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唐书张议潮传 (作者:罗振玉)
天宝末,安禄山犯阙。肃宗在灵武,尽召西河戍卒,收复两京。吐蕃乘虚,凉陇诸州次第陷没⑴,惟沙州至大历中尚固守。
张议潮者,沙州人。少习文史,长通韬略。虽生长虏中,而心系本朝。阴结豪俊,密谋归唐,苦未有当。逮会昌二年吐蕃赞普死,无子,立妃綝兄尚延力子乞离胡,国人以为不当立,多叛去,国内大乱。别将尚恐热亦叛,自尊为宰相,与鄯州节度使尚婢婢搆兵,连年不决⑵。大中二年,议潮乘隙率众擐甲譟州门,汉人皆助之,虏守者惊走,遂定沙州。摄州事,复缮甲兵,耕且战。遣押衙高进达等十辈,首操梃内表,其中东北走天德城,因防御使周丕请命于朝⑶。旌其劳,宣宗命持节河西。图谋得势。转益雄豪。
大中四年,尚恐热大略鄯、廓、瓜、肃、伊、西等州,所过捕戮,积尸狼藉,麾下内怨,首欲图之。议潮乘隙,以次第收复张掖、酒泉,攻城野战,不逾星岁,克获两州。五年八月,遣兄议潭及州人李明达、李明振、押衙吴安正等二十九人入朝告捷,并献瓜、沙、伊、肃、鄯、甘、河、西、兰、岷、廓十一州图籍。帝嘉其忠,命使者赉诏收慰,攫议潮沙州防御使,拜明达河西节度推官兼监察御史,明振凉州司马、检校国子祭酒、御史中丞,吴安正亦授官武卫有差。十一月,诏于沙州置归义军,领十一州,以议潮为节度管内观察处置押蕃落营田支度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兼金吾大将军、特进、食邑二千户⑷,得地四千余里⑸。
大中十年六月,议潮以兵逐回鹘、吐浑至纳职城。其年,唐册立回鹘使、御史中丞王端章、部押衙陈元弘行至雪山,为回鹘兵所劫。元弘来告。十一年八月五日,伊州刺史王和清急告回鹘兵至伊州,议潮皆次第平之,民称其功德,为变文以颂之。此时议潮盖以累加勋散,至尚书仆射。自西河归朝廷,边陲无事者历五朝,垂六十年,张氏世守之,终唐之世云。
懿宗咸通元年庚辰,议潮开窟为功德,画壁多幅。为《莫高窟记》,书之窟壁。
咸通二年九月,议潮自将蕃汉兵七千人,收复凉州,遣使入告,奏曰:“咸通二年收凉州,今不知却□□杂蕃浑。近传嗢末、隔勒往来,累询北人,皆云不谬。伏以凉州是国家边界,嗢末百姓,本是河西、陇右陷没子将(孙?)□国弃掷不收,变成部落。昨方解辨(辫)尺得抚柔(缺)使为豺狼荆棘,若(缺)馈运不给,比于赘疣。(缺)弃掷于犷俗,连耕相牵,状竟犯阙为寇,国家又需诛翦,不可任彼来侵。若微举兵戈,不挠州县。今若废凉州一境,则自灵武西□为毳幕所居,比年使州县辛勤,却是为羯胡修造,言之可为痛惜。今凉州之界,咫尺帝乡,有兵为藩垣,有地为襟带。扼西戎冲要,为东夏关防,捉守则内有金汤之安,废之(原作指)则外无堵壍之固。披圆(图)可羚,指事足明,不得不言,希留圣鉴。今岂得患□盗□放为寇讎,臣恐边士之人,坐见劳弊,臣不可伏匿所知,臣不敢偷安爵位,俾国家劳侵,忍霄汉忧勤。臣不言于国家而不用,死亦甘心。噬齐(脐)归□祭庙亦(以)彰于唐典。”情辞恳直,帝用嘉之。十月,敕曰:“凉州朝廷旧地,收复亦甚辛勤,藩屏□□,固不抛弃,但以麴长申奏,粮科欠□,除暂见机宜,亦非久制。近知蕃□状,不便改移,今已允一切仍旧。□推心许国,递有奏论,念其恳□,深可嘉奖。宜令中书门下宣布。”⑹
