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是地方性法规吗
《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是地方性用于政府行政行为的规章制度。
《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第一条就是:为了规范行政行为,促进行政机关合法、公正、高效行使行政职权,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什么是行政听证制度
行政听证制度是指行政主体在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决定前,由行政主体告知决定理由和听证权利,行政相对人随之向行政主体表达意见、提供证据,以及行政主体听取意见、接纳其证据的程序所构成的一种法律制度。
行政听证的目的主要是查清事实真相,给相对人一个公平合情合理的行政决定,其关键环节是质证。
扩展资料:
行政听证的适用领域在我国由单行法规定,目前主要适用于行政处罚、行政决策、和行政立法三个领域。
行政听证制度作为行政程序制度中的核心制度,是行政民主化的重要标志,它也是规制公共权力行使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体现行政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听证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听证是听取意见的泛称。狭义的听证仅指以听证会的方式听取意见的制度。我国目前的法律所指的听证指的是狭义的听证,即以听证会的方式听取意见的制度。
参考资料:中国法院网-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概述与
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的区别
行政法规的概念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并且按照《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的规定而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九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可以“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因此,制定行政法规是宪法赋予国务院的一项重要职权,也是国务院推进改革开放,组织经济建设,实现国家管理职能的重要手段。
行政法规的具体名称有条例、规定和办法:
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称“条例”;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部分的规定,称“规定”;对某一项行政工作作比较具体的规定,称“办法”。
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在范围上,条例、规定适用于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办法仅用于某一项行政工作;在内容上,条例比较全面、系统,规定则集中于某个部分,办法比条例、规定要具体得多;在名称使用上,条例仅用于法规,规定和办法在规章中也常用到。地方性法规,即地方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其效力不能及于全国,而只能在地方区域内发生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在当代中国,地方性法规是一种数量最大的法律渊源,包括一般地方性法规与特殊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 所谓一般地方性法规,即指由各省、直辖市以及省政府所在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它们不得同宪法、法律相抵触。
关于拆迁的法律法规?
这是最新的法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务院令第590号 2011年1月21日公布施行)。2001年6月13日国务院公布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http://hi.baidu.com/bdxs0519150/blog/item/2a22a21fe4f436c6ad6e7530.html
中国权威的拆迁法律条纹在哪里能找到?
与土地征收、城市房屋拆迁有关的法律法规:
《物权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办法;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城乡规划法》;
《复议法》;
《行政诉讼法》;
其他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如《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长沙市人民政府103号令等。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区别?分别有哪个机构制定?
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通常以“条例”、“细则”、“办法”称之。注意:国务院各部委制定叫做“部门规章”,不是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三者在立法效力上有位阶效应:法律高于行政法规高于地方性法规。这是国家立法权的统一要求和发挥地方能动性的一种政策安排,已为我国《立法法》所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