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是《康熙字典》,下面是详解!
如何使用康熙字典?
使用“康熙字典”查字的采用部首检字和笔画检字方法。
该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即子集、丑集、寅集、卯集、辰集、巳集、午集、未集、申集、酉集、戌集、亥集。
1、部首检字有一个歌诀:一二子中寻,三画问丑寅,四在卯辰巳,五午六未申,七酉八九戌,其余亥部存。或是“一二在子三丑寅,四卯辰巳五午寻,六在未申七在酉,八九在戌余亥存。”大意为:部首的笔画为一画或二画在子集中找,三画在丑、寅集中找……诸如此类。
例如:查“康”字。在部首索引中找“广(yan)”部,在“寅下”5页。除部首外,“隶”为8画,再到“寅集下”“广”部8画里查“康”字,在“寅下集”9页中可以查到。
2、笔画检字用于难字查检,可依笔画检字表。
例如:查“民”字,如果不知道其部首,可以查笔画检字表。“民”为5画,可以在5画中查到。“民”下注为“氏”部,再到“部首索引”中查到“氏”部。“氏”在“辰集”33页,“辰集下”中“氏”部1画里即可查到“民”字。
扩展资料:
《康熙字典》有这样三个优点:
1、收字相当丰富;
2、它以二百一十四个部首分类,并注有反切注音、出处、及参考等,差不多把每一个字的不同音切和不同意义都列举进去,可以供使用者检阅;
3、除了僻字僻义以外,它又差不多在每字每义下,都举了例子。
《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皇帝亲自下诏编撰。原四十二卷。翰林院掌院学士张玉书主持编写工作。依据《字汇》、《正字通》加以增订而成。康熙五十年(1716)年印行于世。其内容引古代诗文以溯其字源,又注各代用法以佐证其变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一共有多少个字
《康熙字典》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
《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雯、史夔、周起渭、陈世儒、贾国维等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康熙字典》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收录汉字最多的古代字典。《康熙字典》是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
扩展资料
《康熙字典》的版本非常多,有康熙内府刻本,也就是所说的武英殿版本。包括有两种纸本:开化纸和太史连纸两种。康熙内府刻本多是内廷赏赐用的,装订非常豪华,民间很少见到。此外还有道光七年的内府重刊本、其他木刻本,以及清末出现的石印本、铅印本、影印本。清末上海同文书局增篆石印本是发行量最大、最流行的一种版本。
《康熙字典》作为我国古代字书的集大成者具有以下特点:收字多,字之别体、俗写均录,字体似而音义异者编为“疑似”,另列“备考”、“补正”;注音最全面,搜罗字音完备,凡是韵书所载依序排列;释义求古,义例多为原始出处。
这些优点极大方便了经复古思想浓郁的封建士子,故而被誉为“体例精密,考证赅洽,诚字学之源薮,艺苑之津梁”(王引之语)。虽然它也有缺点,自清王引之至今,代有研究补正者,且嗣后在其基础上出现了《汉语大字典》、《中文大字典》。
但是由于编纂目的不同,《康熙字典》注重“古”而后继者服务于“今”,故时至今日《康熙字典》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阅读古籍、整理古文献、从事古文化研究的重要参考书,尤其是在俗文学研究如敦煌学领域,它是手头必备之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的《疏》、《注》、《传》分别是什么?
《康熙字典》中“疏”是会意字,“注”是对前文的注解,“传”是古籍的注释体例。
疏是会意字,在篆文中由?(tū)和疋(shū)组成,疋也表声。疏本意指清除阻塞,使畅通。引申为分散,又引申指稀,再引申指关系远。人与事的关系远就是生疏、不熟悉,人与人之间关系远就是疏远,距离大就是不细密于是引申为粗疏。疏还指对古书的旧注作进一步解释。
传,是一种文体格式。属于古籍注释体例之一,其它的还有注、笺、正义、诠、义疏、义训。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详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某些想象性的描述。
注,训诂学术语。也作“注”。注释经籍的一种体例。注,取义于灌注。文义艰深,必解释而后明,犹水道阻塞,必灌注而后通。
转、注、疏都是训诂学专用的术语。
扩展资料:
训诂的具体方式分为以下三类:
1、“形训”:就是通过文字形体结构的分析来解释字(词)义,即拿词形来解释词义叫做形训。
2、“音训”:用音同或音近的词来解释词义叫做音训。
3、“义训”:直接说明词的含义,叫义训。“义训”又细分为三种(即直训、转训、陈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康熙字典》
百度百科—训诂
康熙字典 有几个版本
家里有套康熙字典,共六本,是光绪甲辰仲春上海锦章书局西法石印的,不知道价值如何?有懂行的给指点一二。谢谢!...
