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的40个语法点

来源:连笔字网 2023-11-29 14:34:58 作者:连笔君

对外汉语教学的的40个语法点

1.汉语的基本语序
主语 + 谓语 + 宾语
我 学习 汉语。
2.用“吗”、“呢”的疑问句
你去吗?| 你去哪儿呢?
3.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
他是谁?|这是什么书?|你去哪儿?|你怎么去?
4.正反疑问句
你是不是中国人?— 你是中国人不是?
你有没有照相机?— 你有照相机没有?
5.用“A还是B?”的选择疑问句
你喝咖啡还是啤酒?| 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
注意:“还是”和“或者”是有区别的:
星期天,我在家里看电视或者(× 还是)听音乐。
6.定语(用在名词前)
(1)说明领属关系,应该用“的”:
这是我的书,那是他的笔。
(2)说明人或事物的性质,不用“的”:
他是汉语老师。| 这是中文书。
(3)说明亲属关系或单位,一般不用“的”:
他是我爸爸。| 那是我们学校。
7.状语(用在动词 / 形容词前)
(1)副词作状语:
我常常去商店。| 她很漂亮。
(2)介词短语作状语:
我在中国学习。| 我从美国来。| 我跟中国老师学汉语。|
我给他写信。 | 你往前走。 | 我对他说了这件事。
(3)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
他高兴地说:“今天是我的生日”。
(4)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
你快走!
(5)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
他很认真地学习。
8.结果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
形式:动词 + 动词/ 形容词
(1)动词 + 动词(懂、见、完、在、到、给、成…):
我听懂了。| 我看见他了。| 作业做完了。|车停在门口。
(2)动词 + 形容词(对、错、好、清楚……):
你说对了。| 饭做好了。| 我听清楚了。
9.简单趋向补语
动词 + 上、下、进、出、回、过、起 / 来、去
动词后有宾语,趋向补语是“来 / 去”的情况:
(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动词 + 处所词语 + 来 / 去
明天他回北京来。| 他进图书馆去了。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两种形式:
表示完成:动词 + 来 / 去 + 事物词语
我借来一本书。| 他拿去了那支笔。
表示要求:动词 + 事物词语 + 来 / 去
你快倒茶来!
10.复合趋向补语
动词 + 上来 / 上去、下来 / 下去、进来 / 进去、出来 /
出去、回来 / 回去、过来 / 过去、起来
(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来 / 去”在句末
他走进教室来。| 他跑回家去。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形式:
表示完成,事物宾语前有数量词的两种形式:
他拿出来一本书。| 他拿出一本书来。
表示完成,事物宾语前没有数量词:
他拿出书来。
表示要求,事物宾语在“来 / 去”前:
你拿出书来!
11.程度补语
形式:形容词 + 极了/ 得+不得了 / 死了/ 坏了 / 得很 / 多了
他高兴极了。| 我累得不得了。| 我饿死了。
12.可能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能力或可能性)
形式:动词 + 得 / 不 + 结果补语 | 趋向补语
表示能力:这本书我看得懂,他看不懂。
表示可能:他明天回得来,我明天回不来。
13.情态补语
形式:动词 + 得 + 非常 / 很 / 比较 + 形容词
(1)动词后没有宾语的形式:
他跑得很快。
(2)动词后带有宾语的形式:
他学汉语学得很好。(重复动词)
汉语他学得很好。 (宾语提前)
他汉语学得很好。 (宾语提前)
14.时量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持续多长时间)
