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芦笛岩

来源:连笔字网 2024-01-26 15:40:06 作者:连笔君

桂林之行的最后一站,是芦笛岩。

芦笛岩位于桂林市西北的桃花江畔,在光明山的南侧山腰。洞口原长有一种芦荻草,传说可以做笛子,吹出悦耳动听的声音,芦笛岩因此得名。

芦笛岩出名得比较早,从唐代起,历代都有游人踪迹。改革开放以后,它接待过非常多的国内外首脑及政要,例如邓小平、朱镕基、胡锦涛、吴邦国,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卡特、联合国前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等,他们都给了它高度的赞扬。桂林人由此引以为傲,称其为“国宾洞”。

现在,芦笛岩是国家4A级景区,也是桂林山水的一颗明珠。

登上半山腰,就到了洞口。
芦笛岩洞深240米,游程500米。洞内有大量奇异多姿、玲珑剔透的石笋、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满目,组成了狮岭朝霞、红罗宝帐、盘龙宝塔、水晶宫等景观,令人目不暇接,如同仙境,被誉为“大自然的艺术之宫”。

据介绍,芦笛岩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年代,l0O万年前这里原是一个古地下湖,由于地壳运动山体抬升,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湖变成了山洞。后来,雨水形成的地下水沿着山体中许许多多的破碎带流动,溶解了岩石中的碳酸钙,变成了含有碳酸根与钙离子的溶液。当地下水从岩石缝隙流到洞中时,二氧化碳溢出,钙离子就沉淀结晶,经过长年的积累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钟乳石。

狮岭朝霞:这组钟乳石组成的壮丽图景,酷似太阳初升时的茂密森林,成群的狮子迎着朝阳在森林里尽情地欢舞,使整个森林充满了蓬勃的朝气,其中,一头大狮子正看护着一群玩耍的小狮子。

红罗宝帐:这里的石盾和石幔,合起来形成了盾帐,在外形上宛如一床圆顶蚊帐。

半首诗台:这里有个小平台,相传古代有位诗人远道而来,被芦笛岩神奇的景色迷住了,不禁诗兴大发,可是他只写出了半首就再也找不到适当的诗句了。这半首诗说:“天生芦笛千般巧,欲写奇岩下笔难。”后人便把它叫“半首诗台”。

高峡飞瀑:这里的景致,像两座绿树叠翠的山峰,在两座山峰之间,一条银光闪闪水花四溅的瀑布飞泻而下。

塔松傲雪:这里有两座奇特的石笋,一座像大雪人,一座像一棵上尖下圆的塔形松树。

瓜菜丰收:这里的钟乳石,有的像莲藕、豆角、高脚白菜,有的似花菜、丝瓜、苦瓜、冬瓜,造就了一幅丰收图景。

黄杨木雕:这座巨大的钟乳石,很像一座精美的黄杨木雕。

盘龙宝塔:这根柱状石笋像一座宝塔,盘绕着一条青龙,弯弯曲曲,扭作几层,人们叫它“盘龙宝塔”。

这是双柱擎天。

洞中皇

帘外云山:这里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幕、石幔,密集如林。

水晶宫:这里是芦笛岩最宽阔的地方,最宽处有93米,最高处18米,大厅的左上方悬挂着一盏巨大的宫灯,把整个大厅染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好像是神话故事里东海龙王的水晶宫。

这条鲤鱼原是根石柱。尾巴是石钟乳部分,身部是石笋部分,连接成石柱后,由于根基黏土下沉,顶端被拉断离开了洞顶,成了一条钻入泥里的鲤鱼。

远望山城:这一派锦绣河山,有人说它像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也有人说,它像是上海的外滩,可更像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这是远望桂林城。

葵花峡:洞中的钟乳石林形成峡谷,上面有一朵金灿灿的大葵花,人们把这里叫做“葵花峡”。

幽境听笛

闲居仙境

舞台帷幕:这像是一座舞台,演出刚刚结束,金丝绒帷幕正在慢慢关闭。这种薄片状的钟乳石叫石帷幕,是由片状流水形成的。

大锦旗

雄狮送客:这个石笋像头骄傲的雄狮,正昂首摆尾向大家致意,因为这是芦笛岩最后的景观,因此叫它“雄狮送客”。

走出溶洞,光明山脚,还有清清的芳莲池。

芦笛岩,山水相依,内秀外雅,妙趣天成,不仅是“大自然艺术之宫”,也是一幅绝好的山水田园风光图,不愧“桂林山水甲天下,芦笛美景堪最佳”。

上一篇:吃瓜是什么意思啊内涵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