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不可能
用耳机听着电子书,妻子半躺在病床上看电视,不时发出惊讶声,另一张床上的病人也发出一阵阵惊讶的赞叹。见此我便摘下耳机,也跟着听起电视声来。原来电视上放着一档名叫《挑战不可能》的综艺节目,一个个挑战者,以自己的特长,挑战自己的极限。挑战者克服万难,一次又一次加大挑战难度,完成一次次不可能的任务。
在所有的挑战者中,我最佩服的是盲人陈燕,她通过声波的传送和反射来分辨物体的形状和方位。她的身世更让我吃惊,在她五个月的时候,家人发现她的眼睛看不见,四处求医无效,父母放弃了她,姥姥成为她惟一的依靠。为了让她学会独立生活,五岁时老人就鼓励她一个人去公园、买东西、坐公车,尽管不断摔倒,但她还是一次次勇敢地站起来,姥姥在她后面一跟就是18年。我听到这心里酸酸的,也让我联想到自己在不幸的命运中所付出的艰辛。
认真听完这个节目,心中颇有感慨,人类的发展就是不断否定“不可能”,思想上获得更大解放的过程,而真正推动人类进步的,正是那些奋力冲破常规思维的束缚,勇敢挑战“不可能”的人!
回想起刚失明的那几年,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废人,不是坐着,就是躺在床上,从不出门,什么都不去做,总认为自己做不好。有一次,我坐在火炉旁烤火,火炉上的水正好烧开,而母亲又刚好不在。想到母亲为了这个家和我付出那么多,我再也不能这样活下去。于是,我摸着烧开的水壶,小心翼翼地将水壶提下来。然后,我摸着找到暖水瓶,很是小心地将开水往瓶嘴灌,尽管洒了一地,但还是灌进去了大半瓶。经过多次练习,我终于不再把开水洒在瓶外。在开始的时候,也担心自己做不好,但通过这件事我知道自己只是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只要敢于挑战,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下,我鼓足勇气走出家门,踏上求生之路,克服一个个困难,挑战自我,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记得第一次带妻子回老家,家人很高兴,街坊们更是感到不可思议,一个盲人能娶一个这么漂亮的健全女人。我在鲁迅文集中看到过这么一句话“在绝望中奋起,比在希望中崛起显得更猛烈”,我想人生只要勇敢地活下去,就不要怀疑幸福有多遥远。
妻子这次住院本来是想让母亲过来照顾,但考虑老人的身体也不大好,再加上母亲要照顾弟弟的两个小孩只好作罢。在住院之前,妻子买好所需要的东西,并且打听到,医院对面的餐馆有送餐服务,只要解决了吃饭的问题,照顾妻子那就好办了。住进医院后,顺利取出左膝关节的钢板。从手术室回到病房不到两个小时,麻醉过后就是伤口的疼痛,妻子开始呻吟。护士过来问询是否需要止痛棒,妻子摇摇手,紧紧攥住我的手忍了六个小时,硬是挺了过来。同病房的病人都用过止痛棒或是注射止痛液,妻子咬紧牙关又何尝不是一种挑战呢!
在妻子刚住进病房时,同病房的病人和陪护者见我是一个盲人,都感到很惊讶,惊讶的是一个盲人怎么能照顾好一个不能下床的病人呢?在妻子的指引下,我首先找到卫生间,然后定向行走。手术后,她不能下床,我给妻子打水洗脸、刷牙、用便盆倒大小便……在他们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都被我一一克服,也算是把妻子照顾得井井有条。
思绪从过往回到现实,听完节目,不仅被那些挑战者的毅力折服,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思考,对自我命运的认识。在整个人类社会中,个人的力量显得那么渺小,正是这些渺小力量的聚集,才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如果说生命是一场宿命的缘,那么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就是生命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自我奋斗,自我挑战。社会要发展,人类要进步,挑战困难,挑战不可能,是实现自我价值,更是人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作者简介:
马景华:笔名河边草
出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
职业:中医按摩师
电话:13886539120
个人文学说明:
中国盲人文学联谊会会员,从小就喜欢文学,是一位后天失明的盲人,自从学会操作电脑后,2009年开始写作,至今有十多篇文章发表在国家一级残疾人刊物上,也有很多文章被多家网站发表转载。
陆水湖畔投稿须知
1、作品体裁不限,请随作品附上本人生活照片、作者简介、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