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最后的审判,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表达的内

来源:连笔字网 2023-11-27 02:27:36 作者:连笔君

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表达的内容是?

《最后的审判》是为西斯廷教堂创作的一幅近200平方米的大壁画。米开朗基罗创作这一作品时已是六十多岁了。他克服了年老体衰和病痛,断断续续地画了六年。根据基督教的教义认为有一日现世将最后终结。所有世人都将受到上帝的最后审判,得到救赎者升天永享福,不得救赎者下地狱永受刑。画面众多的人物都以裸体表现,人体造型结实浑厚,众多的人物都处在运动之中,犹如被暴风卷起的人群,造成戏剧性的力量感和运动感。整幅壁画构图宏伟,人体描绘正确有力,可以说在美术史上是无与伦比的,体现了画家不平静的心灵和痛苦。在拱顶壁画上的《创世纪》,实际上就是他痛苦感受的表现。这是一些把英雄的心理概念用造型艺术体现出来的人。

《最后的审判》米开朗基罗

最后的审判的作者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ounaroti, 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1475年3月6日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卡普莱斯,父亲是奎奇市和卡普莱斯市的自治市长。他13 岁进入佛罗伦萨画家基尔兰达约(Ghirlandaio)的工作室,后转入圣马可修道院的美第奇学院作学徒。1496年,米开朗基罗来到罗马,创作了第一批代表作《酒神巴库斯》和《哀悼基督》等。1501年,他回到佛罗伦萨,用了四年时间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卫》。1505年在罗马,他奉教皇尤里乌斯二世之命负责建造教皇的陵墓,1506年停工后回到佛罗伦萨。1508年,他又奉命回到罗马,用了四年零五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著名的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1513年,教皇陵墓恢复施工,米开朗基罗创作了著名的《摩西》、《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 1519-1534年,他在佛罗伦萨创作了他生平最伟大的作品——圣洛伦佐教堂里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1536年,米开朗基罗回到罗马西斯廷教堂,用了近六年的时间创作了伟大的教堂壁画《最后的审判》。之后他一直生活在罗马,从事雕刻、建筑和少量的绘画工作,直到1564年2月18日逝世于自己的工作室中。
米开朗基罗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的最高峰,他创作的人物雕像雄伟健壮,气魄宏大,充满了无穷的力量。他的大量作品显示了写实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象征。他的艺术创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常常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不同于达·芬奇的充满科学的精神和哲理的思考,而是在艺术作品中倾注了自己满腔悲剧性的激情。这种悲剧性是以宏伟壮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征又是现实的反应。这些都使他的艺术创作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最后的审判》是如何体现米开朗基罗心境的?

《最后的审判》是米开朗基罗为西斯廷教堂创作的一幅近200平方米的大壁画。米开朗基罗创作这一作品时已是六十多岁了。他克服了年老体衰和病痛,断断续续地画了六年。根据基督教的教义认为有一日现世将最后终结。所有世人都将受到上帝的最后审判,得到救赎者升天永享福,不得救赎者下地狱永受刑。画面众多的人物都以裸体表现,人体造型结实浑厚,众多的人物都处在运动之中,犹如被暴风卷起的人群,造成戏剧性的力量感和运动感。整幅壁画构图宏伟,人体描绘正确有力,可以说在美术史上是无与伦比的,体现了画家不平静的心灵和痛苦。

《最后的审判》有怎样的创作历程?

《最后的审判》是为西斯廷教堂创作的一幅近200平方米的大壁画。米开朗基罗创作这一作品时已是六十多岁了。他克服了年老体衰和病痛,断断续续地画了六年。根据基督教的教义认为有一日现世将最后终结。所有世人都将受到上帝的最后审判,得到救赎者升天永享福,不得救赎者下地狱永受刑。

《最后的审判》的艺术价值是怎样的?

法国奥顿教堂的额板浮雕《最后的审判》,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它的整个构图富有明确的区间划分:最后的审判法国奥顿大教堂中央是立于蚌形光环中的上帝,他右手指着天堂,那里是整日跳舞唱歌、礼拜神明的幸福生活;左手指向地狱,魔鬼正依照罪孽的轻重,称量善恶的天平(最后的审判局部)法国奥顿大教堂给恶人以种种严厉的惩处。

上一篇:外国同志网,求 欧美的 gay video !要那种很帅很帅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