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本道作业题是那睹乱同学的课后练习,分享的知识点是关于高尚的故事,指导老师为荣老师,涉及到的知识点涵盖:有关于名人高尚品质的短故事_-关于高尚的故事,下面是那睹乱作业题的详细。
题目:有关于名人高尚品质的短故事_-关于高尚的故事
周总理的故事
飞机遇险的时候
1946年1月,周恩来同志从延安乘飞机去重庆.同行的除了工作人员,还有叶挺的女儿小扬眉,她才11岁.
飞机飞得又快又稳.透过云层,可以看到积雪的山峰层层叠叠,好像波涛汹涌的大海.突然,飞机遇到一股强烈的寒流,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冰,而且越结越厚.不大一会儿,机身也蒙上了厚厚的冰甲.飞机像冻僵了似的,沉甸甸地往下坠,还失去了平衡.机翼掠过一座座山峰,眼看就要撞着山尖了,情况十分严重.机长命令机械师打开舱门,把行李一件一件往下扔,好减轻飞机的重量,还要大家背上降落伞包,做好跳伞的准备.
大家正忙着,忽然听到小女孩的哭声.周恩来同志立刻站起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几步跨到小女孩面前.原来小扬眉的座位上没有降落伞包,她急得哭了.周恩来同志马上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扬眉背上,还亲切地鼓励她说:“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样勇敢、坚强,同困难和危险做斗争!”
大家看到周恩来同志不顾自己的安危,把伞包让给了小扬眉,都要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周恩来同志.周恩来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大家要沉着,不要慌张……”
就在这时候,飞机冲出了寒流的包围.在阳光的照射下,冰甲开始融化了,整块整块的冰哗哗地往下掉.飞机渐渐升高了,继续快速平稳地向前飞行.“咱们脱险啦!”机舱里一片欢腾.
周总理的睡衣
邓妈妈七十多岁了.她戴着花镜,安详地坐在椅子上,给敬爱的周总理补睡衣.睡衣上已经有好几个补丁了.这一回,邓妈妈又穿上了线,右手捏着针略略抬起,左手在熟练地打结.她是多么认真啊.
一位年轻的护士,双手捧着这件睡衣,望着补丁上又匀又细的针脚,眼睛湿润了.
在她们面前的小凳子上,摆着个针线包.这个绣着红五星的针线包特别引人注目.它是多年来周总理和邓妈妈随身带着的.是从什么时候起他们就带在身边,一直带到北京来的呢?是从延安窑洞,从重庆红岩,还是从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
周恩来的故事 —— 三次付饭费
那是周恩来总理陪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杭州的事
这天下午周总理就要离开杭州了.几天来随行人员十分辛苦,周总理就吩咐秘书说:“今天中午,我请大家到楼外楼去吃便饭.”
楼外楼菜馆的经理、厨师和服务员一听到周总理要来请客的消息,都非常兴奋.服务员忙着把面临西湖的餐厅打扫得窗明几净,经理和厨师忙着商量菜单.11 时左右,周总理和随行人员谈笑风生地踱过西冷桥,漫步白堤,来到了楼外楼.席间,他热情地与随行人员一一碰杯,感谢他们辛苦地完成了这次接待任务,并向北京来的同志一一介绍杭州名菜:这是活杀活烧的西湖醋鱼,这是产自西湖的油爆大虾,这是叫化子鸡,都是北京人难得吃到的西湖佳肴.当周总理看到服务员端上一盘盘他最喜爱的家乡菜时,一边举筷品尝,一边又向大家介绍说:“好久没有吃到家乡菜了,大家也来尝尝,这是绍兴霉干菜蒸肉,豆芽菜,霉千张,味道不错的嘛 !”吃得大家兴高采烈.
