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法兰克福学派,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是

来源:连笔字网 2023-11-29 18:31:05 作者:连笔君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是

选D、霍克海默。

分析如下:

法兰克福学派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的一群社会科学学者、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所组成的学术社群,创建于1923年,被认为是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一支。

其主要的人物包括第一代的阿多诺(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弗洛姆(Erich Fromm)、瓦尔特·本雅明、哈贝马斯等人。

扩展资料: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

本杰明

瓦尔特·本杰明(Walter Benjamin,1892年7月15日-1940年9月27日),德国马克思主义文学评论家、哲学家。他与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联系密切,并受到布莱希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Gershom Scholem 犹太神秘主义理论的影响。

本杰明著作等身,其中一篇作品《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最广为人知。

阿多诺

狄奥多·阿多诺 (Theodor Ludwig Wiesengrund Adorno, 1903年9月11日-1969年8月6日),德国社会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哲学家、音乐家以及作曲家。

他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之一,该学派的其他成员还包括了霍克海默 、本雅明 、马尔库塞、哈贝马斯 等人。他同时也担任过“电台计划”的音乐部主任。

在成为青年乐评以及业余社会学家之前,阿多诺本质上是个哲学思想家。外界给予他“社会哲学家”这个称号,是着重在他的哲学思想中关于社会批判的面向,其社会批判思想也让他自1945年起在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中取得显赫的学术地位。

阿多诺的学说主要受到马克斯·韦伯、卢卡契、本雅明的影响。阿多诺与霍克海默、马尔库塞等几位主要的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一致认为,资本主义发展到最后,将能抑制或冻结那些能使其崩溃的力量,也就是说,可以将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的革命时刻已经过去了。

就如他在《否定的辩证法》(1966)一书中所述,哲学仍是有必要的,因为人们尚未对此一光景有所觉察。阿多诺认为,通过侵害革命意识的客观基础,通过冻结曾作为批判意识之基础的个人主义,资本主义已经变得更加根深蒂固了。

阿多诺发现文化产业界缺乏内外批评,没有潜力。就他来看,人们都被文化界的媒体广告操纵。流行文化使得现代人很被动;唾手可得的快乐让人变得易于满足,温良恭顺,忽视现下的经济环境。各个文化产品虽然看来有别,但实际上还是同一模子刻出来的。

他写到:“大家都收到标准版消费品。但这些东西藏在‘味道控管和官方文化中的假个人主义’里面。” 这是假个体化及同质化现象。这种大型文化威胁到更具深度的艺术产业。

文化产业制造资本主义的供给需求,但这些都是假的。真正的需求具有自由、创造的精神,是真正快乐的。 也可以说,资本主义的问题就是让真假需求都在市场上,让我们是非不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是什么?

法兰克福学派在媒介研究中主要的贡献是提出了“文化工业”的概念,“单向度文化”的概念以及“机械复制”理论。被认为是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一支。他们最大的特色,在于建立所谓的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相较于传统社会科学要以科学的、量化的方式建立社会经济等等的法则规律,他们则更进一步要探讨历史的发展以及人的因素在其中的作用。阿多诺提出的文化工业、哈贝马斯提出的沟通理性等,都是批判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

