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笔字网 > 知识库

失败者之歌

来源:连笔字网 2024-01-24 19:53:17 作者:连笔君

各位真爱泥萌壕,

周末又要结束鸟。

熊猫君带来一本重磅新书,

21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传奇大师——格雷厄姆·格林成名作

《斯坦布尔列车》

《斯坦布尔列车》

[英] 格雷厄姆·格林

21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传奇大师

《斯坦布尔列车》是格林早期最有野心的作品。

出版两年,就被好莱坞改编成电影《东方列车》,格林也由此跻身畅销作家之列。

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本书的成功,格林也许就不成为现在我们所熟悉的样子了。

说到格林,熊猫君回想起第一次读《恋情的终结》时,格林充沛、细腻的情感给我的震撼如同当头一棒,

从未见过一个作家能将爱情中的情感能写得这么富有层次、这么深入骨髓!

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会讲故事的圣手”的格林,不仅善写人物的内心情感,也是一位大时代和人物群像的大师。

在《斯坦布尔列车》中,格林通过七个主要人物,

向我们展现了上世纪30年代欧洲风云变幻的时代面貌。

格雷厄姆·格林

(1904.10.2.-1991.4.3.)

五个车站、七个角色、一个时代

曾有人说,观察一个社会的最好方式就是,乘坐一次火车,你会经过城市、郊区、乡村,你会遇到各个阶层、各种各样的人。

《斯坦布尔列车》的故事,就发生在名噪一时的东方快车上——

从比利时的奥斯坦德出发,

途径德国科隆、奥地利维也纳、塞尔维亚苏博蒂察,

最终达到终点站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

需要说明的是,格林在写作这本书时,仍使用了伊斯坦布尔的旧称——斯坦布尔。

上世纪30年代的欧洲,介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各种社会运动不断:

经济大萧条、社会主义运动、反犹太主义、同性恋、日渐猖獗的犯罪活动……

欧洲人的生活变得浑浑噩噩,漫无目的地谋生奔走,人们的信仰在逐渐消失与瓦解。

犯罪、暴动、浪漫的爱情、社会运动和资本世界的勾心斗角,

时代里的阴霾被格林以狭小的车厢承载住,投射在乘客们身上。

在不同的站点上,七个主人公们相继登场:

商人迈亚特,看似富裕有地位,却因犹太人身份备受歧视并感到自卑。

只有在财富掌控话语权的世界里,他才能重新恢复自信。

歌舞演员科洛尔,一心渴望找个爱自己的有钱人,却总是情路不顺,

她熟悉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知道应该更狡诈,内心却仍保有纯良。

一心想跻身上流社会的畅销书作家萨沃里,一到利益相关时刻,就成为被抛弃的那个。

强势、机敏的英国记者梅布尔,为了每周4英镑的加薪,不择手段想弄到头版新闻,最终仍一无所获。

从未失过手的惯偷格伦利希,这次却失手成了杀人犯,被迫逃离家乡躲避追捕。

爱情的失败、理想的失败、生活的失败……形形色色的人们乘客们上演着一幕幕失意与溃败的众生像。

原本完全没有交集的人们,因为别人生活轨迹的介入、交汇,命运走向了分岔路口。

失败者之歌:所有我热爱的却被你们怀疑的事,我都会倾尽全力去做。

人们常用“格林国度(Greeneland)”来形容格林笔下的人物和善恶颠倒的世界。

而格林自己,也这样分析自己的小说基调:恶在人间畅通无阻,而善却不能再在世间漫步。

纵观格林的小说,故事都不算复杂——没有繁冗的结构,也没有离奇的情节。

他唯一坚持的,是孜孜不倦地通过大量丰富、细腻的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内心的痛苦和焦虑。

“格林国度”里的人物,都是一些不曾得到善待的卑微者,都承受过非同一般的厄运与磨难。

以《斯坦布尔列车》里面,自称医生的流亡者津纳为例。

津纳出身于塞尔维亚的穷人家庭,后来成为社会民主党的领袖。

他获得知识和地位,却又与父母疏远,亲情的缺失让他孑立于世。

他5年前出席了一次作证,却被“伪证罪”的名义通缉,无奈逃到英国开始流亡生活。

5年后他踏上东方列车归国,希望发动一场起事唤醒民众,但还没抵达,起事就提前爆发并被镇压,他所谓的同志也抛弃了他。

尽管知道回国已没有意义,他依然选择回国和自己的同胞们站在一起,直面现实。

他想象着自己如何在法庭上慷慨陈词,痛斥统治者。

然而根本没等到上法庭,他就被车站临时组建的军事法庭判处死刑。

最后向他开枪的士兵,则正是他想要去解救的社会底层人士。

他要解救的人,最终成了他的掘墓人。

不仅津纳,“斯坦布尔列车”上的所有人在经历着失败或背叛:

因为一张10英镑的车票就付出身心的歌舞演员,被无情的现实所背叛;

女记者为了区区4英镑的加薪,就出卖了津纳……

作家约翰·勒卡雷(《锅匠,裁缝,士兵,间谍》作者)曾经感慨道:

格林拥有智慧、优雅、个性和故事,以及一种卓越而普世的同情心,这让他永远在世界文学中享有一席之地。

他的作品总是有“恶”相随——阴谋与背叛、犯罪与暴力、失败与堕落。

但他又是如此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阴霾无处不在,其下却往往闪烁着微弱又顽固的人性的光芒。

就像津纳的视死如归,一直不被车上其他人不理解。

小报记者梅布尔还嘲讽道:

他过去在贫民区是很得人心的,但如果他以为人们仍然记得他,他就是个大傻瓜。五年了,没有人隔了这么久时间还能被人记得。

但这种无畏的信仰,却成了那个时代里,最值得敬佩的“不合时宜”。

人无法左右时代,也改变不了他人的目光,但始终能做的,是决定成为怎样的自己。

如果注定要成为不合时宜的那一个,就无所畏惧地不合时宜。

所有我热爱的却被你们怀疑的事,我都会倾尽全力去做。

上一篇:九宫格解法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