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王继英

来源:连笔字网 2024-01-25 01:03:57 作者:连笔君

远观近鉴宋朝人·273·年高德劭、素孚众望,在枢密使中位列第一:王继英

王继英(946-1006),开封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宋史·卷二百六十八·列传第二十七》有传。

本传记,继英青年时期跟随名相赵普,为赵普做文字工作,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八月,赵普罢相,离开朝堂,出任“河阳三城”(治今河南孟阳)节度使,跟随赵普的人纷纷离去,继英却不离左右,更加勤谨地为赵普做事。

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71)九月,赵普入朝,回任首相,继英随赵普到“中书门下省”所属“五房”即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任职。

其时宋真宗为亲王,宋太宗选任继英为为宋真宗喝道开路的“导吏”兼引见客人的“内知客事”,且召见继英说:“你过去为赵普做的事,朕全都知道,现在侍奉亲王贤人,更应尽属下之节操。”

至道元年(995),宋真宗被立为太子,继英受任太子府官员“左清道率府副率”兼“左春坊谒者”。“左春坊谒者”本来是宦官的职任,“左清道率府副率”官阶七品,不是在太子身边奔走做事的随员应该担任,而继英却受任一身兼二职,是“执政之误也”,宰执大臣的失误。

至道三年三月,宋太宗去世,宋真宗即位,提拔继英为主管各地进贡之事的“引进使”。

咸平初年(998),继英任“遥领恩州(治今湖北恩施)刺史”兼掌供奉乘舆,朝会游幸、大宴引赞,引接亲王宰相百僚藩国朝见,纠弹失仪之事的“閤门使”,后升“左神武大将军”官职,实任国家最高军政机构“枢密院”掌管枢密院内部事务,检查枢密院主事以下官吏功过及其迁补等事的官员“枢密都承旨”,后改官职为“客省使”。

景德元年(1004),辽国萧太后、辽圣宗率军进犯宋朝,很快攻至里开封不足200里澶州(治今河南濮阳),继英密请宋真宗北上澶州迎敌,宋真宗定计北上后,即命继英骑快马到北边重镇镇州(治今河北正定)、定州(治今河北定州)、高阳关(在今河北高阳东)阅视行宫修建、物资储备情况,向将士宣布宋真宗旨意。不久,充任澶州驻军首领“钤辖”。

宋真宗到达澶州后,镇、定、高阳关三路行营都部署傅潜怯敌避战,战后,宋真宗令继英到傅潜所部军中将其召还,交予有关部门处置。

不久,继英掌管皇帝侍卫部门“三班院”,升“宣徽北院使”,与周莹一同兼任枢密院长官“知枢密院事”。后周莹到外地任职,继英独任枢密院长官,但继英做事小心谨慎,以勤敏著称,宋真宗对他很倚赖。

其后,继英改任“枢密使”。旧制,枢密使的祖母、母亲受封爵,只封“郡太夫人”,宋真宗下诏,特别加封继英的祖母、母亲“国夫人”。

继英曾因提拔军官禀告宋真宗:“有与臣疏远见外、急于攀附陛下的人说臣蒙蔽陛下,不为他们引荐。”宋真宗说:“此辈虽有关系,亦须因事立功,方许提拔使用,不可让他们过于寻求侥幸之机,卿不用再说。”

当年继英跟随宋真宗北上澶州,辽国请和,宋真宗咨访经略,继英曾经提供建议,第二年宋真宗在开封南郊举行祭天大典,加升继英官职为“特进、检校太傅”。

景德三年(1006),继英去世,享年61岁。宋真宗亲临继英家哭悼,赐予其家白银5000两,赠予他“太尉、侍中”荣誉职衔,谥号“恭懿”,且为继英的祖父举行了葬礼,将其埋葬,赠予继英的妻子贾氏“长乐郡太夫人”封爵,录用继英的儿子、女婿、身边人员数十人为官。

本传最后记,继英幼年时就成为孤儿,寄养在外祖父家,继英做了高官之后,外祖父、各位舅舅中有人去世,继英正在奏请派自己的儿子为其办理丧事,自己却去世,宋真宗特别下诏,指示有关部门为其办理。

《宋史》传后之“论”说,《宋史·卷二百六十八》所记柴禹锡等7人都因为在王府做事,攀附宋太宗、宋真宗致身高官显位,若以勤谨被信任,年高德劭、素孚众望,在枢密使中位列第一,而善终如始,只有王继英。

我读《宋史·王继英传》,则因继英对待赵普,不禁想到司马迁《史记·郑世家》后“太史公曰”中的一句话,“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世人大多如此,而继英却能反其道而行之,无怪乎《宋史》撰者对他做出7人中最高、最好的评价。

上一篇:悬浮术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