明年,置凉州节度使,领凉、洮、西、鄯、河、临六州⑺,发郓州兵二千五百人戍之⑻。七年,遣使贡方物。⑼十月,奏差回鹘首领仆固俊与尚恐热大战,擒斩之,传首京师。其余众奔凉州,尚延心破之。奏迁于岭南,吐蕃遂衰绝。于是河陇肃清,朝廷无西顾之忧。议潮乃请入觐。明年八月入朝,诏拜右神武统军,赐田宅京师,命其从子淮深代守归义。十三年八月卒于长安赐第,年七十四,赠太保。
妻宋氏,妾卢氏。无子,女十余人。其一归索勋。其十四女归李明振,后定索勋之乱,以复张氏之传。
兄议潭,大中五年与州人李明达、李明振、押衙吴安正等二十九人入朝告捷,并献瓜、沙、伊、肃等十一州图籍。及议潮入觐,亦入陪龙鼎,寿终于京,赐金紫光禄大夫兼检校吏部尚书□左金吾大将军兼御史大夫赐紫金鱼袋南阳郡开国公,夫人索氏,亦连镳归觐。卒后葬于月登阁北茔⑽。
张淮深,字禄伯,敦煌信义人。祖曰谦逸,工部尚书,考曰议潭,赠散骑常侍⑾,叔父议潮。初议潮入觐,河西军务封章陈颖总委侄男淮深全守藩垣⑿。至乾符时,回鹘侵瓜州,淮深讨平之,获匈奴千余人,表奏,僖宗命左散骑常侍李众甫等上下九使,诏赐重器,加勋爵。是时回鹘亦新受诏命,九使方归,回鹘王子剧以兵临西河,淮深潜军突穹庐,回鹘大败.以功再建节麾,特降皇华,亲临紫塞,中使宋光廷⒀。因其对地方有功德,故民间多称颂之。
昭宗大顺元年庚戌二月二十二日,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以乱卒。妻阴氏,妾陈氏,子严晖、延礼、延寿、延锷、延信、延武六人死之。张景球为之志墓。
延绶,淮深第三子,或作延寿,同音字也。光启三年,授左千牛兼御史中丞,他无可考。
淮深在日,亦开窟为功德。
淮深既卒,弟淮□嗣;□卒,子承奉幼,詑之于瓜州刺史索勋。
索勋者,议潮之婿,名勋,字封侯,敦煌人也。祖靖,仕晋,位登一品。父琪,任敦煌郡长史,赠御史中丞。议潮既收瓜州,以功累官授“昭武校尉持节瓜州诸□□□□□墨釐军押蕃落□□□□□……”⒁,自是勋乃自为节度,景福元年,朝命许之。索勋攘张氏世勋,为时虽暂,亦开窟为功德。
昭宗乾宁元年甲寅,议潮十四女李明振妻出定索勋之难,请于朝,以侄孙承奉嗣为节度使。朝命使者内侍常□□□、副使齐珙、判官陈思回赉诏书诣沙州慰回。时明振已先卒,诏以明振长子弘愿充沙州刺史,兼节度副使,次子弘定充瓜州刺史、墨釐军押藩落等使,第三子弘谏充甘州刺史,以酬其庸。李明振妻定难之役,详载《再修功德碑》文。
承奉者,淮深抑淮□子也。自索勋之乱既定,承奉得再主沙州政权,援用旧例节度之名。至昭宗光化三年,乃得唐帝实授,直至天佑二年不废。
天佑二年,承奉建国号为西汉金山国。迄梁乾化元年之间,金山国曾数拒回鹘入寇。乾化元年,回鹘可汗之弟狄银,兵逼沙州,承奉力屈,乃约为父子之国。至梁贞明五年卒⒂,而张氏绝矣。沙州人推长史曹义金主政。
注:
⑴《五代史·吐蕃传》。
⑵《唐书·吐蕃传》及《通鉴》,用罗氏所节原文。
⑶《唐书·吐蕃传》。
⑷详《唐书·吐蕃传》及《通鉴》、两《唐书》《本纪》《方镇表》。
⑸见S三三二九卷。
⑹S六三四二卷。
⑺《唐书·方镇表》。
⑻《五代史·吐蕃传》。
⑼《旧唐书·懿宗纪》。
⑽《张氏勋德记》。
⑾张景球撰《归义军节度使检校司空南阳张府君墓志铭》。
⑿《张氏勋德记》。
⒀节用张景球撰《张府君墓志铭》及《张淮深变文》,惟九使与宋光廷两文所叙不同,依变文意审之,则九使先来,既归而回鹘又叛,重讨之,河西乃定。两事相去不远,则再建节麾事当指河西戡定言,故两采之。
⒁节索勋《修窟纪德碑》文。
⒂详王重民先生《金山国坠事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