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人类环境宣言,《人类环境宣言》主要内容

来源:连笔字网 2023-12-06 20:23:58 作者:连笔君

《人类环境宣言》主要内容

《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简称《人类环境宣言》。于1972年6月16日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全体会议通过。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保护环境的全球性宣言,它对激励和引导全世界人民奋起保护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宣言的内容是由各国在会议上取得的7项共同观点和26项原则组成。
7项共同观点的主要内容如下:
(1)人是环境的产物,同时又有改变环境的巨大能力;
(2)保护和改善环境对人类至关重要,是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愿望,是各国政府应尽的职责;
(3)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如妥善地加以运用,可为人民带来福利;如运用不当,则可对人类和环境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害;
(4)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发展不足造成的,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工业化和技术发展而产生的;
(5)应当根据情况采取适当的方针和措施解决由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给环境带来的问题;
(6)为当代人和子孙后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这个目标将同争取和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共同和协调地实现。
(7)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公民和团体以及企业和各级机关承担责任,共同努力。各国政府要对大规模的环境政策和行动负责。对区域性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国与国之间要广泛合作,采取行动,以谋求共同的利益。
26项原则归纳起来有6个方面:
(1)人人都有在良好的环境里享受自由、平等和适当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有为当今和后代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神圣职责。(2)保护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规划时要妥善安排,以防将来资源枯竭。各国有按其环境政策开发的权利,同时也负有不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造成损害的义务。有毒物质排入环境应以不超出环境自净能力为限度。对他国或地区造成环境损害,要予以赔偿。
3)各国在从事发展规划时要统筹兼顾,务使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相互协调。
(4)因人口自然增长过快或人口过分集中而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区域,或因人口密度过低而妨碍发展的区域,有关政府应采取适当的人口政策。
(5)一切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应提倡环境科学的研究和推广,相互交流经验和最新科学资料。鼓励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造成经济负担的环境技术。
(6)各国应确保国际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有效合作。在处理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国际问题时,国家不分大小,以平等地位相处。本着合作精神,通过多边和双边合作,对产生的不良影响加以有效控制或消除,同时要妥善顾及有关国家的主权和利益。《人类环境宣言》第一次为国际环境保护提供了各国在政治上和道义上必须遵守的规范,总结和概括了制定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并为各国国内环境法的发展指出了方向。

《人类环境宣言》的主要内容

《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简称《人类环境宣言》。于1972年6月16日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全体会议通过。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保护环境的全球性宣言,它对激励和引导全世界人民奋起保护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宣言的内容是由各国在会议上取得的7项共同观点和26项原则组成。

7项共同观点的主要内容如下:

(1)人是环境的产物,同时又有改变环境的巨大能力;

(2)保护和改善环境对人类至关重要,是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愿望,是各国政府应尽的职责;

(3)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如妥善地加以运用,可为人民带来福利;如运用不当,则可对人类和环境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害;

(4)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发展不足造成的,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工业化和技术发展而产生的;

(5)应当根据情况采取适当的方针和措施解决由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给环境带来的问题;

(6)为当代人和子孙后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这个目标将同争取和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共同和协调地实现。

(7)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公民和团体以及企业和各级机关承担责任,共同努力。各国政府要对大规模的环境政策和行动负责。对区域性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国与国之间要广泛合作,采取行动,以谋求共同的利益。

26项原则归纳起来有6个方面:

(1)人人都有在良好的环境里享受自由、平等和适当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有为当今和后代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神圣职责。

(2)保护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规划时要妥善安排,以防将来资源枯竭。各国有按其环境政策开发的权利,同时也负有不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造成损害的义务。有毒物质排入环境应以不超出环境自净能力为限度。对他国或地区造成环境损害,要予以赔偿。

(3)各国在从事发展规划时要统筹兼顾,务使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相互协调。

(4)因人口自然增长过快或人口过分集中而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区域,或因人口密度过低而妨碍发展的区域,有关政府应采取适当的人口政策。

(5)一切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应提倡环境科学的研究和推广,相互交流经验和最新科学资料。鼓励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造成经济负担的环境技术。