饭后,周总理叫秘书去结账.省里同志出来阻拦说:“不必总理付了,由我们地方报销吧 !”周总理听了说:“今天我请大家,当然由我付钱啰!”店里 经理知道周总理的脾气,若不收钱,总理会生气的,就收了 10 元钱.谁知周 总理又不肯,当即对旁边一位姓姜的服务员说:“这许多菜 10 元钱怎么够呢 一定要按牌价收足.”经理和厨师商量了一下,又收了 5 元钱.不料,又被周 总理看到,生气地说:“谁请客吃饭谁付钱.总理请客吃饭,也要和一般顾客 一样付钱嘛 !”楼外楼经理没办法,只好又收了 5 元钱.这样共收了 20 元钱.
哪里晓得过了 1 个小时后,笕桥机场给楼外楼经理打来了电话,说周总理临上飞机前留下 10 元钱,付中午的饭费.楼外楼经理和职工们捧着这 30 元钱,都深深地为总理的这种廉洁奉公精神感动得热泪盈眶.大家商量了一下,只有按总理的吩咐去做,当即把当天午餐的饭菜,按照牌价单仔细算了一下,总共 19 元 5 角,和普通顾客一样结了账,并给周总理写了份详细报 告,附上清单和多余的 10 元 5 角,寄给北京国务院周总理办公室.
1 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新学期开始,沈阳东关模范学校魏校长问同学们读书是为了什么?于是有人回答说:“是为了家父读书.”有人回答:“为明礼而读书.”也有人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当魏校长点名要周恩来回答是,坐在后排的周恩来站起来,庄重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 60年代初,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乘总理出国访问的机会,为了保护与加固建筑物,他们抢时间只搞了点简单的内装修,更换了窗帘、洗脸池与浴缸.周恩来回国见了十分生气,将他们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事后,他语重心长地对身边人员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所以,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你们花那么多钱,把我的房子搞得那么好,群众怎么看?一旦大家都学着修起房子来,在群 众中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周恩来的这一番话发人深省.自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提及装修房屋之事了.
相关例题
题1:【高尚品德名人名言、故事孝德当面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不用都有有什么说什么我写作文时候好引用】[语文]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长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题2:求名人优良品质的故事60字以内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
思考:
思考1:我要关于高尚的故事短一点的
提示:高尚的境界 在很久以前,有一位非常富有的商人,在他年事已高时,便决定把家产分给三个儿子,但在分财产之前,他要三个儿子去游历天下做生意。临行前,他告诉孩子们:“你们一年后要回到这里,告诉我你们在这一年内,所做过的最高尚的事。我的财...
思考2:高尚小故事(越短越好)
提示:张良拾鞋.秦朝末年,张良在博浪沙谋杀秦始皇没有成功,便逃到下邳隐居。一天,他在镇东石桥上遇到位白发苍苍、胡须长长、手持拐杖、身穿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的鞋子掉到了桥下,便叫张良去帮他捡起来,又让他帮着穿上.张良便去做.张良的恭敬从命...
思考3:周总理很高尚的小故事两三句话
提示:1954的冬天,周总理听说北京的公共汽车很拥挤,老百姓坐车很困难。一天下午五点多钟,正是人们下班的时候,周总理对秘书和卫士说:“群众反映现在坐公共汽车很拥挤,等车要一两个小时,现在咱们去了解一下情况,你们不要通告保卫部门。” 周总理一...
思考4:有关高尚品质的小故事
提示:记得有一次,一位老爷爷骑着一辆破旧的脚蹬三轮车,车里面都是饮料瓶,这时一位小伙子站在很远的地方,一不小心把饮料瓶扔在了老爷爷的头上,但老爷爷没有抱怨,只是默默的走下车,把饮料瓶放在车里,然后步步履蹒跚的走上车。 那一刻我沉思,那...
思考5:品德高尚的人的事例有哪些
提示:张良拾鞋.秦朝末年,张良在博浪沙谋杀秦始皇没有成功,便逃到下邳隐居。一天,他在镇东石桥上遇到位白发苍苍、胡须长长、手持拐杖、身穿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的鞋子掉到了桥下,便叫张良去帮他捡起来,又让他帮着穿上.张良便去做.张良的恭敬从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