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警句1、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2013年9月7日,领袖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问题时指出2、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3、山中何所有?岑上多白云。4、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5、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6、人们常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作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甘哈曼7、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惠特曼8、我们违背大自然的结果是,我们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美,自然动态的美和天籁的美。——诺曼·卡曾斯9、人生欲求安全,当有五要:一要清洁空气;二要澄清饮水;三要流通沟渠;四要扫洒房屋;五要日光充足。——南丁格尔建设“生态文明”的内涵
1.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今天建设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越来越尊重自然,尊重人们的生活感受。
改革发展让我们摆脱了贫困,我们不要山清水秀却贫穷落后,但强大富裕环境恶化同样不是美丽的中国。
中华文化强调天地人的和谐相处,“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是中国人对“美丽中国”的最直观的解读。今天,“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已成为国家发展的基本原则,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表明中国人认识的深化,也彰显了我们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2.推进生态文明,体现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
领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要求。
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我国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大国担当。
著名的蝴蝶效应理论,我们并不陌生,世界是一体的,每个国家都应该对改善生态环境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世界追求经济的发展,过度地开采资源,砍伐树木,使世界森林资源每年减少1%,废气的无处理排放,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加剧动植物的灭绝,甚至会淹没部分沿海城市,让人类失去家园,流离失所。(这个可以作为反面素材运用)
保护环境已然刻不容缓,中国也在积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在国际上,助力“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建设等,在国内,将保护环境写进宪法,写进党章,更是将绿水青山上升为理念。
中国,在用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现了什么叫大国担当。
作为社会公民,不仅要关注自己所生存的环境,更要思考自己身在其中所担当的角色和使命,这样才能体现出作为社会公民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事例素材1、南北冰火两重天2017年7月15日清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下了一场暴雪,气温骤降到零摄氏度以下。当地气象专家表示,这是圣地亚哥10年来最严重的暴风雪。一边是严冬暴雪,另一边却是热浪连连。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北半球的热浪来得比往年早,欧洲部分地区、中东、美国及包括中国东部、日本和韩国在内的地区今年3月至5月的气温偏高。美国当地时间15日下午,高温后的暴雨导致亚利桑那州通托国家保护区内一处山谷暴发山洪,14名正在山谷水潭游泳的民众被卷走。截至17日,警方已确认9人死亡,其中包括1名儿童。从6月下旬开始,亚利桑那州就开始遭受热浪袭击,凤凰城当地温度一度升至近50摄氏度,网友纷纷“晒出”路牌热到融化、小狗出门穿鞋套、开车戴隔热手套等照片。(摘自2017年8月新闻)2、原始森林的奇观:在旧金山北边约20公里处,还奇迹般地保留着一片约2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主要是美洲红杉。森林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以前为了预防火灾,他们会把倒地的死树清理掉,现在则认识到死树也有其生态作用,顺其自然了。的确,红杉树皮含有休眠芽。树干倒下、死去会刺激这些休眠芽开始发育,长出树苗。它们是老树的克隆,将各自逐渐长成大树。它们或者在倒下的树干上整齐地排成一排,或者以老树的残桩为中心,组成一个“家庭小圈子”。在缪尔森林常常可以见到类似这样整齐排列的克隆“树阵”。如果倒下的大树没有留下克隆,也不会浪费掉。蘑菇将在它们上面生长、繁衍,昆虫将以它们为食或在那里栖息,两栖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也会在那里筑巢,甚至北美山猫都会住在红杉残桩的洞中。如果大树倒在溪流中,会形成水坑,鲑鱼将在那里产卵。倒地的树干能吸收雨水,保持土壤的潮湿。落叶和球果也容易在倒地树干的周围聚集。在它们逐渐腐烂后,其含有的营养素就逐渐释放进了土壤之中,因此死树周围的土壤变得特别肥沃,掉在那里的种子很容易生根发芽。适用主题:①保护绿色 ②敬畏自然素材解读:森林是一个生命体,有它自己的生长、自净规律,至今生机盎然,让人肃然起敬。敬畏自然,向自然学习,不要总是想征服自然,这种思想是非常错误的。3、荒岛上的公爵兰: 1982年,挪威探险家威廉姆斯在结束了南洋裂谷带的探险后,记者曾问他有何感想,他说,我始终有两大遗憾:一是为世人遗憾,地球上有那么多瑰丽的景色,世人竟不得一睹;二是为景色遗憾,它们那么壮观美丽,而不为世人所知。