(6)各国应确保国际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有效合作。在处理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国际问题时,国家不分大小,以平等地位相处。本着合作精神,通过多边和双边合作,对产生的不良影响加以有效控制或消除,同时要妥善顾及有关国家的主权和利益。

《人类环境宣言》第一次为国际环境保护提供了各国在政治上和道义上必须遵守的规范,总结和概括了制定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并为各国国内环境法的发展指出了方向。

参考资料:http://www.hnhb.gov.cn/hnhb1/files/list.asp?id=659

《人类环境宣言》的主要内容

《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简称《人类环境宣言》。于1972年6月16日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全体会议通过。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保护环境的全球性宣言,它对激励和引导全世界人民奋起保护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宣言的内容是由各国在会议上取得的7项共同观点和26项原则组成。

7项共同观点的主要内容如下:

(1)人是环境的产物,同时又有改变环境的巨大能力;

(2)保护和改善环境对人类至关重要,是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愿望,是各国政府应尽的职责;

(3)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如妥善地加以运用,可为人民带来福利;如运用不当,则可对人类和环境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害;

(4)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发展不足造成的,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工业化和技术发展而产生的;

(5)应当根据情况采取适当的方针和措施解决由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给环境带来的问题;

(6)为当代人和子孙后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这个目标将同争取和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共同和协调地实现。

(7)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公民和团体以及企业和各级机关承担责任,共同努力。各国政府要对大规模的环境政策和行动负责。对区域性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国与国之间要广泛合作,采取行动,以谋求共同的利益。

26项原则归纳起来有6个方面:

(1)人人都有在良好的环境里享受自由、平等和适当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有为当今和后代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神圣职责。

(2)保护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规划时要妥善安排,以防将来资源枯竭。各国有按其环境政策开发的权利,同时也负有不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造成损害的义务。有毒物质排入环境应以不超出环境自净能力为限度。对他国或地区造成环境损害,要予以赔偿。

(3)各国在从事发展规划时要统筹兼顾,务使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相互协调。

(4)因人口自然增长过快或人口过分集中而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区域,或因人口密度过低而妨碍发展的区域,有关政府应采取适当的人口政策。

(5)一切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应提倡环境科学的研究和推广,相互交流经验和最新科学资料。鼓励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造成经济负担的环境技术。

(6)各国应确保国际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有效合作。在处理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国际问题时,国家不分大小,以平等地位相处。本着合作精神,通过多边和双边合作,对产生的不良影响加以有效控制或消除,同时要妥善顾及有关国家的主权和利益。

《人类环境宣言》第一次为国际环境保护提供了各国在政治上和道义上必须遵守的规范,总结和概括了制定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并为各国国内环境法的发展指出了方向。

参考资料:http://www.hnhb.gov.cn/hnhb1/files/list.asp?id=659

人类环境宣言的主要内容

1.人类既是他的环境的创造物,又是他的环境的塑造者,环境给予人以维持生存的东西,并给他提
2.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
3.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
4.为实现这一环境目标,将要求公民和团体以及企业和各级机关承担责任,大家平等地从事共同的努力。

【人类环境宣言】主要内容是什么?

