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人类基因组计划,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

来源:连笔字网 2023-11-24 14:34:25 作者:连笔君

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

一个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总和就是基因组。只有破译了所有基因的秘密,才能从根本上探索生命的本质。科学家们认为,通过测定人类的基因,了解基因的功能,可以为治疗和预防癌症、心脏病等疑难疾病提供新的途径。所以继原子弹爆炸和阿波罗登月之后,人类又一项宏伟的科学工程——人类基因组计划,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美、英、法、德、日和我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于1990年正式启动。这一计划耗资30亿美元,旨在为30多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基因组进行精确测序,绘制一张完整的人类基因图,并解读出其中所包含的生命信息,为从基因层面上有效的控制疾病,延缓衰老提供可能。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谁提出的?

早在19世纪60年代,奥地利植物学家格里戈尔·孟德尔已经通过植物杂交实验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并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然而遗憾的是,这一划时代的发现,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孟德尔的成就被埋没了30多年,直到1900年,3个不同国籍的植物学家几乎同时发现了孟德尔的成就,并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孟德尔的再发现,对20世纪的遗传学的发展的贡献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遗传学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1902年萨顿和博维里发现,孟德尔所说的遗传因子从亲代到子代的传递过程与细胞内染色体从亲代到子代的传递过程存在着平行现象,所以他们认为遗传因子在染色体上。1909年荷兰遗传学家约翰逊提出了“基因”这个现代尽人皆知的名词,取代了“遗传因子”的概念。此后,美国科学家摩尔根和他的同事用果蝇实验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基因就是在染色体上,并提出了经典遗传学的连锁与互换定律。

基因在染色体上,而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的,那么到底谁是遗传物质呢?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的发展表明,核酸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1953年4月,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沃森和克里克的一篇划时代的论文:《核酸的分子结构》。在这篇论文中,他们公布了脱氧核糖核酸(即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这一模型的发表,立即震惊了世界。生物化学家鲍林写到:“我相信DNA双螺旋的这个发现以及这个发现将要取得的进展,必将成为近一百年来生命科学以及所有我们对生命认识的最大进步”。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发现以后,沃森和克里克又提出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模式,成功地从分子水平揭示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遗传机理。

20世纪50年代末,三联体遗传密码概念提出,由此开始了破译遗传密码的工作。60年代,全部64种遗传密码得到破译。

现在我们知道,基因是染色体上有遗传功能的DNA片断,每种生物都有有限数目的染色体,比如我们人类有23对46条分别来自父母双亲的染色体。因此,如果我们测出了全部人类23对染色体上的DNA序列,那么,我们就可能掌握人类几乎所有的遗传秘密。

为了加速对生命的认识,以便更好地为人类医疗保健服务,科学家决定系统地将基因在一个相当短的时间内连续解读完毕,即最终把储存于基因组中的所有遗传信息——核苷酸的排列次序搞清楚,这就是人类基因组计划。

这一课题的提出最初是从研究辐射的遗传学效应开始的。特别是日本长崎、广岛原子弹爆炸后,在研究幸存者后代的基因突变率时,发现与正常人群相比相差无几。可是在理论上这两种人群应存在明显差异。首先的可能是现有的检测手段还不够灵敏,无法揭示其真谛。为了精确检测这种辐射引起人类突变效应,最好的办法是测定人的基因组序列,将正常人与受辐射者的基因序列加以对比。后来,美国的一些科学家也提出,若要搞清肿瘤的形成机制,最好能将肿瘤病人的基因组与正常人的基因组进行对比,找出差别。最早提出这一设想的是美国生物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杜伯克(Dulbecco)。1986年3月7日,他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撰文发表了《癌症研究的转折点——人类基因组的全列分析》一文,指出包括癌症在内的人类疾病的发生,都与基因有直接或间接关联,希望人们不要各自研究自己感兴趣的某个基因,而要从全局出发去研究人类的整个基因组。这一动议引起了制订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的一系列活动。

