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卡拉扬在音乐指挥上有哪些经历?
冯·卡拉扬,奥地利著名指挥家。他被人们誉为“当代指挥艺术宫殿中的帝王”。他所开创的时代,代表着20世纪下半叶世界指挥艺术的整体潮流。
卡拉扬于1908年出生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他的祖先原籍希腊,移居到奥地利后由于祖上的功名卓著,先后有两人被奥皇封为男爵。卡拉扬的母亲是一位医生,同时又是一名出色的业余音乐家。受父亲的影响和家庭音乐环境的熏陶,卡拉扬很小的时候便显露出了极为出众的音乐才华。
卡拉扬4岁开始学习钢琴,8岁时就已经举行了公开演奏会。由于其出色的才华,当时被人们誉为“神童”。人们都认为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
卡拉扬早年在家乡的莫扎特音乐学校学习,这个学校的校长十分欣赏卡拉扬的才华,给予他各个方面的关怀,还介绍他去著名的意大利美术馆去学习绘画和雕塑。这对卡拉扬以后艺术风格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到了十几岁以后,卡拉扬便离开了自己的故乡,来到著名的音乐中心维也纳,在维也纳国立音乐学院和维也纳大学学习钢琴、指挥和音乐学。起初他希望成为一个钢琴家,从师于约·霍夫曼,钢琴演奏水平提高很快。不幸的是,卡拉扬手指间的肌腱严重受伤,才不得已转而专攻指挥,从师于阿·冯德勒。冯德勒虽然是个出色的音乐家,但作为教师却不能教给学生更多的东西,卡拉扬只好通过自学来充实自己。
卡拉扬自学非常刻苦,他将维也纳歌剧院所上演的每一部歌剧的总谱全部熟读一遍,然后再跑到剧院旁听席上去听现场的演奏,并与自己读谱时所产生的内心听觉加以比较,以提高自己的阅谱能力和对音乐变化的掌握。这期间,他用心倾听了维也纳歌剧院上演的大量大师名作,还得以观摩了如克芬斯、托斯卡尼尼、瓦尔特等指挥大师的排练和演出,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毕业后,卡拉扬回到萨尔茨堡。1929年,他精心筹备了一场音乐会,由自己与莫扎特音乐学院的学生乐队合作演出。他指挥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响乐、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协奏曲》和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唐·璜》等。
演出获得了成功,更重要的是,卡拉扬得到了来听音乐会的乌姆市歌剧院院长的赏识,被聘为乌姆市歌剧院的常任指挥。
刚到乌姆市,卡拉扬就在1929年3月上演了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乌姆市是个经济、文化都不很发达的小城市,乌姆市歌剧院更是一个仅有几十人的小剧院。这一切并没有阻止卡拉扬前进,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和勤奋工作,乌姆市剧院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在五年之后,卡拉扬突然被歌剧院院长解除了职务。
经过多次异常艰苦的奔波和竞争之后,卡拉扬受聘担任了亚琛歌剧院音乐指导的职务。在亚琛任职期间,卡拉扬很好地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开始作为一位小有名气的青年指挥被邀请到柏林、维也纳等地担任客座指挥。
1938年,卡拉扬受邀担任柏林国家歌剧院的常任指挥,同时还兼任在亚琛的职务。
直到1941年,他才正式辞去了亚琛歌剧院的职务而专心在柏林工作。
随着卡拉扬知名度的上升,他在1956年和1977年先后担任维也纳国立歌剧院的常任指挥,还被欧洲各大乐团和歌剧院聘为音乐指导和指挥,包括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伦敦爱乐乐团等。
此外,他还成为像萨尔次堡音乐节、卢赛恩音乐节等世界著名音乐节的艺术总指导,因此人们送他“欧洲音乐总指导”的称号。
1989年,卡拉扬与世长辞,享年81岁。作为世界指挥史上的超级指挥大师,他那精湛的指挥艺术是这个时代中最为精美和辉煌的艺术。
求指挥家卡拉扬的简介
赫伯特·冯·卡拉扬,1908年4月5日-1989年7月16日),出生于萨尔斯堡,奥地利著名指挥家、键盘乐器演奏家和导演。
卡拉扬在指挥舞台上活跃60多年。他带领过欧洲众多顶尖的乐团,并且曾和柏林爱乐乐团有过长达34年的合作关系。他热衷于录音和导演,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像资料,包括众多的管弦乐,歌剧录音和歌剧电影,涵括从巴洛克到后浪漫主义欧洲作曲家的作品。
其中一些作品,如贝多芬的交响曲还被多次录制。卡拉扬在音乐界享有盛誉,甚至在中文领域被人称为“指挥帝王”。
卡拉扬首次登台指挥是在1928年,当时他是在他的教师冯德勒所主办的一次学生音乐会上首次表演的,这一次,他指挥了学校的学生管弦乐队演奏了罗西尼的《威廉·退尔》序曲,这次演奏的成功,受到了很多在座人们的好评,而20岁的卡拉扬,也终于首次尝到了作为一名指挥所具有的独特味道。
音乐之父,音乐神童,歌曲之王,指挥之王,交响曲之父的人是谁?
