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大镜门
——《快乐坝上行》之三
从宣化青泉玛瑙市场到张家口的公路很棒,三上三下宽阔平坦的车道赛过许多高速公路,还不收费。路上车很少,我们一路畅通到了张家口。
“张家口大镜门”是一个久违的心愿,因为与所有同胞一样,我们心中也有一个长城情结。万里长城万里长,最重要的关隘有四个: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和大镜门。为何其他三个关隘都叫“关”,唯独这里叫“门”呢?据查“境门”二字即“边境之门”,明朝起大镜门外就是我国北方国际易货贸易的内陆口岸,“来自蒙古草原和欧洲腹地的牲畜、皮毛、药材、毛织品、银器等在这里换成了丝绸、茶叶、瓷器和白糖”。
大镜门不但见证过承平年代贸易往来的繁荣,也目睹过外敌入侵山河破碎的悲哀,更亲历过八路军收复张家口,雄赳赳气昂昂入城的辉煌,那张由石少华先生拍摄的“八路军开进张家口”的历史照片已成为抗日战争经典画面之一。说实话,从第一次见到这照片起,我就想到张家口去看看大镜门上颜体楷书的“大好河山”匾额,体验体验先辈们“打败了日本狗强盗”时的胜利豪情。
今天,我们终于来了。淅淅沥沥的秋雨给我们的拍照添了点困难,但如愿以偿后的心情格外舒畅。远远望去,但见东、西太平山高高耸峙,山上是蜿蜒的长城和烽火台,大镜门扼守在两山之间,苍茫中显得格外雄美壮丽。难怪100年前察哈尔都统高维岳巡视到这里,会欣然题写下“大好河山”四个大字。
群山苍翠,长城巍峨,站在大镜门前,不由地浮想联翩。我又想起了九一八,想起了卢沟桥,想起了被日本飞机炸死的我的外婆和舅舅,想起了父辈们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艰苦斗争,想起了《义勇军进行曲》中那句令人血脉贲张的歌词: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请浏览照片:
八路军开进张家口
今日大镜门
这张照片有一个不能原谅的遗憾——在距离大镜门不足500米的地方竟然矗立着三座几十层高的建筑,大大煞了风景。真不知该说什么好?
(全文完)
附:百度百科“大镜门历史故事”
张家口市区长城是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修建的,全长450公里。其中属于桥西境内长城全长3700米,皆沿山势修建,就地取材,以石垒筑,灰浆勾缝而成。大境门外东、西太平山巍然对峙,地势十分险要,历史上这一带是兵家的必争之地,是扼守京都的北大门,连接边塞与内陆的交通要道。同时,大境门也是蒙、汉、回、藏等多元文化友好交流的场所,在清代(公元1644-1911),是北方十分重要的商业都市,被称为“路陆商埠”、“皮都”。大境门,自古作为扼守京都的北大门,连接边塞与内陆的交通要道,素为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蒙汉两族人民交通和贸易边口,为发展蒙汉两族人民的友好关系,沟通内陆与边塞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张家口经济的繁荣,1909年清朝政府把中国第一条实用铁路“京张铁路”从北京修至张家口。
大境门不仅有宏伟的建筑和秀丽景致,而且有着光荣的历史。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爱国将领吉鸿昌率领数万抗日同盟军宣誓出征,北出大境门,抗击日寇,收复失地。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部队就是从大境门攻入张家口,从日寇手中解放了这座塞外古城。194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国民党五万人马全歼于大境门之外,张家口获得第二次解放。
大境门建于清顺治元年(1644年),与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并称为万里长城“四大名关”(2005年新编初中历史教科书)。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起兵反清,康熙征召塞外八旗兵于张家口,大批骁勇的八旗兵从大境门源源不断进入中原,赶赴南方。张家口大境门为平“三藩之乱”起了重要作用。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第三次北征噶尔丹,其主力部队就是从张家口大境门誓师出发的。
平定噶尔丹后不久,张家口晋籍文人张自成被长城内外祥和繁荣的景象所感动,于康熙五十二年(1709年)挥笔写下“内外一统”四个大字,镌刻在大境门外的石壁上,表达了长城内外广大民众对祖国统一的要求和对和平的热爱。在“内外一统”的摩崖石刻下有满、汉、蒙、藏、梵等六种语言文字。自此,张家口二百多年来无战事,终于发展成为中国北方著名的陆路商埠,出现了著名的张库商道,这条商道的集散点就是大境门。张库商道南承京津,辐射湖广,北面一直延伸至俄国恰克图和毛斯科洼(今莫斯科),影响直达欧洲和西亚。在鸦片战争前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张库商道是中俄贸易的唯一通道,张家口成为中国最大的茶叶出口基地和皮毛集散地,被誉为“陆路商埠”、“皮都”。当时,在长城脚下,在大境门内外,店铺林立,牛马驼成群,各类货物堆积如山。甚至到19世纪末,张家口依然十分繁华,贸易额曾达到1.5亿两白银。
由于张库大道的繁荣,清廷把第一条国有实用铁路修到张家口,1909年由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通车。
1927年,最后一任察哈尔都统高维岳被大境门内外的高山大川所感动,写下了“大好河山”四个颜体大字,更为大境门增添了气势。
长城大境门区域不但是历史上的军事要塞和陆路商埠,而且在中国近、现代革命战争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何孟雄等就在大境门内外展开革命活动,1925年在大境门外东湾子建立了农民运动协会,遗址保存完好。
1945年8月,我冀察主力部队一举解放了被日伪蒙疆政府统治了八年之久的张家口,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从日本侵略者手中夺取的第一座较大城市,八路军雄赳赳开入大境门,成为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性记录,大境门一时成为“第二延安”、“东方模范城市”、“文化城”的象征。
1948年12月我军在大境门外的西甸子、乌拉哈达等一带山谷中围歼国民党官兵54000多人,一举从国民党手中夺回张家口,取得平津战役西线张家口战役的辉煌胜利。解放军的威武之师就是从大境门进入市区的,可以说大境门是中国共产党的胜利之门,是中国革命的凯旋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