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是《与字繁体》,下面是详解!
与和兴的繁体字什么区别
“与”和“兴”的繁体字分别如下图:
与:与,中间是一个『与』字、最後一笔竖过来写。
兴:兴,中间是『同』字。
【详解】
兴:
[ xīng ]
1.举办,发动:~办。~工。~学。~建。~叹(发出感叹声,如“望洋~~”)。百废待~。
2.起来:夙~夜寐(早起晚睡)。
3.旺盛:~盛。~旺。~隆。~衰。复~。~替(兴衰)。天下~亡,匹夫有责。
4.流行,盛行:时~。新~。
5.准许:不~胡闹。
6.或许:~许。
7.姓。
[ xìng ]
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味。~致。豪~。雅~。败~。游~。扫~。即~。助~。~高采烈。
与:
[ yǔ ]
1.和,跟:正确~错误。~虎谋皮。生死~共。
2.给:赠~。~人方便。
3.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4.〔~其〕比较连词,常跟“不如”、“宁可”连用。
5.赞助,赞许:~人为善。
[ yù ]
参加:参~。~会。
[ yú ]
同“欤”。
和的繁体字怎么写
和是简繁同体,和的繁体字就是:和
一、和的释义:
1、平和;和缓:温~。柔~。~颜悦色。
2、和谐;和睦:~衷共济。弟兄不~。
3、结束战争或争执:讲~。媾~。军阀之间一会儿打,一会儿~,弄得百姓不得安生。
二、组词:
和睦、和服、和弦、和悦、人和
掺和、和顺、和风、违和、中和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和,相譍也。从口,禾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和,言论相呼应。字形采用“口”作边旁,采用“禾”作声旁。
三、相关组词:
1、不和[bù hé]
不和睦:姑嫂~。感情~。
2、调和[tiáo hé]
掺和并搅拌:把几种中药~均匀。
3、共和[gòng hé]
历史上称西周从厉王失政到宣王执政之间的十四年为共和。共和元年为公元前841年。
4、和谈[hé tán]
和平谈判。
5、和尚[hé shang]
中国对佛教僧侣的通称。
与繁体字怎么写
与繁体字怎么写...
与繁体字怎么写
“与”字的繁体字为“与”。
“与”的例句:
(1)他与她断绝了交往。
(2)我与她断绝关系了。
(3)在这一点上,我与你意见一致。
(4)他拒绝与他们协同工作。
(5)我们经常与他打交道。
繁体字,亦称繁体中文,1935年的《第一批简体字表》称之为正体字,欧美各国称之为传统中文,一般是指汉字简化运动被简化字所代替的汉字,有时也指汉字简化运动之前的整个汉字楷书、隶书书写系统。繁体中文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标准字。
目前仍然使用繁体字的地区有中国的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汉字文化圈诸国,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海外华人社区多为繁简体并存,中国内地在文物古迹、姓氏异体字、书法篆刻、手书题词、特殊需要等情况下保留或使用繁体字。
和字的繁体字怎么写
和字的繁体字怎么写...
和字的繁体字怎么写
和字的繁体字“龢” 。
与的繁体字是什么?
百度知道会将繁体字自动转换为简体字,没法打,给你一张截图吧。
和字繁体字的几种写法
和字的繁体字“龢”
1、hé: 和缓
2、huó:和面
3、hè:曲高和寡。
4、hú:和牌
5、huò:和药。
6、huo:暖和、软和、掺和
为什么有简体字和繁体字的区别?
有什么起源吗?...
有什么起源吗?
汉字简化既符合汉字历史发展的规律,也符合汉字现代化的方向,更符合今天汉字使用的趋势。繁体中文和简体中文之间存在字形、词汇以及存在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因为简体字是汉字演变的逻辑结果。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其总趋势就是从繁到简。
1、字形差异,繁体中文和简体中文汉字字形本身存在着明显差异。
2、词汇的差异,例如简体中文中多用的“圆珠笔”,在繁体中文中称“原子笔”。
3、存在时间的差异,简体中文主要由传承字以及1950年代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推行的简化字所组成。繁体中文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的标准字。
扩展资料:
1、繁体字简化为简体字的原则是:“述而不作”、“约定俗成,稳步前进”,也就是说尽量采用已经在民间长期流行的简体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遵照“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的原则进行简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简字数,废除同音同义不同形的异体字。
2、汉字简化的方法有六种。一是更换偏旁,二是删除局部,三是同音替代,四是全部改造,五是简化类推,六是草书楷化。
3、繁体分为「台湾正体」和「港澳繁体」两种,用字有一定差异。台湾正体是最复杂最原始的旧字形繁体字,港澳繁体则是经过了一定简化和异化的新字形。日语中的当用汉字是台湾正体+港澳繁体+简化字的综合。
如「学」字和「国」字是跟简体中的一样而不是繁体的(这其实是因为中国大陆的简体字方案参考了部分日语)。「污」字写作「汚」,是异体繁体。而「图」字则写作「図」,「单」字写作「単」,这是和中国不同的简化方案。
4、目前汉字的使用人数在17亿以上,范围包括中国全境(大陆、港澳、台湾)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日语中由于受中华文化影响也使用部分汉字)、朝鲜、韩国、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柬埔寨、缅甸等海外华人地区。
目前在中国大陆地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广泛使用简体中文,在中国港澳台地区以及海外华人地区使用繁体中文。
5、1955年我国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废除了1055个异体字。二是减少笔画。1964年我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文化部、教育部公布了《简化字总表》,共有简化字2238个,把平均每字16到19画的繁体字简化成平均每字8到11画的简化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繁体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简化字
与字的繁体字有几画?
