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成化犁庭

来源:连笔字网 2024-02-02 06:34:52 作者:连笔君

相信很多人对“犁庭扫穴”这个概念并不是很清楚,而“成化犁庭”成为中国历史上一场壮举,更是让人觉得惊讶。其主要是因为还是许多人看过清朝编写的《明史》,导致对汪直和朱见深有着很大的误解。

比如说起明宪宗,大家都会联想到恋母情结、畸形恋、朝政败坏、太监当道、后宫干政等等,这就让很多人认为明朝宪宗皇帝是一个昏君。

然而事实上,明朝真正的历史并不是清朝抹黑的那样,成化犁庭的壮举的两位主角恰恰就是明宪宗朱见深和大太监汪直成绩。

对于这个从小历经波折且不受待见的孩子,在长大成为皇帝以后其性格却变得更加加强势。当时广西瑶族叛乱,南漳乱匪刘通、蒙古毛里孩入寇、建州女真犯边,蒙古小王子进犯等等周边的军事战争,朱见深不但没有任何的退缩,反而与他们打得不亦乐乎。

这里就谈谈建州女真作乱的始末。

建中女贞的祖先猛哥帖木儿的死后,建州左卫由他弟弟凡察掌管,猛哥帖木儿有个儿子叫董山,董山三个儿子:妥罗、妥义谟、锡宝齐篇古。

凡察是董山的叔叔,猛哥帖木儿死后两人一直争夺建州左卫的首领,为了安抚他们,明朝又设立了建州右卫,由董山统领,两人同为都督通知,从此建州女真分为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三个部,这就是建州三卫的由来。

但因辽东是个贫瘠之地,耗尽精力也没有东西产出,即便是开设了互市,还是穷得一塌糊涂,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呢?只有去抢,去哪里抢?

北面有个比女真更强悍的蒙古,西面比建州女真还能打,在打不过这几面的情况下,只有去南面的大明抢劫了,在他们看来土木堡之变后的大明军事软弱,抢明朝百姓更为稳妥。

于是见建州女真纠结的其他部族先后掠杀大明周边百姓数万,抢夺的财产更是不计其数。

犁庭扫穴

在成化二年和成化三年中,建州女真每一年都要侵犯大明边境掠夺一番,甚至有时候一个月就要入侵两次。朱见深这样的鹰派皇帝看到后不能忍,于是就下诏“捣其巢穴,绝其种类”。

这8个字的意思其实就是格杀勿论,由此可见朱见深对于国家军事上的态度是非常的强硬,这也已经是用除后患的态度了。

于是明宪宗下令派靖伯赵辅领兵五万分三路进军,同时又下令朝鲜出兵协助。此后,也就一个月的围剿,明军斩杀了敌军630多人,俘虏240多人,李满柱和他的儿子被朝鲜军队斩杀,董山因被捕途中叛逃被杀。

从这一仗斩获的人数来看似乎战果并不大,但事实上其效果是非常的大的。后来的满清入关前,皇太极手里掌握的兵力也才十二三万,而这可是努尔哈赤用了10年的努力,慢慢发展才有的人数。

宁远之战时袁崇焕坚持抵抗了三天,还动用了红衣大炮,最后的战果也不过是杀了对方269人,但当时已被称为大捷,而深入建州作战,斩获的人数达900多人,可以肯定的是建州其他部落的损失更是远超这个数字,这对当时的建州女真来说更是空前的劫难,也是这一次的失败,建州女真10年都不敢再次侵犯大明边境。

汪直进剿

10年后生活在苦寒之地的建州女真,在休养生息后,又想通过掠夺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于是他们就联合海西女真不断入侵辽东,在与辽东巡抚陈钺对战中小胜,这也让他们自我膨胀起来。而朱见深听到后就直接派了一个太监,叫汪直。

汪直与朱见深一样,也是一个强硬之人,他与朱见深同时鹰派类型的人物,所以朱见深就先让他去辽东考察当时的形势,汪直在一番考察之后得出的结论就是:10年前没把建州女真打怕,这次必须狠狠的打,直接打到他们的老窝,让他们再也不敢侵犯大明。

于是两人一拍即合,成化15年10月,朱见深再次下令由汪直监督,抚宁侯朱永为总兵,统帅大军进军建州。而这次远征实际上的汪直才是实际上的统帅,到12月时汪直上传捷报,其内容为:

“建州贼巢在万山中,山林高峻,道路险狭。臣等分为五路,出抚顺关,半月抵其境。贼据险迎敌,官军四面夹攻,且发轻骑焚其巢穴。贼大败,擒斩六百九十五级,俘获四百八十六人,破四百五十余寨,获牛马千余,盔甲军器无算。”引用《宪宗实录》

此战大捷后担任总兵官的朱永原位抚宁侯,后被封为保国公,汪直加俸三十六石,由此总督12团营,成为第1个掌握禁军的内臣。对于这样的嘉奖,也正说明朱见深对汪直的看重,说明他并非是干扰内政的坏太监。

所以为什么会说,成化犁庭是一次壮举?

就是因为通过两次对建州女真的清剿,才让他们从此不敢对大明边境有任何的异心,而这两次的战斗,也让边境的百姓过上安稳的生活,朝廷也可以安下心来对付蒙古边境的军事冲突。

事实上明朝的真实历史被清朝抹黑篡改后,很多人已经都见不到明朝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件,很多人了解明朝都是通过清朝的历史记载,而这些都是被删改过的。

(汪直想象图)

历史上的汪直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坏,而是一个一战打到建州老巢的拥有军事大作为的狠人,他的这一次出击其实跟当时蓝玉深入北元蒙古有着同样赫赫的战功。

但却没想到,清朝把他黑得体无完肤,这只是因为他把人家的老巢给端了而已。

上一篇:汉语言毕业论文题目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