(1)持续性动词的三种形式:
我学汉语学了一年。 (重复动词)
我学了一年(的)汉语。 (动词+时间+宾语)
汉语我学了一年。 (宾语提前)
(2)非持续性动词的形式:
他离开中国一年了。(动词+宾语+时间)
(3)宾语是人称代词的形式:
我等他等了十分钟。(重复动词)
我等了他十分钟。 (动词+人称代词+时间)
(4)副词或能愿动词,要放在重复动词前边:
我学汉语只学一年。/ 我学汉语要学一年。
15.动量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数量)
形式:动词 + 动量词(主要是“次、遍、下”)
(1)动词 + 动量词 + 事物宾语:
我看了一次电影。| 他看了一遍课文。|
(2)动词 + 人称代词宾语 + 动量词:
昨天,我找了他三次。
16.存现句
形式:处所词语 + 动词 + 名词
(1)表示存在:墙上有一幅画。
(2)表示出现:前边来了一个人。
(3)表示消失:停车场上开走了一辆车。
17.动态助词“了”
形式:动词 + 了
说明:“了”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与时间无关):
昨天我吃了早饭就去学校了。
明天我吃了早饭去学校。
平时我吃了早饭就去学校。
18.语气助词“了1”
形式:“了”在句尾。
说明:表示事情已经发生:
现在他去书店买书了。| 昨天你去书店了没有?(正反问)
19.语气助词“了2”
形式:“了”在句尾
说明:表示变化:
春天了,天气暖和了。
他是大学生了,可以独立生活了。
20.动态助词“了”+ 数量词 + 语气助词“了”
说明:表示动作可能继续,或不再继续:
我学汉语学了一年了,我还要学习一年。(还要继续)
我学汉语学了一年了,以后不学了。 (不再继续)
21.要…了、就要…了、快…了、快要…了
说明:表示动作或事情很快会发生)
要下雨了。/ 新年快到了。/ 汽车快要开了。
我明天就要(*快要)回国了。(“快要”前不能用时间词语)
22.动态助词“着”
形式:动词 + 着
说明: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
外边下着雨,刮着风。(动作持续、动态)
房间的门开着。 (状态持续、静态)
23.动态助词“过”
形式:动词 + 过
说明:表示过去的经历
我去过北京,没有去过上海。
正反问:你去过北京没有?
24.在 / 正在 / 正 + 动词……(呢)
说明:表示动作的进行
他在看书(呢)。| 他正在看书(呢)。| 他正看书呢。
外边在下着雨。| 外边正下着雨。(可以跟“着”一起用)
25.连动句
形式:有两个以上的动词
昨天他去商店买了东西。 (“了”在最后一个动词的后面)
26.兼语句
形式:A请 / 让 / 叫 B + 动词
我请他来。
老师让学生写作文。
爸爸叫儿子去买东西。
27.用“比”字句表示比较
(1)A(不)比B + 形容词
我比他高。| 我不比他高。
(2)A比B更 / 还 + 形容词
我很高,他比我更 / 还高。
(3)A比B + 形容词 + 数量 // 一点、一些 // 得多、多了
我比他高五公分。
我比他高一点。
我比他高得多(多了)。
(4)A比B早 / 晚 // 多 / 少 + 动词 + 数量
我比他早来五分钟。
我比他多学了三篇课文。
(5)“比”字句中有程度补语,有两种形式:
我比他来得早。
我来得比他早。
28.用“A跟B(不)一样 +(形容词)”表示比较
我的书跟他的书一样。| 我的书跟他的书不一样。
我跟他一样高。| 这个房间跟那个房间不一样大。
29.用“A有 / 没有B(这么 / 那么) + 形容词”表示比较
他有我这么高。
我没有他高。(或:我没有他那么高)
他有你高吗?(或:他有你这么高吗?)
30.动词重叠(表示时间短,或尝试)
(1)动作还没有发生,单音节动词之间可用可不用“一”:
这个问题,我要想想。
这个问题,我要想一想。
(2)双音节动词之间不能用“一”:
这个问题,我们要研究(× 一)研究。
(3)动作已经完成,单音节 / 双音节动词之间要用“了”:
这个问题,我昨天想了想。
(4)用“在”、“正在”等表示动作的进行,动词不能重叠:
他正在听(×听听)音乐。
31.形容词重叠(有生动、形象的作用)
(1)单音节的重叠形式:AA
她有一双大大的眼睛。
(2)双音节的重叠形式:AABB
这是一个干干净净的房间。
(3)形容词重叠作定语,或单独作谓语,后边要用“的”:
一双大大的眼睛 / 他的脸红红的。
(4)重叠的形容词前不能用“很”:
她穿得(× 很)漂漂亮亮的。
32.“把”字句
形式:A把B + 动词 + 其他成分
