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我的团长我的团评论

来源:连笔字网 2024-01-28 14:54:51 作者:连笔君

摘要

但理想主义是悲剧性格,并非认真、努力就会有回报。死啦死啦拼命地想做对,却前后两次在南天门上断送了兄弟们的生命。阿译对上司非常忠诚,上司却出卖了他们,他对兄弟们感情深厚,却只能看着他们一个个死去。

阿译活着是为了做对,当他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做都错时,他就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

阿译是学霸,他在“学”的方面是“霸”,又只在“学”的方面是“霸”。对前一点,他胸前的徽章可做证明;对后一点,他战场上的表现可做证明。早期的他像个应届生(也确实是个应届生),有理论基础,有成长空间,但没有经验,没有立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当时的战场上,他纯粹是一个只会拖后腿的废物新兵蛋子,自然会被老兵们瞧不起。

学霸往往有不甘沉沦的自矜和期许。阿译有理想,不肯破灭,这让他在那些苟活的兵渣子们中格格不入,在曾经有理想后来破灭了的烦啦眼中更尤其刺眼。烦啦不喜欢阿译的原因和他不喜欢精锐、不喜欢小书虫的原因一样,既有“过来人”的优越感,又有“失望者”对“希望者”的嫉恨。

与阿译在战场上的无用形成对比的是,他是这帮溃兵中军衔最高的人,这些老兵们不服他,他也没有能力让他们服,他不像电视剧《亮剑》里的赵刚那样有狙击能力,他拥有的只是理想和信念,但在这些庸俗的兵渣子里,这让他显得更加可笑,笑他笑得最卖力的,就是曾经和他一样的烦啦,这让他感到非常失望。

他很孤独,很尴尬,他与这些人完全不同,却只能和他们混在一起。阿译最让人心疼、也最让人佩服的是,尽管他总是在被挤兑、挖苦和嘲笑,但他始终坚持着他的理想。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孤独,但他坚持了下来。

平心而论,他被谩骂也实属活该,作为这伙人中的军官,他拙劣地指挥着他们走进了死地,“德不配位”是客观事实。如果一个军官因自己的愚蠢而害死所有的兵,那他不被骂就没天理了。好在他们没有全军覆没,来了个自称团长的家伙救了他们,并带他们杀鬼子抢装备打胜仗。这对孤独的理想主义者阿译来说,简直是漫漫长夜中见到了一束圣光。

阿译和兵渣子们混在一起,是因为他对他们有感情,“贪点儿依赖,贪一点爱”,但他并不认同他们。他在庭审上说得明明白白,“我死也不要做他们那样的人,我死也要做龙文章那样的人”,在回去的车上他又说,“我一定能做成龙文章那样的人”。

学霸总是上进的,也往往有着班干部和科代表之类的身份,阿译被任命为川军团的副团长兼督导。作为军人,阿译忠于自己“服从命令”的天职,因此尽职尽责地把川军团的情况汇报给唐副师长,于是他也像给老师打小报告的班干部那样受到同学们的排斥,“在其位,负其责”是职务的要求,与此同时“对兄弟们讲义气、不出卖兄弟”又是不成文的规范,阿译长官在炮灰们心中,从此不仅是一个可笑的笨蛋,还有了一重让人鄙视的身份——内奸。

阿译心中是坚定的,在他心中“隐瞒不报”是错的,他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带动渣子们进步,帮他们一起变好。什么是变好?听上级的话,健身保国,这就是阿译心中的变好。他爱他的兄弟们,不愿意看着他们堕落,他带大家打篮球似乎可笑,但他是真心实意地希望大家能一起变好。

他的天真让他没能看透唐基那张和蔼可亲的脸之下的真面目,到奇袭南天门的时候,唐基终于露出了他的本色,这时阿译也让我们看到,他绝不是一个把上级看得比兄弟更重要的人,他把兄弟的事情告诉上级,是因为认为这样对兄弟好,当上级让他放弃山顶上的兄弟“攻击立止”时,他做出的选择是——去和兄弟们在一起,为此不惜阵前抗命!

这个一直被嘲笑挤兑的笨蛋,竟然做到了“不抛弃、不放弃”!

可惜,我们没机会看到阿译奋勇作战的英姿,无法知道他是怎样带着“除去了老弱病残的整个炮灰团”冲破日军防线的。炮灰团的脊梁是死啦死啦和那些老兵,而他们此时全都不在,团长、烦啦、迷龙、不辣、丧门星、蛇屁股、崔勇……就连克虏伯、豆饼、满汉、泥蛋和齐过道(全剧没有一句台词的龙套哥)也不在。阿译手下的,全是坑蒙拐骗来的那些新兵,另外还有个纯属累赘的全民协助。他是怎么做到的?他是什么时候成长起来的?

也许,在我们没看到的时候,在烦啦、迷龙、不辣他们嬉闹的时候,阿译一直在默默地进步,“注意战术动作”是一大笑点,但反过来看,他竟连这种“实践”的机会都认真对待,他一直都非常地认真,一直在努力地做对。

仔细想想,他的一切尴尬,一切可笑,都是因为他太认真、太努力。

但理想主义是悲剧性格,并非认真、努力就会有回报。死啦死啦拼命地想做对,却前后两次在南天门上断送了兄弟们的生命。阿译对上司非常忠诚,上司却出卖了他们,他对兄弟们感情深厚,却只能看着他们一个个死去。

沙盘推演时他说“舍死也要啃下南天门”,仍然是那么可笑的语气,但他是认真的,真的这样去做了,“以残躯之志,立伟业丰功”,炮灰团英勇无比地打到了全军覆没,但……

国民党烂到根子了,他的上司并不可靠;炮灰团打没了,他的感情无所依托;他最崇拜的人开枪自杀了,连团长都看不到出路……一切的理想和坚持都终归虚妄。如此悲凉,如此荒诞。曾经那些嘲笑他的人好像是对的?但那些人已经不见了,猪肉白菜炖粉条子,做不起来了。

他是一个一直在努力做对的人,但最后给自己的评语是“我一直在错”,他宁死都想做对,但他发现自己无论怎样做都错,这是怎样的悲伤和生无可恋?最后,他对脑袋开了一枪,用自己殉葬了心中要做对的理想。

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到死都是。

阿译扮演着演员王往小知识

据说在影视圈他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王一条”,他的镜头很少重拍,常是一条就过。他在戏里唱歌很难听,但现实中却是一个优秀的歌手,还出过自己的专辑《小将》。王往出演过不少角色,其中包括在胡玫导演的电视剧《汉武大帝》中扮演了长胡子的司马迁,一度引发争议。岁月如刀,人们或已遗忘了长胡子的司马迁,也会遗忘演员王往,但这回,《团长》中的“上海兵阿译”却让人记住了。

演员独白:我本人即像(林译),但更孤零。特不喜交流与喧繁,请大家理解。

去过多次剧组,总是把他等同为路人甲,散兵乙,但演员名单里,他和邢佳栋李晨并驾在联合主演的名单中。阿译的难演是让观众在逐渐对他忍无可忍的当下狠狠的捅下观众的心窝子,推进剧集的进展。如 12 集虞啸卿庭审龙文章的戏,阿译在最后的那句“他有罪,如果我三生有幸犯下他的罪行,我宁愿去死。”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王往没有参与铺天盖地的宣传,但之后,他将是一颗冉冉的新星。

上一篇:教育培训机构资质申请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