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以蔽之是什么意思
【解释】: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出自】:《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的微言大义,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
【示例】:老师讲的这些话,~,就是让我们端正学习态度,刻苦学习。
【近义词】:总而言之、广开言路
扩展资料
1、近义词: 总而言之、一言蔽之、一言以蔽
2、“一言以蔽之”也可以作“一言蔽之”,意思没变。如:
……好比,一个老官僚,……他的人生哲学是什么?温温吞吞,点到为止,恕己恕人,中庸之道,一言蔽之,苟且而已。(《八十年代台湾散文选》颜元叔《成就与舒适》)
从以上可以知道,“一言以蔽之”的后面总要出现“蔽”的内容,因为这个“蔽”在这个成语里的意思是由“遮盖”引申为“概括”的意思。
3、故事: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共计305篇,成书于春秋时期,分为《风》《雅》《颂》三大类,一直受到很高评价。孔子曾经编撰《诗经》时评论说:“《诗经》三百多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作者的思想是完全纯正的,没有邪恶的东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一言以蔽之
一言以蔽之有几种意思,单个蔽是什么意思,整体什么意思?
词语:一言以蔽之
读音:yī yán yǐ bì zhī
近义词:总而言之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指用一句话来概括
解释:【蔽】:掩覆,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例子:曹禺《王昭君》第一幕:“口不乱问,心不乱想,一言以蔽之,女人就得像个女人的样子。”
“一言以蔽之”有几种意思?单个“蔽”是什么意思?整体什么意思?
读音:yī yán yǐ bì zhī
解释: 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出处:《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造句:
1.一言以蔽之,这正是区内要有债券市场的原因。
2.前面谈了那么多,一言以蔽之,就是要继续发扬光大。
3.一言以蔽之,兽人这玩艺,就是战大的。
4.一言以蔽之,竞争意味着前进,而绝不是欺骗和堕落。
5.一言以蔽之,属于身体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属于灵魂的只是一个梦幻,生命是一场战争,一个过客的旅居,身后的名声也迅速地落入忘川,那么一个人靠什么来指引呢?惟有哲学。
一言以蔽之的言是什么意思
言释义:
1.讲,说: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zhòng)(一说就说到点子上)。 2.说的话: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 3.汉语的字: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 4.语助词,无义:言归于好。“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5.姓。
一言以蔽之 什么意思
蔽:遮,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诗三百,以一言以蔽之,是什么意思?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曲千奏,一朝为闻之,念起灵。
第一句是孔子总结诗经的内容,是说诗经的主要内容,表达了各种思念之情。后面那一句应该是后人仿写的的,表达差不多。
一言以蔽之是啥意思?鉴往知来的“鉴”是啥意思?
一言以蔽之 【解释】: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鉴往知来 【解释】:鉴:审察或引为教训;往:过去;来:未来。根据以往的情形便知道以后怎样发生变化。
“一言以蔽之的言”是什么意思?
"一言以蔽之的言"是言语的意思
【一言以蔽之】yi yan yi bi zhi 引申概括,用一句话概括。
出自《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解释:蔽原意为遮蔽,引申为概括。全句就是用一句话来概括。通常用作谓语、分句;指用一句话来概括。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近义词
总而言之[ zǒng ér yán zhī ] 总的说起来。
例句: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不过说是‘落水狗’未始不可打,或者简直应该打而已。”
一言蔽之 [ yī yán bì zhī] 蔽:遮,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例句:“其为文也,大抵编字不只,捶句皆双。修短取均,奇偶相配。故应以一言蔽之者,辄足为二言;应以三句成文者,必分为四句。弥漫 重沓,不知所裁。”唐 刘知几《史通·叙事》
《诗》,即现在人们常说的《诗经》,古代只称作《诗》,汉武帝以后才加一“经”字,叫做《诗经》。与《书》(即《尚书》)、《易》(即《易经》)、《礼》(即《礼记》)、《春秋》(即《左传》)合称“五经”。今天见到的《诗经》,篇目共三百十一,六篇有题无内容,实存三百零五篇。引文的大意是,孔子说:“三百首诗,用一句话来概括它的内容,就是‘思无邪’。”思,助词,无义。《诗·鲁颂·駉(jiōng)》是《诗经》中唯一的通篇咏马的作品,结尾是“思无邪,思马斯徂(cú)。”
意思是,这马没有邪念,尽力地往前跑。以此类推,孔子说的“思无邪”便是“没有邪念”的意思。
孔子时代,可供学生阅读的书还不很多,《诗经》经过孔子的整理加工以后,被用作教材。孔子对《诗经》有深入研究,所以他用“思无邪”来概括它。《论语》中解释《诗经》的话,都是按照“思无邪”这个原则而提出的。
“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什么意思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无不出自真情”。
思是发语词无意义,无邪是直的意思。也就是说诗经三百篇的作者都是出自真情之自然流露而有这些作品的。
此章另有一种解释是:诗经有劝善惩恶的意思,诗经三百篇的作者都是基于无邪的思想来创作这些诗篇,而读了它之后,人应该也可以去除邪恶的思想。这种解法是把思解释为思想。
诗经一共有三百零五篇,“思无邪”一词出自《诗经·鲁颂驹》篇:以车祛祛,思无邪,思马斯徂。祛祛:强健的样子;徂:行、往;思:发语词无意义,思无邪:马行直前的意思。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没有邪念,思想纯正。
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蔽:概括的意思。
“思无邪”三字,源出于《诗经·鲁颂·駉》原是描写鲁僖公的马夫专心养马的神态,此处的“思”作思想解。无邪,纯正,不邪恶。
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第二章,原文是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扩展资料
思无邪的意义:
孔子“思无邪”的批评标准从艺术方面看,就是提倡“中和”之美。“无邪”就是“归于正”,就是符合“正”,即“中正”,也就是“中和”。
孔子曾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表达的正是中和之美,欢乐而不放纵,悲哀而不伤痛,一切情感的外观都是那么得恰到好处。
孔子认为男女关系、青年恋爱都应在“和谐”的分寸之内,在“合礼”的规范之内进行和完成,必须是合礼和合规范程序的。
“《关雎》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便是这种儒家男女之间伦理规则的典范”。
可见,孔子的“中和”思想是跟政治道德联系起来的,在他看来,文艺所表现的情感不但要具备道德上的纯洁性和崇高性,即“思无邪”,而且要受到理智的节制,讲究适度、平和,不能过于放纵、任其泛滥。
可以说,《关雎》所讲的“中和”是“思无邪”的具体化。也反映了孔子所提倡的“中和”之美,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思无邪”中体现出了“中和”之美。
但是孔子的这种中和之美还处于朦胧阶段,直到荀子才对此从理论上作了概括和总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诗三百,思无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