家里有套康熙字典,共六本,是光绪甲辰仲春上海锦章书局西法石印的,不知道价值如何?有懂行的给指点一二。谢谢!
《康熙字典》的版本非常多,举例如下:
1、四十二卷,道光十一年武英殿本,王引之校改本。
道光七年率90余人校《康熙字典》,改正字头,订正引文,历时五载,更正2588处,并挖改原版重新印行。同时王氏将校勘文字辑为《字典考证》十二册。
2、道光殿本影印本+《字典考证》+《康熙字典考异正误》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代重新发现了道光殿本,比较了道光殿本所做更改与《字典考证》之异同,发现二者有所不同,并认真研读了日本渡部温的《康熙字典考异正误》,于1996年推出《王引之校改本<康熙字典>》,此本以善本(王氏家藏本)为底本,保持原貌,字头据许铉校本《说文解字》列篆文,页前加部首目录,后附四角号码索引。
3、书同文《康熙字典》电子版所用底本系中华书局本
它为读者提供了中、日、简、繁、异等汉字关联代换检索技术,帮助事先并不知道字典中确切文字的读者,只要输入自己熟悉的中国汉字或日本汉字,或繁体,或简体,或异体,甚至旧字、讹字,均可检索到字典中的文字条目。其次,可以单字查询,也可按部首、笔画、笔顺查询,也可按拼音、注音查询。
扩展资料:
《康熙字典》的最初编撰:
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雯、史夔、周起渭、陈世儒、贾国维等合力完成。
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康熙字典》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收录汉字最多的古代字典。《康熙字典》是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里毕多少画
一、“毕”的笔画
在康熙字典中,“毕”字为繁体字“毕”共10画,依次为:竖、横折、横、横、横、竖 、竖、横、横、竖。
二、“毕”字的基本信息
拼音:bì;部首:比;四角码:22401;仓颉:ppj;86五笔:xxfj;98五笔:xxfj;郑码:RRRE;统一码:6BD5
三、“毕”字的基本释义
1、完结:礼~。~业。~生。~力。
2、完全:~肖(xiào )(完全相象)。凶相~露。~其全力。
3、究竟,到底:~竟。
4、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5、古代田猎用的长柄小网,亦指用长柄网捕取禽兽:“鸳鸯于飞,~之罗之”。
6、古代丧祭时穿牲体的横木。
扩展资料
“毕”的字源演变
“毕”是“筚”的本字。田,疑为“畀”的简写,表示有脚架的透气竹篾垫圈,作用是放在锅中,将蒸煮的食物与锅水隔开。
毕,甲骨文=(“禽”的变形,用网具捕鸟)+(田,即“畀”的简写,有脚架的透气竹篾垫圈),表示用漏孔的竹罩捕鸟。
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用网捕鸟的形状的写成用网具捕鸟的“禽”。有的金文将“网”形的写成“田”字形。
篆文则将金文字形中“网”形完全消失。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艹加十。
《现代汉语简化方案》另造“比”声、“十”(又)形的形声字“毕”代替。当“毕”字的本义“用竹罩捕鸟”消失后,篆文再加“竹”另造“筚”代替。“禽”是用网罩在空中捕鸟;“毕”(筚)是用竹罩在地面捕鸟。
造字本义:动词,用小孔如网的竹罩在地面上捕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毕 (汉语汉字)
那位老师知道康熙字典是怎样注音的?
康熙字典里面的注音是古代的发音,本身大多数是符合粤语发音,反而不符合普通话发音。教大家查康熙字典:
例如“ 见 ”【唐韵】【广韵】古甸切(声母G,韵母in,即 Gin 并不是普通话Jian )
“ 亮 ” 【广韵】【集韵】力让切(声母L,韵母oeng,即 Loeng 并不是普通话Liang)【韵会】【正韵】力仗切,$音量。与谅同。信也。【孟子】君子不亮,恶乎执。【古诗十九首】君亮执高节,贱妾亦奚为。 又明也。 又姓。 又【集韵】吕张切,音良。
“ 雄 ”【集韵】【韵会】$胡弓切(声母H,韵母ong,即 Hong ),音熊。(并不是普通话Xiong)
1、切音法是怎么回事?
切音,又叫反切,汉字一种传统的注音方法。据说是东汉时梵文随佛经传入中国而带进来的。其法是用第一个字的声母与第二个字的韵母和声调,拼合成一个字的读音,称某某切或某某反。(例:冬,都宗切<或都宗反>。即用“都”的声母d和“宗”的韵母ong第一声,拼合出dong第一声的关于“冬”的读音。)
2、它有什么好处和不足?