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

瓦尔特·本杰明(Walter Benjamin,1892年7月15日-1940年9月27日),德国马克思主义文学评论家、哲学家。他与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联系密切,并受到布莱希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Gershom Scholem 犹太神秘主义理论的影响。
本雅明著作等身,其中一篇作品《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最广为人知。 狄奥多·阿多诺 (Theodor Ludwig Wiesengrund Adorno, 1903年9月11日-1969年8月6日),德国社会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哲学家、音乐家以及作曲家。他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之一,该学派的其他成员还包括了霍克海默 、本雅明 、马尔库塞、哈贝马斯 等人。他同时也担任过“电台计划”的音乐部主任。
在成为青年乐评以及业余社会学家之前,阿多诺本质上是个哲学思想家。外界给予他“社会哲学家”这个称号,是着重在他的哲学思想中关于社会批判的面向,其社会批判思想也让他自1945年起在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中取得显赫的学术地位。
阿多诺的学说主要受到马克斯·韦伯、卢卡契、本雅明的影响。阿多诺与霍克海默、马尔库塞等几位主要的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一致认为,资本主义发展到最后,将能抑制或冻结那些能使其崩溃的力量,也就是说,可以将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的革命时刻已经过去了。就如他在《否定的辩证法》(1966)一书中所述,哲学仍是有必要的,因为人们尚未对此一光景有所觉察。阿多诺认为,通过侵害革命意识的客观基础,通过冻结曾作为批判意识之基础的个人主义,资本主义已经变得更加根深蒂固了。
阿多诺发现文化产业界缺乏内外批评,没有潜力。就他来看,人们都被文化界的媒体广告操纵。流行文化使得现代人很被动;唾手可得的快乐让人变得易于满足,温良恭顺,忽视现下的经济环境。各个文化产品虽然看来有别,但实际上还是同一模子刻出来的。
他写到:“大家都收到标准版消费品。但这些东西藏在‘味道控管和官方文化中的假个人主义’里面。” 这是假个体化及同质化现象。这种大型文化威胁到更具深度的艺术产业。
文化产业制造资本主义的供给需求,但这些都是假的。真正的需求具有自由、创造的精神,是真正快乐的。 也可以说,资本主义的问题就是让真假需求都在市场上,让我们是非不分。 埃里希·弗罗姆(Erich Fromm,1900年3月23日-1980年3月18日),又译作弗洛姆,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毕生致力修改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西方人在两次世界大战后的精神处境。他企图调和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跟人本主义的学说,其思想可以说是新佛洛依德主义与新马克思主义的交汇。弗氏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者之一。
弗洛姆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后来从德国移居美国后仍然保持与学派的联系。 赫伯特·马尔库塞 (Herbert Marcuse,1898年7月19日-1979年7月29日),德裔美籍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法兰克褔学派的一员。马尔库塞与马克思、毛泽东并称为“3M”。
马尔库塞的哲学思想深受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和弗洛依德的影响,同时也受马克思早期著作(特别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论)的很大影响。早年试图对马克思主义作一种黑格尔主义的解释,并以此猛烈抨击实证主义倾向。从50年代开始,主要从事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和揭露,主张把弗洛依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
他认为现代工业社会技术进步给人提供的自由条件越多,给人的种种强制也就越多,这种社会造就了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没有创造性的麻木不仁的单面人。他试图在弗洛依德文明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理性的文明和非理性的爱欲协调一致的新的乌托邦,实现“非压抑升华”。
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是其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单向度的人》中,他指责艺术的大众化和商业化使之成为压抑性社会的工具,从而导致人和文化的单向度。在《审美之维》中则认为,艺术(主要指先锋派)自动地对抗现存社会关系并加以否定和超越;倾覆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及普遍经验,促成完整人的再生。在《反革命和造反》里,他强调艺术既是一种美学形式又是一种历史结构,是充满诗情画意的美的世界与渗透价值意义的现实世界的统一。他认为艺术具有对现实的肯定性和保守性以及对现实的否定性和超越性的两重性,艺术的肯定性力量同时也是否定这一肯定性的力量。马尔库塞认为艺术和革命可统一于改造世界和人性解放的活动中,它用新的美学形式来表现人性,以唤来一个解放的世界。美学是摆脱压抑社会的唯一学科,是单向度社会中双向度的批判形式。 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1929年6月18日-),是德国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社会理论家之一。历任海德堡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以及德国马普协会生活世界研究所所长。1994年荣休。他同时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中坚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康德哲学,为“启蒙”进行了辩护, 称现代性为“尚未完成之工程”,提出了著名的沟通理性(communicative rationality)的理论,对后现代主义思潮进行了深刻的对话及有力的批判。
哈贝马斯在知识论上的主张是:任何一个认识都起源于旨趣(knowledge interest)。他提出人类旨趣的三种类型:“经验─分析的科学研究”包含技术的认知旨趣;“历史-解释学的科学研究”包含实践的认知旨趣;具有批判倾向的科学(critically oriented)的研究,包含解放的认知旨趣。

