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字笔顺:级的笔顺是什么
妙趣汉字屋
级字笔顺:等字笔顺怎么写
原发布者:zhangling8427
一、分别写出下列汉字的笔画顺序1、专:2、凹:3、再:4、奶:5、级:6、肃:7、幽:8、乘:9、爽:10、鼎:二、听写词语1、警惕(jǐngtì):保持警觉2、挑衅(tiāoxìn):寻衅生事3、攒动(zǎndòng):拥挤移动4、切磋(qiēcuō):器物加工的工艺名称,比喻道德学问方面相互研讨勉励5、栋梁(dòngliáng):担负国家重任的人6、思忖(sīcǔn):考虑;思量7、和睦(hémù):与别人相处得好8、翩跹(piānxiān):飘逸飞舞貌9、镶嵌(xiāngqiàn):将一物体嵌在另一物体中10、聒噪(guōzào):说话琐碎三、诗文连句1、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长歌行》汉乐府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王维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杜甫5、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绝句》杜甫6、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韦应物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8、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望洞庭》刘禹锡9、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10、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三衢道中》曾几1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朱熹四、成语故事或典故1、洛阳纸贵故事: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级字笔顺:“级”的笔顺是什么?
妙趣汉字屋
级字笔顺:高级的级的笔顺
部首:纟
部外笔画:3
总笔画:6
结构:左右
汉字首尾分解:纟及汉字部件分解:纟及
笔顺读写:撇折撇折提撇横折折撇捺
繁体字:级
古印度计数单位:10^48
级字笔顺:校的笔顺是什么
校字笔顺:横、竖、撇、点、点、横、撇、点、撇、捺。
基本信息:
拼音:xiào,jiào
部首:木、四角码:40948、仓颉:dyck
86五笔:suqy、98五笔:sury、郑码:FSOO
统一码:6821、总笔画数:10
基本解释:
一、校xiào
1、学堂,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校园。校长。
2、军衔的一级,在“将”之下,“尉”之上。
二、校jiào
1、比较:校场。
2、查对、订正:校勘。
扩展资料:
常见组词:
1、校医[xiào yī]
学校里为师生员工服务的专职医生。
2、校规[xiào guī]
学校制定的师生员工必须遵守的规则。
3、校服[xiào fú]
学校规定的统一式样的学生服装。
4、校刊[xiào kān]
学校出版的刊物,内容包括本校各种情况的报道和本校师生所写的文章。
5、母校[mǔ xiào]
称本人曾经在那里毕业或学习过的学校。
级字笔顺:级字的笔画是多少
汉字 级 (字典、组词)
读音 jí
部首 纟
笔画数 6
笔画
名称 撇折、撇折、提、撇 、横折折撇、捺、
级字笔顺:共的笔顺是什么
共的笔顺是:
汉字 共
读音 gòng gǒng gōng
部首 八
笔画数 6
笔画名称 横、竖、竖、横、撇、点
级字笔顺:半的笔画笔顺怎么写
半
读音 bàn
部首 十
笔画数 5
笔画
名称 点、撇、横 、横、竖、
级字笔顺:于的笔顺是什么
“于”的笔顺是:横、横、竖钩。如下图:
于,yu,是迂、纡的本字,本义为曲折。较早的字是在“干”的旁边有一条迂曲的线,行路时要绕着走。
“于”是“於”的部分简体字,“于”、“於”多数情况相通,但“于”并不能代替“於”的全部意义,“於”简化时只能应用于“于”的部分意思——介词,例如“关于”、“属于”。同时“于”也是一个姓氏,但不同于“於”姓。常见于文言文中。
释义:
一、介词
1、在,如“生~北京”;
2、到,如“荣誉归~老师”;
3、对,如“勤~学习”;
4、向,如“出~自愿”;
5、给,如“问道~盲”;
6、自,从,如“取之~民”;
7、表比较,如“重~泰山”;
8、表被动,如“限~水平”。
二、 后缀
1、在形容词后,如“疏~防范”;
2、在动词后,如“属~未来。
三、姓。
组词:
对于、由于、于是、等于、属于、终于、单于、易于、于思、归于
扩展资料:
于和与的区别:
“于”,是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于”的本义为超过。《说文解字》:“于,於也。象气之舒。”“于”的其他虚词义是其假借用法,今音读yú。“于”可用作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
“与”,是会意字。“与”,小篆字形,“一、勺”合起来表示赐予别人东西。“与”,从与(yǔ,给予),,二者合起来表偕同、朋友。“与(与)”的本义是赐予、施予、给予。
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与,赐予也。一勺为与。此与与同。”另有:“与,党与也。从舁从与。”
虚词“与”是假借字,可作为介词、连词和副词。作连词的“与”,从先秦开始没有大的变化。
介词“与”,唐宋以后又产生了新义,如“使”、“将”等义,但这些新义在现代汉语中又消失了。副词“与”是“举”的通假字。“与”在结尾部分做疑问词时通“欤”,表示反问或疑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于(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