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出世与入世,什么是出世和入世?

来源:连笔字网 2023-12-07 09:05:58 作者:连笔君

什么是出世和入世?

1、出世:

古代一种对世俗之事不关注的思想。“世”则指凡尘俗世。

例句:”佛教徒以人世为俗世,故称脱离人世束缚为出世。“

2、入世

指步入社会;投身于社会。

例句:“其气浩然,常留天地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

扩展资料:

二者的英文释义:

1、出世:

born;come into the world;be born;be produced;come into being。

2、入世:

go into the society。

参考资料:入世_百度百科

出世与入世是什么意思?

佛法真理,本不可说,出世入世,亦是假名。姑方便说,都归一心。究竟何心是出世,何心是入世?当知真心为出世,妄心为入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是空,入世是有。出世是法身,入世是报身。出世是真,入世是妄,然真妄丕一,离开入世,亦无出世。故六祖云离世无菩提。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0266.htm

入世和出世分别是什么意思

“出世”,与“入世”是指:
——我们要有自己的梦想、走向和价值观,不为虚名假利、和别人无谓的看法所左右。(此为出世)但却不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们要融入社会交流和实践,和别人交流协作、合作共赢,更有利于人,有利于己,互相为别人创造价值,从而获取回报。(此为入世)

出世与入世是什么意思?

佛法真理,本不可说,出世入世,亦是假名。姑方便说,都归一心。究竟何心是出世,何心是入世?当知真心为出世,妄心为入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是空,入世是有。出世是法身,入世是报身。出世是真,入世是妄,然真妄丕一,离开入世,亦无出世。故六祖云离世无菩提。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0266.htm

出世和入世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儒、道两家思想,一个刚健有为,一个柔顺因循;一个入世进取,一个潜隐退守,这是他们达到相通和互补的真正前提。所以,许多中国古代文人才能入世为儒,出世为道,或者熔儒道于一炉,张弛相济,进退自如。

儒家直面现实社会,力求探索一条改造客观世界的道路,即便是个人的修身养性,最终也是为了治国平天下。孔子认为,他与那些逸民、隐者的区别就在于"无可无不可"(《论语·微子》)。用孟子的话来解释,就是:"孔子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一向主张:"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但实际上不管天下"有道"还是"无道",他似乎没有一点退隐的意思。为了改变这个"无道"的世界,尽管他四处碰壁,却百折不挠,骨子里还是那股劲:"知其不可而为之"。在此方面,孟子比孔子毫不逊色。在他看来,无论得志还是不得志,无论困厄时还是显达时,都不应该绝人逃世;主张用自己的方法来"平治天下",实现其"王道"理想;并且扬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他更无退隐之意。

道家面对残酷的现实,深入到人的心灵深处,从自然中寻找一条自我拯救的人生道路。据《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记载,老子本人就是一个"隐君子",相传他在周朝做过藏书管理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来他退隐了,写下《老子》一书。庄子曾做过宋国漆园的管理员,辞职后表示"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宁肯隐居陋巷,借米充饥,自编草鞋,过着清苦的生活,也不愿应楚威王高薪聘请而赴楚相之位。从老子的自然无为、少私寡欲、贵柔守雌的思想,到庄子的无己无功无名、逍遥放达的精神境界,无不说明道家与儒家的不同之处。道家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固执地守护着人的精神的尊严,辛勤地开垦着人的精神的荒漠,把人生从一切无法消除的痛苦和灾难中拯救出来,超越人生困境和世俗情欲,使人获得一种宁静的自由和圣洁的心境。老子和庄子都是隐士,但他们又不同于一般的隐者。他们的退隐不单单是为了规避无法改变的罪恶现实,也不仅仅是为了避免为虎作伥、助纣为虐,更重要的是为了寻求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自由。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道家在韩非子的显学排行榜上名落孙山。可以说,春秋战国时代所涌现出来的大批隐者的现实生活,以及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对隐者生活的亲身体验,正是道家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

古人所说的“出世”和“入世”怎么理解呢?

一、出世:

1、出生;产生

宋 陈师道 《谢寇十一惠端砚》诗:“诸天散花百神喜,知有圣人当出世。”

翻译:各位天神散花百神喜悦,是因为知道了圣人刚刚出生。

2、超脱人世。

宋苏轼 《书黄鲁直李氏传后》:“无所厌离,何从出世?”

翻译:没有什么所厌恶背离的,何来超脱人世一说?

3、指出家。

唐 皇甫曾 《秋夕寄怀契上人》诗:“真僧出世心无事,静夜名香手自焚。”

翻译:真正的僧人出家是没有心事的,还须自己用功,自己承当,他人替代不得,佛祖赐不得。

4、到人世间。

唐 柳宗元 《龙城录·任中宣梦水神持镜》:“此镜乃水府至寳,出世有期,今当归我矣。”

翻译:这个镜子是水府的宝贝,到人世间也是有期限的,现在归我来管。

5、谓出仕做官;立身成名

唐 李白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诗:“浪迹未出世,空名动京师。”

翻译:浪迹天涯这么久没有出仕做官,空有虚名惊动了京师。

6、超出世人。

唐 卢纶 《和张仆射塞下曲》:“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翻译:可以调节弓箭又可以呼唤雄鹰,这是超出世人的能力。

二、入世

1、步入社会;投身于社会

他是个刚入世的雏儿。

2、佛家语,与“出世”(脱离俗世)相对,生于世上

其气浩然,常留天地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翻译:那种凛然正气浩大磅礴,永远存留(在)天地之间,为什么一定要(问他的)面目形象是出世成仙成佛还是入世为人了呢?

