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之内皆兄弟!
很多时候,事情本身对人的伤害并不大,最大的伤害来自对事情的想法!
《庄子.山木》中举过一个例子:某人撑船渡河,忽然上游过来一艘船,眼看就要撞上;此人高声大叫,可仍然被顺流而下的船只撞到,他满心怒火、暴跳如雷、高声谩骂!可一旦发现那只是艘空船,这个愤怒就会立刻烟消云散,心情平和了很多!
同样一场遭遇,损失大小相等,可感觉的伤害程度却截然不同!原因在于,很多愤怒是“对人不对事”,真正来源是对“对方”心理或行为原因的猜测!
好像在路上行走,被人轻轻撞了一下,当对方分别是老人、小孩或青壮年时,引发的心理活动有很大差异,反应的激烈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如果是被一位盲人撞了一下,估计不仅不会气恼,还会产生愧疚的心情变化!
为什么整个感觉会转变呢?就是因为想法变了。表面看来,愤怒的起因是“那个人”伤害自己的行为,但其实是在计较“那个人到底是什么想法”,是担心自己遭受无端轻视!
在佛教中,这也是一种偏执自我的表现!用俗话说就是“想不开”!
世间人都很看重自己!无论高低贵贱,有人不在乎别人,可没有人不在乎自己的感受!有钱有权,自然胆气茁壮;财少位低,也有“光脚不怕穿鞋的”勇敢!归根结底,都是心态偏执造成的因果!
“众生平等”是佛教的一个基本思想,有种比喻是:佛看视众生,就像爷爷看着孙男娣女争抢糖果一样,只有痛惜慈爱,没有厌恶指责!这个说法虽然不能完美的诠释佛教理念,但的确有这么一种意思在里面!
《论语·颜渊》里有一句话是:“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成不成得了兄弟先放在一边;但“礼多人不怪”,遇事把别人多往好处想想,可能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