语义:说明移动、变化或产生的结果
我把门关了。 (动词后用“了”)
我把作业做完了。(动词后用“结果补语”)
你把箱子拿上来。(动词后用“趋向补语”)
你把这本书给他。(动词后用宾语)
注意:
(1)“把”字句里不能用可能补语:
× 我把这本书看得完。
(2)宾语一般是确指的,或双方都知道的:
你把这本书(× 一本书)给他。
(3)能愿动词 / 否定词,放在“把”前:
我要把这本书给他。| 我没把这本书给他。
(4)动词后有补语“在、到、给、成”时,常用“把”字句:
我把车停在门口。|我把书放到桌上。
我把笔还给他。|我把这本英文书翻译成中文。
33.被动句
(1)用“被”的“被”字句:
形式:A 被 B + 动词 + 其他成分
我的词典被他借走了。
我的钱包被人偷了。
(2)不用“被”的被动句:
饭吃完了。| 信写好了。
34.“是……的”
(1)强调已发生动作的时间、地点、方式
他是昨天来的。
他是从北京来的。
他是坐飞机来的。
(2)表示态度或看法
我认为,你打人是不对的。
他的学习态度是认真的。
35.越来越 + 形容词 / 心理类动词
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了。
我越来越喜欢音乐了。
36.越……越……:
(1)主语相同:风越刮越大。
(2)主语不同:老师越说,我越不明白。
37.一 …… 就 ……
说明:表示第一个动作发生后,第二个动作马上发生。
(1)主语相同:我一下课就回家。
(2)主语不同:老师一说,我就明白了。
38.“有一点儿”和“一点儿”的区别
(1)有一点儿 + 形容词(有“不如意”的意思):
这本书很好,可是有一点儿贵。
(2)有一点儿 + 心理类动词:
他们想去公园,我也有一点儿想去。
(3)形容词 + 一点儿(表示比较):
昨天20度,今天(比昨天)冷一点儿。
(4)动词 + 一点儿 +(宾语):
我会说一点儿汉语。
39.定语的一般顺序
名词|代词 + 指示代词 + 数量短语 + 形容词/名词 + 中心语
学校 这 两个 新 学院
她 那 五件 漂亮的 丝绸 衣服
40.状语的一般顺序
时间 + 处所 + 范围 + 程度 + 情态/方式 + 介词短语 + 动/形
我们 都 对他 很热情
我们 在学校 非常 认真地 跟老师 学汉语
我们昨天 在家里 都 很 高兴地 给他 打了电话
=============================
注意:1.“也”+ 别类副词:
我学汉语,他们也都学汉语。/ 我常去公园,他也常去公园。
2.别类副词 + 程度副词:
我们都很喜欢他。/ 他们也非常努力。
3.时间副词+介词短语:
我正在给他写信。/ 他已经从国外回来了。
4.时间副词+形容词短语:
他常常热情地帮助我。/ 他总是认真地学习。
5.表示重复的副词“也、又”+否定副词:
我明天也不来。/ 他昨天又没来。
6.否定副词 / 时间副词 / 能愿动词 +“把、被、让、叫”构成的
介词短语:
他没把书还给我。/ 我的书已经被他借走了。/我能把这件事做好
7.时间词语 + 表示处所的介词短语:
我下午两点从学校出发。
8.表示空间、共同的介词短语 + 表示对象的介词短语:
他在电话里对我说了这件事。/ 我跟他一起给老师写了一封信。
9.能愿动词 + 介词短语:
我本来想跟他商量这件事的。/ 他愿意为大家表演节目。
10.表示重复的副词“又、还”+ 能愿动词:
他的病好了,又能来上课了。/今年我来了中国, 明年我还要来。
11.能愿动词 +“常常”、“再”:
你应该常常复习课文。/ 那个地方太美了,我要再去一次。
12.“就”+“都”/ 能愿动词:
吃完饭我们就都回家了。/ 你打电话给他,他就会来的。
13.“再”、“就”+“把”字句 / “被”字句:
这本书今天不用还给我,明天再把它还给我吧。
明天你来的话,就把照相机带来。
你要努力一点儿,不要再被老师批评。
他刚吃完饭,就被同学叫走了。
14.形容词短语 + 介词短语:
他高兴地对我说了这件事。 / 他满意地把东西买走了。
15.时间词 + 表时间介词短语 + 表时间的副词
* 他最近常常感冒。
* 我从现在起永远不吸烟了。
* 他昨天从早上七点一直睡到下午四点。
* 关联词语
因为---所以--- | 不但---而且--- | 只要---就---,只有---才---,
如果---就--- | 一---就--- | 虽然---但是--- | 不是---而是---
既然---就--- | 即使(纵然、哪怕、就算、就是)---也---
连---都(也)--- | 凡是---都--- | 无论(不管)---都(也)----
与其---不如--- | 宁可---也不--- ……