如何评价西方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是由1922年在德国成立的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构成的学术团体,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为阿多尔诺、霍克海默、马尔库塞、洛文塔尔、哈贝马斯等。无论从代表人物的数量,还是从其成员理论建树的深度和广度来看,它都是20世纪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流派,是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其整个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最富特色的主题之一。该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国际性影响,并成为当代大众文化研究与批评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一、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产生的时代和理论背景

法兰克福学派人众文化批判理论诞生于法西斯德国这一特殊的社会语境中,马尔库塞曾对那个时代做过这样的描述:“该时代是一个充满集权恐怖的时代:纳粹统治的力量登峰造极,德军的铁蹄践踏着法兰西,西方文明的价值和标准,不是与法西斯制度的现实同流合污,就是被法西斯制度的现实取而代之”。正因如此,法兰克福学派对法西斯利用人众文化操纵民众意识有痛切的感受与极端的反感,今天看来许多悲观、偏激、敌对等情绪化的批判是他们在极为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对现实的极度反应。他们发现,纳粹主义利用的是经过艺术和审美化的文化包装后的东西来控制和操纵人们的思想,而不再像以往一样是一种赤裸裸的意识形态。
由于处境危险,法兰克福研究所于1934年迁往纽约,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流亡美国。在此期间,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旅美文化批评,对美国式的大众文化展开了激烈的批判。这主要是因为,法兰克福学派深受欧洲古典文化的影响,属于上流文化保守主义和人文主义,本能的反感美国的大众文化,同时,美国大众文化的危机与人的生存困境客观存在。大众文化沦为赚钱的手段和工具,其本身也不再服从于自由的创造本性和审美的精神需求,而走向迎合民众的需要和口味,走向平庸和媚俗。可以说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在法西斯德国和消费主义的美国这两种典型的社会环境之中形成的。

二、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主要内容

在了解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或观点)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认识和界定。马尔库塞和霍克海默把大众文化概括为“肯定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特征是通过为人们提供一个不同于现实世界的幻想的精神世界而平息社会的内在反对性和反叛欲望,通过使人们在幻想中得到满足而美化和证明现存秩序,为现实辩护。阿多尔诺和霍克海默把大众文化概括为“文化工业”,他们在《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中提出了文化工业的概念,用于指凭借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播商品化了的、非创造性的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在推销文化商品的同时操纵了大众意识。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持否定批判态度。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对后现代文化工业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指出其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首先,大众文化是一种技术性、商品性的文化。现代西方社会是一个高度成熟的商业社会。商品化原则支配着社会的一切生产分配系统、社会权力结构乃至人们的思想观念。于是,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认为,在资本主义商品制度的前提下,文化艺术已经同商业密切融合在一起,被价值规律所统摄,具有共同的商品形式和特性,更直接地说,文化艺术已经成为一种商品。这种批判根源于他们对艺术本质的独特理解。深受欧洲古典主义影响的他们认为艺术是人的存在的一种理想化的、自由的和超现实的领域,它超越了为生存压力所困扰的、琐屑的日常生计和程式化的、常规化的社会活动,成为人的创造性的生存方式,艺术是一种个体的、自由的、超越的精神存在物,不同于现实世界,它是否定现实世界非自由因素的精神力量。
其次,大众文化是一种标准化的文化。由于资本主义文化市场对文化商品的需要日益增长,大众文化产品的标准化大批量生产和大规模复制具有了必要性,更关键的是,由于现代生产技术特别是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使之同时具备了标准化、批量化生产文化产品的可能性。这种标准化的文化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法兰克福学派认为:艺术本质的丧失“像工业产品的零件一样,大众文化的'原材料'走向文化生产流水线”,标准化、模式化的文化生产线先设计出许多固定的标准情节、人物和结构,之后便毫不费力地进行大规模的生产。这种标准化的文化艺术势必是雷同的、个性泯灭的文化艺术,其艺术价值的低下是可想而知的。这就是标准化大规模生产带来的文化,准确地说这是一种制作而非创作。
再次,大众文化具有一种潜在的强迫性。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大众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阿多尔诺指出,意识形态纯粹是谎言,这种谎言不是自截了当地说出来的,而是用诱惑的方式和锤炼的方式--大众文化表达出来的。它对人的操纵与欺骗比早期统治相对粗暴的方式更为微妙而有效,它能把它的牺牲者安抚进入被动接受状态,使其不知不觉地按统治者的意愿行事,它使民众天真而固执地相信统治者所宣扬的一切,人们明明生活在一个恶劣的现实和对抗的世界里,压抑苦闷,惴惴不交,可是,大众文化却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假象。再有,大众文化是一种视听文化、娱乐文化。视听文化提供了高密度的信息内容,使接受者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有意识的信息整合和深层次的意义提炼,受众被激起的更多的是生理和低级心理上的反应,而不是深刻的思想与艺术的感悟,谈不上对生命意义更深层次的探索和思考。而这种美学追求也是不被法兰克福学派认同的,因而也是被该学派批判的。

