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如何写诗

来源:连笔字网 2024-02-03 11:50:22 作者:连笔君

二、如何写诗评
【一】、分步简析法:就是跟随古典诗词的创作步骤来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写作需要多少道“工序”那么就用审视的方式来评点这些工序。我们在大家都还记得吧!我们先复习一遍上讲的内容。
讲了评诗八步法:首先是看主题;然后看用韵;格律;章法;句意;炼字;整体意境;相关诗法,用典。
评阅律诗的二十一条标准
1,观主题。观主题;
2,格式、标点要规范、齐全;
3,平仄合理 ,尽量用正格 ,尽量不要 拗救 。
4,注意用韵:用同一平水韵,韵字不入诗,忌窄韵等,韵字要有阴阳变化。注意用韵;
5,各句首字 平仄比例 4/4 或者3/5;
6,注意入声字的运用。
7,注意音节,尾三字最好不要出现词组。
8,起承转合是否清楚,脉络是否清晰。
9,看看诗运用的是景+情、还是全是景、或全是情。
10, 起句要求兴,合句要求比。
11,注意开头是否点题,交代时间、地点等,体会感情基调。
12,起句前后分句不得超过四个景物。
13,承句是否承接起句,是否为转句做了铺垫,转句是否给合句埋下伏笔。
14,合句前分句(就是第七句)是否收住前6个句子
15,承句、转句对仗是否工稳( 平仄、词性);切忌“合掌”
16,诗句中要有‘动词’把画面活起来;名词不可都在每句的同一位置,以避免句式相同。
17,景色要跟感情绝对配合好;
18,用典要恰当。
19,观技法如何。
20,注意诗的类别。
21,寻找诗眼,体味妙处。不求句句好,但求一句精!
这就是分步简析法
我想大家仍记忆犹新,大家只要能灵活掌握和运用,其实就是一位古典诗词的优秀评论员了。
【二】、综合分析法:
通过对全诗的整体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种体式下,较完整的写法是:先从立意,谋篇,炼字,押韵,对仗,引典,造句,修辞,平仄四声······来分析。然后再综合分析。
给大家介绍几种综合写诗评的方法:
1、从分析作品意境入手
第一步:描绘作品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我们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原作品,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看作者是否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指出具体。仅仅指出“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指出为什么而“感伤”。
下面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
杜甫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第一步描绘作品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了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2、从结构思路上入手:看一首作品中句与句之间是不是存在密切联系。那么分析作品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及起承转合。
如:王安石《葛溪驿》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第一步)
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领联直写自身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的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第二步);诗人通过这首七言律诗抒发了家国之思(第三步)
3、从分析作品技巧入手
文字是音符,情感是旋律,而所有的事件和所见所想的一切景物或过程,则是素材。那么,诗词,就是一曲自己谱写的人生之歌。所以在阅读诗作时,我们首先要用设问方式来分析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再用设问变体来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要求做到准确无误,当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书写的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4)进一步分析。
下面我们来示例:
陈与义的《早行》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轩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1)此诗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2)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3)两处反衬都突出了作者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4)作者的第一句写感觉,第二句写视觉,三四两句,则视觉,感觉、听觉并写。先听见蹄声响亮,才略开睡眼;“小”桥和“稻”田,当然是看见的。而稻田深处也是从听觉判断出来的。作者在这里也用了反衬手法。“寂寞小桥和梦过”静中有动;“稻田深处草虫鸣。”寂中有声。 四野无人,一切都在沉睡,只有孤寂的旅人“和梦”过桥。这静中之动更反衬出深夜的沉静,只有梦魂伴随着自己孤零零地过桥,才会感动“寂寞”寂寞所包含的一层意思,就是因身外“无人”而引起的孤独感。而“无人”在这里又表现天色尚“早”。这个早比齐己《江行晓发》所写的“鸟乱村林迥,人喧水栅横”要“早”得多。
分析作品技巧先要了解各种手法及其作用:
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
1.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 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抛,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常见描写手法有:白描、彩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常见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此外还有对比、衬托等。
具体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 、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以乐衬哀、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欲扬先抑、夸张 比喻、拟人、悬念、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咏物抒情、开门见山、承上启下、伏笔照应。
4、从分析语言特色入手:
第一步: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如:清新自然、委婉含蓄、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