对外汉语教学 用英文怎么说 全称

对外汉语教学的英文: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language 读法 英 ['l??gw?d?] 美 ['l??ɡw?d?]

n. 语言;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短语:

1、programming language 编程语言;程序设计语言

2、natural language 自然语言

3、target language 目的语;目标语言;译入语

4、spoken language 口语,口头语言;出声语言

5、language acquisition 语言习得

例句: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master a second language.

学生们应该掌握一门第二语言。

扩展资料

language的近义词:tongue

tongue 读法 英 [t??] 美 [t??]

1、n. 舌头;语言

2、vt. 舔;斥责;用舌吹

3、vi. 说话;吹管乐器

短语:

1、native tongue 母语

2、tongue twister 绕口令

3、long tongue 长舌;饶舌;长舌形铁指

4、speak in tongues 言语不清

5、sharp tongue 说话刻薄

例句:

I walked over to the mirror and stuck my tongue out.

我走到镜子前伸出舌头。

对外汉语教学的的40个语法点 求百度文库对外汉语教学的的40个语法点,谢谢大神

1.汉语的基本语序 主语 + 谓语 + 宾语
我 学习 汉语。

2.用“吗”、“呢”的疑问句
你去吗?| 你去哪儿呢?

3.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
他是谁?|这是什么书?|你去哪儿?|你怎么去?

4.正反疑问句
你是不是中国人?— 你是中国人不是?
你有没有照相机?— 你有照相机没有?

5.用“A还是B?”的选择疑问句
你喝咖啡还是啤酒?| 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
注意:“还是”和“或者”是有区别的:
星期天,我在家里看电视或者(× 还是)听音乐。

6.定语(用在名词前)
(1)说明领属关系,应该用“的”:
这是我的书,那是他的笔。
(2)说明人或事物的性质,不用“的”:
他是汉语老师。| 这是中文书。
(3)说明亲属关系或单位,一般不用“的”:
他是我爸爸。| 那是我们学校。

7.状语(用在动词 / 形容词前)
(1)副词作状语:
我常常去商店。| 她很漂亮。
(2)介词短语作状语:
我在中国学习。| 我从美国来。| 我跟中国老师学汉语。|
我给他写信。 | 你往前走。 | 我对他说了这件事。
(3)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
他高兴地说:“今天是我的生日”。
(4)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
你快走!
(5)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
他很认真地学习。

8.结果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
形式:动词 + 动词/ 形容词
(1)动词 + 动词(懂、见、完、在、到、给、成?):
我听懂了。| 我看见他了。| 作业做完了。|车停在门口。
(2)动词 + 形容词(对、错、好、清楚??):
你说对了。| 饭做好了。| 我听清楚了。

9.简单趋向补语
动词 + 上、下、进、出、回、过、起 / 来、去 动词后有宾语,趋向补语是“来 / 去”的情况:
(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动词 + 处所词语 + 来 / 去
明天他回北京来。| 他进图书馆去了。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两种形式:
表示完成:动词 + 来 / 去 + 事物词语
我借来一本书。| 他拿去了那支笔。
表示要求:动词 + 事物词语 + 来 / 去
你快倒茶来!

