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篆刻怎么刻,篆刻的刻具有哪些?

来源:连笔字网 2023-12-05 21:41:17 作者:连笔君

篆刻中如何刻边款?

刻边款,篆、隶、草体多用双刀。行楷多用单刀,即一刀一笔。镌刻边款,可按笔顺刻。明人文彭所刻边款,沿用了刻碑帖的方法,即先将字写在印章上面,然后用双入正刀刻出,字体线条流畅,但缺乏苍古之气,今人运用很少。黄易沿习丁敬用单入切刀法刻边款。据传,黄风气镌刻边款右手握刀不动,左手拿石章就锋而刻。每刻一字。印章必旋转多次,方寸之地刻上百十字,印面光洁如初,别有一番风韵。近代赵之谦、吴昌硕、陈师曾、齐白石等篆刻大家刻款,使用的也是丁黄之法。其中,白石老人刻款,先将横画一次刻出,旋印后再刻竖现,最后补齐其他笔画,字体刚劲古拙,自成一格。

初学者镌刻边款,最好使用行楷小字。行楷小字一般都是直接奏刀。但运刀时要注意行气,并用刀角入石,用力钉下。刻“点”时,将刀角插入石内,自下而上用力一按即可。刻“横画”时,先用右刀角着石一按,刻出横画收笔韵味。然后,自右向左横向行刀,至笔画终点,用右刀角向左弯一按即刻出起笔。刻“竖画”时,先将右刀角锲入石内,自上而下向前行刀,至笔画终点便可。“长撇”刻法也是将右刀角入石,先重后轻向左一冲即可。行楷中很少有捺笔,边款中的捺笔多为“反捺”(即长点)代替。总之,镌刻边款,要注意发力适度。否则,会因用力过猛而刻“花”。

另外,镌刻边款还需要注意石质的优劣。行刀时,用力要有轻重之分。石质松脆的宜轻不宜重,过重则笔画崩成一片,无法辨认。但过轻也不好,过轻拓出的边款字迹不清,影响印章的整体效果。

如何学习篆刻?

几乎所有学习篆刻的人都是自学入门的,当然到了一定程度需要提高时,老师的指导是不可或缺的。先买本介绍篆刻入门的书,我当年学习的时候用的是上海书店出版社的《篆刻自学指导》,后来也看过别的书,介绍入门知识,大体上都是一样的。现在市面上好像李早老先生的书比较常见。再准备刻刀、石料、印泥、笔墨纸砚等,这个在书画用具店都很容易买到。除此之外再准备砂纸,打磨印面用。你还需要再买几本工具书,比如篆刻字典、印谱之类,入门的这个阶段篆刻字典我推荐《汉印分韵合编》或者《缪篆分韵合编》,印谱推荐《十钟山房印举选》。如果有精力,学习一下篆书是最好不过的了,这也是能在篆刻上稍微取得一点成绩的必要条件。学习篆刻应该从临摹古人佳作入手,我建议从工稳一路的汉印开始,有了基础,上可以学习先秦印,下可以学习明清流派印,不要一开始就从明清引人入手,容易被禁锢住。写印稿、印稿上石、刻印的过程,书中会有详细讲解的,不是仅仅简单的反写篆字就去刻,这也不应该是向初学者推荐的方法。最后提醒一句,要小心,握石姿势不对,用力过猛,的确是容易伤到手指,就连篆刻大师吴昌硕、齐白石当年也受过伤。

篆刻什么是阴刻阳刻 阴刻阳刻的技巧详细说下!好的...

一、阳刻又称朱文,即红字白底;阴刻又称白文,即红底白字。阴刻就是将书写的文字笔画刻去,阳刻则是把文字笔画留住,将其余刻去。
二、篆刻的刀法有很多,清朝的时候有人竟然总结出来了几十种,但是归纳来看就两种:冲刀和切刀。我观察了国内很多篆刻高手的操作,加上自己对篆刻20年的探索,发现主要用途最广的是冲刀。切刀的高手都是出在清末的浙派,现在这样刻的人已经不多见了。
三、冲刀的手法很简单,以一指、二、三指捏住刀柄,四指抵住石头就可以刻了。一般来讲冲的时候白文刻出的笔画横切面呈v字形,楼主知道用刀是有角度的了吧?阳文刻出的笔画横切面成倒的v字形。用刀的时候要一鼓作气,不可以犹豫和过多的修饰,以免线条孱弱。当然要注意收的住刀,避免将手刻伤。
讲述毕竟很难讲的清楚,这都是我的经验,楼主可以找一段视频看看,就一目了然了。网上有韩天衡等的篆刻教学视频,可以参考一下。提供一个网址:http://www.56.com/u11/v_MzU4MzMxNzY.html

扩展

高手指点下 阴刻和阳刻是在雕刻中是应该怎么个用法 什么情况下阴刻什么情况下阳刻?

篆刻中如何刻边款?

