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是《瘦金体千字文》,下面是详解!
瘦金体的字如何写
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所创的一种字体,是书法史上极具个性的一种书体,因其与晋楷唐楷等传统书体区别较大,个性极为强烈,故可称作是书法史上的一个独创,代表作有《楷书千字文》、《秾芳诗》等。
瘦金体运笔灵动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其大字尤可见风姿绰约处。因其笔画相对瘦硬,故笔法外露,可明显见到运转提顿等运笔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
在笔画上,瘦金体不同于其他书体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相比于其他书体,瘦金体笔画更纤细,单个笔画中变化较少,行笔速度也要相对更快。
第二,在书写中,瘦金体对于转折和停顿的表现更为明显。
在结构方面,瘦金体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内紧外松。相比与其他书体,瘦金体在“中宫收紧,横竖舒长“这一方面更为明显。内部结构紧密,外部笔画舒展。
第二,上紧下松。这一点在上下结构的字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第三,左紧右松。这里的松和紧并不是指偏旁的大小,而是就结构而言。
、临帖
学习瘦金体,推荐《宋徽宗真书千字文》。原因在于,《千字文》是用楷书写成,这对于更好地把握字的结构是很有帮助的。
“瘦金体”由谁所创?
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创造的书法字体,亦称“瘦金书”或“瘦筋体”,也有“鹤体”的雅称,是楷书的一种。
他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
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现代美术字体中的“仿宋体”即模仿瘦金体神韵而创。
瘦金书的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的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此书体以形象论,本应为“瘦筋体”,以“金”易“筋”,是对御书的尊重。
宋徽宗流传下来的瘦金体作品很多,比较有名的有《楷书千字文》,《秋芳诗》等,《楷书千字文》是赵佶二十三岁写给大奸臣童贯的,此时的瘦金书体已初具规模。
扩展资料:
赵佶(1082年5月5日-1135年6月5日),宋朝第八位皇帝,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太后向氏于同月立赵佶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
宋徽宗即位之后启用新法,但是宋徽宗重用的蔡京等打着绍述新法的旗号,无恶不作,贿赂公行,卖官鬻爵,政治形势一落千丈。在位期间,过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采办“花石纲”,搜集奇花异石运到汴京修建园林宫殿。
宋徽宗尊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并经常请道士看相算。重和元年(1118年),置道官二十六等、道职八等。宣和三年(1121年),令三京置女道录、副道录各一员,始立道学制度。
在宋徽宗集团的腐朽统治下,内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梁山起义和方腊起义先后爆发,北宋统治危机四伏。但是宋徽宗在艺术上的造诣非常高。宋徽宗对绘画的爱好十分真挚,他利用皇权推动绘画,使宋代的绘画艺术有了空前发展。
艺术成就——创瘦金体
宋徽宗赵佶不仅擅长绘画,而且在书法上也有较高的造诣。赵佶书法在学薛曜、褚遂良的基础上,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瘦金体”,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与其所画工笔重彩相映成趣。
瘦金书的意思是美其书为金,取富贵义,也以挺劲自诩。赵佶传世的书法作品很多,楷、行、草各种书法作品皆流于后世,且笔势挺劲飘逸,富有鲜明个性。其中笔法犀利、铁画银钩、飘逸劲特的《秾芳依翠萼诗帖》为大字楷书,是宋徽宗瘦金书的杰作。
但是宋徽宗的书法存在着柔媚轻浮的缺点,这也许是时代和他本人的艺术修养所致,但他首创的瘦金体的独特的艺术个性,为后人竞相仿效。既以开创了一大流派的书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宋徽宗
水写字帖:宋微宗《瘦金体千字文》字精选怎么样,水写
初学者建议不用水写字帖!因为用水写字帖有以下不足:
1.失去了用墨的感觉,如浓淡、干湿。严格来说用墨写字和用水写字运笔的时候感觉是不一样的——用心体会还是能够感觉到两者的细微差别的!
2.不便于比对、总结和提高。因为水写的字无法保存,临写时的偏差、进步都看不到。
希望能帮到你。
为什么宋赵佶书法称瘦金体
为什么宋赵佶书法称瘦金体...
为什么宋赵佶书法称瘦金体
宋徽宗是宋朝第八代皇帝,虽然他在政治上无能昏庸,但在书法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宋徽宗在其创作的书画上使用一个类似拉长了的“天”字的花押,据说象征“天下一人”。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花押。接下来请欣赏宋徽宗的瘦金体和书法。
宋徽宗酷爱艺术,在位时将画家的地位提到在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成立翰林书画院,即当时的宫廷画院。以画作为科举升官的一种考试方法,每年以诗词做题目曾刺激出许多新的创意佳话。如题目为“山中藏古寺”,许多人画深山寺院飞檐,但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房屋,只画了一个和尚在山溪挑水;另题为“踏花归去马蹄香”,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花卉,只画了一人骑马,有蝴蝶飞绕马蹄间,凡此等等。这些都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画意境的发展。
宋徽宗对自然观察入微,曾写到:“孔雀登高,必先举左腿”等有关绘画的理论文章。广泛搜集历代文物,令下属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录》等著名美术史书籍。对研究美术史有相当大的贡献。赵佶还喜爱在自己喜欢的书画上题诗作跋,后人把这种画叫“御题画”。由于许多画上并没有留下作者的名字,他本人又擅长绘画。对鉴别这些画是否是赵佶的作品有不小的难度。有一观点确定他的真迹有《诗帖》、《柳鸭图》《池塘晚秋图》《竹禽图》《四禽图》等,而《芙蓉锦鸡图》《腊梅山禽图》是御题画。
启功体是瘦金体吗?
