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示例
两小儿辩日 学奕
两小儿辩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汝、盘、盂,沧沧凉凉、探汤。
2.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读懂句子。
4.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多角度谈谈对课文的理解。
5.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3.理解文意。
【教学难点】
1.理解文意。能根据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
2.学习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学习历史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大学问家──孔子,他博学多闻,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但现在有这么一个问题,连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都无法判断解决,这是个什么样的问题呢?现在我就带大家到《列子·汤问》中去看看孔子是如何被难倒的。教师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
二、整体感知
1.解题:
师:初读题目能获悉什么信息?
师:两个小孩在争论关于太阳的什么问题?
2.大家课前初看课文,感觉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解决?
困难:难读,有些词语难理解。
解决方法:多读,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结合注释读明白;理解大意读通顺。
3.教师范读,扫清生字障碍,读通读顺课文。
4.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读课文。
5.在理解的基础上试着复述课文。
三、解析课文
1.学习第一段,由学生说出整句话的含义,重点让学生理解“游”字。
2.让学生区分两小儿,由此引出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学习第二小节。
⑴从“也”字入手,指导学生朗读。
⑵学生释意,老师随机板书。
3.小结,让学生明白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就是太阳的远和近。
4.合作学习三、四小节:
⑴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圈划出两小儿辩论太阳远近各自的理由。
⑵小组间练习朗读,采用你读他译,他读你译的方式(师生进行评价)
⑶重点学习“探汤”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古今两义,课件出示“孟”和“盖”的图片,并指导“孟”的书写,理解句意后指导朗读。
⑷ 课件出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两句话。让学生找出两句类同之处,(从句式上,内容上)指导学生读出反问,自信的语气,并小结出两小儿各自的理由(远小近大,近热远凉)师板书让学生达成背诵的效果。
5.学习最后一小节:
⑴这时候两小孩子问孔子, 孔先生,你说我们两个到底谁说的对呀?孔子能判断吗?能决断吗?古文怎么说?
⑵解释“熟为汝多知乎?”孰是什么?为是什么?汝是什么?多知又是什么?连起来就是?
⑶学生试背这两句话,并提出两小儿说这句话时态度怎么样?
四、研读课文,读后明理
1.让学生重点理解两小儿对孔子的态度:
⑴教师提供资料让学生明白太阳离我们远近的有关科学知识,并让学生当堂概括。
⑵学生提供孔子的资料,老师对孔子进行评价。
⑶师生互动后课件出示孔子说过的话,让学生懂得孔子回答不出其实就体现了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学习态度。
⑷让学生理解两小儿对孔子的笑,是在笑什么?并指导朗读。
2.拓展延伸,让学生书写感想,学习孔子实事求是和两小儿善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
五、交流学法,诵读全文
师:同学们我们初读古文收获就如此之大,从这篇古文中,让我们认识到学古文其实要做到的就是“反反复复读课文,联系注释讲文意,讨论交流明道理”
1.分角色朗读:旁白、小儿甲、小儿乙
2.全班在音乐的伴奏下诵读全文,结束课文。
六、课后拓展
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说些什么呢?请大家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编写《新两小儿辩日》,并且尝试表演。
注:
◆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人小组合作练习创造性表演。
◆组织交流,一小组表演,其他同学做评委,评出表现优秀的同学,教师给予适当奖励。
习题精选
一、我能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字词。
hóng hú jiáo huì xué yì pán yú
( ) ( ) ( ) ( )
cāng liáng tàn tāng zhuān xīn zhì zhì biàn lùn
( ) ( ) ( ) ( )
二、我是火眼金睛,我能辨字组词。
惟( ) 援( ) 激( )
谁( ) 缓( ) 缴( )
决( ) 熟( ) 探( )
诀( ) 孰( ) 深( )
三、我能给下面的独体字加上偏旁组成其他的生字,我还能用它们组词。
鸟_____( ) _____( )
具_____( ) _____( )
每_____( ) _____( )
斤_____( ) _____( )
四、我是小小翻译家,我能解释红色的字词。
1.奕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通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诲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弗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我理解了课文,下面的问题我都会回答。
1.奕秋擅长下棋吗?用文中原话回答。
2.文中两个跟奕秋学下棋的人,表现有什么不同?
3.《学奕》一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你觉得《两小儿辩日》这则故事表现出孔子具有怎样的品质?请说明理由。
5.从《两小儿辩日》中你体会到两个小孩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六、我来快乐地阅读,然后回答问题。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ǜ)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是吾剑之所从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鸿鹄 教诲 学奕 盘盂 沧凉 探汤 专心致志 辩论
二、
惟一 求援 激动 决定 熟识 探究
谁的 缓慢 缴费 口诀 孰能 深度
三、
鹄(鸿鹄)惧(惧怕)诲(教诲)听(听话)
鸭(鸭子)俱(俱学)海(大海)折(折断)
四、
1.全国 的 善于、擅长
2.让 教导 其中
3.他,指前一个人 一起 不一样
五、
1.奕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学习,另一个人三心二意。
3.学习必须要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决不可三心二意。
4.孔子具有谦虚的品质。
5.敢于对问题思考、辩论。
六、.
1◆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
◆想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2.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是会变化的人。
扩展资料
《两小儿辩日》扩写
郑人买履
了解孔子
亲爱的同学们,有一个同学学完了这篇课文后,自己又拿起笔杆子进行了扩写。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两小儿辩日》扩写
春秋战国时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去东方邻国游学,宣传儒家学说。一天,他在路上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和蔼地说:“你们为什么吵架,我能帮助你们吗?”两个小孩一见孔子平易近人,就大着胆子说道:“好吧。”一个梳着羊角辫的女孩抢先说道:“我们在为太阳的事争论呢。我觉得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近,中午离我们远。”
另一个留铁蛋头的男孩马上反驳,他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远,中午的时候却近了。
孔子听了一头雾水,便说:“那你们俩各自讲讲理由吧。”
女孩子理直气壮地发言:“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大得像个车盖,到了中午,却只有盘子那么小了。这难道不是因为近大远小的缘故吗?”
没等她说完,男孩迫不及待地说:“不对不对,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阴凉,到了中午就变得很热了,近热远凉的理论你应该懂吧?”
孔子懵了,一时半会儿也分不出谁对谁错,便说道:“你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也分不出呀!”
这时,两个小孩笑着讽刺道:“谁说你的知识很丰富呢?”
孔子听了并不生气,而是语重心长地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两个小孩听了肃然起敬:“真不愧是大名鼎鼎的孔圣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