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张旭坤

来源:连笔字网 2024-01-29 09:09:53 作者:连笔君

走进新寮古村 探访院士故居

新寮古村落

岐山小学六年 林子玄

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们来到玉湖新寮古村落采风,古村依山傍水,美丽如画,这里的一树一井一名人,更是令我印象深刻。

古村·古树

那棵古树,是柿子树,它在古巷的一角,站成了百年老树。无论是开花结果,还是落花落叶,它总是默默地站在那个角落。春天,树上的花朵发出淡淡的清香,让路过的人闻花香,赏美景;夏天,天气闷热,人们就在大树下乘凉;秋天,甜甜的柿子让人们喜上眉梢;冬天,寒风一吹,柿子树上金黄的叶子如蝴蝶般纷纷落下,让这一古巷成了黄金之路。如今,它依然默默立于古巷边,犹如一 位尽职的卫士在守护这一方土地的安宁。

古村·古井

这口古井,叫做明清井,它建于新寮创建村子时。1927年汾水战役时,本乡村民热心送古井水到临时医院,彭湃饮后,称赞不已。这个井虽经过了无数雨水的冲洗,但是它依然如故。我看了看井里,只见井上布满了青苔,但水却是清澈见底。打了一桶水,抱着桶喝了一口,呀!真甜!真凉!真解渴!古井水,滋润了我的喉咙,滋润了我的心田,滋润了所有经过这里的人们!

古村·名人

在这个美丽如画的地方,出了个家喻户晓的人——黄旭华院士。他1926年3月12日出生,少年时期都在这里度过,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造船系。他的大半生是在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度过,在那里,他潜心研制核潜艇,在他的带领下,长征1号和长征2号核潜艇最终取得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第5个能够制造核潜艇的国家,并让世界对中国、中国人刮目相看。他连获了“全国先进工作者”、“十大海洋人物”、“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中国的脊梁”的称号,奖牌、奖杯无数。但是,他视名利为粪土,一如既往默默地为中国、为人民、为科学服务。他曾经说过:“祖国需要我冲锋陷阵的时候,我就一次性流干我的血;当祖国需要我一滴一滴地流血,我就一滴滴地滴!”这是多么伟大的人物啊!

今天的新寮古村一游,让我受益无穷。我爱这里的一树一井一名人,爱它悠久的历史,爱它古朴的风格,更爱黄旭华院士,是他,让我明白了:坚持不懈是可以让一个人取得成功的。

新寮村采风

汕头金珠小学三年级 翁子涵

今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到新寮村采风。

到了村前,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座小亭子。这亭子跟其他亭子最大的不同是,它竟然有一面墙。

在亭子休息一会后,我们就上了分柑桥。听说,分柑桥是进新寮村的必经之路。上了桥,又走了一段路后,我们看到了一棵高大的树。我问老师:“老师,这是什么树?”老师回答道:“这棵是古柿树。高大约10米,胸高直径达63厘米。是深根性树种,又是阳性树种。”

接着,我们来到了历经400多年而不坏的古石路。古石路的石头凹凸不平,野草从石头缝中钻出来,让古石路充满了古朴宁静的气息。老师告诉我们:“这条路叫仕途大道,不能从上往下走,只能从下往上走。因为,从上往下走就会学习越来越退步,从下往上走就会学习越来越进步。”

走过仕途大道,我们来到了三举人练功房。老师向我们介绍:“三举人练功房是纪念从前的一对兄弟——黄国祥和黄袭祥。当时,新寮村很久没有人考中举人了,所以,黄家兄弟俩决心要为村子争光。说干就干,他们找了个练功房,开始练功。后来,他们练了一身本领,最后考中了举人。”三举人练功房里有一张举人石床,据说是举人练功时常卧的地方,在上面休息可以和畅气血、疏通经络、培真气、增强功力呢!