有很多,您找找自己需要的吧

七点共同看法的大意是:   ①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能在空前规模上改造和利用环境。人类环境的两个方面,即天然和人为的两个方面,对于人类的幸福和对于享受基本人权,甚至生存权利本身,都是必不可少的。   ②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   ③在现代,如果人类明智地改造环境,可以给各国人民带来利益和提高生活质量;如果使用不当,就会给人类和人类环境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害。   ④在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大半是由于发展不足造成的,因此,必须致力于发展工作;在工业化的国家里,环境问题一般是同工业化和技术发展有关。   ⑤人口的自然增长不断给保护环境带来一些问题,但采用适当的政策和措施,可以解决。   ⑥我们在解决世界各地的行动时,必须更审慎地考虑它们对环境产生的后果。为现代人和子孙后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这个目标将同争取和平和全世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两个基本目标共同和协调实现。   ⑦为实现这一环境目标,要求人民和团体以及企业和各级机关承担责任,大家平等地从事共同的努力。各级政府应承但最大的责任。国与国之间应进行广泛合作,国际组织应采取行动,以谋求共同的利益。会议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着全体人民和他们的子孙后代的利益而作出共同的努力。   以这些共同的观点为基础的二十六项原则包括:人的环境权利和保护环境的义务,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防治污染,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使发展同保护和改善环境协调一致,筹集资金,援助发展中国家,对发展和保护环境进行计划和规划,实行适当的人口政策,发展环境科学、技术和教育,销毁核武器和其他一切大规模毁灭手段,加强国家对环境的管理,加强国际合作等等。   这些原则申明了共同的信念:   1. 人类有权在一种能够过尊严和福利的生活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并且负有保护和改善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的环境的庄严责任。在这方面,促进或维护种族隔离、种族分离与歧视、殖民主义和其它形式的压迫及外国同志的政策,应该受到谴责和必须消除。   2. 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的利益,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其中包括空气、水、土地、植物和动物,特别是自然生态类中具有代表性的标本,必须通过周密计划或适当管理加以保护。   3. 地球生产非常重要的再生资源的能力必须得到保护,而且在实际可能的情况下加以恢复或改善。   4. 人类负有特殊的责任保护和妥善管理由于各种不利的因素而现在受到严重危害的野生动物后嗣及其产地。因此,在计划发展经济时必须主意保护自然界,其中包括野生动物。   5. 在使用地球上不能再生的资源时,必须防范将来把它们耗尽的危险,并且必须确保整个人类能够分享从这样的使用中获得的好处。   6. 为了保证不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或不可挽回的损害,必须制止在排除有毒物质或其它物质以及散热时其数量或集中程度超过环境能使之无害的能力。应该支持各国人民反对污染的正义斗争。   7. 各国应该采取一切可能的步骤来防止海洋受到那些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损害生物资源和破坏海洋生物舒适环境的或妨害对海洋进行其它合法利用的物质的污染。   8. 为了保证人类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了在地球上创造那些对改善生活质量所必要的条件,经济和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9. 由于不发达和自然灾害的原因而导致环境破坏造成了严重的问题。克服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是移用大量的财政和技术援助以支持发展中国家本国的努力,并且提供可能需要的及时援助,以加速发展工作。   10. 对于发展中的国家来说,由于必须考虑经济因素和生态进程,因此,使初级产品和原料有稳定的价格和适当的收入是必要的。   11. 所有国家的环境政策应该提高,而不应该损及发展中国家现有或将来发展潜力,也不应该妨碍大家生活条件的改善。各国和各国际组织应当采取适当步骤,以便应付因实施环境措施所可能引起的国内或国际的经济后果达成协议。   12. 应筹集基金来维护和改善环境,其中要照顾到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和特殊性,照顾他们由于在发展计划中列入环境保护项目的任何费用,以及应他们的请求而供给额外的国际技术和财政援助的需要。   13. 为了实现更合理的资源管理从而改善环境,各国应该对他们的发展计划采取统一和协的做法,以保证为了人民的利益,使发展同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需要相一致。   14. 合理的计划是协调发展的需要和保护与改善环境的需要相一致的。   15. 人的定居和城市化工作必须加以规划,以避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并为大家取得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最大利益。在这方面,必须停止为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统治而制订的项目。   16. 在人口增长率或人口过分集中可能对环境或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地区,或在人口密度过低可能妨碍人类环境改善和阻碍发展的地区,都应采取不损害基本人权和有关政府认为适当的人口政策。   17. 必须委托适当的国家机关对国家的环境资源进行规划、管理或监督,以期提高环境质量。   18. 为了人类的共同利益,必须应用科学和技术以鉴定、避免和控制环境恶化并解决环境问题,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19. 为了广泛地扩大个人、企业和基层社会在保护和改善人类各种环境方面提出开明舆论和采取负责行为的基础,必须对年轻一代和成人进行环境问题的教育,同时应该考虑到对不能享受正当权益的人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20. 必须促进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国内和国际范围内从事有关环境问题的科学研究及其发展。在这方面,必须支持和促使最新科学情报和经验的自由交流以便解决环境问题;应该使发展中的国家得到环境工艺,其条件是鼓励这种工艺的广泛传播,而不成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负担。   21. 按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各国有自己的环境政策开发自己资源的主权;并且有责任保证在他们管辖或控制之内活动,不致损害其他国家的或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   22. 各国应进行合作,以进一步发展有关他们管辖或控制之内的活动对他们管辖以外的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其它环境损害的受害者承担责任和赔偿问题的国际法。   23. 在不损害国际大家庭可能达成的规定和不损害必须由一个国家决定的标准的情况下,必须考虑各国的价值制度和考虑对最先进的国家有效,但是对发展中国家不适合或具有不值得的社会代价的标准可行程度。   24. 有关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饿国际问题应当由所有的国家,不论其大小,在平等的基础上本着合作精神来加以处理,必须通过多边或双边的安排或其它合适途径的合作,在正当地考虑所有国家的主权和利益的情况下,防止、消灭或减少和有效的控制各方面的行动所造成的对环境的有害影响。   25. 各国应保证国际组织在保护和改善环境方面起协调的、有效的和能动的作用。   26. 人类及其环境必须免受核武器和其它一切大规模毁灭性手段的影响。各国必须努力在有关的国际机构内就消除和彻底销毁这些种武器迅速达成协议.   (1972年6月5日于斯德哥尔摩通过)   《宣言》明确宣布:“按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各国具有按照其环境政策开发起资源的主权权利,同时亦负有责任,确保在他管辖或控制范围内的活动,不致对其他国家的环境或其本国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引起损害。”“有关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国际问题,应当由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在平等的基础上本着合作精神来加以处理。”这项宣言对于促进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扩展阅读:
http://www.cnr.cn/jy/zhmx/xx/syxx/lsxd/200710/t20071012_504592831.html