10.复合趋向补语
动词 + 上来 / 上去、下来 / 下去、进来 / 进去、出来 / 出去、回来 / 回去、过来 / 过去、起来
(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来 / 去”在句末
他走进教室来。| 他跑回家去。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形式:
表示完成,事物宾语前有数量词的两种形式:
他拿出来一本书。| 他拿出一本书来。 表示完成,事物宾语前没有数量词:
他拿出书来。
表示要求,事物宾语在“来 / 去”前:
你拿出书来!

11.程度补语
形式:形容词 + 极了/ 得+不得了 / 死了/ 坏了 / 得很 / 多了
他高兴极了。| 我累得不得了。| 我饿死了。

12.可能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能力或可能性)
形式:动词 + 得 / 不 + 结果补语 | 趋向补语
表示能力:这本书我看得懂,他看不懂。
表示可能:他明天回得来,我明天回不来。

13.情态补语
形式:动词 + 得 + 非常 / 很 / 比较 + 形容词
(1)动词后没有宾语的形式:
他跑得很快。
(2)动词后带有宾语的形式:
他学汉语学得很好。(重复动词)
汉语他学得很好。 (宾语提前)
他汉语学得很好。 (宾语提前)

14.时量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持续多长时间)
(1)持续性动词的三种形式:
我学汉语学了一年。 (重复动词)
我学了一年(的)汉语。 (动词+时间+宾语)
汉语我学了一年。 (宾语提前)
(2)非持续性动词的形式:
他离开中国一年了。(动词+宾语+时间)
(3)宾语是人称代词的形式:
我等他等了十分钟。(重复动词)
我等了他十分钟。 (动词+人称代词+时间)
(4)副词或能愿动词,要放在重复动词前边:
我学汉语只学一年。/ 我学汉语要学一年。

15.动量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数量)
形式:动词 + 动量词(主要是“次、遍、下”)
(1)动词 + 动量词 + 事物宾语:
我看了一次电影。| 他看了一遍课文。|
(2)动词 + 人称代词宾语 + 动量词:
昨天,我找了他三次。

16.存现句
形式:处所词语 + 动词 + 名词
(1)表示存在:墙上有一幅画。
(2)表示出现:前边来了一个人。
(3)表示消失:停车场上开走了一辆车。

17.动态助词“了”
形式:动词 + 了
说明:“了”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与时间无关):
昨天我吃了早饭就去学校了。
明天我吃了早饭去学校。 平时我吃了早饭就去学校。

18.语气助词“了1”
形式:“了”在句尾。 说明:表示事情已经发生:
现在他去书店买书了。| 昨天你去书店了没有?(正反问)

19.语气助词“了2”
形式:“了”在句尾 说明:表示变化:
春天了,天气暖和了。
他是大学生了,可以独立生活了。

20.动态助词“了”+ 数量词 + 语气助词“了”
说明:表示动作可能继续,或不再继续:
我学汉语学了一年了,我还要学习一年。(还要继续)
我学汉语学了一年了,以后不学了。 (不再继续)

21.要?了、就要?了、快?了、快要?了
说明:表示动作或事情很快会发生)
要下雨了。/ 新年快到了。/ 汽车快要开了。
我明天就要(*快要)回国了。(“快要”前不能用时间词语)

22.动态助词“着”
形式:动词 + 着
说明: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
外边下着雨,刮着风。(动作持续、动态)
房间的门开着。 (状态持续、静态)

23.动态助词“过”
形式:动词 + 过 说明:表示过去的经历
我去过北京,没有去过上海。
正反问:你去过北京没有?