最先着手制订大规模染色体组规划的不是医学研究部门而是美国能源部。在一个由知名生物学家,如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之一的沃森参加的讨论会上,有一些人表示赞成,有一些青年科学家缺乏积极性,他们担心耗资巨大的工程会削弱国家高质量生物学用医学研究项目。而沃森担心的则是能源部的领导都是一些物理学家,生物学难占优势,因而他认为请国家医学研究院(NIH)参加该工程较为稳妥,并应由国会拨专款作为基金资助。经过几年时间的协调和努力,于1989年NIH成立了“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由沃森出任第一任主任。1990年,美国国会批准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并于10月1日正式启动。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标是争取从1990年开始,用15年的时间投入30亿美元进行人类基因组全部DNA序列的分析。(1998年,对原计划进行了修改,宣布提前两年即2003年完成序列测定。2000年5月10日,又将“完成序列图”完成的时间提前两年,即到2001年6月全部完成。而实际上,2000年6月25日,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已全部完成)。其主要内容包括:人类基因组的基因图谱和序列分析;人类基因的鉴定;基因组研究技术的建立;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模式生物基因组分析——如酵母基因组分析等。

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

2001年2月12日,科学家首次公布“人类基因组图谱”。 到2003年4月15日,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正式宣布,人类基因组计划全部完成。你了解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吗?为什么它有如此重要的意义?

1986年3月7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生物学家雷纳托·杜尔贝科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癌症研究的转折点——人类基因组全序列分析》的文章。在文中,他回顾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癌症研究的进展,使人们认识到包括癌症在内的人类疾病的发生,都与基因直接或间接有关。而从那时起,生物学家已能从生物的基因组中分离出DNA片段,并能分析DNA片段中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他在文中指出,人类对疾病的研究有两种选择:要么各自独立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基因,或者说“零敲碎打”地研究;要么大家齐心协力,从整体上研究和分析人类的整个基因组,并测定基因组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杜尔贝科更赞成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全面测定人类基因组中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

一个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总和就是基因组。只有破译了所有基因的秘密,才能从根本上探索生命的本质。科学家们认为,通过测定人类的基因,了解基因的功能,可以为治疗和预防癌症、心脏病等疑难疾病提供新的途径。所以继原子弹爆炸和阿波罗登月之后,人类又一项宏伟的科学工程——人类基因组计划,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美、英、法、德、日和我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于1990年正式启动。这一计划耗资30亿美元,旨在为30多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基因组进行精确测序,绘制一张完整的人类基因图,并解读出其中所包含的生命信息,为从基因层面上有效的控制疾病,延缓衰老提供可能。

什么是伟大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现代遗传学家认为,基因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不仅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还可以使遗传信息得到表达。不同人种之间头发、肤色、眼睛、鼻子等不同,是基因差异所致。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大约有5万~10万个基因。

人类基因组蕴涵有人类生、老、病、死的绝大多数遗传信息,破译它将为疾病的诊断、新药物的研制和新疗法的探索带来一场革命。

对人类基因组的研究不仅仅地是一项科学研究,它很可能暗含着将是21世纪最大的商机。基因是生物制药产业的源头、生长点和制高点,源于基因的技术拓展将是21世纪制药企业开发新品的基石。尽管基因产业所需的投资数目非常大,探索工作也非常艰辛(比如分离囊性纤维病变基因花了十年时间,耗资1.5亿美元以上),但一旦拿到一个能够编码重要功能蛋白的基因后,其回报将是无比丰厚的——发现者可以获取该基因的专利,科研人员可以之进行相关研究并设计相关的防治药物,医药公司可在专利期满之前获取市场巨额利润。

1985年6月,在美国加州举行了一次会议,美国能源部提出了“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简称HGP)”的初步草案。这一计划旨在阐明人类基因组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使人类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地认识自我,从而最终弄清每种基因制造的蛋白质及其作用。打个比方,这一过程就好像以步行的方式画出从北京到上海的路线图,并标明沿途的每一座山峰与山谷。虽然很慢,但非常精确。