划时代的《人类环境宣言》是什么?

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是1972年6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的。它是保护环境的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文献,是世界上第一个维护和改善环境的纲领性文件。

《人类环境宣言》的全称是《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也叫《斯德哥尔摩宣言》。宣言中郑重宣布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和总结的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

7个共同的观点是:1.人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造者。由于当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已具有空前规模地改变环境的能力。2.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关系到各国人民的福利和经济发展,是人民的迫切愿望,是各国政府的责任。3.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如妥善地加以运用,可为人民带来福利;如运用不当,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地球上已出现许多日益加剧危害环境的现象,在人为环境,特别是生活、工作环境中,已出现了有害人体健康的重大缺陷。4.在发展中国家,首先要致力于发展,同时也必须保护和改善环境。在工业发达国家,环境问题是由工业和技术发展产生的。5.人口的自然增长不断引起环境问题,要采取适当的方针和措施进行解决。6.当今历史阶段要求人们在计划行动时,更加谨慎地顾及到将给环境带来的后果。为了在自然界获得自由,人类必须运用知识同自然取得协调,以便建设更良好的环境。7.为达到这个环境目标,要求每个公民、团体、机关、企业都负起责任,共同创造未来的世界环境。各国政府对大规模的环境政策和行动负有特别重大的责任。

1972年的第27届联合国大会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的开幕日——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世界环境日是全世界环保工作者思考和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节日,也是向全世界人民宣传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宣传日,又是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和发布《人类环境宣言》的纪念日。第27届联合国大会要求,每年的6月5日或6月5日前后,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都要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每年的世界环境日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

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如下:

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

1975年:人类居住。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

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9年:为了儿童的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0年:新的十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1年:保持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

1982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十周年——提高环境意识。

1983年: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1984年:沙漠化。

1985年:青年、人口、环境。

1986年:环境与和平。

1987年:环境与居住。

1988年: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

1989年:警惕,全球变暖。

1990年:儿童与环境。

1991年: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

1992年:只有一个地球——关心与共享。

1993年: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

1994年: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1995年: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1996年: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8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1999年: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2000年:环境千年——行动起来。

2001年:时间万物,生命之网。

2002年:让地球充满生机。

2003年: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

2004年:海洋存亡,匹夫有责。。

2005年: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2006年:沙漠和沙漠化,莫使荒地变沙漠。

2007年:冰川消融,后果堪忧。

2008年:改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2009年:你的星球需要你,联合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2010年:多个物种,一个星球,一个未来。

2011年: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划时代的人类环境宣言是什么?