24.在 / 正在 / 正 + 动词??(呢)
说明:表示动作的进行
他在看书(呢)。| 他正在看书(呢)。| 他正看书呢。
外边在下着雨。| 外边正下着雨。(可以跟“着”一起用)

25.连动句
形式:有两个以上的动词
昨天他去商店买了东西。 (“了”在最后一个动词的后面)

26.兼语句
形式:A请 / 让 / 叫 B + 动词
我请他来。
老师让学生写作文。
爸爸叫儿子去买东西。

27.用“比”字句表示比较
(1)A(不)比B + 形容词
我比他高。| 我不比他高。
(2)A比B更 / 还 + 形容词
我很高,他比我更 / 还高。
(3)A比B + 形容词 + 数量 // 一点、一些 // 得多、多了
我比他高五公分。 我比他高一点。
我比他高得多(多了)。
(4)A比B早 / 晚 // 多 / 少 + 动词 + 数量
我比他早来五分钟。
我比他多学了三篇课文。
(5)“比”字句中有程度补语,有两种形式:
我比他来得早。
我来得比他早。

28.用“A跟B(不)一样 +(形容词)”表示比较
我的书跟他的书一样。| 我的书跟他的书不一样。 我跟他一样高。| 这个房间跟那个房间不一样大。

29.用“A有 / 没有B(这么 / 那么) + 形容词”表示比较
他有我这么高。
我没有他高。(或:我没有他那么高)
他有你高吗?(或:他有你这么高吗?)

30.动词重叠(表示时间短,或尝试)
(1)动作还没有发生,单音节动词之间可用可不用“一”:
这个问题,我要想想。 这个问题,我要想一想。
(2)双音节动词之间不能用“一”:
这个问题,我们要研究(× 一)研究。
(3)动作已经完成,单音节 / 双音节动词之间要用“了”:
这个问题,我昨天想了想。
(4)用“在”、“正在”等表示动作的进行,动词不能重叠:
他正在听(×听听)音乐。

31.形容词重叠(有生动、形象的作用)
(1)单音节的重叠形式:AA 她有一双大大的眼睛。
(2)双音节的重叠形式:AABB 这是一个干干净净的房间。
(3)形容词重叠作定语,或单独作谓语,后边要用“的”:
一双大大的眼睛 / 他的脸红红的。
(4)重叠的形容词前不能用“很”:
她穿得(× 很)漂漂亮亮的。

32.“把”字句
形式:A把B + 动词 + 其他成分
语义:说明移动、变化或产生的结果
我把门关了。 (动词后用“了”)
我把作业做完了。(动词后用“结果补语”)
你把箱子拿上来。(动词后用“趋向补语”)
你把这本书给他。(动词后用宾语)

注意:
(1)“把”字句里不能用可能补语:
× 我把这本书看得完。
(2)宾语一般是确指的,或双方都知道的:
你把这本书(× 一本书)给他。
(3)能愿动词 / 否定词,放在“把”前:
我要把这本书给他。| 我没把这本书给他。
(4)动词后有补语“在、到、给、成”时,常用“把”字句:
我把车停在门口。|我把书放到桌上。
我把笔还给他。|我把这本英文书翻译成中文。

33.被动句
(1)用“被”的“被”字句:
形式:A 被 B + 动词 + 其他成分 我的词典被他借走了。
我的钱包被人偷了。
(2)不用“被”的被动句:
饭吃完了。| 信写好了。

34.“是??的”
(1)强调已发生动作的时间、地点、方式
他是昨天来的。 他是从北京来的。 他是坐飞机来的。
(2)表示态度或看法
我认为,你打人是不对的。
他的学习态度是认真的。

35.越来越 + 形容词 / 心理类动词
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了。 我越来越喜欢音乐了。