乐圣是贝多芬;音乐神童这样叫不标准,因为太泛了,但一般认为是莫扎特,音乐书上说的和一般资料说的是奥地利人,但其实在莫扎特出生时,萨尔茨堡属于德国,而且莫扎特本人也强调过他是个德国人,因而本人认为它应算是德国的;海顿、德国;男高音之王原来是卡鲁索,现在说帕瓦罗蒂也行;指挥之王一般指托斯卡尼尼,是意大利人,你说是奥地利可卡拉扬也没关系。
音乐之父、歌曲之王、乐剧巨匠、音乐神童、指挥之王、钢琴之王、音乐神灵、歌剧之王、钢琴诗人分别是谁?
音乐之父——巴赫
歌曲之王——舒伯特
乐剧巨匠——瓦格纳
音乐神童—— 莫扎特
指挥之王——卡拉扬
钢琴之王——李斯特
音乐神灵——韩德尔
歌剧之王——威尔第
钢琴诗人——肖邦
扩展资料: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世人普遍认为其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尊称他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他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又译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奥地利籍Germanen(日耳曼人),作曲家。
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现闻名天下的《摇篮曲》(开头为“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便是在他的笔下完成的。
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英语: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
卡拉扬跟纳粹到地有没有关系?
卡拉扬作为指挥首先在德国小镇乌尔姆登台,很快就斩露出非凡的才华。正当他干得起劲时,歌剧院经理却不想与他继续签合同。虽然他非常赏识卡拉扬的才华,但认为乌尔姆确实太小,对卡拉扬今后的发展不利,因此他建议卡拉扬到别的地方去发展。 卡拉扬于是去了柏林,但当时柏林人才济济,象他这样来自一个小歌剧院的籍籍无名的年轻指挥根本找不到合适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卡拉扬认识了亚琛的剧院经理,被邀请去那里指挥一次排练。卡拉扬排练了《菲德里奥》, 9 月份演出结束后,卡拉扬就被任命为亚琛的音乐制导。后来卡拉扬在亚琛迅速崛起,成为德国小有名气的年轻指挥家。 1935 年初,他取代亚琛的音乐总监拉贝,成为德国当时最年轻的音乐总监(二十七岁)。 拉贝失去了亚琛音乐总监职位,但他随后就任第三帝国文化局音乐处处长,他的顶头上司就是兼任宣传部长的戈培尔。无论别人怎么争辩,认为不应把艺术和政治扯在一起,戈培尔的态度却非常鲜明。他就任时就宣布:“文化,是第三帝国的宣传工具。” 据卡拉扬讲,正是那时他受到了参加纳粹党的压力。“我原来不是党员”,他说,“在亚琛歌剧院当音乐指导时,我在政治上也不那么引人注目。可是到了签订就任音乐总监的合同时,我的秘书来告诉我,亚琛纳粹党部的头儿已放下话来,说我的合同难以通过:被提名当音乐总监的人居然不是党员!” “跟你说,对这个问题我是这么做比较的。我特别爱滑雪。我的陪同是一位奥地利向导,无论去哪儿滑雪我都带着他。有一回我们去瑞士的一座山,到那儿后人家却告诉我,除非加入当地的瑞士登山俱乐部,雇佣瑞士向导,否则不准在该山滑雪。我想在那儿滑雪,所以我说管他妈的什么条件都无所谓,于是我买了个会员资格并雇了个瑞士向导。对我来说,参加纳粹党也跟这事一样是迫于无奈。” “摆在我面前的那张入纳粹党申请等于是一道门槛,跨过它就意味着可以得到无限的权力和对乐团的资助,我就可以无拘无束地指挥音乐会,还有旅行演出,可以有自己的秘书和办公室,我就快活得如登天堂。条件则是必须入党,还有不时地为党员们来一场演出。于是我说管他妈的什么条件都无所谓,并在申请上签了字。可叹的是从此人们便说:‘你当然是个纳粹。’” 