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瑟
任何非常先进的技术,初看都与魔法无异。——亚瑟·克拉克
我是为了宅社(Gainax)而去看这部动画的,但是这部动画最初给我带来的印象却是十分失望。
这是一部15年的作品,来自宅社与汽车品牌“斯巴鲁”的合作。
魔杖发出的引擎声震耳欲聋,烦躁得让我甚至失去了想要继续看下去的兴趣。所以在动画刚出来的时候,我理所当然一般地一集弃了。
所以也理所当然一般,我无法想到不久之后的自己会反复地重新看这部动画,然后默然无言。
推荐我去补完这部动画的是我的一名学弟,他在他的空间里发布了几张图片,一张是昴星团第九话的星空,旁边的,则是哈勃望远镜所拍摄的星空。
一模一样——光晕朦胧,星辰闪耀。
美丽得让我又想起了自己为什么那么热爱那所谓的SF——那所谓的科幻。
因为刘慈欣说过:“好的科幻,就是能让你在下班的途中,仰望星空。”
但仅仅凭借着这点浪漫,也足以让我重新拾起这一部动画。
也许这便是在我自己的心中,都一直未曾消失的那一点希望。
(哈勃所拍摄球状星团NGC 6397的一部分)
曾有人这样评价这部动画的作画——
“对比一下我们可以看出,《昴星团》的星空背景画出了真正星空应该存在的所有要素,诸如不同温度的恒星、弥散背景源、不同红移处的多种星系和星团。其中最重要的,《昴星团》的作画中首次正确的画出了星芒。我们所看到的星芒,在天文学中被称为衍射星芒(Diffraction spike),它是由仪器光路的物理结构决定的。对于同一仪器,在一张图中所展现的星芒必然是同一类型,四芒星、六芒星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张图上,而所有的星芒方向也必须相同。另一方面,以星星的中心点为基准随半径变化,它的颜色会呈现彩虹式的渐变,这正是衍射星芒的特征,也是所有光学仪器所拍摄天空应该具有的特征,而《昴星团》把这些细节全部画对了。
在很多作品中为了使星空看起来丰富而不单调,往往各种要素胡乱的参杂在一起,仿佛印着简体字的青铜器般充满违和感。当然苛求动画作品的正确作画是不必要的,因为这需要作者本人丰富的天文学背景知识。《昴星团》能做到这一点,难度上超过了某知名学姐黑丝光泽的处理——虽然昴并不能用。
这样严谨的背景设定体现了G社的一贯风格——以至于让我觉得这部动画就算拿到天文学公选课做演示都不为之过,简直就是当代科普教学片中的地道战地雷战。”
《放课后的昴星团》是一部魔法少女动画,是的,这没有错。
但是只有看下去,才会惊讶的发现,就像宅社曾经所有的动画一样,这部作品的骨子里却仍然是那浪漫的SF,而支撑其SF内核的,便是我在题记里引用的那句话。
其实这真是一种狡猾的方式,不过也是一种妥协的方式。
宅社的SF一向硬核,人物一向特别,故事一向脱线,而这些不变的离经叛道构成了那最宅向的浪漫。
《蓝宝石之谜》如是、《TOP》如是、《EVA》如是,《FLCL》也如是。
宅社那群老宅男们的浪漫情怀是最吸引我的地方,所以当他们逐渐离去,这具只如同空壳一般的小公司是否还能再现当初那种浪漫是让我怀疑的。
的确,一开始的我是失望的。
但是当我重新看过这部动画,我才发现,那些浪漫其实一直没有变质。
我最喜欢给那些作为轻度的动画观众的朋友们说的话就是,在完整地看完一部动画之前,不要轻易评价它的好坏;但最后我自己却没有做到,如此想来,也是讽刺。
现在的我很喜欢这部动画,但我依然不会轻易地将它推荐给别人,因为无论怎样说,这部动画虽然足够优秀,却依然没有达到值得让所有人去理解的程度。《放课后的昴星团》一直都没有被人低估,它非常浪漫,而且让人感伤,只是它的浪漫,仅仅属于一群像我这样老气地怀旧、任性而长不大的宅了。