1986年6月,在新墨西哥州讨论了这一计划的可行性。随后美国能源部宣布实施这一草案。1987年初,美国能源部与国家医学研究院(NIH)为“人类基因组计划”下拨了启动经费约550万美元,1987年总额近1.66亿美元。同时,美国开始筹建人类基因组计划实验室。1989年美国成立“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诺贝尔奖金获得者、DNA分子双螺旋模型提出者沃森出任第一任主任。1990年,历经5年讨论之后,美国国会批准美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于10月1日正式启动。美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总体规划是:拟在15年内至少投入30亿美元,进行对人类全基因组的分析。此计划在1993年作了修订,其主要内容包括:人类基因组的基因图构建与序列分析;人类基因的鉴定;基因组研究技术的建立;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模式生物;信息系统的建立。此外,还有人类基因组研究的社会、法律与伦理问题,交叉学科的技术训练,技术的转让,研究计划的外延等共9方面的内容。

1988年4月,在麦库西克等有远见的西方科学家倡导下,HUGO(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宣告成立。HUGO代表了全世界从事人类基因组研究的科学家,以协调全球范围的人类基因组研究为宗旨,被誉为“人类基因组的联合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也于1988年10月在西班牙召集会议,成立了“UNESCO人类基因组委员会”。1990年又在莫斯科召集了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人类基因组会议,我国著名医学遗传学家吴旻院士出席了此次会议。

英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于1989年2月开始的,特点可归纳为“全国协调、资源集中”。“英国人类基因组资源中心”一直向全国的有关实验室免费提供技术及实验材料服务。自1993年开始,伦敦的桑格中心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测序中心,单独完成三分之一的测序任务。

法国的国家人类基因组计划于1990年6月宣布开始,其计划由科学研究部委托国家医学科学院制定。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道赛特以自己的奖金于1983年底建立了CEPH(人类多态性研究中心),在法国民众的支持下(民间捐助至少为5000万美元),CEPH与相关机构为全世界的人类基因组研究特别是第一代物理图与遗传图的构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法国国家基因测序中心对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的贡献为3%左右。

日本的国家级人类基因组计划是在美国的推动下,于1990年开始的。日本对DNA序列图的贡献为7%。

德国在1995年才开始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具有新的意义与特色。德国对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的贡献为7%。

“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中国,中国是人类基因资源的“首富”。中国的人多,病也多,再加上中国人几代同堂,没有天灾人祸不动窝,少数族群生活在偏远的大山里,形成的家系最多最纯。一些基因资源掠夺者便把目光聚焦在中国。中国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已经进入世界前列,然而并未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人类基因组计划”最核心内容就是DNA序列图的构建,中国参不参与序列图绘制的国际合作,已经讨论了10年。如果认同人类DNA序列图是“重中之重”,关系到21世纪我国生命科学与生物产业的基础建设,那么,不参与序列图绘制,将使中国眼巴巴地永远失去参与的机会。

1994年,我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在吴旻、强伯勤、陈竺、杨焕明的倡导下启动,最初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863高科技计划的支持下,先后启动了“中华民族基因组中若干位点基因结构的研究”和“重大疾病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结构和功能研究”,在国家科技部的领导和牵线下,1998年在上海成立了南方基因中心,1999年在北京成立了北方人类基因组中心。1999年7月在国际人类基因组注册,1999年9月1日,在伦敦举行的第五次人类基因组测序战略会议上,北京中心与已为人类基因组作出卓越贡献的15个中心一起讨论战略。占世界人口20%的中国,得到完成人类3号染色体短臂上一个约30Mb区域的测序任务,该区域约占人类整个基因组的1%。

此外,加拿大、丹麦、以色列、瑞典、芬兰、挪威、澳大利亚、新加坡、原苏联及原东德等也都开始了不同规模、各有特色的人类基因组研究。

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人类基因组的研究成果应该成为人类共同享有的财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最重要特点便是“全球化”。因此,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了“国际生物伦理学会”,还发表了“关于人类基因组与人类权利的宣言”,并于1998年11月为联合国大会通过而成为“世界宣言”。

2006年5月18日,英美科学家在世界上最权威的科学杂志英国《自然》网络版上发表了人类最后一个染色体——1号染色体的基因测序。在人体全部22对常染色体中,1号染色体包含基因数量最多,达3141个,是平均水平的两倍,共有超过2.23亿个碱基对,破译难度也最大。一个由150名英国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历时10年,才完成了1号染色体的测序工作。