共十三画
yǔ
释义:和,跟:正确~错误。~虎谋皮。生死~共。
给:赠~。~人方便。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其〕比较连词,常跟“不如”、“宁可”连用。
赞助,赞许:~人为善。
组词:荣辱与共róng rǔ yǔ gòng
释义: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分开
与虎谋皮 yǔ hǔ móu pí
释义:同老虎商量,要剥下它的皮。比喻跟所谋求的对象有利害冲突,决不能成功。后多指跟恶人商量,要他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定办不到。本作“与狐谋皮”
与民更始 yǔ mín gèng shǐ
释义:指政治革新,旧指帝王即位与民众共同开创新局面
与人为善yǔ rén wéi shàn
释义:跟人一同做好事。现在泛指善意地给予别人帮助
与日俱增yǔ rì jù zēng
释义:一天天增长。形容增长快
与世长辞yǔ shì zhǎng cí
释义:婉指去世
yù
释义:参加:参~。~会。
组词:参与cān yǔ
释义:介入,参加
与会yǔ huì
释义:到会
与闻yǔ wén
释义:参与并知道内情
yú
同“欤”。
古字和繁体字的区别有哪些?
古字和繁体字的区别...
古字和繁体字的区别
“古字”相对于“今字”而言,合称“古今字”。某字因引申假借等原因而义项增多,后有新产生的字来分担它的一些义项,新产生的字叫“今字”,原来的字叫“古字”,如在“聪明”这个意思上,“知”是古字,“智”今字。
“繁体字”相对于“简体字”而言,即一个字有不止一种写法的,笔画多的为繁体字,笔画少的为简体字。
古文字[gǔ wén zì]
古文字指的是古代的文字。在中国则特指秦以前留传下来的篆文体系的文字,如甲骨文和金文还有蝌蚪文。古文字在历史中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繁体字,亦称繁体中文
1935年的《第一批简体字表》称之为正体字,欧美各国称之为传统中文一般是指汉字简化运动被简化字所代替的汉字,有时也指汉字简化运动之前的整个汉字楷书、隶书书写系统。繁体中文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标准字。
异体字和繁体字的区别是什么?
1、是否能和普通汉字的直接转换
异体字:不可以和普通汉字直接转换;
繁体字:可以和普通汉字直接转换;
2、和普通汉字的关联不一样
异体字: 跟规定的正体字同音同义,写法有较大的出入;
繁体字:写法和普通汉字一脉相承,比较接近。
扩展资料:
异体字分类方式
1.形旁不同
形声字的形旁在很多字里只表示字义的类别,因此,很多意思相近的形旁在某些字里可以通用。比如:咏/ 、歌/ 、猫/ 、坡/、 坑/ 、憔/ 。
2.声旁不同
汉字里同音字很多,同一个读音可以用不同声旁来标识。比如:粮/ 、绣/ 、胶/ 、裤/ 、线/ 。
3.偏旁位置不同
一些合体字的偏旁是不固定的。比如:拿/ 、峰/ 、群/ 、够/ 、略/ 、稿/ 。
4.造字方法不同
有些异体字,字形差别很大,是用不同方法造出来的。比如:吊/t 、体/ 、泪/I 、算/ 。
5.偏旁多少不同
比如:汞/、彷/、稀/、声/ 。
6.繁简不同
有些字在简化时,笔画少的作为简体字保留,笔画多的作为繁体字较少使用。
异体字不是固定不变的,有些异体字最初字义不同,不能通用,后来由于字义的变化,可以通用,变成了异体字。比如,“闲”的本义是门栓,“ ”的本义是空隙,最初不通用,后来“闲”的本义不用了,“ 暇”也可以写成“闲暇”,“闲”和“ ”变成异体字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异体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繁体字
与字繁体
繁体字,也称繁体中文,欧美各国称之为“传统中文(Traditional Chinese)”,一般是指汉字简化运动被简化字所代替的汉字,有时也指汉字简化运动之前的整个汉字楷书、隶书书写系统。繁体中文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的标准字。汉字的简化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繁体字笔画的“省简”,比如讠(繁体:訁)、饣(繁体:飠)、纟(繁体:糹)、钅(繁体:釒)等14个简化偏旁,第二种是用同音字取代,比如“後面”的“後”和“皇后”的“后”,在繁体字中本来是两个字,而为了省略笔画,就统一用笔画少的“后”替代了。 1935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一共收录了324个民间流传最广的俗字、古字和草书字。但因为有争议,第二年2月,《第一批简体字表》被收回……第一次由政府正式公布并成功得到贯彻实施的简体字方案和字表,是195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并最终制定出了一个《简化字总表》。目前仍然使用繁体字的地区有中国港澳台地区,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海外华人社区多为繁简体并存,中国内地在文物古迹、姓氏异体字、书法篆刻、手书题词、特殊需要等情况下保留或使用繁体字。2001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明确规定中国推行规范汉字,也明确繁体字的范围。2013年6月5日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以规范字表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