三国以前,有些难读的字,采用“读若某”的直音法,如“侜读若舟”(侜的读音和舟相似)。但有时前后两个字人们都不认识,如“窡读若叕”,那跟没注音一样。若用反切法:“窡,直浊切”(直的声母zh和浊的韵母uo相拼)可以知道窡读zhuo第二声,这就是好处。不足的是这种方法不甚严密,拼法也不易掌握,有时也不大找得到完全恰当的两个字来进行反切。而且会反切的人必须已能认读许多汉字,否则,如果用来反切的字也不知读音,哪如何能拼出来呢。
3、有的字怎么感觉切音不对(普通话)?比如祯(zhen)怎么是陟(zhi)盈(ying)切?(zh)是对的,但后面怎么会是(ing)?那切出来不成了(zhing)? (粤语切音正确:zing)
古音和今音已有不少变化,如《广韵》:“见,古甸切。”反切后的音不是今天的jian而是gian ,又如“上,时亮切”,反切出来的读音是shiang(一些方言中仍有这样的读法,就是古音的遗留。)祯,古音也可能就是读zhing 你可以查看《广韵》《集韵》和《康熙字典》再与《现代汉语词典》的字音比较一下,就可发现很多字古今读音不一样了。
康熙字典31画的字
灩、?、?、閔、?
一、灩拼音:yàn,注音:一ㄢˋ,简体部首:氵部,部外笔画:28画,总笔画:31画
繁体部首:水部,五笔86:IDHL,五笔98:IMDL,仓颉:EUTT,郑码:VCZL
释义:〔滟滪堆〕江心突起的巨石,在中国四川省奉节县东五公里瞿塘峡峡口,旧为长江三峡著名的险滩,1958年整治航道时炸平。
二、?拼音:líng,注音:ㄌ一ㄥˊ,部首:见部,部外笔画:24画,总笔画:31画
五笔:FKKQ,仓颉:MOBUU,郑码:FVOL,四角:16112,结构:左右
释义:旧时称神或关于神仙的:神灵。精灵。
三、?拼音:bǎo,注音:ㄅㄠˇ,部首:鸟部,部外笔画:20画,总笔画:31画
五笔86:PGRO,五笔98:PGTO,仓颉:JCHAF,郑码:WDLR,四角:37827
释义:鸟名。
四、閔拼音:niǎo,注音:ㄋ一ㄠˇ,简体部首:页部,部外笔画:22画,总笔画:31画
繁体部首:鸟部,五笔:DMWO,仓颉:MCHFF,郑码:GORR,结构:上下
释义:脊椎动物的一纲,温血卵生,全身有羽毛,后肢能行走,前肢变为翅,一般能飞:鸟类。候鸟。益鸟。
五、?拼音:líng,注音:ㄌ一ㄥˊ,部首:车部,部外笔画:24画,总笔画:31画
五笔:LFKW,仓颉:JJMBO,郑码:FKOO,四角:51018,结构:左右
释义:旧时称神或关于神仙的:神灵。精灵。
“睿”字在《康熙字典》中是多少划?
有人说“睿”字是16划,这让我很不解。请问“睿”字在《康熙字典》中究竟是多少划?刘炳良老师在他的一书中特意指出“睿”字易被大家误数为14划,实际上应该是16划。可我在《康熙字典...
有人说“睿”字是16划,这让我很不解。请问“睿”字在《康熙字典》中究竟是多少划?
