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书法?怎样欣赏王羲之书法作品?
欣赏书法是一门很精深的学问,不同的书法有不同的欣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欣赏。
所谓欣赏就是知道其好,好在那里。知道其坏,坏在那里。
但这也是表面功夫。
再深一点,能从笔墨中看出创作者的心情,喜好,性格,功夫,审美倾向。
如果能够做到,能算是品出个中味道了,已经很了不起了。但还不是最高境界。
再往下,能够鉴别真伪,能够品出共鸣,品出人生观,世界观……
那就算是牛人了。
一般来说,我们看书法作品,首先是感觉其布局和节奏。如果布局大气自由,如果节奏鲜明,就算是好的东西了。
然后才是结体的科学性,观赏性,以及是否自然舒展。如果布局、节奏、结体都也没什么毛病。可以算是精品了。
最后是笔法和用墨,笔法干净流畅,用墨枯润适当。如果从布局、节奏、结体、笔法、用墨都没什么毛病,可以算是上品了。
综合具有上述要件,还有健康的内容,合理的表达,飞扬的气势。那就算是神品 了。
欣赏的顺序是如此,学习的顺序却刚好相反。
学习首先要学的是用墨,如果连墨都控制不住,你写一横都有的润一大片,有的枯干无水,那根本就写不出笔划来了。
然后才是笔法和结体。
到了这一步,你写的字才象是书法了。
单个的字写好了,可以一气呵成了,你才可能去感受书写的节奏,最后才可能提升到谋篇与布局。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怎样欣赏
当然前面所说的几条是必须的。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自然是神品、妙品、极品了。所以你要欣赏的不是前面所说的东西。而是要更深一层的内容。
王羲之的书法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同字、同韵、同味、不同形。每一个字都是唯一的,每一个字都是精心而自然,不造作,不装饰的。能够做到同字、同韵、同味、不同形,说明他对字的把握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地步,每一个字都是一种创造,这种功力和表达,前无古人,至今也是后无来者了。
王羲之的书法还有一个特点,前面所说的同字、同韵、同味、不同形的字。在同一篇作品里,把两个相同的字的位置交换一下,其气韵一定就变了,就阻碍了,不流畅了。这就说明每个字在诞生时,不仅是唯一的,而且其位置也是唯一的。这些字在篇幅里只能生在这儿,只能生成这样才是完美的。
要分析和欣赏王羲之的字,不知道有几千几万种观点和总结。不可能一一例举。你可以自己去看,去发现。
总之一句话,千年书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至尊至贵,完美无缺。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有哪些
1、《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2、《快雪时晴帖》
《快雪时晴帖》共全文4行,28字。它是作为一封信札写就的,其内容是作者在大雪初晴时以愉快心情对亲朋友人的问候。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富有独特的节奏韵律。
其笔法圆劲古雅,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字不表现出意致的悠闲逸豫。即使偶尔重心忽左忽右,全局依然匀整安稳,不失平衡的美感。
3、《乐毅论》
《乐毅论》共四十四行,小楷。是王羲之的楷书书法作品。原作者为夏侯玄,真迹早已不存,一说真迹战乱时为咸阳老妪投于灶火,一说唐太宗所收。现存世刻本有多种,以《秘阁本》和《越州石氏本》最佳。
4、《丧乱帖》
《丧乱帖》是王羲之为表示自己的无奈和悲愤之情所作。《丧乱帖》是硬黄响拓,双钩廓填,白麻纸墨迹。使人们在妍美的外衣下,又蓦然看到一个情感极为丰富的内质。 笔法精妙,结体多欹侧取姿,有奇宕潇洒之致,是王羲之所创造的最新体势的典型作品。
5、《频有哀祸帖》
《频有哀祸帖》纵24.8厘米,3行,20字。行草书。为东晋王羲之所书尺牍摹本,原作久佚。存世的《频有哀祸帖》摹本收藏于日本前田育德会,为唐代硬黄响搨、双钩廓填摹本。作品行轴线时曲时直、书体时草时行、点画时方时圆,书写风格沉雄跳宕、劲健流纵,体现了王羲之高超的书写技巧和驾驭能力。
王羲之书法的特点
王羲之的书法线条之中很多是以提按为主,偶尔会运用绞转笔法,在转折的地方用笔干脆利落,丝毫没有拖泥带水之感,显示出王羲之非凡的运笔技巧。