划时代的人类环境宣言,简称人类环境宣言。1972年6月16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全体会议于斯德哥尔摩通过。作用:鼓舞指导各国人民保护和改善环境。
该宣言是这次会议的主要成果,阐明了与会国和国际组织所取得的七点共同看法和二十六项原则,以鼓舞和指导世界各国人民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来自113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和民间人士就世界当代环境问题以及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制定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后代而共同努力。

《人们环境宣言》提出什么的口号(填空题)

1972年联合国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满意请,谢谢。

什么是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于1972年6月5日至16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考虑到需要取得共同的看法并制定共同的原则以鼓舞和指导世界各国人民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兹宣布:

斯德哥尔摩(一)人类既是环境的创造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环境给予人维持生存的东西,并提供了在智力、道德、社会和精神等方面获得发展的机会。生存在地球上的人类,在漫长和曲折的进化过程中,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迅速加快,人类获得了以无数方法和在空前的规模上改造其环境的能力。人类环境的两个方面,即天然的和人为的两个方面,对于人类的幸福和对于享受基本人权,甚至生存权利本身,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

(三)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在现代,人类改造其环境的能力,如果明智地加以使用的话,就可以给各国人民带来开发的利益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如果使用不当,或轻率地使用,这种能力就会给人类和人类环境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害。在地球上许多地区,我们可以看到周围有越来越多的人为损害的迹象:在水、空气、土壤以及生物中的污染达到危险的程度;生物界的生态平衡受到严重和不适当的扰乱;一些无法取代的资源受到破坏或陷于枯竭;在人为的环境,特别是生活和工作环境里存在着有害人类身体、精神和社会健康的严重缺陷。

(四)在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大多是由于发展不足造成的。千百万人的生活仍然远远低于生活所需要的最低水平。他们无法取得充足的食物和衣服、住房和教育、保健和卫生设备。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致力于发展工作,牢记他们的优先任务和保护及改善环境的必要。为了同样的目的,工业化国家应当努力缩小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在工业化国家里,环境一般同工业化和技术发展有关。

(五)人口的自然增长不断地给保护环境带来一些问题,但是如果采取适当的政策和措施,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贵的。人民推动着社会进步,创造着社会财富,发展着科学技术,并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不断地改造着人类环境。随着社会进步和生产、科学及技术的发展,人类改善环境的能力也与日俱增。

(六)现在已达到这样一个历史时刻:我们在决定世界各地的行动时,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它们对环境产生的后果。由于无知或不关心,我们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和幸福所依靠的地球环境造成的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害。反之,有了比较充分的知识并采取比较明智的行动,我们就可能使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后代在一个比较符合人类需要和理想的环境中过着较好的生活。改善环境的质量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前景是广阔的。我们需要的是热烈而镇定的情绪,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为了在自然界里取得自由,人类必须利用知识在同自然合作的情况下建设一个较好的环境。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这个目标将同争取和平、全世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这两个既定的基本目标共同和协调的实现。

(七)为实现这一环境目标,将要求公民和团体以及企业和各级机关承担责任,大家平等地共同努力。各界人士和许多领域中的组织,凭他们有价值的品质和全部行动,将确定未来的世界环境的格局。各地方政府和全国政府,将对在他们管辖范围内的大规模环境政策和行动承担最大的责任。为筹措资金以支援发展中国家完成他们在这方面的责任,还需要进行国际合作。种类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因为它们在范围上是地区性或全球性的,或者因为它们影响着共同的国际领域,所以要求国与国之间广泛合作和国际组织采取行动以谋求共同的利益。会议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着全体人民和他们的子孙后代的利益作出共同的努力。

这些原则申明了共同的信念:

1.人类有权在一种有尊严和福利的生活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并且负有保护和改善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的环境的庄严责任。在这方面,促进或维护种族隔离、种族分离与歧视、殖民主义和其他形式的压迫及外国统治的政策,应该受到谴责和必须消除。

2.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的利益,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其中包括空气、水、土地、植物和动物,特别是自然生态类中具有代表性的标本,必须通过周密计划或适当管理加以保护。