卡拉扬当时认识了一位英国朋友,当时英国驻苏黎士的外交官埃奇·莱斯利( Edge Leslie )。卡拉扬曾对他说:“我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只要能得到亚琛那份工作。”他回忆说:“卡拉扬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这一点我们必须理解。有一次我在他的公寓接他出来吃饭,他外出散步去了,留了个字条叫我等他。他房间摆的都是些宗教方面的书籍,有些段落划了线,页边空白处还有他潦草的字迹做的批注。他回来后我问他为什么读这些东西,他对我说:上帝的存在是事实,有无数的迹象可资证明,而不在于人们心诚与否。莫扎特还是个孩子时就写出了交响曲。那可跟遗传挨不上边。卡拉扬说。唯一的解释是:造物主选择了某些人执行他的命令,为这个丑陋的世界创造美。‘我被赋予了特殊的工具,’卡拉扬对我说,‘特出的才能。我从不怀疑我的才能是造物主的赐予。我的责任就是让它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我立志要创造尽可能完美的音乐并把它奉献给尽可能多的人。我要把音乐般上银幕。’” “批评家把卡拉扬称作自负的神,”莱斯利说,“而卡拉扬则会说我是上帝的工具。他在执行使命时是无情的。他对我讲过:‘我做过一些糟糕的事。’但解释说是为了完成使命不得已而为之的。” 关于卡拉扬的入党日期,现在找到的文件跟卡拉扬的说法相左。 1957 年,保罗·莫尔发表了一篇关于卡拉扬的文章中,名字叫做《投机者》。文章写到:“赫伯特·冯·卡拉扬加入纳粹党不是在亚琛而是在萨尔茨堡,也不是迫于压力于 1934 年加入的。其入党时间是 1933 年 4 月 8 日,是在希特勒上台仅仅两个月零八天之后。他的党员登记卡编号是 1-607525 。他交纳了当月的党费,但四月底他回德国去了,加上他没有领取党员登记卡,就造成了档案管理上的一点麻烦。但回到乌尔姆后,他于 1933 年 5 月 1 日把情况讲清并重新作了登记,领取了编号为 3-430914 的党员登记卡。这些事实都记载在纳粹党的“名人档案”中,存于美国驻柏林外交使团档案中心,看来要比赫伯特·冯·卡拉扬本人的回忆更为可信。” 25 年后,德国音乐研究家弗雷德·普里伯格( Fred Prieberg )在其著作《纳粹执政的德国音乐》中重又披露了有关文件,证明卡拉扬“双重登记”参加纳粹党一事,所提入党日期以及党证编号均于莫尔 1959 年的发现相符。 对于普里伯格将他从柏林档案中心弄到的文件公诸于众,卡拉扬迅即作出了愤怒的反应。“简直是捏造,我根本就不屑谈论此事。荒谬透顶,普里伯格写这种玩意不过是为了赚钱。” 几个月后,我亲自到柏林档案中心弄到了那些文件,包括那两份党员登记卡的复印件。在阿尼夫大师的家里,我把这些东西拿给他看。他首先问了我怎样弄到的,并对这种东西居然可以随便外传表示气愤。然后他接过文件,用警觉而好奇的目光凝视片刻,再把它们拿到灯下以便看得更清楚。“哪儿有我的签名?”细查了几秒钟后他问,“这些东西并无签名,看见吗?”我问他是何看法,他耸耸肩,瞅着我道:“全是假的。”(纳粹的党员登记卡本无签名,是由党的官员填写的。) 奇怪的是,纳粹文件本身也发现一些跟卡拉扬的说法相矛盾的记载。柏林档案中心的档案中有一些纳粹党部及分部的往来信函,讨论的都是一个专门话题:卡拉扬的入党时间。要确定这些信函往来始于何人、是谁最先提出要求或者说提出询问从而使官僚机器忙乎起来是不可能的,但从存留的几封信就可以看出,其内容是相连贯的: —— 1939 年 1 月 5 日,纳粹党莱尼里总部致函奥地利纳粹党财政部,内容是关于卡拉扬的党员资格问题。信中称卡拉扬明显地两次入党: 1939 年 4 月 8 日在萨尔茨堡(编号 1-607525 ),再次登记(未有住址变更的报告)时间为 1933 年 5 月 1 日,在乌尔姆。信中询问 4 月 8 日的“临时”党员资格是否算数。 —— 1939 年 2 月 4 日,纳粹在奥地利(维也纳)的党代表致信慕尼黑纳粹党财政负责人,称卡拉扬 4 月 8 日的入党申请有效与否应由萨尔茨堡党部认定。 —— 1939 年 2 月 4 日,(应是)纳粹维也纳代表致信萨尔茨堡纳粹党部财政负责人,要求对上述问题作出认定。 —— 1939 年 5 月 15 日,萨尔茨堡“新城市”小组致萨尔茨堡纳粹党财政负责人。小组负责人称他曾找党员赫伯特·克莱因( Herbert Klein )谈过,卡拉扬入党是克莱因签署的,还收了五个先令的手续费。克莱因说,他给卡拉扬开具了一张收据,并将材料存入了萨尔茨堡的纳粹党党员招收工作办公室。纳粹党被禁后,卡拉扬去了德国。克莱因说,从那以后他再未听到过卡拉扬的消息,并说他相信卡拉扬从未在奥地利交过党费。克莱因愿意作为证人澄清事实。(此件抄送慕尼黑) —— 1939 年 7 月 7 日,慕尼黑党总部发函给科隆 - 亚琛的纳粹财务负责人,宣告由于卡拉扬未寄交党费,其 1933 年 4 月 8 日登记的党员资格无效,宣告 1933 年 5 月 1 日的登记有效。转去卡拉扬的党员证请交其本人。 —— 1942 年 12 月 12 日,帝国高层领导人施奈德( Schneider )致函柏林帝国总理府,确定卡拉扬入党的正式日期为 1933 年 5 月 1 日,其党员登记号为 3-430914 ,其党证已于 1939 年 7 月 13 日办妥。 就这样,一方面是有文件为证:是从纳粹仓皇溃逃时遗留下来的堆积如山的、错综复杂又残缺不全的文件材料中节选出来并经过核实的。另一方面则是卡拉扬的断然否认。既然卡拉扬从来不隐瞒自己曾加入纳粹这一事实,那么为何在入党日期这个看起来就像没有了枪栓的枪一样无甚意义的小事上坚持自己的说法呢?我们只能这样推测:这涉及一个入党动机的问题。卡拉扬坚持说他是 1935 年入党的,就可证明他入党是为了保住职位,这条理由是较易为人们所理解并接受的。但若入党时间是在 1933 年 4 月或 5 月,亦即在希特勒上台刚刚一、两个月时,那就显得对希特勒及其政治计划多少有点热情、有点支持了。这就不那么容易为人理解了。 这个回答你还满意吗?
当今被称为“欧洲音乐的总指挥”的指挥家是谁?
卡拉扬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1908年4月5日-1989年7月16日),出生于萨尔斯堡,奥地利著名指挥家、键盘乐器演奏家和导演。卡拉扬在指挥舞台上活跃60多年。他带领过欧洲众多顶尖的乐团,并且曾和柏林爱乐乐团有过长达34年的合作关系。他热衷于录音和导演,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像资料,包括众多的管弦乐,歌剧录音和歌剧电影,涵括从巴洛克到后浪漫主义欧洲作曲家的作品。其中一些作品,如贝多芬的交响曲还被多次录制。卡拉扬在音乐界享有盛誉,甚至在中文领域被人称为“指挥帝王”。
想问下伟大的指挥家和音乐家都有谁
指挥家
1.中国最早的一位指挥家当是郑志声。世界著名的女指挥家有娜蒂娅·宝兰歌(Nadia Boulanger),中国的第一位女指挥家郑小瑛,香港女指挥家叶咏诗,德国著名指挥家卡拉扬,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中国更有余隆,谭利华等。
2.当代世界十大指挥家 1.阿尔图罗·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 2.布鲁诺·瓦尔特(Bruno Walter) 3.列奥波尔德·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y) 4.威尔海尔姆·富尔特温格勒(Wilhelm Furtwangler) 5.尤金·奥曼蒂(Eugene Ormandy) 6.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 7.雷昂纳德·伯恩斯坦(Leonarel Bernstein) 8.克劳迪奥·阿巴多(Claudio Abbado) 9.小泽征尔(Seiji Qzawa) 10.祖宾·梅塔(Zubin Mehta)
音乐家
贝多芬 贝多芬是被全世界公认的最伟大的音乐家,他之所以拥有如此崇高的荣誉,关键在于他的作品以及他作品独特的震撼力。
音乐之父—— 巴赫 ( 德 国 ) 音乐神童—— 莫扎特 ( 德 国 )
歌曲之王——舒伯特 ( 德 国 ) 音乐神灵——韩德尔 ( 德 国 )
