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名称:小檗别 名:日本小檗拉丁文名:Berberis thunbergii DC.科 属:小檗科Berberidaceae 小檗属综述:小檗科(Berberidaceae)小檗属(Berberis)约500种带刺的常绿或落叶灌木的通称。大多原产於北温带,尤其是在亚洲。俄勒冈葡萄从前归小檗属,现归入十大功劳属(Mahonia)中,现有时仍俗称barberry。小檗属植物木质黄色,花黄色有6瓣,叶柄基部通常有3刺;果红、黄、蓝、紫或黑色,内含一粒至数粒种子。有些种的果实用制果冻。从某些南美和亚洲的小檗中可提取黄染料。美国小檗(B. canadensis)原产北美东部。日本小檗(B. thunbergii)常作树篱,因有猩红色的秋叶和鲜红色久而不落的浆果还可作观赏植物。有些种类具有紫色或黄色的叶,无刺,或具矮小株形,可用于美化环境。另一广泛种植的种豪猪刺(B. julianae)为常绿灌木,浆果蓝黑色。有些地区禁种小檗,因为它们是小麦黑秆锈病病原真菌孢子的宿主。形态特征:落叶小灌木,小枝多红褐色,有沟槽,具短小针刺,刺不分叉,单叶互生,叶片小型,倒卵形或匙形,先端钝,基部急狭,全缘叶,叶表暗绿,光滑无毛,背面灰绿,有白粉,两面叶脉不显,入秋叶色变红,腋生伞形花序或数花簇生(2-12朵),花两性,萼、瓣各6枚,花淡黄色,浆果长椭圆形,长约1厘米,熟时亮红色,具宿存花柱,有种子1-2粒。产地分布:原产日本,现我国南北均有栽培。生态习性:对光照要求不严,喜光也耐荫,喜温凉湿润的气候环境,耐寒性强,也较耐干旱瘠薄,忌积水涝洼,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生长最好,萌芽力强,耐修剪。根、茎、皮可入药。但紫叶、金叶者须栽于阳光充足处,利于叶色美丽。园林用途:叶小圆形,入秋变色,春日黄花,秋季果红,是一个观叶、观花、观果的园林观赏树种,适于在草坪、花坛、假山、池畔用作点缀,并可用作绿篱。繁育栽培:以播种繁育为主,也可扦插繁殖。播种于9~10月采种,秋播或将种子层积至翌年春播。扦插可在春、秋进行,用当年生半木质化枝作插穗,生根容易。苗木移植春秋均可,但北方地区冬季干燥多风,以春植为宜。整形修剪宜在春季萌芽前进行,枝条生长过旺,而影响观赏者,亦应随时修剪。栽培容易,适时施肥、浇水,注意中耕除草和病虫防治。主要品种:1.紫叶小檗(cv.Atropurpurea):叶常年紫红。2.矮紫叶小檗(cv.Atropurpurea Nana):植株低矮不足0.5米,叶片常年紫红。3.金叶小檗(cv.Aurea):叶片常年金黄色。同属常见种:黄芦木(B. amurensis.),又名阿穆尔小檗。为落叶灌木,植株较高,刺常三叉状,叶缘略反卷并有棘毛状细锯齿,叶背网脉明显,下垂总状花序有花10-20朵,花黄色,浆果亮红色,无宿存花柱,耐寒性强,在华北地区可分布至海拔1500米处。小檗美国小檗(Berberis canadensis)【别名】三颗针、狗奶子、酸醋溜、刺刺溜、刺黄连、刺黄柏【来源】为小檗科小檗属植物豪猪刺Berberis julianae Schneid、小黄连刺 B. wilsonae Hemsl.、细叶小檗B. poiretii Schneid.、黄芦木(大叶小檗)B. amurensis Rupr.或其同属植物其它种的根、根皮、茎及茎皮。春、秋采挖,除去枝叶、须根及泥土,将皮剥下,分别切片,晒干备用。病害防治: 小檗极易生白粉病,尤其是在大面积栽植,又通风不良的情况下更为严重。一旦发现此病,应立即用三唑酮稀释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一般情况下,一周一次,连续2-3次即可治愈。小檗-育苗技术小檗在城乡绿化中广泛应用,是作绿化色带、花坛、彩球的优良材料。小檗主要通过种子进行繁殖,也可通过枝条进行扦插育苗。现将方法介绍如下:一、播种时间:北京平原地区在春季土壤解冻后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二、土壤准备:在播种前深翻土壤30厘米,清除杂草、树根及其他杂物,然后进行作垄或作床及土壤消毒等工作。三、作垄及作床:小檗可采用高床育苗及宽垄育苗,尤其是在容易引起土壤板结的壤土及粘土上更是如此。在沙壤土上可以采用低床可平床育苗。先作高床。高床的规格:长×宽×高=(10-15)×(1-1.2)×(0.2-0.25)米,床间距30至40厘米。作床前应划线,床面平整,边角分明,大小相等,规格为一致。然后作宽垄,宽垄的规格为长×宽×高=(10-15)×0.4×0.3米,垄间距30厘米,作垄时做到:大小一致,平直,土块破碎,整齐美观。然后进行土壤消毒,在播种前的3至5天,选择晴朗的天气,用5%的多菌灵喷洒床面或垄面,进行土壤消毒。播种前3天至5天喷洒1:100的氟乐灵,可减少杂草滋生。四、种子处理:主要是种子的消毒及催芽工作,两者可以结合起来同时进行。方法是:把小檗种子浸泡在5%的多菌灵溶液中24至36小时,然后捞出,与经过消毒过筛的湿河沙按种子与河少的体积比为1:3混合均匀。然后选择地势高,背风向阳,地下水位小于1.5米的地方,挖一四壁垂直的催芽坑,坑的大小依种子的数量而定。在催芽坑的最底下添5厘米的河沙,然后放置通气秆(用4至6根玉米秆作成),在把种子与河沙的混合物放置其中,上面覆盖5厘米的河沙,再覆盖5厘米的黄土即可。随时检查种子的发芽情况。一般情况下,北京平原地区3月下旬催芽后,10天至15天种子即可裂口发芽。五、播种要点1.垄播。用播种小镐在垄的两侧各开出宽深各5厘米的播种沟。开沟时做到深浅一致,大小相等,端直。撒种时要均匀,不漏播,不重播。播种量为每亩15公斤。覆土厚度为3至5厘米较合适。覆土后用镇压机镇或踩实,通过侧方灌溉灌一次透水。2.高闲播种。在做好的高床上,均匀撒种,种子间距1至1.5厘米。覆土厚度2厘米。覆土后喷雾,灌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