三、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现实意义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蕴含着一种深沉的人文主义精神和犀利的价值批判态度,他们对“文化艺术的异化”这一世纪性课题的深刻洞察和批判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也正是其历史贡献之所在,它以恢宏的学术视野精辟地分析了以媒介组织及媒介产品为代表的大众文化与社会的关系,与过去的单纯从剥削、不平等、暴力统治等肉体强制的角度认识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相比,文化工业批判显得更发人深省,也更有说服力。
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批判的意义显然不局限于西方文化领域,昔日法兰克福学派所揭露的大众文化的种种弊端,现在可以说不但是原封不动,而且是变本加厉地注入了今天的消费社会、媒介社会、信息社会和电子社会。文化媒体正在制造当今世界新的话语--全球化话语。资本主义的全球文化扩张已呈一种蔓延之势,形成了全球资本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的扩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制造了“霸权文化”向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文化输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需要我们更重视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价值,该学派理论对大众文化的批判给我们以足够的启示,它对我们思考现实文化问题和合理地规范文化的价值取向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四、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局限性

尽管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有其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该学派理论家的自身学术背景和学术视野的限制,在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条件下,该学派的理论也无法避免的有一定的局限性。
其一,法兰克福学派由于坚持自己的精英文化而导致了另一种形式的文化霸权主义。法兰克福深受欧洲大陆古典主义文化的影响,在艺术上追求一种完美、超越,追求的是“阳春白雪”,因此,在他们眼里,这种商品化、技术化、标准化、批量化的大众文化就成了“下里巴人”。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排斥表现了一种精英主义的文化态度,在对通俗文化的鄙视中透着一种精英论。
其二,片面否定了资本主义大众文化的存在价值。由于其精英论的立场,他们没有意识到大众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使广大民众更接近文化艺术,使得文化艺术不再是只为上流社会、精英阶层所独享的盛宴。正是由于有了现代工业技术上的支持,大量的绘画、雕塑等艺术走出了博物馆,随着大量复制品的传播而走进了普通民众的视野,使他们得到了接近艺术的可能。此外,在大众媒介的传播下,广大民众接受到了多样的思想、潮流、观念等信息,无形中丰富了民众的思维。大众文化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体现了强劲的生命力和活力,现代技术所提供的日益完善的大众传媒,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普及,拓宽了人的知识视野,丰富了人的文化生活,使得大众文化的市场突破狭小地域的限制,形成了全球规模的文化市场,这些不能不说是大众文化做出的贡献,但是这种贡献被法兰克福学派全面地否定和抹杀了。
其三,过度强调受众的被动性,忽视了受众的主观能动性。大众本身的认识能力、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决定了他们并不是完全被动的接受机器。大众文化为大众提供了一个认同立场,每个人都有权利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品味去欣赏自己喜欢的东西,不必顾及意识形态的道德的要求。大众文化使得大众拥有比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代多得多的选择机会,实际上具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并不完全像法兰克福学派所描绘的那样是被这种“意识形态”所强迫全盘接受的,是被完全地、温柔地控制着的。
其四,网络时代的特征也使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面临挑战。因特网由于具有这种多媒体功能,故能实现印刷媒介与电了媒介的整合,而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两者的不足。网上文本以“超文本”的形式出现,愈加强化了阅读者的主体地位。更进一步的是,因特网除直接运用文字外,还将文字阅读的特点赋予影音视听,由于网上节目是“点播”式的,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对各种节目加以选择,还可以调整节目的播出状态,相对于在传统电子媒介中饱受“言说者‘控制的状态,受众的自主空间无疑已获得极大拓展。并且,因特网的双向化促成了文化反馈的丰富性。因特网的多媒体性质将电话单纯的人际互动发展为错综繁杂的大众交流,鼓励越来越多的或相互认识或彼此陌生的人们参与到畅所欲言的谈论之中,这不仅使得个体话语纷纷凸现,并且还意味着这些个体话语也能成为一种民主的建设性力量。凡此种种,无不表明法兰克福学派针对传统大众媒介提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将在很大程度上被改写于网络时代。
