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朱竹

来源:连笔字网 2024-02-02 18:38:49 作者:连笔君

在花鸟画中,朱竹是具有吉祥文化特质的艺术样式,它既能有很好的视觉欣赏效果,又能满足人们美好的吉祥愿望。

在美术史上,内容鲜明的吉祥主题决定着花鸟画的历史流转,朱竹之所以从墨竹中诞出,大多都是因为吉祥内涵的作用。

我们通过图录资料查寻,按图索骥就能找出一条画朱竹的历史线索。

至少从明中期开始,在以回归唐宋文化为宗旨的文艺复兴成果中,吉祥花鸟画的系统被再次激活,由此便出现了朱竹与墨竹并行的艺术现象。

之前,东坡先生画朱竹的故事,只能作为一种文史资料,而在现存的图画资料中,明末画家孙克弘的《殊竹图》,毫无疑问是一幅超越墨竹的朱竹作品。

明·孙克弘 《 殊竹图》

但在美术史上的名称记录中,这幅朱竹为何被记名为“殊竹图”不得而知,或许是因为画红色竹子并不普遍,与一贯下来的墨竹有所不同而显得比较特殊。也或许是“硃”的笔误所致。

于是,朱竹又多了个名称“殊竹”,到了清代以后,因画朱竹的画家越来越多,朱竹就再也没有什么特殊的了。

在历史上,宫廷对艺术产生作用的就体现在皇帝身上,比如宋代徽宗皇帝对院体画的影响,而在清代,真正能让朱竹有影响的应该是乾隆皇帝。

在传世作品中,乾隆的《朱竹水仙》以水仙和竹子组合,将传统文人画的“双清”题材,赋予了更多的吉祥寓意。

清·乾隆 《朱竹水仙》

就像孙克弘竹子用朱砂,石头用水墨一样,乾隆同样继承了这个传统,在用朱砂色画竹的同时,将水仙和石头都用水墨画出。

但乾隆认为这两种色彩搭配并不合适,所以他在落款中说明:“朱墨本不相投,而竹与水仙其清净则同……”

也就是说,虽然朱和墨不和谐,但水仙和竹子的洁净品质是相同的,显然,文人欣赏的“双清”题材与色彩并没有什么关系。

如果朱与墨可称为颜色,那它们就是红与黑色,乾隆认为它们“不相投”便是在画面中是不能匹配的两种颜色。

既然乾隆说了“朱墨本不相投”,但绘画却没有改变,而金口一开,这句话反而成就了一种画材新名称——朱墨。

朱墨

在传统绘画上,别说是红与黑两种颜色,甚至是更多的颜色,都不能引发文人对色彩的兴趣,因为文人知道“五色令人目盲”的古训。

后来的文人画家认为,文人画不尚敷彩,直以水墨写意,虽然笔墨简单,却是为了颐养精神、端正人品。

所以,在古代文人画中,朱色与墨色相结合,这已经是唯一强调用色的传统绘画了。

在清代的朱竹图中,朱墨与黑墨并用通常是画朱竹的基本模式,它们分别是以朱墨描绘竹子,再以黑墨表现辅助物。

如果按照现代人的艺术分析,黑色沉重的感觉对画面平衡应应该有作用。从艺术处理的层面来讲,人们对黑色的感觉的确如此,但这并非是古人创作中的艺术自觉,而大多是因为吉祥内容的需要。

比如朱竹与墨色石头的组合,孙克弘和乾隆的朱竹图都是将石头安置在中间位置,平衡画面肯定没有问题,要是我们说这块石头是寿石,那么它就是传统吉祥花鸟画中拱寿的模式了。

竹子与石头的吉祥主题是四季常青和与天同齐的关系,它们一直是有关长寿的关键之物,也是后来画竹子的固定搭配模式。

在历史上的经典作品中,能将艺术因素和主题需要结合得恰到好处的,应该是扬州画派的金农。

清·金农 《朱竹四屏》

在金农朱竹四条屏中,巧妙地布局就来自于两边的石头,它们既有平衡和稳定画面的作用,也有寿石呼应的作用,合起来便成为一幅竹石供寿之作。

在金农的艺术成就中,他的那些水墨画大多成为后人力挺其为文人范的样本,而画朱竹几乎不被人所提起,但在画朱竹的画家群体中,文人画家却是主流群体。

因为,画朱竹的艺术水平与墨竹一样,文人画家并不重视在技术层面的区别,而在于对拱寿主题的运用和表述方式。

在朱竹盛行之前,竹石拱寿在墨竹画中已经非常普遍,而在吉祥寓意更加突出的朱竹之中,祝寿功能已然得到提升。

当孙克弘、乾隆和金农的朱竹拱寿还没有落款点题作为参照时,到了海上画派的蒲华那,用以祝寿的朱竹在实际运用中已经非常明确了。

清 ·蒲华 《芝仙祝寿图》

蒲华画的朱竹基本都是祝寿图,比如《朱竹祝寿图》只画朱竹与寿石,而《芝仙祝寿图》在朱竹和寿石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灵芝和水仙,此又成为“芝仙拱寿”。

灵芝、水仙与石头的组合和竹石拱寿一样,核心都是吉祥花鸟画中的祝寿素材,在各个类型中,拱石就是拱寿,现在,很多奇石玩家反而最谙此道。

朱竹有那么美好的吉祥内涵和功能,在后来艺术发展中想不流行都不行。清末以后,但凡是花鸟画家,几乎都画过朱竹,而拱石之作则更为普遍。

在这个艺术品类之中,近现代画家的朱竹图画资料可谓蔚为大观,如任伯年、吴昌硕、余绍宋、叶恭绰、于非闇、朱纪瞻、钱松喦、王雪涛、谢稚柳和启功等,都有朱竹作品存世。

其中,近代画朱竹艺术成就最突出者,当以启功先生为代表。

现代·启功《丹林春永》

启功先生画画出身,晚年画少字多,但画朱竹却从未有所停歇,只因现代人对朱竹知之甚少,以至于其画画的艺术成就鲜为人知。启功善画新簧初发,不仅有朱竹传统吉祥寓意,又添春风得意、生机勃勃的美好愿望,或寓一切功业积极向上。
启功先生的朱竹之作往往都是有上款的,这种文化与艺术相结合的应用,对现代画家了解传统吉祥花鸟画定位应有一些启示。显然,优秀的艺术作品应当兼顾文化与形式美,艺术观赏不仅需要审美体验,同时还要满足人们内心的文化感受。
时至今日,当多数画家把朱竹作为一种区别于墨竹以外的艺术形式时,与历代文人画家画竹朱的出发点显然有所不同。就当前的艺术现象而言,人们在重视艺术需要创新的时代发展中,古老的吉祥文化是不是也要在艺术中得到继承和开拓呢?作品欣赏
清·琦奇 《朱竹图》
清 ·任伯年 《朱竹墨石图》

清· 叶恭绰 《朱竹》

现代· 钱松岩 《湖石朱竹》

现代· 黎雄才 《朱竹图》

现代· 程十发 《朱竹水仙》

请 长 按识 别加关 注

上一篇:道是无缘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