昴星团的科学背景硬得不像话,这种动画的制作人总在那些最不重要的细节上花费着无数的工夫。就像FLCL用左撇子和右撇子的区别来划分人物性格的不同一样,这些就算你将动画看得很仔细很仔细但是只要你想不到就一定发现不了的细节一直是宅社别扭的坚持。
就以宇宙的背景来说,昴星团的星空是严格按照哈勃望远镜观测的照片来绘制的,每一团星云、每一颗星辰都准确无比。有人说“这些近年来对星空描绘的最准确的动画”。
虽然我是不知道这种准确有什么用啦,但是这种看似无用的坚持却成了我对宅社热爱的原因。
尤其是在第九话中,那种立于星辰之间的浪漫几乎让我热泪盈眶。
说说故事。
有趣、哀伤,却又不那么完美。
我不想多拔高这部动画的故事内容,毕竟有馒头卡珠玉在前,魔法少女类的动画真想在深刻的立意上有所突破真的很难,而且这也不是一部反魔法少女的吐槽动画,说其平平无奇,也算恰当。
所以打动我的,还是剧情之外一些细节之处,说说我印象最深的吧,那就是第八话nana穿越整个太阳系的旅程。
在以光速前进的旅途中,自己的时间与朋友家人的时间变得不同了,空旷的宇宙中只剩下了自己一个,前方是不知终点的道路,四周是从未触摸的世界。
被孤独淹没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吧,谁也不在,只有自己。
如果说这种孤独让我动容,那么那之后对这份孤独的救赎,就可以说是让我震撼了。
在星系的边界,在所有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在那颗恒星的光芒都照耀不到的地方,孤单地存在着一颗小惑星,它旋转着,就像是被宇宙所抛弃的孩子,不被任何人需要的存在。
nana她们的到来打破了这片被死的寂静笼罩的世界。
在她们离开的时候,惑星吸收了足够的能量,核心开始坍缩,向着恒星转化着。
从那不知多远的远古到如今,一个不曾闪耀过的孩子开始爆发了,在可数的日子里,它将释放出难以想象的光与热。
这个世界上没有不被需要的孩子,再沉默的存在,也能在终于到来的某一日闪耀。
而那一刻,人与星辰在一瞬之间同化了。
如此美丽!
这一瞬间的震撼,丝毫不亚于当时我第一次看完TOP时所感到的震撼。
(即将聚变燃烧为恒星的边境行星)
我也曾看到了别人对这部作品独特的解读。
“在这个故事里,湊君代表的是GAINAX本身。在staff大规模出走之后,他们“病”了。就在这个时候,“昴”来了,给他们带来希望,于是他们制作了原来的那部网络连载的ova。
ova完结之后,他们又沉寂了(同年今石洋之又带走了一大批人)。
再然后,“昴”又来了,这次完成了tv,然后他们带着希望等待这苏醒。
这份解读非常有意思。如果按照这个思路的解读,除了昴琉,少女们选择回归原本各自的生活,就好像各位staff的纷纷离去——
庵野秀明专心去弄EVA,今石洋之搞搞自己的独特风格,锦织敦史去做了偶像大师。
再联想到从《EVA》开始就坚持在gainax的佐伯昭志,这种情怀的解读并无道理。“
但这都是属于许久之前的故事了。
至于之后的事情,我们都知道。
这个曾经最为辉煌闪耀的Gainax最终还是落入了沉寂,庵野秀明EVA的终章依然遥遥无期,唯有扳机社的几人依然延续着自己脱线而独特的风格,不断推出着让人惊艳,却又饱受争议的作品。
但现在的我们也明白——
这些如今的故事,都不再是那过去的延续。
而只是属于结束之后,空洞的回响。
新的故事,已经属于了新的人。
所以昴星团的结局让人欣喜、让人悲伤。
那是这样一种浪漫——当一切都回到起源,当一切都归于一点,未来和现在都充满着无限。
所以在这篇文章与那个故事的最后,我想用这样的一句话作结。
这也许也是属于我们的怀念、告别、以及最真挚的告白——
“谢谢,和你一同走来,穿越了宇宙洪荒。”
参考资料:
天文观星科普片,教学雷战昴星团:
http://bbs.nga.cn/read.php?&tid=8271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