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体育学院属于哪个区
武汉体育学院属于洪山区,详细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461号。武汉体育学院原名中南体育学院,1953年组建于江西南昌,1955年迁至湖北省武汉市,1956年更名为武汉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原为国家体育总局直属体育院校。
2001年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成为国家体育总局与湖北省共建院校。2012年,全日制在校学生11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0000余人,研究生1000余人。独立学院体育科技学院,在校生5200余人。2018年9月27日,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武汉体育学院共建中国铁人三项学院。
扩展资料
学校师资力量:
截至2013年,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学者和知名教练员。专任教师、教练员中有高级职称人员400余人,教师中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科评审组成员1人,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
“楚天学者”特聘教授4人,国家体育总局 “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3人,湖北省突出贡献专家10名、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2名、享受国务院和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18人,博士生导师26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汉体育学院
武汉体育学院是几本??一本还是二本??
武汉体育学院是二本院校。
2017年武汉体育学院平均分为450分,2016年武汉体育学院平均分为481分,2017年武汉体育学院平均分为486分。
武汉体育学院简称武汉体院,位于湖北省会武汉,占地面积1398亩,是新中国首批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体育院校之一。
扩展资料:
武汉体育学院历史沿革:
1953年,中南体育学院在江西南昌成立。
1956年更名为武汉体育学院。
2001年9月,改为国家体育总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
2006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0年,学校取得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获得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2018年9月27日,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武汉体育学院共建中国铁人三项学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武汉体育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体育学院属那个区?
湖北省武汉市体育学院属于武汉市洪山区。
具体看下面地图信息
武汉体育学院在哪
武汉体育学院原名中南体育学院,是新中国首批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体育院校之一,1953年成立于江西省南昌市,1955年迁至湖北省武汉市,1956年更名为武汉体育学院。2001年之前,学校为国家体育总局直属院校,2001年9月改为国家体育总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
学校拥有马家庄校区(校本部)和藏龙岛校区(分校)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800余亩,建筑面积42余万平方米。其中,马家庄校区地处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洪山区珞瑜路461号.风景秀丽,占地面积800余亩,建筑面积34万多平方米;藏龙岛校区地处武汉市江夏藏龙岛开发区,环境优美,规划面积1000亩,一期工程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学校建有各类室内室外运动场馆及教学楼、实验楼,教学训练科研设施先进、齐全,建有数字化图书馆和千兆校园网,图书馆藏书达80余万册。
学校现设有8院2系3部2校等15个教学单位,即体育教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武术学院、体育艺术学院、体育经济管理学院、健康科学学院、竞技体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体育新闻与外语系、体育信息技术系,思想政治理论课部、研究生部、培训部,附属竞技体育学校、体育运动学校。
学校现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公共事业管理、应用心理、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新闻学(体育新闻方向)、经济学(体育经济学方向)、表演学(体育舞蹈方向)、现代教育技术、运动康复与健康、体育外语等本科专业13个。学校研究生教育始于1960年,是全国最早培养体育学研究生的单位之一。目前,拥有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学、应用心理学、运动医学、产业经济学、舞蹈学等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全国体育学硕士生培养规模最大、专业点最多的体育高校。2006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目前,全日制在校学生10000余人,其中本科生近9000人,硕士研究生700余人,博士研究生12人。此外,举办了独立学院——体育科技学院。
学校始终把教育教学质量视为生命线,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几年本科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居全省高校前列。
武汉体育学院有几个校区?
3个,一个本部校区在马家庄,一个鲍海校区是个中专,一个藏龙岛校区是学校附属的分校。
武汉体育学院家属区在什么区什么路
武汉体院家属区在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马家庄公交站附近,武汉体院东侧就是家属区。祝楼主好运!满意请!
武汉体育学校体育科技学院藏龙岛校区属于哪个区?请帮忙说详细一点
属于江夏区的藏龙岛科技园
江夏区是武汉市的远效区,并不属于主城区
武汉体育学院是几本?
