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狐 - 动物火狐又叫红狐、赤狐等,细长的身体,尖尖的嘴巴,大大的耳朵,短小的四肢,身后还拖着一条长长的大尾巴。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大陆,还被引入到澳大利亚等地。基本信息中文学名火狐拉丁学名Vulpes vulpes二名法脊索动物门门脊索动物门分布区域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大陆目录1百科名片2外形特征3栖息环境4生活习性5分布范围6繁殖方式1 百科名片2 外形特征3 栖息环境4 生活习性5 分布范围6 繁殖方式回到顶部意见反馈百科名片折叠编辑本段火狐又叫红狐、赤狐等,细长的身体,尖尖的嘴巴,大大的耳朵,短小的四肢,身后还拖着一条长长的大尾巴。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大陆,还被引入到澳大利亚等地。外形特征折叠编辑本段火狐体长75厘米左右,体重4.2-7千克,尾长20-40厘米。腹部为白色,腿和耳尖是黑色的,其他的都呈红色。雄性略微大一些。它的体长为50—90厘米,尾长30—60厘米,体重5—10千克,最大的可达15kg。雌兽体形比雄兽略小。身体背部的毛色多种多样,但典型的毛色是赤褐色,不过也稍有差异,赤色毛较多的,俗称为火狐,灰黄色毛较多的。头部一般为灰棕色,耳朵的背面为黑色或黑棕色,唇部、下颏至前胸部为暗白色,体侧略带黄色,腹部为白色或黄色,四肢的颜色比背部略深,外侧具有宽窄不等的黑褐色纹,尾毛蓬松,尾尖为白色。火狐火狐是体型最大、最常见的狐狸,体长约80厘米,体重4000~6500克;体型细长,吻尖,耳大,尾长略超过体长之半;足掌生有浓密短毛;具尾腺,能施放奇特臭味,称“狐臊”;乳头4对;毛色因季节和地区不同而有较大变异,一般背面棕灰或棕红色,腹部白色或黄白色,尾尖白色,耳背面黑色或黑褐色,四肢外侧黑色条纹延伸至足面。红狐的皮用于制裘,亦做皮帽、衣领和装饰用。栖息环境折叠编辑本段栖息于森林、灌丛、草原、荒漠、丘陵、山地、苔原等多种环境中,有时也生存于城市近郊。它喜欢居住在土穴、树洞或岩石缝中,有时也占据兔、獾等动物的巢穴,冬季洞口有水气冒出,并有明显的结霜,以及散乱的足迹,尿迹和粪便等,夏季洞口周围有挖出的新土,上面有明显的足迹,还有非常浓烈的狐臊气味。但它的住处常不固定,而且除了繁殖期和育仔期间外,一般都是独自栖息。通常夜里出来活动,白天隐蔽在洞中睡觉,长长的尾巴有防潮、保暖的作用,但在荒僻的地方,有时白天也会出来寻找食物。它的腿脚虽然较短,爪子却很锐利,跑得也很快,追击猎物时速度可达每小时50多公里,而且善于游泳和爬树。生活习性折叠编辑本段火狐的适应能力很强,从高山到平原,从森林到草原,甚至沙漠、人类的城镇聚落都是他们的栖息地。很少自己挖洞。以鼠类、鸟类、昆虫、蠕虫和水果为食。每年初春交配,妊娠期50-60天,5月产崽,性成熟半年。尽管赤狐只能活14年,但这在犬科动物中已经是长寿的了。雄性红狐是一个非常警觉的父亲,它们经常陪幼崽一起玩耍,并独自一人承担寻找食物、养活家人的任务。小狐狸出生3个月后,父亲的养育任务结束,年轻小狐狸开始自己寻找食物。然而父亲不会眼睁睁看着它们挨饿,它会把食物藏在小狐狸附近,教它们如何发现食物。[1]分布范围折叠编辑本段赤狐是狐狸当中分布最广的。分布于整个北半球,包含欧洲、北美洲、亚洲草原以及北非地区。是食肉目中分布最广者。冰岛、北极岛屿、西伯利亚部份地区及极端沙漠地区没有分布。欧洲亚种在1850年代引入澳大利亚,其它引入地区包含福克兰群岛与马恩岛等地。繁殖方式折叠编辑本段赤狐在每年的12—2月发情、交配,生活在北方地区的要推迟1—2个月繁殖,此时雄兽之间会发生争偶的激烈争斗。求偶期间,雄兽和雌兽通过尿液中散发出的类似麝香一样的气味互相吸引,受到雌兽引诱的雄兽会发出古怪而又可怕的尖叫声,进行一种复杂的求婚方式。雄兽不仅参与抚育后代,而且在火狐雌兽产仔之前便开始修整洞穴备用,外出帮助觅食等。雌兽的怀孕期约为2—3个月,于3—4月间产仔于土穴或树洞里,每胎多为5—6仔,最多可达13仔,幼仔出生的时候,雄兽总是呆在雌兽的旁边。初生的幼仔皮毛又黑又短,软弱无力,体重约为60—90克,出生后14—18天才睁开眼睛,在这段时间里,雌兽精心地抚养和照顾它们,从不离开,食物则由雄兽供给,整个哺乳期约为45天。幼仔喜欢在洞口晒太阳,生长的速度很快,1月龄左右体重就达到1千克,可以出洞活动,雄兽此时更加忙碌,不仅要给雌兽而且也要给长得很快的幼仔提供食物,如果这时雌兽不幸死亡,雄兽就要独自承担起养育后代的任务。半年以后,长大的幼仔便离开雌兽,开始独立生活,9—10个月就能达到性成熟,寿命为12—14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