第二步:结合作品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步:阐述作品中用语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示例1: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第一步)。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第二步)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第三步)。
示例2: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首诗的语言风格就是委婉含蓄、清新自然(第一步)。商女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后庭花》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怎么不使作者产生历史将复演的隐忧呢?(第二步)表现出作者对封建贵族辛辣的讽刺,深深地悲痛,无限的感慨。(第三步)
5、从抓住诗眼入手:
第一步:肯定作品中“好”或肯定哪个更好。
第二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第三步: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第四步: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如:白居易《南浦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大家看第三句“一看肠一断”。“看”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真切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为什么呢?(步骤一)接下来我继续分析:这个“看”字,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二)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而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四)这一看和一断,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情意深深,看一回心就伤一回,时间也不能磨灭心中的伤怀别绪,让人久久牵挂着,很感人。
6、从分析炼字入手:即抓住作品中某字进行分析。
示例:王维《新晴野望》
新晴原野旷, 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 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 倾家事南亩。
我们看第三联中的“明”和“出”是不是最炼得最传神的字。为什么呢?一是这两个字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景色。二是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闪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意境清幽秀丽,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
【三】、应酬分析法:
应酬分析法:主要用于朋友之间的互相捧场。现实中我们常常发现有某位名人为谁的著作的出版写评论。其实很多是受委托而写评论,那无非就是为他鼓吹一下。因此,各位读到的凡是恭维的书评或者著作评论,如果没有太多的批评意见,那这样的评论多半是朋友之间的互相捧场了。网络上也常有之,如一个好友的在博客上发了一首诗词,他本人也把链接发你了,要你给予支持,你点开一看里面已经有了许多跟贴,甚至达成百上千。
那么对于这样的作品,我们怎么写诗评:
一是按照我们刚才探讨的方式来一丝不苟地写好诗评。特别是你觉得 写得好的作品,你可以写上好的诗评:把不容易描写的景象,形象生动地写得使读者像亲自看到的一般,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意,含蓄在形象里,让读者通过形象去领会,让读者读到你的诗评时能够看到作品中人物的身影,似乎听到作者的声音,体味作者的娓娓心语。
二是如果是应酬性的。
在把握了基本知识无误的情况下。觉得写诗评费自己的心神又难以描述的,就把你鉴赏过的唐诗诗评用来。这是一种技巧,当你对某些作品没有什么感觉的时候,你就套上这样的框子,很快就敲一篇。这是投机取巧的办法,但是大家注意:一定要切合原诗,有观点、有分析 。
【四】关于学员诗作的评阅建议:
学员的水平有差异。我们就要根据学员的基础和教学进度,作出适当的点评。
1、结合讲义内容和诗作要求
2、运用评诗八步法、评阅律诗的二十一条标准、综合分析法。
3、根据学员的基础,基础差的从浅入手点评,基础好的往高层次点评。
4、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多鼓励。
【五】诗词赏析:
大致可从以下两大方面来赏析:一、古诗词的外在: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正面、侧面、反面)抒情(直间、间接)议论、记叙、描写顺序:远——近 大——小 高——低 俯——仰  虚——实 动——静 人——国 描写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实写、虚写。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常见于律诗的中间两联)、夸张、反复、复沓、顶真、互文、设问
语言风格:朴素、绮丽、清新、沉郁、豪放、活泼、直白、含蓄、婉约
其他方面:赋比兴、 用典、线索、烘托、移情、以乐写哀(以哀写乐)
二、古诗词的内涵:
关键字词所表达的含义是否与中心及写作意图相悖。整句表达的意象含义是否正确,与中心是否相反,律诗中颔联、颈联有无颠倒\整首诗的意思、所抒发的感情。诗词的评论 鉴赏,会让我们获得参破古典诗词的快乐。今天话题就此结束,谢谢大家!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
春暮西园 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按下面要求赏析本诗。
从语言的角度:分析总体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彩。
从形象的角度:联系诗中意象作具体分析,也可以联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
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
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分析作者对春暮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
二、评阅下面诗作。
柳 学员 春风儿
春风又赴小桥东,几处鹅黄枝上同。
柳笛悠扬心绪起,儿歌飘散夕阳中。
曾经两小无猜忌,此刻天涯友谊空。
若是时光能逆转,冰心一片可相融。
这是本校19期举人班三年级第一讲的诗作。
以柳为题,写一首七律,要融情入景,拒绝枯燥的描写。
要求:
(1)要求格律无误,押平水韵。
(2)意在笔先,要求立意清晰,主题明确,且主题不负面。
(3)中二联做到对偶,相对应的字要求做到对义并做到句中实词的位置交错。
(4)写作之前要求做好谋篇布局,做到上景下情,首尾相合。
(5)注意诗中物象与意象的选取,要求意象在诗中的和谐统一。
(6)练习兴起比合的手法,要求兴起、比合。
(7)要求合理使用物像、避免景物之间的相伤。
(8)要求内容的一脉相承,避免情感和内容上的意悖。(星雨醉月老师讲解,若兰整理)

上一篇:青蛙测试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