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0年,处于鼎盛时期的罗马帝国统治了地中海沿岸的大部分地区。为了把水源地Uzès(尤赛斯)的泉水送到当时的重镇尼姆,罗马人用了15年的时间,修建了一条长50公里的引水渠,跨越嘉德河谷的这座水道桥成为整个引水渠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性建筑。
图1。位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尼姆附近的嘉德水道桥。
这座长275米、高48米的嘉德水桥,由52个大小不等的拱形桥孔重叠组成。水桥分为上下3层,中下层为支撑桥体和通行桥,25米长的桥拱跨度保证了河水的流畅及来往船只通行无阻,而泉水则从最上面一层的封闭水渠通过。1985年,这座宏伟的大桥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历史遗产名录而得到了全方位的保护。欧元诞生以后,作为五欧元纸币背面的图案,嘉德水道桥更加名扬世界。如今,这里每年都会吸引超过130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而这也让它成为法国参观人数最多的十大景点之一。
图2。五欧元纸币背面的图案。
对于这样一座伟大的建筑,我在设计行程的时候自然留足了时间。
从阿维尼翁去嘉德水桥,有直达的公交车,十分方便。一早吃过早饭,溜达到酒店旁边的公交总站,1.5欧的车票,一个来小时,我们就来到了景区旁边的停车场。
从停车场前行,一个带有透明顶棚的开放式休息区出现在我们眼前。两侧的建筑里有信息中心、纪念品商店、一座介绍水桥建造历史的博物馆和放映厅、餐厅甚至洗手间,却唯独没有我们在国内司空见惯的售票处。
和人家相比,我们呢?国内的旅游景区,除了北京的价格还算相对合理,外地随便一个园子,门票都要几十甚至上百元人民币,更不用说申请下来的世界遗产了。
图3。休息区入口处关于嘉德水桥和整个保护区的介绍及示意图告诉我们,水桥周围方圆165公顷的土地早已被政府划为遗址保护区。
从这里前行十来分钟,穿过一片茂密的树林,便看到了这座宏伟的建筑。
图4。独特的构造和磅礴的气势,让我们不禁为之惊叹。
要想看到嘉德水桥的全貌,必须从一层走到桥的另一边。
图5。从桥上看到的下游风光。
图6。我们到达的时候天色还有些阴沉,但当这座史诗般的建筑完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我还是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
图7。罗马设计师为了防止可能泛滥的河水对大桥的冲击,特意在桥墩底部设计了分水角。桥墩对外的三角形结构,可以大大降低洪水对桥墩的冲力,从而使大桥更加稳固。这一独特的设计,成为罗马时期高度发达的水利工程技术的绝好例证。
图8。只有在丰水期,才能在水中拍到大桥三层的完整倒影。不过,就算河水不多,也阻挡不了那些喜欢游泳、划艇的人们。
图9。小水窝中的倒影。
图10。过了一会,居然云开雾散,太阳露出了可爱的笑脸。这张和图1那张就是那个瞬间拍摄的。
考虑到老妈的身体,我决定带她转移战场。不远处有一家餐厅,正好可以坐下来,一边休息,一边喝着咖啡继续欣赏。
做功课的时候,我看到有些照片是从高处拍摄的整个桥体,和印在五欧元上的有几分相似。经过一番寻找,终于在大桥旁发现了石阶。一口气爬到半山腰,竟然先得到了意外的收获。
图11。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最顶端水渠的模样。
图12。为了防止蒸发,水渠被设计成封闭式的,最上面由石板覆盖。看到水渠里面的光影吗,那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为了便于定期检查和清洗石壁上的水垢,每隔十几米,石板上就会留出一个可以活动的检查口。两千多年前的罗马设计师,竟然已经有了如此的造诣,实在令人佩服。
图13。从观察第三层的地方再往上爬几个台阶,有一个小小的平台。在这里,我也找到了相同的角度。
时间正好到了中午,心满意足地快速下山,和老妈汇合。
这家餐厅是景区里唯一一家出售正餐的地方,旁边的一家小铺只卖饮料和三明治。两家分工明确,没有任何竞争。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午餐套餐非常值得推荐。二十几欧的价格,面对这样的美景并不算高,而且除了前菜、主菜、甜点还含一杯espresso。这还不算,每人还送半瓶上好的粉红酒。这么高的性价比,当然要在这里解决午餐啦!
图13。看到我在拍照,热情的老板给我换了一个带有标签的酒瓶,旁边的客人也和我说,这个牌子的粉红酒非常不错。
图13。那就再拍一张吧,让水桥倒影在“小粉”中,景美心也美。
再来看看我们午餐的内容吧。
图14。前菜是西班牙冻汤,看着已经很诱人了。
可老妈不习惯吃凉的,于是我和服务员商量是否可以加热。服务员睁大了眼睛,很显然,她没有碰到过这样的要求
“加热恐怕就不好喝了。”她迟疑地对我说。
“没关系,我妈妈想喝热的。”
“OK。”看到老妈,她似乎一下子理解了。不一会,一盘热气腾腾的西班牙“冻”汤就回到了我们的桌上。
图15。主菜我选的是鱼,配上茄子丁,非常美味。
图16。之后的甜点也很不错。
图17。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看看时间,我们也要和这座印在五欧元上面的世界遗产告别了。然而,那一份美好的记忆,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