从以上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简单分析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已经进入文化工业时代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如何建立既能满足时代的经济要求,又有艺术水准的,健康而有活力的大众文化市场,如何对大众文化因势利导,已经成为广大文化建设者必须用心思考的问题。

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哪代表人物?

西方马克思主义有时指的就是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既有西方国家独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又有西方国家共产党的理论。它突出和列宁主义的对立:西方马克思主义就是对列宁主义政治体系挑战的哲学理论体系。西方马克思主义从政治经济问题转向文化和意识形态问题,认为它既有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又有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是超越第二国际科学社会主义、第三国际列宁主义以及第四国际托洛斯基主义的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不管是东方还是在西方,都叫西方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有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是卢卡奇等人形成了不同于列宁主义的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

第二时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鼎盛发展时期。有法兰克福学派、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及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流派。它们重点分析法西斯主义兴起的心理根源;反思启蒙精神、工具理性、科学技术以及大众文化,对发达工业文明批判;构筑批判理论的哲学基础,还用各种西方社会思潮解释和补充以及重建马克思主义。

第三时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向多元化发展,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及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出现了分化,还出现了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以及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等。它们重点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效应和生态危机等问题。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主题又从哲学、文化问题转入政治、经济等现实问题;研究重心从对资本主义批判转入研究市场社会主义;前苏联、东欧正统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合流。它们的共同特征有:非正统性与现代化;开放性与多元化;超然性与学院化;多变性与片面化以及地域性和西方化。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具有国际性影响的西方社会思潮之一,还是一种具有非马克思主义倾向的非正统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人物有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卢卡奇、柯尔施和葛兰西;法兰克福学派的霍克海默、阿多诺、本雅明、马尔库塞、哈贝马斯和施密特;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有赖希和弗洛姆;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有科莱蒂和德拉·沃尔佩;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有列斐伏尔、梅洛·庞帝以及萨特;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阿尔都塞;分析马克思主义有柯亨,罗默以及J·埃尔斯特;生态马克思主义有高兹,本·阿格尔,莱易斯以及佩珀;后马克思主义有埃尔斯托·拉克劳、詹托尔·穆佛以及雅克·德里达;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是弗里德里克·詹姆逊。

