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 小步舞曲 介绍
小步舞曲(Minuet)一种起源于西欧民间的三拍子舞曲,流行于法国宫廷中,因其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速度中庸,能描绘许多礼仪上的动态,风格典雅。十九世纪初,小步舞曲构成交响曲奏鸣套曲的第三乐章。
小步舞曲原为法国土风舞,一种三拍子的舞曲。约1650年传入宫廷,逐步变成速度徐缓、风格典雅的舞曲,流行于贵族社会。
十七、十八世纪常用于古钢琴组曲和管弦乐套曲中,作为一个乐章(常为第三乐章),也可作为单独的器乐曲。其结构为三段式曲体,中段常用三个声部写成,故称“三声部中段”,沿习至今。
扩展资料:
发展历程
小步舞曲的历史也比较久远,在欧洲流行了差不多有两百年之久。小步舞曲起源于法国,原先是一种优雅的三拍子民间舞曲,大概是跳舞时舞步跨得很小,所以称为小步舞曲。
到1650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是一个跳舞迷,他很喜欢跳小步舞,于是在宫廷里大肆提倡,没有多久就传遍了欧洲各国。小步舞曲除了作为伴舞音乐之外,还有专门用来欣赏的,常常用在一些大型乐曲里,作为一个乐章。
到了19世纪,欧洲的作曲家们仍然热衷于创作小步舞曲,例如法国作曲家比才在他的《阿莱城姑娘》的配戏音乐里,就有一首很有名的小步舞曲。
后来编入《第一组曲》里,原来是在都德的同名话剧第三幕里演奏的,那是一个富有的农家热闹喜庆的场面,所以在优雅之中带有一种朴实的风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步舞曲
巴赫的《小步舞曲》
G大调小步舞曲 巴赫
请点击此链接: http://mp3.baidu.com/m?tn=baidump3&ct=134217728&lm=-1&word=%B0%CD%BA%D5%D0%A1%B2%BD%CE%E8%C7%FA&t=2
巴赫写的所有小步舞曲分别是BWV几号?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小步舞曲是当时非常流行的一种体裁,因此巴赫作有很多首小步舞曲。大多数小步舞曲只是套曲中的一些段落,因此并不独立编号。BWV是巴赫协会编订的巴赫(B)作品(W)序列号(V),只对完整作品有编号。譬如某一组曲为一套的时候,就编给一个BWV编号。至于这个套曲或者组曲内部有多少小步舞曲就各不相同了。
一般情况下,一组乐曲中很可能有多首小步舞曲。比如巴赫的《柳特琴组曲,BWV1006A》中,就有两首小步舞曲,那么就分别标注为《第一小步舞曲》和《第二小步舞曲》。
情况比较特殊的是巴赫为老婆安娜所作的小品集。这是一系列独立小曲,后来才编订而成,因此,其中的38首小曲各有自己的BWV编号。一般我们很少用第一小步舞曲、第二小步舞曲这样来描述其中的乐曲,更多是写明BWV编号。所以,有关巴赫作品的编号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建议楼主可以去巴赫协会的主页看一下巴赫全部作品的编号情况,安娜小曲集的编号通常都是BWV附加编号,也就是BWV anh系列。
巴赫的《小步舞曲》
G大调小步舞曲 巴赫
请点击此链接: http://mp3.baidu.com/m?tn=baidump3&ct=134217728&lm=-1&word=%B0%CD%BA%D5%D0%A1%B2%BD%CE%E8%C7%FA&t=2
贝多芬的小步舞曲简介
这一乐曲是在1796年三月,以“六首钢琴小步舞曲”的标题所出版的小步舞曲集中的第二首。据推测,这一小步舞曲集很可能是在1795年,由原来为管弦乐队而写的乐曲改编而成的。本曲既可用来伴舞,又颇具欣赏性,因此二百年来久盛不衰,是通俗名曲中的精品。
请问这是巴赫的哪几首小步舞曲
巴赫初级钢琴曲集 人民音乐出版社 分别是第一、第二、第十首小步舞曲