王羲之的行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运用隶书的笔法写行书,从他的集字书法之中可以看出,他的行书很多以中锋行笔,而篆书用笔一大特点就是笔笔中锋,所以他的行书之中的转折接近于平动使转,所以他的书法之中线条充实厚重。
王羲之行书之中的第三个特点就是章法精湛,王羲之的书法流畅飘逸,但是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呼应紧密,整幅书法带有一气呵成之感。
王羲之的书法受到推崇,离不开他的章法之美,他的书法首尾相应,不仅在每个字之中紧密相连,更注重整幅书法之中的章法布白,前后呼应,连接紧密,风神潇洒而又不粘不脱,是行书章法的典范。
扩展资料
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南渡后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王羲之
王羲之书法作品欣赏1500字
著名书法家潘守宇鉴赏书法兰亭集序:美是均衡,美是符合了宇宙的某种频率(天人合一),动静的平衡,《兰亭》就像舞蹈,每一个动作都是您觉得不可能呆住的平衡!《兰亭》为何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是因为它在打破平衡时维持了平衡。“龙跃天门,虎卧凤阙”的动态平衡美!就像惊鸿一瞥的瞬间凝化在纸上成为永恒呈现在您的面前,书法是时代和书法家的心电图!----这是形。
《兰亭集序》是天下第一行书,是以情作书的光辉典范,通篇洋溢着:“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意境,让人观赏有:“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的感觉。---这是神!
群贤毕至少长集,文人墨客修契礼。虽无丝竹管弦乐,却有觞咏吟唱题,茂林修竹惠风畅,崇山峻岭清流急。潇洒淋漓呈一序,天下行书数第一。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都有那些传世了?
传世作品有以下这些:
行书:《兰亭集序》、《平安帖》、《奉桔帖》;
草书:《十七帖》(这是一组法帖,大约20几幅)、《丧乱帖》、《得示帖》、《二谢帖》、《快雪时晴帖》、《姨母帖》、《初月帖》、《妹至帖》、《寒切帖》;
楷书:《乐毅论》、《黄庭经》、《孝女曹娥碑》。
当然,这些都不是真迹。
据说《兰亭序》的真迹被唐太宗作为陪葬品了,现在传下来的是唐人的双钩摹本。
王羲之代表作品有哪些
王羲之代表作品有:
一:《兰亭序》
这篇文字,是王羲之于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和一些文人举行“修契”宴会上,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共28行,324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行书第一”。
二:《孔侍中帖》
《孔侍中帖》和《频有哀祸》,王羲之行书,二帖连为一纸。纸本现藏日本前田育德会,与《丧乱范环得示帖》同为唐代流入日本的王羲之名迹摹本。
三:《乐毅论》
王羲之书,小揩字体。笔势流丽,神采焕发,肥瘦相称,极合楷书的法则。隋智永称它为“正书第一”,唐代褚遂良也极为称赞。
四:《黄庭经》
小楷,关于黄庭经,有一段传说:山阴有一道士,欲得王羲之书法,因知其爱鹅成癖,所以特地准备了一笼又肥又大的白鹅,作为写经的报酬。王羲之见鹅欣然为道士写了半天的经文,高兴地“笼鹅而归”。原文载于南朝《论书表》,文中叙说王羲之所书为《道》、《德》之经,后因传之再三,就变成了《黄庭经》了。因此,《黄庭经》又俗称《换鹅帖》,无款,末署“永和十二年(356年)五月”,现在留传的只是后世的摹刻本了。
五:《十七帖》
《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内容是他所写的尺牍。因卷有“十七”字故名。《十七帖》墨迹已佚,仅有摹刻本传世。《十七帖》草书,前人评为“笔法古质浑然,有篆籀遗意”,也有人认为帖中字带有波挑的笔势,字字独立不相连属。这正表明他善于“兼撮众法,备成一家”,所以才能形成他独具风范的草书体势。
拓展资料: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王羲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