【德国历史名人】

文化:鲍托。施特劳斯(1944)
德国剧院所有优秀的儿童剧目,传统上都是由柏林的陈列剧院创作的,其中最著名的有:《大和小》、《再见三部曲》、《祝圣》。在德国,战后最大的戏剧成就是滑稽剧《Ka11dewey》(1981)――直到1996年1月才在法国上演。
汉斯。马格努斯。翁宗斯贝尔格(1929)
绝顶的聪明、不因循守旧、尖刻的讽剌、诗人的气质、对当代问题的言行、慷慨大方,这些都是他的特点。在5月"68个德国人"中。他尤其对当代问题表明了态度、采取了行动。他是电视的死敌,称之为"0媒介";1957年以来,他发表了一些小说和评论、诗歌和剧本;他还参与所有震动德国的大辩论。
绪尔根。哈贝尔马斯(1929)
法兰克福学派最后一位幸存者一一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道尔诺和霍尔克海姆,他坚持不懈地为民主和自由主义辩护。
居恩特。格拉斯(1927)
"47人小组"的幸存者,其显然与海因里希。保尔试图在纳粹废墟上重建一个德国新文学(《鼓声》(1959))。他长期站在威廉。勃兰特时代的德国社会民主党一边,对当代问题表示态度并采取行动。自从德国统一一一他继续将其看作一个政治和历史的错误一一以来,他在其小说《一件大事》(1995)中,热衷于恶毒地诅咒德国的统一和科尔的德国。他现住柏林。
派吹克。隋斯金德(1949)
永远是大学生的风度,好讽剌人而神秘兮兮,他把他的时间平分在慕尼黑、巴黎和卡尔卡索纳(Carcassonne)郊区。他成功地创编了电视系列片(《基尔酒》),他因《香水》而成为全球最好的销售者(1986年在全世界售出7000000册,有28种译本)。
体育:米歇尔。舒马舍(1969)
尼基。劳达阴险地把他看作"方程式1的创立者";别人则在他身上看到了普罗斯特(因其驾驶的敏捷)和赛纳(因其好斗性)的混合。他稳定的成绩使德国赛车成了首要的体育计划。
法兰茨斯卡。梵。阿尔姆西克(1978)
因其聪慧而话泼成为媒体的宠儿,因其着泳装和服装式样受到重视,她成了德国体育的第一明星:她获得了1992年巴塞罗纳奥运会自由泳和接力赛的4块奖牌(2银2铜)、1993和1995年欧洲锦标赛的6个称号。
鲍立斯。贝克尔(1967)
自1985年温布尔顿第一次获胜以来,他10年一直稳坐在网球冠军的宝座上,保持着他17年如一日的红棕色头发。沉重的一击,一次毁灭性的拦截――一种只是在球拍中才体现出来的聪明。
斯泰菲。格拉夫(1969)
这个布吕尔(Bruh1)的德国小姑娘,是80年代体育德国的明星,后来眼看着自己的星光暗淡了,原因是她父亲的爱情的荒唐与几乎同她的德国模特形象无关的税务小秘密――即使乃父在最初是远离事件的。
马蒂亚斯。萨姆尔(1967)
作为1995年协会主席,萨姆尔知道以自己的严肃、坚韧、防守的坚固、重新推进的稳妥,使别人慑服于他。"11个德国人"的前教练朱普。海因克斯说他是"超人"。
海克。德莱希勒(1964)
18岁夺得世畀锦标赛跳远冠军,这位短跑冲刺者(4x100米),在1988和1992年奥运会上4次获得奖牌。她曾是前民主德国议会代表,今天与法国十项全能冠军马克。布隆代尔结成连理。她还想向中距离长跑和1'heptath1on冲剌。
让。乌尔里希自行车赛。1997年环法赛令人惊愕的获胜者,他是赢得此项比赛的第一个德国人;而埃里克。扎贝尔则以积分摘下了绿色运动衣;德国电信以团队精神夺得了胜利。