指挥之王——卡拉杨 ( 德 国 ) 歌剧之王—— 威尔弟 ( 意大利 )
音乐之王——斯卡拉蒂 ( 意大利 ) 小提琴之王——帕格尼尼 ( 意大利 )
进行曲之王——苏萨 ( 美 国 ) 流行歌曲之王——福斯特 (英国)
园舞曲之父一一老约翰·施特劳斯 ( 奥地利 ) 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 ( 奥地利 )
交响曲之王——海顿 ( 奥地利 ) 交响乐诗人——柏辽兹 ( 法 国 )
印象派大师——德彪西 ( 法 国 ) 轻歌剧之王——奥芬巴赫 ( 法 国 )
管弦乐色彩大师——拉威尔 ( 法 国 ) 钢琴诗人——肖邦 ( 波 兰 )
钢琴之王——李斯特 ( 匈牙利 )
卡拉扬、亨德尔、舒曼、瓦格纳、莫扎特、威尔第和斯特劳斯的称号是什么?
卡拉扬——指挥之王亨德尔——神剧之父威尔第——歌剧之王舒曼——音乐诗人瓦格纳——乐剧巨匠莫扎特——音乐神童 龙岩 上杭 实验小学 六1班 4号 回答
1987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卡拉扬的收山之作)谁指挥的??
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
1987年1月1日,一代指挥大师卡拉扬率领维也纳爱乐乐团在金色大厅演出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新年音乐会。被评论界认为是历年来最精彩的一次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而这也是卡拉扬第一次却也是最后一次执棒这古典乐坛的年度大戏,因此称之为“经典”毫不为过。在这场堪称载入史册的盛会上,可以看到虽已进入暮年的卡拉扬依然极具风范的潇洒气度,听到维也纳音乐乐团在其引导下表现出的优秀乐感和年轻女高音凯瑟琳.芭特尔以动人嗓音演唱《春之声圆舞曲》。斯特劳斯家族的舞曲在卡拉扬的指挥下,展现出无与伦比的优美与华丽。而在《电闪雷鸣快速波尔卡》一曲终了后卡拉扬应声中弹的场景更显示出大师独特的幽默感。无疑,这是一场典雅与热情并举的盛会!
卡拉扬在这场音乐会上无论是乐队演绎还是现场的布置都达到了金碧辉煌,空前绝后的效果。此时已是82年高龄的卡拉扬,在这次音乐会上俨然一个指挥皇帝的风范,在演绎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中卡拉扬甚至指挥起了在场的听众,旋律起承转合间的卡拉扬掩住自己的嘴表现出的顽皮的一面,更令这次音乐会增添了一丝搞怪的乐趣,而这次演奏会也是乐迷们最为完美的新年音乐会。而《拉德斯基进行曲》中卡拉扬鼓励的观众们随着节奏的掌声也从这次音乐会中后一直沿袭下来,甚至成为今后演绎《拉德斯基进行曲》的重要内容之一。
音乐会曲目如下:
1、Der Zigeunerbaron Ouverture
2、Spharenklange, Op. 235 - Walzer
3、Annen Polka Op. 117 - Polka francaise
4、Delirien-Walzer, Op. 212
5、Die Fledermaus Ouverture
6、Beliebte Annen-Polka, Op. 137 - Polka francaise
7、Vergnugungszug, Op. 281 - Polka schnell
8、Pizzicato Polka
9、Kaiser-Walzer, Op. 43
10、Perpetuum Mobile, Op. 257 - Musikalischer Scherz
11、Unter Donner und Blitz, Op. 324 - Polka schnell
12、Fruhlingsstimmen, Op. 410 - Walzer
13、Ohne Sorgen, Op. 271 - Polka schnell
14、An der Schonen, Blauen Donau, Op. 314 - Walzer
15、Radetzky-Marsch, Op.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