扩展资料:

对于出世和入世的问题,儒家、佛家、道家具有不同的理解。

事实上,道家是讲入世的,尽管老子在《道德经》中一再强调无为的思想,但是,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并且最终,“无为”会转化为“有为”。

儒家历来是入世的学问,但是儒家的入世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把入世狭隘化,只有为官才是入世。

所以,儒者热衷于做官,而对民间的入世持消极态度,更有甚者当了官反而为虎作倡,与当权者一起压制百姓。如此以来,儒家的入世成为了权力场上的角逐和官本位社会的奠脚石。

真正的出世的学问,其实是佛家。佛教的出世思想原则是悲不弃世,智不堕世,就是说,要认识世界的无常苦空、虚幻不实的本质而放弃一切贪恋之心,但需要有济世度众的大慈大悲心,不能放弃苦海众生,自求彼岸的涅盘寂静。

真正的佛家出世思想本质是消除贪恋之心,身处五欲之中而以智慧常保清醒,不贪恋荣华富贵,并不是厌恶和逃避现实,自求净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出世

“入世”、“出世”是 什么意思?

入世的含义:
1.步入社会;投身于社会 !
2. 佛家语,与“出世”(脱离俗世)相对,生于世上!

出世的含义:
1、古代一种对世俗之事不关注的思想(如先秦诸子中就有入世和出世之分歧)。
2、指出生于世。
3、存在主义的一种思想流派,主张将生存托付给宗教,以摆脱荒谬世界。

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是空,入世是有。出世是法身,入世是报身。出世是真,入世是妄!

出世和入世是什么意识

出世和入世是佛家对尘世的两种不同的面对态度和修行观点,
一般来说,小乘佛法讲求出世,出世追求的是脱离凡世间的困扰和诱惑,寻找寂静清幽之所静心修行而达到高超的境界,出世要求修行者去除一切杂念,舍弃身外之物,物我两忘,身外无我,我亦非我,无我我常,出世的终极目标在于渡己,即追求自身的解脱。
与小乘佛法相反,大乘佛法讲求入世,通过入世修行,教化大众以求正果

入世和出世的区别

入世和出世有人生追求、不同价值观不同、人生态度不同的几个方面区别:

1、人生追求不同:

出世表示一个人不再关心人类生活中大家都追求的功名、权位、财富等,出世的人希望超脱世人的生活,更多在精神上的追求;入世则相反,表示一个人渴望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2、价值观不同:

因价值观不同导致有出世入世之说,儒家认为人立身处世的基础在社会,主要精力应放在构建人类社会秩序上,道家立身处世的基础是自然界,他的目标是构建合谐的自然秩序,归根揭底还在于二者的人生观世界观不同造成的。

3、人生态度不同:

入世,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恩怨、情欲、得失、利害、关系、成败、对错等做为行事待人的基本准则。出世,就是尊重生命、尊重客观规律、既要全力以赴,又要顺其自然,以平和的心态对人,以不苛求完美的心态对事。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对有些东西看得淡一些。这样才能排除私心杂念。

扩展资料:

出世与入世在佛家、道家、儒家和现代人的人生观中均有相关相近的地方,但也有区别。

现代人如果常说:用出世的态度或精神,来做入世的事业。这主要是态度方面的,或者说是世界观与人生观。就是人生在世,确实要很好地处理出世和入出的关系,要用辨证的观点看待这一问题,才能有正确的答案。

入世,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恩怨、情欲、得失、利害、关系、成败、对错等做为行事待人的基本准则。一个人入世太深,久而久之,当局者迷,陷入繁琐的生活末节之中,把实际利益看得过重,注重现实,囿于成见,难以超脱出来冷静全面的看问题,也就难有什么大的作为。这时就需要有点出世的精神。

出世,就是尊重生命、尊重客观规律、既要全力以赴,又要顺其自然,以平和的心态对人,以不苛求完美的心态对事。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对有些东西看得淡一些。这样才能排除私心杂念,以这种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事业,就会事半功倍。

何谓出世与入世

入世:指步入社会;投身于社会,从经济方面来说,就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宗教(伊斯兰教)方面来说,就是深入到别人的世界里,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去感化他人,表现主义思想流派的一种,主张对荒谬的世界做有限度的斗争。

出世:古代一种对世俗之事不关注的思想,也是存在主义的一种思想流派,主张将生存托付给宗教,以摆脱荒谬世界。

古代老子推崇出世,孔子推崇入世,两种不同的思想观念。

拓展资料:

道家与儒家的入世与出世:

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入世”情结尤为突出。首先,从为学的角度来看,孔子从小聪敏好学,他自己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其次,从为仕的态度来看,孔子对其的渴望更是明显。从孔子周游列国的行径也可以看出,他总是期待进入并干预这个社会,介入国家政治生活,借助君主来实现自己政治抱负。

由此可知,儒家其实是有着强烈的入世情怀的。再次,从其思想来看,儒家哲学一直是主动、积极地为统治者指出为国之道。首先是劝诫君王自己要“仁”,要“德”,进而在国家事务管理上劝导君主实行仁政、德政。

道家哲学:无为地入世,逍遥地游世我们比较熟悉的道家学者有老子和庄子,有人看到老、庄主张“顺道”、“无为”、“逍遥”,加上都是道家学派的,都会觉得他们两个都持出世态度,进而得出“道家哲学是出世”的结论,其实并不然。

道家的统一在于他们认为宇宙本是“道”,“道”存在于“自然”当中。是“道”,“道”存在于“自然”当中。

上一篇:光伏产业发展前景,如何看待国际光伏产业的发展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