离开练功房,我们看到了一口明清时期的古井。这口古井距今已有443年,井口是正方形的,井边有一只栓着一条绳子的铁桶,绳子的另一头固定在井沿上。井水清澈得能看到水底,也像一面镜子,站在井边,我照见了我自己。这时一个哥哥提起水桶扔进井里,手中的绳子一扯,桶里就装满了水,然后提上来给大家洗手。我们看着觉得很容易,于是都争先恐后地试着从井里打水,可没想到这打水看着容易做着难,这水桶和绳子在我们手中竟然不听使唤起来,不管我们怎么甩怎么扯,始终打不上水来。虽然如此,我们仍然玩得很开心。

最后,我们来到黄旭华爷爷的故居。大厅展示着有关黄旭华爷爷的各种资料,正中放着一艘他设计的核潜艇模型。看了橱窗里的资料介绍,我才知道黄旭华爷爷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且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他会写诗、弹扬琴、拉小提琴,还会跳舞……这位爷爷真的很了不起!随后我们又参观了故居的其它角落,如卧室、农具房、家具房,等等。

我们吃完传说中的“举人练功餐”后,便结束了这次采风活动。

古村里的古井

六年级 林键昊

早上,我们去玉湖镇的新寮村采风,那里的景点很多:有分柑桥、旗杆夹、仕途大道、三举人公厅等。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口古井。

上午十点左右,我们一群人沿着古村小巷走向古井,前面的人看到古井就迫不及待地冲了过去,我也跟随大家过去,我们在那里玩了很久,还作了笔记。

井栏上的石头已被磨得光滑,还长着零星的青苔,井水清澈见底,井壁上的石头也长着青苔,毛茸茸的,就像水里长着青青草原一样,很美丽。我们在那里打井水,其中有一位同学,他的手一抖,井桶里面就装满水了。我看着他们打水,觉得很有趣,也跟大家一起学习如何用井桶从井里打水。第一次没有成功,我就虚心向刚才那位同学请教,第二次终于成功了,打上了满满的一小桶水,井水清清的,凉凉的,喝起来有一丝丝的甜味,舒服极了。

其间,走来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也会打水。他是新寮村的人,知道很多新寮村的历史,他把古井的历史给我们讲了一遍:古井,水质甘甜清澈,终年汲水也不干,有失声者饮此井水,声音即可恢复,相传每逢乡里酬神演大戏,戏子们都会来此争饮古井之水,村里还有流传有“戏子偷水”的故事。古井的水在1927年汾水战役时,曾被送到临时医院给受伤的战士食用,也被称为救命之源。

古井,是古村里很有名气的景点,几百年来,它静静地守候在新寮村,养育了这一方人。

走进古村落

六年级 辛思远

我们一群人沿着仕途大道边走边参观,走着走着,眼前出现了一口古井,这口古井是新寮村创寨时挖的第一口井,比起村里别的井,它是最古老的。

古井名为明清古井,外形呈正方形,井约6~7米深,井水清澈见底,井的内壁是由一块块石头砌成的,石缝上长满了青苔,井台、井栏的石头的棱角都磨平了,可见这口井的古老。

井的旁边是一条小溪,几朵白荷花在溪面上荡漾着。

关于这口古井,有许多的故事和传说,我印象较深的是:唱潮剧的戏子,经常到这里偷喝井水,据说,喝了那里的水,声音就会洪亮起来,于是,就有了“戏子偷水”的故事。

离开了古井,我们沿着仕途大道,一路观赏。不一会儿,就到了一座写着“汝南世泽”的院子前,这就是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故居。经过旭坤同学的介绍,我知道了黄旭华是于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中国重工集团公司719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等。

我们又参观了黄旭华的卧室,里面仅有一张老式木床,一台收音机和一盏煤油灯,仅此而已,再无他物。

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努力工作,从事于核潜艇研究事业,研制成功了核潜艇和导弹核潜艇。他把他的一生都贡献给了核潜艇,我也要学习他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这是一次别有意义的采风,让我收获很多,古井让我知道了新寮古村有着悠久的历史,黄旭华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做人要心怀祖国,大公无私。