不是,“启体”是启功在数十年学习优秀传统书体的书法实践基础上形成的。
20世纪70年代后,启功开始以书法闻名于世,其集遒劲、秀美于一体的“启体”成为许多书法爱好者纷纷摹习的楷模,求字者亦络绎不绝。对此,启功自己并不以为然。他曾多次对来访者讲:“似我者死。你们应该从基本功着手,采众家之长,再形成自家的风格。”
启功自幼刻苦临习各家名帖,至老不辍。他所临王羲之、陆机、智永、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怀素、米芾、宋徽宗各帖,笔画不求全似,而神气活现,皆极具功力。启功临帖,追求的是神似。
扩展资料
瘦金体的历史:
唐朝的薛曜是瘦金体之祖,薛曜书学褚遂良,瘦硬有神,用笔细劲,结体疏朗,但较褚书险劲,更纤细,他对褚书不作亦步亦趋的模仿,而是加以发挥,有所创造,亦成习气,为褚书末流。《夏日游石淙诗并序》是薛曜的代表作,石淙河摩崖题记之一。
石淙河摩崖题记,唐久视元年三月十九日刻,为河南省最大的摩崖碑刻,分为《夏日游石淙诗并序》和《秋日宴石淙序》两部分。二者的书者皆为薛曜,其书法瘦劲奇伟,被历代书家称为“瘦金体之祖”。薛曜的书法后被宋徽宗所习,最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瘦金书”体。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启功的“大字报体”
如何练习瘦金体
很好看的字体呀,就是不知平时如何练...
很好看的字体呀,就是不知平时如何练
1、背景介绍: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创造的书法字体,亦称“瘦金书”或“瘦筋体”,也有“ 瘦金体鹤体”的雅称,是楷书的一种。仿宋体缘于此。
2、字体特点: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的痕迹;有些连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
3、经典字帖:《楷书千字文》、《秾芳诗》、《夏日诗贴》、《怪石诗贴》、《牡丹》、《风霜》、《大观圣作碑》、《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瘦金体草书<千字文>》等。
4、练习方法:
(1)练习基本功:正握、悬腕,练习纵横、左右斜、正反圈等不同方向起、运、行、收笔。
(2)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折、……。
(3)在不同材质(吸水、硬度等不同)、不同角度的斜面上练习不同的毛笔,例如狼毫中锋等。
(4)最后向大师学习,包括上面提到的字帖,分析笔法、字体结构和章法等,先临摹,再默写,然后自己创作。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除了《千字文》,还有哪些宋徽宗瘦金体真迹?
宋徽宗流传下来的瘦金体比较有名的有《楷书千字文》、《秾芳诗》、《夏日诗贴》、《怪石诗贴》、《牡丹》、《风霜》、《大观圣作碑》、《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瘦金体草书千字文》等。
扩展
时间先后顺序呢?
出自宋徽宗之手的真迹有哪些
1、《秾芳诗帖》
楷书,绢本,卷,后期风格,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这是宋徽宗写的一首亡国蒙尘词。每行二字,共20行。清代陈邦彦曾跋赵佶瘦金书《秾芳诗帖》:“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真神品也。”
2、《欲借风霜二诗帖》
楷书,纸本,早期作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由两首七言与五言律诗合并而成,也名为“欲借、风霜二诗”帖。过去学者推测这可能是宋徽宗二十九岁(1110)时所作。
3、《千字文》
楷书,卷,早期(传23岁时)作品,上海博物馆藏,这是赵佶以其最具个人风格之"瘦金体"书写,整体匀整峭拔,飘逸灵动,正所谓"铁画银钩"。此种书体取法唐代薛稷、薛曜,把楷书中瘦劲一路发挥到了极致,成为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一种书体。
4、《题李白上阳台帖》
楷书,纸本,早期风格,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纵28.5cm 跋28.5 x 38.1 cm,《上阳台帖》是李白传世的唯一书迹,历来收藏于内府,正文右上宋徽宗赵佶题签:“ 唐李太白上阳台”一行。后纸有宋徽宗赵佶题跋。皆为瘦金书,极其工整秀雅,可见徽宗对李白书迹之膜拜。
5、《闰中秋月诗帖》
楷书,纸本,后期风格,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纵35厘米,横44.5厘米,这件《闰中秋月诗帖》为“瘦金体 ”的典型作品之一,“瘦金”即有 “瘦筋”的含意。在宋徽宗的书法作品中,堪称代表。 此册页曾经清宋荧、乾隆内府、嘉庆内府等收藏,《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6、《瑞鹤图》
绢本,卷,楷书,后期风格,辽宁省博物馆藏,纵138厘米、横51厘米,图中描绘了鹤群盘旋于宫殿之上的壮观景象。绘画技法精妙绝伦,图中群鹤如云似雾,姿态百变,各具特色。
7、《五色鹦鹉图》
绢本,卷,楷书,后期风格,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图绘折枝杏花两枝,枝头栖五色鹦鹉一只,用笔细劲工致,设色浓丽,与《蜡梅身禽图》想类,是一种精巧典雅的风格。因有徽宗赵佶的亲笔题词,画幅的右侧有赵佶瘦金书诗序并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