36.越??越??:
(1)主语相同:风越刮越大。
(2)主语不同:老师越说,我越不明白。

37.一 ?? 就 ??
说明:表示第一个动作发生后,第二个动作马上发生。
(1)主语相同:我一下课就回家。
(2)主语不同:老师一说,我就明白了。

38.“有一点儿”和“一点儿”的区别
(1)有一点儿 + 形容词(有“不如意”的意思):这本书很好,可是有一点儿贵。
(2)有一点儿 + 心理类动词:
他们想去公园,我也有一点儿想去。
(3)形容词 + 一点儿(表示比较):
昨天20度,今天(比昨天)冷一点儿。
(4)动词 + 一点儿 +(宾语):
我会说一点儿汉语。

39.定语的一般顺序
名词|代词 + 指示代词 + 数量短语 + 形容词/名词 + 中心语
学校 这 两个 新 学院
她 那 五件 漂亮的 丝绸 衣服

40.状语的一般顺序
时间 + 处所 + 范围 + 程度 + 情态/方式 + 介词短语 + 动/形
我们 都 对他 很热情
我们 在学校 非常 认真地 跟老师 学汉语
我们昨天 在家里 都 很 高兴地 给他 打了电话

注意:
1.“也”+ 别类副词:
我学汉语,他们也都学汉语。/ 我常去公园,他也常去公园。

2.别类副词 + 程度副词:
我们都很喜欢他。/ 他们也非常努力。

3.时间副词+介词短语:
我正在给他写信。/ 他已经从国外回来了。

4.时间副词+形容词短语:
他常常热情地帮助我。/ 他总是认真地学习。

5.表示重复的副词“也、又”+否定副词:
我明天也不来。/ 他昨天又没来。

6.否定副词 / 时间副词 / 能愿动词 +“把、被、让、叫”构成的 介词短语:
他没把书还给我。/ 我的书已经被他借走了。/我能把这件事做好

7.时间词语 + 表示处所的介词短语:
我下午两点从学校出发。

8.表示空间、共同的介词短语 + 表示对象的介词短语:
他在电话里对我说了这件事。/ 我跟他一起给老师写了一封信。

9.能愿动词 + 介词短语:
我本来想跟他商量这件事的。/ 他愿意为大家表演节目。

10.表示重复的副词“又、还”+ 能愿动词:
他的病好了,又能来上课了。/今年我来了中国, 明年我还要来。

11.能愿动词 +“常常”、“再”:
你应该常常复习课文。/ 那个地方太美了,我要再去一次。

12.“就”+“都”/ 能愿动词:
吃完饭我们就都回家了。/ 你打电话给他,他就会来的。

13.“再”、“就”+“把”字句 / “被”字句:
这本书今天不用还给我,明天再把它还给我吧。
明天你来的话,就把照相机带来。
你要努力一点儿,不要再被老师批评。
他刚吃完饭,就被同学叫走了。

14.形容词短语 + 介词短语:
他高兴地对我说了这件事。
他满意地把东西买走了。

15.时间词 + 表时间介词短语 + 表时间的副词
* 他最近常常感冒。
* 我从现在起永远不吸烟了。
* 他昨天从早上七点一直睡到下午四点。

* 关联词语
因为---所以--- | 不但---而且--- | 只要---就---,只有---才---, 如果---就--- | 一---就--- | 虽然---但是--- | 不是---而是--- 既然---就--- | 即使(纵然、哪怕、就算、就是)---也--- 连---都(也)--- | 凡是---都--- | 无论(不管)---都(也)---- 与其---不如--- | 宁可---也不--- ??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对外汉语教学: 这个语法点该如何讲解?

it means the water pipe has broken or doesnt work three times

补充

huai can be a verb for example my car can not work .this thing had happened three times.

for example 我的电脑已经坏了2次了。我已经生两次病了。some times a chinese character can be a verb .like 生,坏

对外汉语主题教学点餐主题的自编对话,10个生词,2个语法点

看来你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工作者了,不知道你之前又没有去考取一个ICA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书那,就是那个在西安交通大学设有考点的那个,我相信你在西安交通大学的课堂上面可以完美的得到你所需要的答案的,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欢迎你继续提问!