具体的刻法是:用刀角切刻下去,“点”以刀上锋侧势切刻,“横”以刀锋由右向左下行刀,下刀时略重,“竖”下刀时略重,“转折”一般单刀刻,转折处分两刀完成,有时看起来像一刀。懂得单刀楷书边款刀法后,多临多练即可掌握。至于行草印款可取法邓石如、吴让之,魏碑可取法赵之谦,篆书可取法吴昌硕诸家。
印款的创作应注意两点:一是文字可记事、记兴、记时,也可发表艺术体会与见解,但文句要清雅有味;二是印款的章法与形式要考虑与印面搭配的效果,使其相得益彰。
边款刻制的方法,大约可分三种:切刀刻、冲刀刻、划刻。前两种所用的刻刀是平口双刀,后一种是用三面刃的尖刀刻成的。
用切刀法刻边款,是一般篆刻家最乐于使用的方法,刻制时持刀如持毛笔状,将刀口右侧着石,用力下切,如刻「点」,则纯以右边刀尖下压并向左上方略抬而成,自然形为一小三角形。刻「横划」,则将刀口放平,以右边刀尖下压,并稍向左前方推动,便成为一个弦长钩短的不等边三角形,而弦的部份,往往是平的或略向上扬的,与书法的横划一样。刻「撇」的时候,与横划相同,但用刀的方向不同,是由右上方着刀下压,向左下方略推即可。「竖划」的刻法是由笔划开始处入刀下压,如划短则一刀可成,划长则渐向下冲移,至笔划尽处为止。刻长划多兼用冲刀,尤其是长的直划,常常如此。刻「钩」则除刻直划如上述外,并另起一刀,由直划下端着石,向左前方推动,自然便连成一钩。刻「捺」多借长「点」为之,由下方向上刻,使长点之虚尖,对准应连接的部份。如必需刻成一捺时,则由长点之下端,另起一刀,用刀口左面刀尖对准长点尽止处,而向右方压切,则虚尖在右方,而形成捺的形式。
冲刀的刻法,与切刀着力点大致相背,拿刀的方法也不一定与切刀法相同,大多用「推刀」的刻法来刻。如刻一横,切刀着力在右下角,刀也是从右下角入,但冲刀法则由左边处处入,向右面实处冲刻。切刀法刻出的笔划宜短,而冲刀法刻出的笔划可长些。切刀法是石不动而刀动,何雪渔、丁敬身便都如此。冲刀法比较雄厚疏落,而切刀法则整饬工稳。
切刀与冲刀之外,有直接用尖刀划刻成字的,刻法与写字相同,但用的刀是三面刃(或四面刃)的尖刀,因为用这种尖刀来刻的边款,大多是草书,刻时腕力要强,方能与写字一样,使转向背,均能刻出。清代的邓石如、吴让之便是能手。但也有先以莫书写在右侧上,再用冲刀的方法刻出的。

篆刻边款如何刻

所谓边款,一般泛指刻于印侧或印背的文字、题记。它起源于隋唐。当时制印部门的工匠,只是在一些官印周围刻上制印年记、编号和释文等内容,虽然还称不上艺术,但已形成了边款艺术的雏形。

正是有了这些简短而又草率的原始边款,后来明清乃至当今流派纷呈、风格各异的边款艺术才得以发展起来。

下面,我们用一张图,以刀口的视角,形象展示边款刀法:

补充

篆刻的刻具有哪些?

用刻刀、印泥、笔、纸、砂纸、油石、镜子、毛刷、布。

1.刻刀,有大小中几种不同型号的刻刀,一般为平日双刃。

2.印泥,印泥以厚不粗糙,亮不渗油,色鲜而苍,经久不变者为最佳。

3.笔,写印稿宜用狼毫小楷,如紫毫画笔、衣纹、小蟹爪、小红毛。

4.纸,设计印稿用有透明度和吸水性能纸即可,如拷贝纸、竹纸、毛边纸,钤印用纸可用质地薄、匀的宣纸,如“连史”、“棉连宣”等。

5.砂纸,备粒度为80目112号左右,粗、细两种砂纸。用来磨平印面。

6.油石,采用未经油浸泡的。用以磨破刻刀或硬度较高的章面。

7.镜子,用以对照章面上的印稿,寻求“正文”的效果,以便修正印文。

8.毛刷、布,清理印面上的石膏、油污所用。也可用牙刷。

篆刻的执刀方法

有“执笔”式与“握柄”式两种。执笔式与执毛笔的指法略似,其指法、拇指肚与食指肚相对用力,压住刀杆,中指肚钩住刀杆外侧,三指合一作为主力。无名指紧靠中指,并以指尖顶住刀侧,小指紧贴无名。五指相互辅助,同时发刀。“握柄”式,“握柄”式俗称“握拳”式。执刀的方法与握匕首的刀柄相同。五指合力紧握刀杆,自上而下地锲刻。运刀时要指掌俱实,腕子必须灵活。以上两种执刀方法相比较,前者灵巧,适于楔刻石质柔脆的小型,或朱文铁线篆印,后者拙实,适于锲刻石质坚顽、风格苍莽的巨印。

上一篇:90后非主流歌曲,90后非主流好听的歌曲,90后觉得好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