1991年,他来到新西兰的斯奈尔斯岛,这次旅行彻底改变了他的这种心态。斯奈尔斯岛是新西兰南部的一个小岛,终年人迹罕至。威廉姆斯跳上这座小岛,发现这里竟生长着成片的公爵兰。这种兰花,花姿奇秀、香味馥郁,在欧洲被列为群芳之冠。看到这些兰花,他想,如此珍稀的花卉如果在欧洲早就被拿去装点总统套房了,可是在这儿它们却寂寞地生长着,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都无人知晓。正当惋惜之情再一次从心底升起时,不经意间,他发现一个小山崖上有一窝野蜂,它们正忙碌着,把兰花上的花粉和蜜带回蜂房。威廉姆斯看着眼前这一切,多年的迷惑一下子便解开了。他在当天的旅行日记中这样写道:这一片公爵兰,有这一窝野蜂不就够了吗?世界上奇绝的景色,有一两个探险家走近过目睹过,不也就值了吗?适用主题:①还自然以宁静 ②人类与自然素材解读:身处物欲社会,我们究竟靠什么才能立世?究竟怎样对待自然?荒岛上的公爵兰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应该让自然有着属于它们自己的宁静。作为人类的我们,不要过分打扰它们。4、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沙尘暴:1934年5月12日,美国发生了地球上最严重的一次沙尘暴。这次沙尘暴起自美国西部平原,一股强风暴迅速掠过西部广阔的土地,将千顷农田的沃土卷起,并以每小时60~100千米的速度,咆哮着由西向东横扫了整个美国国土。这次沙尘暴连刮3天,将美国西部的表土层平均刮走了5~13厘米,毁掉耕地4500多万亩,造成西部平原的水井、溪流干涸,农作物枯萎,牛羊大批死亡。在历史上,北美大陆到处森林茂密,水草丰美,野生动植物十分丰富。随着美国的西部大开发,大片森林、草原被毁,美国人几乎砍光了从大西洋畔一直到大平原区的无际森林,使土地*露,失去植被保护,种下了祸根。发散思维:①可持续发展 ②过度与适度 ③人与自然素材解读:美国以前森林茂密,动植物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之后,高度的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惊喜和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1934年美国发生的地球上最严重的一次沙尘暴,完全揭示了过度开发的弊端。
5、塞罕坝,中国的生态“奇迹岭”
五十多年前,塞罕坝是一片寸草不生、飞鸟不栖的荒漠,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年轻人毅然来到黄沙漫天、草木难生的塞罕坝。
半个多世纪里,前仆后继的三代塞罕坝人只做了一件事——种树。
代林场创业者斗天寒、喝雪水,目睹了自己种植的树木不到8%的成活率。
他们用了20年造林96万亩,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拔地而起。第二代、第三代塞罕坝人无畏风霜雪雨、天寒地冻、酷暑难耐,把林子当生命一样看待。如今,第一代塞罕坝人都已至暮年,有些已经离世,但他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却跨越时空,薪火相传。
如今的塞罕坝已是郁郁葱葱的林海,守卫着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三代人耕耘,沙地变林海,荒原成绿洲!不仅造就了中国高寒沙地生态建设的奇迹,也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塞罕坝林场通过三代建设者高原接力,创造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彰显了“塞罕坝精神”,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6、中国用60年把沙漠变绿洲:毛乌素沙漠即将被消灭
“毛乌素”在蒙古语言里面的意思是“坏水”,也就是不生长植物的地方。我们国家从1959年开始就对这一片沙漠进行治理,经过了60年的治理之后,毛乌素沙漠这片曾经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绿色王国。改革创新并非一味求异追新,有时也需要适度的校正和回归。“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两句口号便彰显出改革开放的中国从追求经济高速发展到更注重环境保护的理性回归。
王有德的老家在宁夏灵武马家滩,毛乌素沙漠的东南边3缘。
在人与自然的抗争中,王有德带领职工以“宁肯掉下十斤肉、不让生态落了后”的拼劲,营造防风固沙林60万亩,控制流沙近百万亩,筑起了一道东西长47公里、南北宽38公里的绿色屏障,有效阻止了毛乌素沙漠南移和西扩,实现了人进沙退的伟大壮举。
优秀开头、论证和结尾优秀论证必须要承认(过渡),今天生态环境保护的许多矛盾,往上追溯都是经济发展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从前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过多依赖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模式。于是就有一种声音认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天然矛盾。毋庸讳言(不用隐晦,直接说),如果将目光局限在眼前,局限在这3000亿元,舍弗勒等企业势必会付出相应代价;但如果放眼未来,将3000亿元的产值放大到3万亿、30万亿,就会发现环境保护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业。反过来说,对舍弗勒而言,如今的焦头烂额,何尝不是在为过去的生态欠债补偿,为未来的生态潜力投资?(借鉴句式:毋庸讳言,如果XXX,势必付出相应代价;反过来说,如今的...何尝不是...)优秀结尾“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宝藏。”社会发展不断进步,包装垃圾期待“绿色转身”,成为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的新产品。过去几年,快递封装用品“国标”的修订起草工作基本完成,电子运单占比大幅提升,胶带、塑料袋使用量明显减少,末端回收体系建设初见成效。行百里者半九十(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值得记忆),清除过度包装的白色垃圾,还需要各方协同发力,久久为功。
标题和框架举例
建设生态文明要多予少取法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基。心态往往决定着生态。
▍ 来源:综合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