扩展

西安交通大学主页上有吗

对外汉语教学需要掌握哪些知识?

作者:汉之韵对外汉语- 91hanyu网

随着祖国的越来越强大,学汉语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多。同时,参与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教师也越来越多。那么,对外汉语教师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呢?

对外汉语教学基本知识

现代汉语:简要讲述现代汉语概况并主要讲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现代汉语系统各个方面。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1、了解对外汉语专业任务、特点及学科体系

2、介绍对外汉语专业理论基础,增加学习者对对外汉语专业的认识

3、讲述对外汉语教学论(教学目的和课程,教学基本原则,对外汉语教材,对外汉语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技巧,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教学方法)

中国文化:对外汉语教师必备中国文化常识

跨文化交际

1、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概念及观点

2、世界观、价值观的跨文化差异及其对交际的影响

3、跨文化交际与外语学习

4、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

5、交际障碍的克服与交际能力的提高等

对外汉语课程

汉语语法:课堂基础语法如何讲解50例

近义词:基础近义词辨析及如何讲解50例

HSK 汉语水平考试

1、HSK介绍及各级题型介绍

2、分部分题型解析及答题技巧

3、各部分讲解重点及技巧

4、教师必备基础知识储备

BCT 商务汉语考试

1、BCT考试整体说明

2、BCTA、BCTB、BCT speaking各项考试介绍及题型说明

3、分部分解析及答题技巧

4、各部分讲解重点及技巧

HSKK 汉语口语水平考试

1、HSKK考试整体说明

2、HSKK(初级)、HSKK(中级)、HSKK(高级)各项考试介绍及题型说明

3、各部分回答技巧及指导重点

TSC 汉语口语考试(韩国)

1、TSC考试整体说明

2、各部分题型分析及答题技巧

3、各部分讲解重点及指导方向

OPIc Oral Proficiency Interview-computer (美国)

1、OPIc考试介绍

2、了解考试流程及方式

3、各部分题型分析

4、如何指导学生准备考试

是不是有些科目都没有听说过:)

对外汉语教学设计题 :

没完全看明白提的要求 是要设计成阅读课吗?还是别的课型?
生词:有点儿 比 习惯 天气预报 大风 感冒

语法点:1.有点儿 2.比较句 简单形式--A比B+adjective 表示差异大的复杂形式--A比B+adjective多了 3.句首名词话题句 “这儿的天气你习惯了吗?” 4.别…了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如何讨论天气,以及比较两地的天气情况
教学对象:(自填)
教学步骤:1.处理生词(老步骤 什么领读分读的 自填吧)
2. 学习语法(这个找一些教学语法的书套上用就行了 这里就说下比较句吧)
板书比较句的简单形式
写出两个城市的温度 问学生哪个城市冷或者热 然后引导他们用比较句来说
可以再换“热”
给出两个温度差异大的城市 问学生哪个城市很冷 引导他们用复杂形式的比较句来说
注意特别要指出“A比B很adj”的形式是错误的 汉语里只能在形容词后跟表示程度差异大
然后换别的形容词复练(用图片 或者指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差别等等)
3. 练习课文(这个也是老套路)
把课文处理好以后 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练习比较自己故乡的城市和现在所在中国城市的天气比较

谁有对外汉语教学语法201例,谢谢了

加俺,你就加对人了,要地话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
作者:彭小川等著 页数:405 出版日期:2004

简介:国家汉办对外汉语教学1998~2000年科研项目
暨南大学211工程科研项目:本书收录、归纳外国人学习汉语过程中在语法方面的普遍疑难点共201个问题,进行分析、答疑,针对条目提供了典型例句、相关练习等...
ISBN:7-100-03899-5

扩展

就是这本书,,PDF版有吗,谢谢了,,有的话传一下呗

上一篇:伤害的英文,伤害英文是什么意思呢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