是达索公司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成就,和幻影F1、幻影2000以及阵风的诞生一样。它是达索公司研制的第一型三代重型制空战斗机。
参考资料:http://jczs.sina.com.cn/2004-11-24/0838245764.html
幻影5和幻影2000区别在哪里?
幻影5其实是幻影III的一种改进型。
幻影2000重新启用幻影III的无尾三角翼气动布局,以发挥三角翼超音速阻力小、结构重量轻、刚性好、大迎角时的抖振小、机翼截荷低和内部空间大以及贮油多的优点。但在技术发展的条件下,解决了无尾布局的一些局限(正是因为有上述局限导致幻影f1采用三角翼布局)。主要措施为采用了电传操纵、放宽静稳定度、复合材料等先进技术,弥补了该布局的局限。进气道旁靠近机翼前缘处有小边条,边条有明显的上反角。
幻影2000和幻影III相比,翼载荷减小约10%,翼面积增大15%,进场速度低20%,爬升率是幻影iii的两倍。因大量采用碳纤维和硼纤维复合材料,结构部件重量减轻15~20%。采用电传操纵、放宽静稳定度、复合材料等新技术,以改善气动特性和飞行性能,采用新型发动机,续航能力增大等。
根据设计要求,幻影2000相比起幻影以往的型号,最大限度的减轻结构重量。机身为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按面积律设计。机头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雷达罩,座舱旁电子设备舱盖板是碳纤维/轻合金蜂窝夹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