法兰克福学派的发展历史

纵观法兰克福学派发展的历史,可以粗略地把它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23年到1949年,为法兰克福学派的创立时期和早期。在此期间,法兰克福学派逐步发展和建立起自己的社会批判理论,开始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全方位的文化批判。第二阶段是从1950年至1960年代末,为法兰克福学派的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法兰克福学派发展了自己的社会批判理论,进一步强调辩证的否定性和革命性,深刻揭示了现代人的异化和现代社会的物化结构,特别是意识形态、技术理性、大众文化、大众传播等异化的力量对人的束缚和统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激进的文化批判理论在1960年代末席卷欧洲的学生和青年运动中获得了极高的声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三阶段是从1970年代起,由于阿多诺、霍克海默和马尔库塞等人的相继去世,加上社会批判理论自身的局限性,尤其是第二代主要代表人物之间存在严重分歧,法兰克福学派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哈贝马斯强调法兰克福学派的传统批判理论同现代社会条件的不适应性,他开始致力于探讨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问题,主张以交往行为理论来“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此时的哈贝马斯与法兰克福学派之间的关系渐渐疏远,他的理论中吸收了大量其他的思想,他更多地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思想家而活跃于国际学术界。虽然从整体上看,原先意义上的作为一个旗帜鲜明、队伍庞大的法兰克福学派已经成为历史,但它的影响却是长远的,由其揭橥的社会批判理论在当代哲学、社会学、传播学及文化研究诸领域中仍被广泛重视和应用。

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之一,其成员主要是一群有着犹太血统的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们研究的领域非常广泛,其思想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对西方社会产生了久远而深刻的影响。法兰克福学派的名称来源于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该研究所创办于1923年。在最初的岁月里,研究所只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研究为宗旨的纯学术机构。直到1931年,霍克海默担任研究所所长之后,研究所才开始了以社会批判理论而著称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历史。霍克海默在题为《社会哲学的现状和社会研究所的任务》的就职演说中指出,社会研究所的任务是建立一种社会哲学,它不满足于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经济学和历史学的实证性分析,而是以“整个人类的全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对象来揭示和阐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的命运”,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总体性的哲学批判和社会学批判。这为法兰克福学派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此后,随着阿多诺、马尔库塞、本雅明和哈贝马斯等人的不断加入,法兰克福学派开始进入多产时期,并渐渐壮大、成熟起来。

什么是法兰克福风情?

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之一,其成员大多是一群有着犹太血统的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尔库塞与阿多诺等人。法兰克福学派对西方当代文化持否定与批判态度,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商业化、技术化给当代文化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大众文化与文化工业给予了严厉的批评。

西方学者对审美文化的不同看法:

19世纪,西方学者对审美文化的三种看法是:(1)英国学者提出的‘审美文化即把艺术作为文化的核子的文化’。如英国艺术理论家贝尔提出的著名的“艺术即有意味的形式”的观点。(2)美国学者提出的‘审美文化即生活与艺术融为一体的文化’。如美国著名思想家梭罗倡导的“生活艺术化”。(3)欧洲大陆学者提出的‘审美文化即文化的各个领域(道德、认识、艺术)在审美原则下融合的文化’。如席勒强调通过美育来培养理想的人、完美的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4)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对西方当代文化持否定与批判态度,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商业化、技术化给当代文化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大众文化与文化工业给予了严厉的批评。

非理性主义思潮代表人物

非理性主义思潮代表人物有叔本华、尼采和柏格森。

非理性主义否定或限制理性在认识中的作用。“非理性的”这个术语,通常含有“为理性所不能理解的”、“用逻辑概念所不能表达的”等涵义。非理性主义往往将理性同直观、直觉、本能等对立起来。非理性主义在现代资产阶级哲学和伦理学中流传颇广。如信仰主义者的非理性主义宣扬盲目的信仰;叔本华宣扬无意识的意志,断言理性和科学不适用于道德范围;尼采宣扬“权力意志”论,鼓吹非道德主义;柏格森宣扬直觉;存在主义宣扬存在不是客体而是主体,“存在先于本质”(萨特),否认道德规律的客观性,等等。这些都是非理性主义的表现。

上一篇:三维立体图,这张三维图片里是什么字啊 听说是五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