武汉体育学院是新中国首批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体育院校之一,原名中南体育学院,1953年组建于江西省南昌市,1955年迁至湖北省武汉市,1956年更名为武汉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原为国家体育总局直属体育院校,2001年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现为国家体育总局与湖北省共建院校。
学院总占地面积832亩,建筑面积达24万余平方米。拥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亚洲划船培训中心、运动训练测试中心,以及武术馆、摔跤馆、游泳馆、球类馆、体操馆、田径馆、网球馆等较先进和齐全的教学、训练及科研设施,图书馆藏书达80余万册。拥有马家庄校区(校本部)和藏龙岛校区(分校)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800余亩,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其中,马家庄校区地处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风景秀丽,占地面积800余亩,建筑面积34万多平方米;藏龙岛校区地处武汉市江夏藏龙岛开发区,环境优美,规划面积1000亩,一期工程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教练员500余人,其中正教授60余人,副教授200余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3个,湖北省突出贡献专家10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津贴专家10人。在教师、教练员中,教授、研究员、国家级教练员32人,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学者和知名教练员。
学院现设有4院6系3部2校等15个教学单位,即体育经济管理学院、武术学院、竞技体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体育艺术学院、健康科学学院、体育信息技术系、体育新闻与外语系,马列德育课部、研究生部、培训部,附属竞技体育学校、体育运动学校。此外,我校于2003年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国家教育部审核,举办了目前全国唯一一所体育独立学院——体育科技学院。学院现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管理方向)、休闲体育、运动康复与健康、新闻学(体育新闻方向)、应用心理学(运动心理方向)、经济学(体育经济方向)、表演(体育舞蹈、健美操、大众艺术体操方向)、体育工程学、英语(体育外事方向)、教育技术学15个本科专业,以及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医学及应用心理学6个硕士研究生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并可招收国外留学生,形成了包括研究生、本科生、中专生、成教生、进修生、代培生、留学生等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培养体育专门人才的体系。
目前,全日制在校学生近5500人,其中研究生353人。
学院的篮球、田径、运动心理学、体育管理学为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学科,划船为国家体育总局重点运动项目,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武术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1年12月,学院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学院的科研工作坚持为运动实践服务的方向,先后承担了国家皮划赛艇队、田径队、击剑队、射箭队的科技攻关服务任务,为我国这些项目在国际大赛夺取奖牌做出了贡献。1984年以来,学院共完成国家级、部委级、省市级重点科研课题50余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体育总局科技进步奖20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2项、武汉市科技进步铜牌1项、全国发明金奖2项、银奖1项,有21项科技发明成果被国家专利局授予专利权。学院现有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学科(项目)5个、湖北省重点学科2个。多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以及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获得多项科技成果奖和国家专利发明。2001年12月,学院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3年7月,我校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湖北省体育产业研究中心”。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中文核心期刊)和《体育成人教育学刊》在全国具有较大的影响。
学院重视竞技人才的培养,形成了划船、重竞技等运动项目的优势和特色。学生先后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获金牌273枚,银牌200枚、铜牌174枚,其中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获银牌1枚、铜牌1枚,在1994年广岛亚运会上获金牌15枚、银牌4枚,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获金牌2枚、银牌1枚,在2001年第九届全运会上获金牌24枚。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学院先后与美国波尔大学、德拉威尔大学、澳本大学、德国比利菲尔德大学、慕尼黑联邦国际大学、乌克兰体育大学、日本东京女子体育大学,以及台湾体育学院、香港体育学院建立了稳定的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
当前,武汉体育学院正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加快发展体育事业的号召,千方百计加速发展步伐,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体育学科优势明显、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竞技体育特色突出、科研创新能力较强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体育大学。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黄浩军 党委副书记、院长:孙义良 党委副书记:黄签名 副院长:吕万钢、彭道海、徐屏
武汉体育学院
答: 武汉体育学院录取分数线485分
你若喜欢
便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