科学家曾不止一次宣布人类基因组计划完工,但推出的均不是全本,这一次杀青的“生命之书”更为精确,覆盖了人类基因组的99.99%。解读人体基因密码的“生命之书”宣告完成,历时16年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书写完了最后一个章节。

对科学家来说,“人类基因组计划”给他们带来的是对人类自身认识的一次重大飞跃,是人类战胜疾病的希望。

到2020年,医生们将可以用基因工程药物治疗几乎所有的疾病。根据对遗传因素在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人们将开发出更先进的药物,从根本上治疗这些疾病。

癌症治疗将产生根本性变革。由于肿瘤通常是DNA受损后,健康细胞产生缺陷并无限制分裂导致的,因此,科学家通过解读其遗传机理,将可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普通医疗也将大为改观。届时,医生们根据储存的患者遗传数据即可开出处方,而不必像现在这样先进行检查后,才能确定治疗方案。对一些特定药物,还可事先确定是否会对患者产生不良副作用。

到2030年,以遗传学为基础的健康护理将得到普及。每个潜在患者都可根据自己的遗传检测数据,制定相应的预防性医疗计划,以防因自身遗传缺陷可能导致的疾病。利用基因方面的广泛知识,人们还将进一步加深对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的了解,从而为改善公众健康状况开辟广阔的前景。

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人类社会有什么影响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我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预算达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按照这个计划的设想,在2005年,要把人体内约2.5万个基因的密码全部解开,同时绘制出人类基因的谱图。换句话说,就是要揭开组成人体2.5万个基因的30亿个碱基对的秘密。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被誉为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
人类基因组计划(英语: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一项规模宏大,跨国跨学科的科学探索工程。其宗旨在于测定组成人类染色体(指单倍体)中所包含的30亿个碱基对组成的核苷酸序列,从而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并且辨识其载有的基因及其序列,达到破译人类遗传信息的最终目的。基因组计划是人类为了探索自身的奥秘所迈出的重要一步,是继曼哈顿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之后,人类科学史上的又一个伟大工程。截止到2005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测序工作已经完成。其中,2001年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发表(由公共基金资助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和私人企业塞雷拉基因组公司各自独立完成,并分别公开发表)被认为是人类基因组计划成功的里程碑。

你知道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吗?

20世纪人类科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三大工程之一——人类基因组计划
1990年10月,美国斥资30亿美元,正式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
历经10年,中、美、英、日、法、德六国,16个实验室,1100名生物科学家、计算机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参与了这一被称为生命登月计划的浩大工程。
2000年初夏,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完成99%的人类基因组草图,并报道了99%的人类基因序列而告最终完成,这一壮举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现代高科技的后基因时代(产业时代)。
中国作为参与该计划的唯一发展中国家,承担了国际人类基因组测序任务的1%,此举标志着我国已掌握了生命科学领域中最前沿的大片基因组测序技术,站在了21世纪基因研究的前沿。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深入研究,人类遗传基因被破译,生命奥秘被解读,生、老、病、肿瘤、肥胖等现象或疾病的神秘面纱都将被一一揭开。

什么是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

遗传学由于破译了人类部分基因组而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决定一个人长成什么样子的生命蓝图就存储在受精卵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它携带着决定蛋白质结构的遗传信息——基因,这些基因按一定顺序排列。人体每一个细胞中的基因都排列在紧密缠绕在一起的脱氧核糖核酸“细线”上,进而组成一对对的染色体。基因是生命发育过程中的“指示”或“命令”,它可以说明为什么一个人的外貌和举止与别人不同,还可以说明为什么有些人易生病。

是人类首次全面、系统地研究人类遗传物质DNA的一项国际合作公益计划。它的核心内容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从而获得人类最基本的生物学信息,成果将由全人类自由分享,是21世纪生命科学的基础和先导。