刘炳良老师在他的一书中特意指出“睿”字易被大家误数为14划,实际上应该是16划。可我在《康熙字典》查到的却是14划。真不知道该相信谁的展开
14画。
睿拼音:ruì,注音:ㄖㄨㄟˋ,部首:目部,部外笔画:9画,总笔画:14画,五笔:HPGH
仓颉:YBMCU,郑码:IDOL,四角:21608,结构:上下,电码:4213,区位:7803
统一码:777F,笔顺:丨一丶フ一ノ丶ノ丶丨フ一一一
释义:
1、深明,通达:睿智。睿哲(明智,英明)。
2、古代颂扬帝王用语:睿旨。睿览(御览)。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睿岳[ruì yuè]
比喻深广的恩德。
2、浩睿[hào ruì]
浩瀚。广大的智慧。
3、睿情[ruì qíng]
指皇帝的情意。
4、睿蕃[ruì fān]
皇室的屏藩。指拱卫皇帝的诸侯王。蕃,通“藩”。
5、睿曲[ruì qǔ]
称皇帝所作的诗歌。
康熙字典8画的字有哪些
8画的字五行属“金”有:
侘 昌 抄 弨 扯 忱 承 忡 初 垂 佌 刺 儿 庚 刮 戋 金 净 侃 刻 侄 孥 妻 戕 青 取 叁 刹 姗 疝 尚 舍 社 侁 呻 使 始 事 受 抒 叔 刷 祀 忪 怂 所 兔 昔 穸 些 姓 刖 甾 昃 怎 咋 轧 忮 周 妯 咒 宙 侏 抓 宗 卒
五行属“金”的字有:昌承初儿金青姗尚升昔周宙。
8画的字五行属“木”有:
昂 枊 板 杯 杵 东 妸 扼 枋 斧 秆 杲 疙 供 咕 姑 孤 固 呱 乖 官 果 杭 忽 昏 肌 亟 佶 技 季 佳 肩 艽 佼 届 卺 京 纠 赳 玖 疚 居 咀 具 卷 咔 咖 抗 肯 空 枕 枝 快 狂 林 枚 杪 艿 呢 杻 杷 枇 其 奇 歧 穹 虬 屈 券 枘 松 枉 卧 析 呷 欣 芎 厓 兖 杳 宜 竺 杼
五行属“木”的字有:昂东乖果季佳京林其奇松欣宜枝竺。
8画的字五行属“水”有:
岸 八 把 爸 扳 攽 版 扮 姅 孢 卑 屄 沘 彼 畀 忭 抃 汳 汴 表 秉 幷 帛 瓝 沉 沌 泛 房 放 非 氛 汾 忿 奉 扶 府 咐 阜 侅 冈 汩 卦 沆 呵 劾 和 佫 呼 虎 或 泐 盲 牦 没 妹 门 氓 孟 汨 宓 明 命 殁 沫 侔 姆 沐 牧 忸 扭 狃 抛 咆 庖 呸 沛 佩 帔 朋 批 沏 汔 汽 沁 沙 沈 汰 汪 味 汶 沃 武 物 弦 冼 享 协 忻 幸 汹 沂 雨 沅 咂 沚 状
五行属“水”的字有:明佩朋沁幸雨。
8画的字五行属“火”有:
哎 佰 长 炒 坼 侈 炊 佽 徂 耷 妲 沓 岱 宕 到 的 狄 底 玓 典 店 耵 定 咚 侗 抖 妒 咄 剁 佴 昉 炅 昊 戽 姐 咎 抉 炕 两 争 政 知 直 昆 剌 来 佬 肋 例 戾 冽 囹 呤 侣 仑 旻 奈 呶 妮 念 弩 疟 妾 炔 乳 侍 帑 弢 忝 佻 帖 投 罔 昕 炎 佯 易 找 制 帙 炙 忠 隹 卓
五行属“火”的字有:长炅昊奈妮念昕易政知忠。
8画的字五行属“土”有:
艾 坳 垇 坻 坫 矾 附 矸 岣 岵 岬 坷 岢 岫 盱 坤 垃 峁 岷 坭 爬 帕 坢 坯 坪 坡 坦 坨 宛 往 旺 委 忤 亚 奄 肴 夜 依 抑 佾 咏 呦 侑 於 盂 臾 昀 狁
五行属“土”的字有:艾坤亚依。
扩展资料:
《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年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玉书、陈廷敬等,它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即公元1710年,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即公元1716年,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
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
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雯、史夔、周起渭、陈世儒、贾国维等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
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康熙字典》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收录汉字最多的古代字典。《康熙字典》是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的五画字有哪些?
越多越好...
越多越好
五画字共有137个,他们分别是:玉、刊、示、末、未、击、打、巧、正、扑、扒、功、扔、去、甘、世、古、节、本、术、可、丙、左、厉、右、石、布、龙、平、灭、轧、东、卡、北、占、业、旧、帅、归、且、旦、目、叶、甲、申、叮、电、号、田、由、史、只、央、兄、叼、叫、另、叨、叹、四、生、失、禾、丘、付、仗、代、仙、们、仪、白、仔、他、斥、瓜、乎、丛、今、用、甩、印、乐、句、匆、册、犯、外、处、冬、鸟、务、包、饥、主、市、立、闪、兰、半、汁、汇、头、汉、宁、穴、它、讨、写、让、礼、训、必、议、讯、记、永、司、尼、民、出、辽、奶、奴、加、召、皮、边、发、孕、圣、对、台、矛、纠、母、幼、丝。
扩展资料:
《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年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玉书、陈廷敬等,它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即公元1710年,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即公元1716年,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参考资料:康熙字典_百度百科
康熙字典(清代康熙时期的一种字典)
《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年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玉书、陈廷敬等,它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即公元1710年,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即公元1716年,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