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魏晓明,1946年生于山东,1964年来到内蒙古加入建设兵团队伍担任事务管理工作,后调动三分场担任小学老师。任班主任期间,曾连获全团班级考试第一名成绩。爱好广泛,喜欢吹拉弹唱、摄影、收藏、雕刻。在石头老师的指导下辞教从事摄影工作,退休后闲暇之余做些木雕,最常去的就是古玩市场。
民间故事“还是行善好!”
魏晓明
这是个小时候母亲讲给我讲的民间故事。
有个村庄背靠山,村前有条河。山村虽然秀丽,但是出外办事、耕种操作都要蹚水过河,极不方便。但是年复一年。祖祖辈辈就是这样。
有一天,这个村子来了个乞丐,自己扎了个草棚在这住下了。每天要饭吃饱后,就上山背石头放到村前的河边上。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积月累,终于一座桥的石料备齐。村民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一个要饭的能用几年辛苦为我们备料,我们有什理由不建桥?!
为了出入方便,大家自发组成建桥队伍。乞丐不用说也在其中。于是,锤子、凿子,叮叮当当,昼夜不停轮班干。有一天,突然一块飞石飞进乞丐的左眼,一只眼睛瞎了。村民十分过意不去。村民齐心为乞丐捐吃的,不再让他要饭。眼还没好的乞丐又和村民干了起来。桥快修完的时候,石子又崩瞎了乞丐的另一只眼睛,双眼什么也看不见了。村民们心里都不好受,可又没法子,唯一就是把桥修好作为对乞丐的回报吧。
桥终于修好了。乞丐摸着来到桥上。他左摸摸,右摸摸,想知道桥建成什么样子。就在这时候,西北来了一片乌云,雷雨交加。突然一声震耳雷声击中乞丐,乞丐就跪在路边,像钉在桥上一样,谁也拉不起来。
一天,一位朝廷官员刘大人私访时路过这里。他见桥上一人长跪不起,便问他有何怨屈。多次问他也不见回答,于是令士兵拉来前问。众士兵拉也不起来。最后知道是一死人跪在那里。刘大人心中存疑,就问村民是咋回事情,村民就把前因后果说了一遍。刘大人思索片刻,提笔在乞丐左手上写了“行善不如行恶好”一行字,接着又在乞丐右手上写了“修桥补路活该死”一行字,便下令打道回京。
花分两朵,各表一支。再说京城正宫娘娘,这时她生了一太子,太子左手生下就有一行字“行善不如行恶好”,右手有一行字是“修桥补路活该死”。皇上一看就懵了,就招集大臣把太子手上的字说给大臣们听,并问大臣到底行善好,还是行恶好?大臣们有说行善好,有说行恶好,众说纷纭。这时刘大人私访正好回到朝中。皇帝问刘大人说:“刘爱卿,你说行善好还是行恶好”?刘大回答说:“行善不如行恶好,修桥补路活该死”!此语一出,立刻惊呆全满朝文武官员,朝堂一时鸦雀无声,一个个呆若木鸡。还是皇帝老儿先清醒过来,急问:“刘爱卿如何如此说?” 刘大人就把在回来的路上遇到乞丐的事如此这般描述了一遍。
皇帝和大臣们听后如梦初醒:这是善心的乞丐转世皇太子了!满朝文武这时异口同声的说:“还是行善好,行善好!”
作品链接
魏晓明‖二十一级浮屠
编辑:孙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