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宪益和戴乃迭
来源: 济南时报 作者:刘宜庆
戴乃迭在牛津大学认识了杨宪益,她一生的道路改变了。爱情是没有办法躲避的,爱一个人,就要爱他的一切,后来,戴乃迭干脆改学中文,成为牛津大学攻读中文学位的第一人。
再也不会有了,杨宪益和戴乃迭,这样的夫妻,这样的翻译家。杨宪益是纯粹的中国学者,看过他的《译余偶拾》的人,就会知道杨先生深厚的国学根底。而他的夫人戴乃迭是英国人。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杨宪益、戴乃迭联袂将中国文学作品译成英文,从先秦散文到《儒林外史》、《红楼梦》,达百余种。虽然没有加入中国籍,戴乃迭却一直把婆家的国家当成了自己的国家。戴乃迭学会了中文,会写一笔正楷小字,还能仿《唐人说荟》,用文言写小故事,文字娟秀。戴乃迭在努力把自己融进中国。戴乃迭说,爱上了中国文化,才嫁给了杨宪益。
1937年,在英国牛津大学留学的杨宪益偶然认识了戴乃迭,这个比他低一年级的英国姑娘出生在中国。戴乃迭的父亲戴乐仁是来华传教士,曾在天津新学书院教书,后在燕京大学做教授。戴乃迭出生在北京,从小她对中国就有直观的印象,以至于后来,她还经常跟杨宪益说起小时候烤山芋的事。但是她母亲不愿意到中国来,她小时候没有学中文,五六岁以后,就回去英国读书了。
戴乃迭在牛津大学认识了杨宪益,她一生的道路改变了。爱情是没有办法躲避的,爱一个人,就要爱他的一切,后来,戴乃迭干脆改学中文,成为牛津大学攻读中文学位的第一人。
1940年,杨宪益在英国牛津大学毕业了。他接到了吴宓和沈从文的信,邀请他回西南联大教书。听说杨宪益要带一个英国姑娘回来结婚,杨家乱成一团,杨宪益的母亲哭了一整天,接着,病倒了。杨宪益在天津的亲人们认为,中国人和外国人生出的孩子,没有人要,也没有人喜欢。杨宪益出生在天津名门,父亲是中国银行行长,其祖父杨士燮,共有兄弟八个,其中四位在晚清时做过翰林。杨家的这些见解,并不是无知,是当时的社会压力和人们的偏见。戴乃迭的母亲也强烈反对,严厉地警告她:“你跟一个中国人结婚会后悔的。你们的婚姻最多只能维持四年。将来你们的孩子也会后悔得想自杀。”命运真是诡异,戴乃迭母亲的话,竟然成了预言,他们的儿子在“文革”中受到精神刺激,到英国他姨妈家一年后自杀。
1941年2月16日,杨宪益和戴乃迭的婚礼与妹妹杨敏如的婚礼同时在重庆举行,他们还在《大公报》上双双刊登了结婚启事。证婚人是“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和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杨宪益和戴乃迭的婚礼,戴乃迭的父母来参加了。婚礼上,戴乃迭按照婆母的意愿,身穿绣满龙凤花纹的短袖丝质旗袍。杨宪益认为:“这既不是传统中国式的婚礼,也不是西方基督教的婚礼。”洋溢在幸福之中的戴乃迭完全忘记了母亲的警告,她的命运从此和杨宪益、和中国紧紧联系在一起。
杨宪益和戴乃迭先后在中央大学、贵阳师范学院任教,在贵阳师范学院时,认识了卢前(字冀野)。在卢前的介绍下,接受了梁实秋的邀请,进入编译馆工作,当时梁实秋是重庆国立编译馆翻译委员会主任。抗战胜利后,杨宪益和戴乃迭离开重庆,跟着编译馆到了南京。直到1952年,北京有朋友邀请他们加入了刚成立的外文出版社。
一生中最为严峻的磨难与考验,是在“文革”。杨宪益和戴乃迭没有想到,在1968年的4月他们会遭遇牢狱之灾。一个深夜,夫妻两人都喝了一点酒,戴乃迭到楼上睡觉了,杨宪益意犹未尽,一人独酌。杨宪益被捕入狱,戴乃迭也被关押在同一个监狱,好长时间,两人彼此不知情,还以为对方在家照顾孩子呢。4年后,他们被释放了,回到满是灰尘的家中,空寂的房间成了耗子的乐园,书柜、衣柜里全是耗子窝。杨宪益说,一群耗子见到他都不高兴,一下子全跑了。再看看衣服,不少衣服上面都是洞,根本不能穿了。
就在被捕的当晚,杨宪益如常与戴乃迭对饮,获释回家时发现那瓶未喝完的酒依旧在茶几上,颜色业已变黄,四年伤心酒,难以再下咽。
戴乃迭的母亲曾对她说:“如果你嫁给一个中国人,肯定会后悔的。”戴乃迭没有后悔,甚至儿子自杀后,经受了重大打击的戴乃迭,也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戴乃迭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觉得我有两个祖国。”戴乃迭去世后,杨宪益的妹妹杨敏如在文章中这样写道:“我的畏友,我的可敬可爱的嫂嫂,你离开这个喧嚣的世界安息了。你生前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谢谢’,甚至关在监狱,每餐接过窝头菜汤,你也从不忘说‘谢谢’。现在,我要替我的祖国说一句:对不起,谢谢!”
晚年,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妻俩每日形影不离。他们看淡一切身外之物,把收藏的明清字画全部无偿捐献给故宫等处,几十年间翻译出版的百十种著作也大多送了人。
1999年11月18日,戴乃迭离开了人世。从1940年跟随杨宪益来到中国之后,除了因公出访,她只回英国探过一次亲,60年来,她从来没有想过离开中国、离开杨宪益。
戴乃迭去世之后,杨宪益也停止了翻译工作。之后,“熊猫丛书”停版,《中国文学》杂志也停刊了,至今,中国再没有类似的丛书和杂志出现。
那时,杨宪益孤身住在北京什刹海小金丝胡同里的一所四合院里,家中摆着杨宪益和戴乃迭当年那张著名的身着唐装的结婚照,杨宪益的卧室则挂着郁风为戴乃迭晚年画的肖像,郁风在画上题字:“金头发变银白了,可金子的心是不会变的。”
杨宪益活在对戴乃迭的追忆之中,他写了一首诗,与它朝夕相对:
早期比翼赴幽冥,
不料中途失健翎。
结发糟糠贫贱惯,
陷身囹圄死生轻。
青春作伴多成鬼,
白首同归我负卿。
天若有情天亦老,
从来银汉隔双星。
“从来银汉隔双星”,在某种意义上,银汉隔不住杨宪益戴乃迭这双星,生与死的距离虽然无限遥远,或许,思念可以抵达。
(本文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