钢琴入门的教材,演奏难度虽然有易有难,但要真正表达巴赫不易。
小步舞曲的代表作
拉莫、莫扎特、贝多芬、巴赫等人的小步舞曲最为著名。
巴赫在他的第一首《勃兰登堡协奏曲》中,就有一首小步舞曲。其实那时所谓的协奏曲,是一种乐队合奏曲,只不过有时是一两件或三四件乐器演奏较为独立的声部而已。巴赫一生中写了很多的小步舞曲,我们生活最熟悉的这首G大调的小步舞曲是出自《致安娜.玛格丽娜古钢琴小品集》,那是巴赫献给他第二任妻子安娜的一部杰出作品,创作于1722年。(不得不说的是,一个好女人真的对男人很重要。) 简要事件:1720年,巴赫的前妻去世,1721年,36岁的巴赫再婚,娶了安娜,一个在事业和家庭上给了巴赫很大的支持和帮助的女人;1750年巴赫去世,安娜从此无人过问,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不得不住进救济院,十年后,也离开了人世... 整体上看一下这六首组曲。从调性上来看,前三首为小调,后三首则是大调,大小调平分秋色,既不像六首无伴奏小提小调占多数而略微显得宛转而伤感,也不像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清一色的大调而显得无比光辉灿烂,总体上比较中性,具有一种平衡感。
巴赫同时代的德国作曲家泰勒曼也写过许多著名的小步舞曲,选自泰勒曼的《古代民族和现代民族序曲》的两首小步舞曲,从这两首同一作者而不同风格的小步舞曲可以大概地领略17世纪欧洲巴洛克时期小步舞曲的风貌。第一首在优雅之中带有严肃深沉的味道,中段用了复调音乐的写法,连速度也加快了。第二首就比较优雅抒情,风格较为接近18世纪的小步舞曲。因为这两首小步舞曲都用在“序曲”里,是其中的乐章,不是用来伴舞的,所以在写作风格上有更多的自由。
在众多的古典小步舞曲里,最常听到的是意大利作曲家博凯里尼的《小步舞曲》。这首乐曲原来是《E大调弦乐五重奏》里的一个乐章,不过它实在太好听了,所以就被人改编为各种乐器演奏的版本,其中以管弦乐队合奏最常听得到。鲍凯里尼生于1743年,比莫扎特大13岁,他的《小步舞曲》除了优雅的共同风格之外,还有一种摇曳生姿、仪态万千的气质,难怪一直是音乐爱好者最欢迎的曲目之一。一说起小步舞曲,自然会使人想起奥地利的音乐天才莫扎特,他一生写了六百多部的大型作品,在他的交响乐、协奏曲、管弦乐、室内乐和器乐独奏曲里,都常常有小步舞曲,而且首首不同,都非常优雅动听,真令人不明白他源源不绝的乐思到底是怎么来的。1990年荷兰飞利浦唱片公司为纪念莫扎特逝世二百周年,出版了一套庞大的《莫扎特全集》,其中第六辑是《舞曲与进行曲》,共6张CD,所收录的全是莫扎特创作的独立的舞曲和进行曲,其中小步舞曲就占了一个相当大的比例。贝多芬也写过好些小步舞曲,例如那首《G大调小步舞曲》就十分出名,但那首乐曲原来是一首钢琴独奏的作品,由于太好听了,被人们改编为小提琴独奏、大提琴独奏和管弦乐合奏的组曲。在贝多芬的交响乐、室内乐里有时也有一个乐章是小步舞曲,但在性格上和莫扎特等作曲家的小步舞曲却大不相同。贝多芬的交响乐里的小步舞曲更多一些戏剧性,甚至带有谐谑曲的味道,优雅的气质就少得多了。例如在他的《C大调第一交响乐》的第三乐章,你就能够体会到那种大胆的乐思、飞快的速度和激越的情感和情绪了。
小步舞曲是谁的作品?
《小步舞曲》 小步舞曲这一体裁在十八世纪欧洲的宫廷音乐中十分盛行,因此许多巴洛克时代的作曲家都创作过大量的小步舞曲。巴赫一生写过很多首小步舞曲,下面选录的这首,不仅是巴赫的小步舞曲中比较著名的一首,而且是巴赫全部作品中较为流行的通俗作品,因而被后人改编为各种音乐形式,广受欢迎。 乐曲为3/4拍子,同巴赫的其他作品一样,其节奏自始至终十分平稳。第一主题轻快活泼,典雅华丽(片段1),其后是建立在这一主题上的几个变奏形式。全曲结构简单,始终给听众一种清新的感觉。
参考资料: http://www.hongen.com/art/gdyy/amqbl/ga101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