3.地球生产非常重要的再生资源的能力必须得到保持,而且在实际可能的情况下加以恢复或改善。

4.人类负有特殊的责任保护和妥善管理由于各种不利的因素而受到严重危害的野生生物后嗣及其产地。因此,在计划发展经济时必须注意保护自然界,其中包括野生生物。

5.在使用地球上不能再生的资源时,必须防范将来把它们耗尽的危险,并且必须确保整个人类能够分享从这样的使用中获得的好处。

6.为了保证不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或不可挽回的损害,必须制止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散热以及有毒物质等的排放。应该支持各国人民反对污染的正义斗争。

7.各国应该采取一切可能的步骤来防止海洋受到那些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损害生物资源和破坏海洋生物舒适环境的或妨害对海洋进行其他合法利用的物质的污染。

8.为了保证人类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了在地球上创造那些改善生活质量所必需的条件,经济和社会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9.因经济不发达和自然灾害而导致的环境破坏造成了严重的问题。克服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是移用大量的财政和技术援助以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努力,并且提供可能需要的及时援助,以加快发展工作。

10.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必须考虑经济因素和生态进程,因此,使初级产品和原料保持稳定的价格和适当的收入是必要的。

11.所有国家的环境政策应该改进,不应该损及发展中国家现有或将来的发展潜力,也不应该妨碍大家生活条件的改善。各国和各国际组织应该采取适当步骤,以便就应付因实施环境措施所可能引起的国内或国际的经济后果达成协议。

12.应筹集资金来维护和改善环境,其中要照顾到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和特殊性,照顾到他们由于在发展计划中列入环境保护项目而需要的任何费用,以及应他们的请求而供给额外的国际技术和财政援助的需要。

13.为了实现更合理的资源管理从而改善环境,各国应该对其发展计划采取统一和协议的做法,以使发展同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需要相一致。

14.合理的计划应协调发展的需要和保护与改善环境的需要相一致。

15.人的定居和城市化工作必须加以规划,以避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并取得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最大利益。在这方面,必须停止为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统治而制订的项目。

16.在人口增长率或人口过分集中可能对环境或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地区,或在人口密度过低可能妨碍人类环境改善和阻碍发展的地区,都应采取不损害基本人权且有关政府认为适当的人口政策。

17.必须委托适当的国家机关对国家的环境资源进行规划、管理或监督,以提高环境质量。

18.为了人类的共同利益,必须应用科学和技术以鉴定、避免和控制环境恶化并解决环境问题,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19.为了更广泛地扩大个人、企业和基层社会在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方面提出开明舆论和采取负责行为的基础,必须对人民群众进行环境问题的教育,同时应该考虑到对不能享受正当权益的人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20.必须促进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国内和国际范围内从事有关环境问题的科学研究及其发展。在这方面,必须支持和促使最新科学情报和经验的自由交流;应该使发展中国家得到环境工艺,其条件是鼓励这种工艺的广泛传播,而不成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负担。

21.按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各国有按自己的环境政策开发自己资源的主权,并且有责任保证在其管辖或控制之内的活动,不致损害其他国家的或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

22.各国应进行合作,以进一步发展有关他们管辖或控制之内的活动对他们管辖以外的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其他环境损害的受害者承担责任和赔偿问题的国际法。

23.在不损害国际大家庭可能达成的规定和不损害必须由一个国家决定的标准的情况下,必须考虑各国的现行价值制度,考虑对最先进的国家有效,但是对发展中国家不适合的标准可行程度。

24.有关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国际问题应当由所有的国家,不论其大小,在平等的基础上本着合作精神来加以处理,必须通过多边或双边的安排或其他合适途径的合作,在正当地考虑所有国家的主权和利益的情况下,防止、消灭或减少和有效地控制各方面的行动所造成的对环境的有害影响。

25.各国应保证国际组织在保护和改善环境方面起协调的、有效的和能动的作用。

26.人类及其环境必须免受核武器和其他一切大规模毁灭性手段的影响。各国必须努力在有关的国际机构内就消除和彻底销毁这种武器迅速达成协议。

《人类环境宣言》的主要内容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又称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简称人类环境宣言.1972年6月16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全体会议于斯德哥尔摩通过。该宣言是这次会议的主要成果,阐明了与会国和国际组织所取得的七点共同看法和二十六项原则,以鼓舞和指导世界各国人民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
具体看http://baike.baidu.com/view/242361.htm

上一篇:张字笔顺,张字,笔顺,文字知识语文基础知识部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