古老的村落

金珠小学三年级 谢斯潼

新寮村是一个古老的村落,它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建于公元1518年。据说,始祖心镜黄公来到此地,发现这儿群山环抱,山清水秀,聚气藏风,便决心在这里建厅筑堂、开山造田,繁衍生息,于是便有了今天的新寮古村。

我们带着寻找一口井、一棵树、一座桥、一个人与一条路的好奇心走进了新寮村。

刚跨进村子,我们就看见了一座桥。那座桥长还不到十米,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桥洞,横跨在河面上。石头上长满了青苔,滑得很哟。我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我们要找的“一座桥”——分柑桥。分柑桥,是通往新寮村的必经之路哟!

过了桥,拐了一个弯,就走进了一条小巷子。在小巷子的入口,有一棵参天古树,这就是我们要找的“一棵树”——古柿树!它已经大约有120岁了,身高约10-14米,喜欢生长在有充足的阳光和很好的中性土,花期5-6个月,果期6-10个月,100年以上它就不再结果了。古柿树的叶子又茂密,又碧绿,坐在树下,阴凉得很哟。

之后,我们走上“仕途大道”。“仕途大道”有点斜,听说以前这条路是给官员走的。我们只能从下往上走,不能从上往下走。如果你往下走了,就代表你的智慧变少了;如果你往上走,就代表你要步步高升了!

走过“仕途大道”,我们来到“三举人公厅”。这是以前举人练功的地方,房子宽得很,有好几间房间。大堂里有两块石头,是举个练功用的,叫“练功石”。旁边有一张举人石床,举人石床是举人练功时常卧的地方,在上面休息可以和畅气血,培养真气,增强功力!

新寮村还有很多古老的景物,就不一一举例了,如此古老的村落,值得你们逛一逛,亲身体验一下。

美丽的古井

六年级 张旭坤

今天我们来到了揭东区玉湖镇新寮村。这是一个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的潮汕古村落,是“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故乡,也是古揭阳三举人――黄国祥、黄袭祥、黄绍雄的故乡。这里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俗典故也多,而我今天要介绍的是养育了新寮村世世代代村民的那一口古井。

据说,那口古井是新寮村创寨时挖的,井水清澈见底,井檐是正方形的,由于时间久远,井边的石头都被磨平了,石缝间长着青苔。这里的人用古井水做豆干,比用别的水能多做两块。嗓子不好的人喝了古井水,一下子变得声如洪钟,有些唱戏的人唱完戏后经过这里,便要带些井水回去,因此有了“戏子偷水”的故事。在汾水战役中,古井水也成了战士们的救命之水。

大家围在古井旁排队打水,我也想打水,但好几次都没打上来。吃完午饭,爸爸带我到古井学打水,这回我掌握了要领,成功的打上满满一桶水。凉凉的井水,有点清甜。当地的人常用它烧水泡茶,它可是村里人的挚爱。

没想到吧,这么一口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古井,原来有这么多的故事。几百年来,它静静地守在这里,养活了一方水土,养活了一方人,滋润了这个地方的文化。如果没有它,说不定就不会有清代的“三举人”和当今的黄旭华院士。

在新寮村,我们除了参观古井,还参观了黄旭华院士的故居、“三举人”的练功厅,吃了新寮村特有的“三举人练功饭”……

这里山环水绕,古树成荫,流水潺潺,自然环境优美,令人留恋忘返。美丽的新寮村,是一幅山水画,也是一幅水墨画,更像未干的水彩画。我爱这里的古桥、古巷、古树,但最爱的依然是历经时代变迁而风貌依旧的美丽古井。

图文编辑:何桂珠

end

上一篇:闪蒸器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