目前由英国剑桥大学、日本庆应大学、东海大学医学院、美国的华盛顿大学和世界各地的几十个实验室的上百名科学家们组成的这个设备一流、人员一流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小组,力图揭示和绘制人体10万个基因,30亿个碱基对图谱。他们很快就能将人类全部基因的排列搞清楚,到时会将关于人类所有DNA的完整资料在因特网上予以公布,建立起完整的遗传信息库。整个人类基因组工程一旦全部完成,就将成为有史以来科学研究领域中取得的最重大的成就之一。它是一份描述人类自身的说明书,是一本完整地讲述人体构造和运转情况的指南。届时,危害人类健康的5000多种遗传病以及与遗传密切相关的癌症、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糖尿病、高血压、阿耳茨海默氏症以及多发性硬化症和精神病等,都可以得到诊断和治疗。遗传学领域的这一新突破几乎肯定会在21世纪引发一场医学革命,这项发现的重要程度超过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和人类登上月球。

简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主要内容:

HGP的主要任务是人类的DNA测序,遗传图谱、物理图谱、序列图谱 、基因图谱,此外还有测序技术、人类基因组序列变异、功能基因组技术、比较基因组学、社会、法律、伦理研究、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教育培训等目的。

意义:

1、HGP对人类疾病基因研究的贡献

人类疾病相关的基因是人类基因组中结构和功能完整性至关重要的信息。对于单基

2、HGP对医学的贡献

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和基于基因组知识的治疗、基于基因组信息的疾病预防、疾病易感基因的识别、风险人群生活方式、环境因子的干预。

因病,采用“定位克隆”和“定位候选克隆”的全新思路,导致了亨廷顿舞蹈病、遗传性结肠癌和乳腺癌等一大批单基因遗传病致病基因的发现,为这些疾病的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扩展资料:

人类基因组计划 - 成果

1860至1870年: 奥地利学者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概念,并总结出孟德尔遗传定律。

1909年 :丹麦植物学家和遗传学家约翰逊首次提出“基因”这一名词,用以表达孟德尔的遗传因子概念。

1944年 :3位美国科学家分离出细菌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并发现DNA是携带生命遗传物质的分子。

1953年 :美国人沃森和英国人克里克通过实验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模型。

1969年 :科学家成功分离出第一个基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人类基因组计划

什么是基因和人类基因组计划?

中文名称:基因
英文名称:gene
定义1:编码蛋白质或RNA等具有特定功能产物的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染色体或基因组的一段DNA序列(对以RNA作为遗传信息载体的RNA病毒而言则是RNA序列)。
包括编码序列(外显子)、编码区前后对于基因表达具有调控功能的序列和单个编码序列间的间隔序列(内含子)。
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核酸与基因(二级学科)
定义2:存在于细胞内有自体复制能力的遗传物质单位。
应用学科:水产学(一级学科);水产生物育种学(二级学科)
定义3: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一般指位于染色体上编码一个特定功能产物(如蛋白质或RNA分子等)的一段核苷酸序列。
应用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遗传(二级学科)
定义4: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一般指位于染色体上编码一个特定功能产物(如蛋白质或RNA分子等)的一段核苷酸序列。
应用学科:遗传学(一级学科);总论(二级学科)

基因(遗传因子)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使后代出现与亲代相似的性状。人类大约有几万个基因,储存着生命孕育生长、凋亡过程的全部信息,通过复制、表达、修复,完成生命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基因是生命的密码,记录和传递着遗传信息。生物体的生、长、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它同时也决定着人体健康的内在因素,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

人类基因组计划英文名称:human genome project;HGP;Human Genome Project
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由国际合作组织包括有美、英、日、中、德、法等国参加进行了人体基因作图,测定人体23对染色体由3×109核苷酸组成的全部DNA序列,于2000年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2001年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其研究内容还包括创建计算机分析管理系统,检验相关的伦理、法律及社会问题,进而通过转录物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相关技术对基因表达谱、基因突变进行分析,可获得与疾病相关基因的信息。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美国、英国、法兰西共和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日本和我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预算达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按照这个计划的设想,在2005年,要把人体内约10万个基因的密码全部解开,同时绘制出人类基因的谱图。换句话说,就是要揭开组成人体4万个基因的30亿个碱基对的秘密。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美国、英国、法兰西共和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日本和我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预算达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按照这个计划的设想,在2005年,要把人体内约10万个基因的密码全部解开,同时绘制出人类基因的谱图。换句话说,就是要揭开组成人体4万个基因的30亿个碱基对的秘密。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

上一篇:摩登时代观后感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