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远山正瑛

来源:连笔字网 2024-01-30 04:02:04 作者:连笔君

“如果中国的沙漠不变绿,我就从日本最高的楼上跳下来。”一位84岁的日本老人,不顾家人劝阻,毅然来到中国治理沙患,这一待就是14年……
1935年,远山正瑛被日本政府派往中国留学,主要研究农业和植被领域。自幼热爱中国儒家经典的远山正瑛,此次能来中国学习,让他兴奋不已。
到了中国后,他花了2年多的时间,走遍了中国的西北地区和黄河两岸。黄河两岸严重水土流失,西北赤地千里黄沙蔽日的景象,让他萌生了,要将这里的沙漠变成绿洲的宏愿。
于是,远山正瑛打算在中国内蒙古一处腹地,进行沙漠治理的实验。可是还没等他大展拳脚,1937年,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中断了他的梦想,也让他目睹了日本对中国百姓犯下的罪恶。
战争开始了,他不得不暂时返回日本。但是“在中国进行沙漠绿化治理”的这个梦想,一直深埋于他的心底,等待着有朝一日,能破土发芽,开花结果。
结果,这一等待,就是四十余载。
1972年,中日正式恢复邦交。这让已花甲之年的远山正瑛,看到了希望。因为他从来没有忘记到中国进行沙化治理的梦想。
而此时的远山正瑛,在日本甚至国际上都赫赫有名,他是著名的沙漠治理专家,被称为“沙漠之父”。
1980年,已经古稀之年的远山正瑛,终于冲破日本国内重重阻挠,来到了中国,成立了“中国沙漠绿化实践协会”,开始在腾格里沙漠进行各种沙地改良的实验。因为只有改良了土壤,后续才有可能大片植树。
土壤改良试验成功后,1991年,远山正瑛再次来到自己最初和中国沙漠缘起的地方——“恩格贝”。这一年,他已经84岁了。
恩格贝,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市域内。当时,这个有着“吉祥”寓意的地方,却是狂风暴沙、寸草不生,几乎见不到任何生命的迹象。国际专家们都认为这块地方早应该被人类放弃了,它已经成了“地球的癌症”,无药可医了。
而远山正瑛偏不信这个邪!他和许多志同道合的治沙伙伴们约定:“不治住沙,他们就坚决不离开恩格贝。”
可是,治沙的困难程度,超乎人们的想象。恩格贝的风,有多大,几乎能把人刮上天。而且由于这里常年缺水,他们最初治沙的几年里,栽植的树苗的成活率连20%都不到。
尝试过很多方法都无效后,远山正瑛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和工人们一起,挖80厘米的深坑、用柳条固定住树根下面的沙子、人工提水浇灌,来种树固沙。
为了治沙,远山正瑛在恩格贝沙漠中,每天工作10个小时,这一待就是14年。要知道普通老人在这个年龄中,已经是含饴弄孙,安享晚年生活了。
而此时,90多岁的远山正瑛,为了给恩格贝治沙筹款,回国变卖了自己的祖产,并且奔赴在日本各地进行巡回演讲:他认为中国对日本是有大恩的。日本应该为自己曾经犯下的罪恶赎罪。
不仅如此,他还在日本国内,发起了“恩格贝百万植树”活动,号召大家“每周省下一顿午饭钱”,来支援沙漠的绿化工程。
他先后动员了近万名日本人,自费参加了沙漠的义务植树。1995年,恩格贝成功种植白杨100万株,到了2001年为300万株……。在恩格贝,远山正瑛带领人们,总共治理了沙漠10万余亩,而在这10万亩沙漠中,植被覆盖率从过去的5%提高到了90%。
越来越多的人,听说了这个老人的故事,从世界各地慕名来到恩格贝,共同参与治沙行动。
14年的寒来暑往,无数人的辛劳血汗,让恩格贝,这个从之前寸草不生的沙漠,摇身变成了现在著名的旅游胜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也从过去无药可医的“地球癌症”,成为世界上唯一被人为治好的沙漠的“中国样本”。
今天的恩格贝,白杨挺直、绿树清风、长河落日,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来此观光。
1998年,中国将“友谊奖”颁发给了远山正瑛先生;2003年,96岁的远山正瑛,被授予有着“亚洲诺贝尔奖”之称的“拉蒙·麦格赛赛奖”。
2004年2月,97岁的远山正瑛与世长辞,他的一半骨灰被撒在恩格贝的土地上。在恩格贝的一处广场上,至今耸立着一座雕像,上面刻着“远山正瑛”的名字。
这个世界上,有着一群否认历史的人。同样,也有着一群坚持着自己价值观的人,他们选择正视历史,用自己的微弱力量来回馈和感恩这个世界。
愿这个世界上多一些像远山先生这样的人!

上一篇:外地牌照小车上海验车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