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位素标记法和同位素示踪的区别
高中生物实验中涉及的同位素标记主要有3H、18O、14C、42K、131I、35S、32P、15N等,那么这些元素是否都具有放射性呢?其实不然!所谓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即质子数相同,因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同),但质量数不同,亦即中子数不同的一组核素。如果某同位素能够自发地从原子核内部放出粒子或射线,同时释放出能量,称为放射性同位素。如3H、14C、32P、35S、131I、42K等。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很不稳定,会不间断地、自发地放射出α射线或β射线或γ射线等,直至变成另一种稳定同位素。也就是说同位素包括放射性同位素和稳定同位素,稳定同位素是指原子核结构稳定,不会发生衰变的同位素,如15N,18O等。稳定同位素不具有放射性。
在生物实验中常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某一特定物质,然后用自显影技术、晶体闪烁计数器或液体闪烁计数器等射线测量、分析、记录仪器进行追踪的方法,称为放射性标记法,它是同位素标记法的一种。测量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射线种类。
在研究过程中使用稳定同位素(如15N,18O)标记,不能用自显影等技术来显现、追踪同位素去向,只能用测量分子质量或离心技术来区别同位素,通过质谱仪,气相层析仪,核磁共振等质量分析仪器来测定。它虽然也是同位素标记法,但不能称为放射性标记法,鲁宾(S.Ruben)和卡门(M.Kamen)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研究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的来源的实验以及梅塞尔森(Meselson)用15N标记亲代DNA验证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都是属于这一类型。
同位素示踪法与同位素标记法有什么区别,是同一个意思么
1、定义
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示踪实验的创建者是Hevesy。
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借助同位素原子以研究有机反应历程的方法。即同位素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时,叫做示踪元素
2、原理
同位素示踪法:用放射性核素或稀有稳定核素作为示踪剂,研究化学、生物或其他过程的方法。放射性核素或稀有稳定核素的原子、分子及其化合物,与普通物质的相应原子、分子及其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化学、生物学性质。
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所利用的放射性核素(或稳定性核素)及它们的化合物,与自然界存在的相应普通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是相同的,只是具有不同的核物理性质。
3、特点
同位素示踪法:放射性测定不受其它非放射性物质的干扰,可以省略许多复杂的物质分离步骤,体内示踪时,可以利用某些放射性同位素释放出穿透力强的r射线,在体外测量而获得结果,这就大大简化了实验过程,做到非破坏性分析。
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示踪法可测到10-14-10-18克水平,即可以从1015个非放射性原子中检出一个放射性原子。它比目前较敏感的重量分析天平要敏感108-107倍,而迄今最准确的化学分析法很难测定到10-12克水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同位素标记法
同位素示踪法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高中生物中有什么区别吗?!
同位素示踪法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是一样的。
同位素标记法也叫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借助同位素原子以研究有机反应历程的方法。即同位素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时,叫做示踪元素。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不变。
科学家通过追踪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
扩展资料
同位素示踪法的基本原理:
同位素示踪所利用的放射性核素(或稳定性核素)及它们的化合物,与自然界存在的相应普通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是相同的,只是具有不同的核物理性质。因此,就可以用同位素作为一种标记,制成含有同位素的标记化合物(如标记食物,药物和代谢物质等)代替相应的非标记化合物。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不断地放出特征射线的核物理性质,就可以用核探测器随时追踪它在体内或体外的位置、数量及其转变等,稳定性同位素虽然不释放射线,但可以利用它与普通相应同位素的质量之差,通过质谱仪,气相层析仪,核磁共振等质量分析仪器来测定。
放射性同位素和稳定性同位素都可作为示踪剂(tracer),但是,稳定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其灵敏度较低,可获得的种类少,价格较昂贵,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而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不仅灵敏度,测量方法简便易行,能准确地定量,准确地定位及符合所研究对象的生理条件等特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同位素示踪法
同位素标记法和同位素示踪的区别是什么?
同位素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时,叫做示踪元素。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变。人们可以根据这种化合物的性质,对有关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进行追踪。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
同位素示踪法(isotopic tracer method)是利用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示踪实验的创建者是Hevesy。Hevesy于1923年首先用天然放射性212Pb研究铅盐在豆科植物内的分布和转移。继后Jolit和Curie于1934年发现了人工放射性,以及其后生产方法的建立(加速器、反应堆等),为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的更快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和有力的保障。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就是给某一种物质带上放射性,然后追踪该物质的转移途径。
同位素示踪法与同位素标记法有什么区别,是同一个意思么
1、定义
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示踪实验的创建者是Hevesy。
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借助同位素原子以研究有机反应历程的方法。即同位素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时,叫做示踪元素
2、原理
同位素示踪法:用放射性核素或稀有稳定核素作为示踪剂,研究化学、生物或其他过程的方法。放射性核素或稀有稳定核素的原子、分子及其化合物,与普通物质的相应原子、分子及其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化学、生物学性质。
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所利用的放射性核素(或稳定性核素)及它们的化合物,与自然界存在的相应普通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是相同的,只是具有不同的核物理性质。
3、特点
同位素示踪法:放射性测定不受其它非放射性物质的干扰,可以省略许多复杂的物质分离步骤,体内示踪时,可以利用某些放射性同位素释放出穿透力强的r射线,在体外测量而获得结果,这就大大简化了实验过程,做到非破坏性分析。
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示踪法可测到10-14-10-18克水平,即可以从1015个非放射性原子中检出一个放射性原子。它比目前较敏感的重量分析天平要敏感108-107倍,而迄今最准确的化学分析法很难测定到10-12克水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同位素标记法
同位素标记法和元素示踪法有和区别?
元素示踪法是 用别的可以放射的原子 同位素标记法 质子相同 中子不同的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