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些抱着传宗接代的念头生育的人来说孩子就是一个工具,工具就是拿来利用的,根据具体环境发明具体使用方法。
易子而食原指春秋时宋国被楚国围困,城内粮尽,百姓不忍心吃自己饿死的孩子,但是为了生存,俩家交换子女,作为自己的食物。这种现象在清代末年也出现过,在饥荒时候也出现过。
孩子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工具,在吃的饱的时候,孩子被当做所谓的香火用来传宗接代(根本不考虑孩子想不想结婚生子),一个没有思想和人权的人早就被当成牲畜了。
所以在吃不饱的时候,他们眼里的孩子自然就与可以食用的牲畜无异,毕竟自己都活不下去了,连人性都可以泯灭还管它什么香火不香火。
一般换的都是女孩。如果是男孩,甚至独苗的话,是无论如何不会被拿去换的。
卖女儿卖老婆都可以——参见1942
有命才能传宗接代。自我中心论了解一下。
每个人都是从自我开始出发的。所谓的阴暗面在不利己的大环境下很容易被激发。仅存的那么丢丢内疚羞愧和理智在当大家都聚集起来的时候就烟消云散了。他都做了 那我也来吧。
在这种前提下食子都可能何况易子而食。易子只不过满足自己的羞愧感罢了。
历史上很多易子而食的。
易子相食那是史书上为了维护作为人的最后尊严能写这个的史官都是背着莫大的骂名的
在饥荒的时候其实吃人是很常见的。死人甚至是活人。
其实是因为有能力执行【易子而食】还是【易父母而食】的人,只会变老,不可能再缩小。
他们的未来,只可能被孩子【易父母而食】,而不会被年迈的父母【易子而食】
你觉得他们“为了自己”,会更提倡哪个、舍弃哪个?
这个问题倒是让我想起前几年一个新闻,一个小孩把豪车刮花了,结果评论绝大多数是支持【孩子还小不懂事,原谅他吧】
为什么?
因为评论的人,【生出一个刮花别人豪车的孩子】的概率,远高于【自己买得起一辆豪车却被别人的孩子刮花】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