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枝槲寄生
槲寄生
学名 viscμm coloratum (Komar.)Nakai别名北寄生、冬青、桑寄生、黄寄生、冻青、寄生子等。属桑寄生科常绿半寄生小灌木。以茎叶入药。具祛风湿、强筋骨、养血安胎、止咳功能。寄生桑树、柿树、梨树等。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陕西、江苏、湖北、湖南、四川等省。 扁枝槲寄生 学名Viscμm articulatum Burm f.别名枫香寄生、蟹瓜寄生、虾脚寄生、枫树寄生、桐树寄生等。以全株入药。具祛风利 湿、舒筋活血、止血的功能。分布在广西、四川、陕西等省。
扁枝槲寄生相关俗称
扁枝槲寄生又名螃蟹脚,若螃蟹脚为俗名,则其学名为扁枝槲寄生(也称枫香槲寄生:据在广 东鼎湖山及罗浮山观察,螃蟹脚除以重寄生形式寄生于鞘花或广寄生外,也直接寄生于罗浮椎、秋 枫等植物上)。是一种寄生在树龄较高的古乔木茶树上的寄生物。
颜色为绿色(采摘晒干后变成棕黄色),行如蟹肢而得名。
“螃蟹脚”传说:
在云南老茶区的古茶树上寄生着一种叫“螃蟹脚”的寄生植物,据说只有在上百年的古茶树上 才能找到。它和老茶树长在一起,吸了茶树的灵气,自己也成精了。
扁枝槲寄生其实是这样的
在云南的原始森林里,有着这样的一种山珍,它的名字叫“螃蟹脚”听起来像是海鲜,其实它 不是一种水产,而是一种罕见的寄生兰植物,一般寄生于云南高原某些特定的原始森林边缘且树龄 为上百年的老茶树上。“螃蟹脚”为多年生草木,形状像小珊瑚,因其枝条为节状带毫,所以被当 地人称为“螃蟹脚”,学名“扁枝槲寄生(Viscum articulatum Burm.f.)”,属扁杆灯芯草,为多 生草本。新鲜“螃蟹脚”外观为绿色,晒干后转为棕黄色。冲泡出的汤色黄绿透亮,鲜时有浓郁的 特殊清香,陈化后有较浓药香味儿。
扁枝槲寄生医用价值
性味:微苦,平。
功效:祛风利湿,舒筋活血,止血。
主治:风湿关节痛,腰肢酸痛;风湿骨痛,劳伤咳嗽,痢疾,产后血气痛,鼻衄,小便淋痛。
据医学专家考证“螃蟹脚”其性寒凉,饮之后回甘爽甜,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消食,清胆利尿,降低血脂,血压,对治疗宿食内小便赤热等有明显疗效。它含有多种有机物,营养价值很高,可做药用,用于消炎、治疗胃病、糖尿病效果较好。 常饮可防止血管硬化,消除疲劳,延年益寿.螃蟹脚加普洱茶,其具有较好的医疗作用,可治肚子疼,清凉,有防癌保健作用。
禁忌L螃蟹脚常被被人称“普洱茶的伴侣”,但普洱生茶性凉,再加入性凉的螃蟹脚,过量饮用,容易腹泻,孕妇慎饮!
扁枝槲寄生饮用和食用的方法
1、单独饮用:取螃蟹脚1—2克,放入小壶或薄瓷盖碗中,用开水冲泡。像冲泡普洱茶一样先进行“洗茶”,第二道才开始饮用,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多延长冲泡时间,可冲泡20道以上,待冲泡至无味。
2、与普洱茶一起饮用:取二至三小枝螃蟹脚放入茶中,同茶一起冲泡饮用,别有一番风味!千万不要放多了,否则会夺普洱茶的本味的!
3、褒鸡汤:取1000克左右的净嫩鸡一只,放入1至2克左右的螃蟹脚,一起炖至肉烂,吃肉、喝汤,具有很好的食疗效果。
《中药大辞典》:枫香寄生
药材名称枫香寄生
拼音Fēnɡ Xiānɡ Jì Shēnɡ
别名虾蚶草(《本草求原》),百子痰梗(《岭南采药录》),螃蟹夹、栗寄生、寄生包(《四川中药志》),路路通寄生、风饭寄生(《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柿寄生(《云南中草药》),扁枝寄生(《西藏常用中草药》)。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为桑寄生科植物扁枝槲寄生的枝叶。夏、秋采收。
原形态常绿寄生小灌木,高20~40厘米。茎基部圆柱形,具二棱;小枝扁平,绿色,每一节间呈矩圆状倒披针形或近条形,上宽下狭,脉两面具多条。叶退化成鳞片状。花单性,雌雄同株,生于关节上端凹陷处,每簇3朵,中央的为雌花,侧生的为雄花,花基部有2片合生成盘状的小苞片;雄花小,花被4裂;雄蕊4,无花丝,花药多室,贴生于花被上;雌花长约1.5毫米;花被4裂,裂片三角形;子房下位,花柱短,圆锥形。浆果近卵形,径约4毫米,熟时黄色,基部具宿存小苞片。花期初夏。
生境分部寄生于果树、枫香和栎树上。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广东、湖南、湖北、福建、台湾等地。
化学成分含齐墩果酸、齐墩果酸酯、古柯二醇等三萜成分及肌醇。
性味辛苦,温。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辛,性平。"
②《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苦涩,无毒。"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除湿,止咳,祛痰。治腰肢酸痛,风湿骨痛,劳伤咳嗽,赤白痢疾,崩漏带下,产后血气痛,疮疥。
①《生草药性备要》:"祛风去湿,洗疮疥、癞风毒烂,酒风。"
②《本草求原》:"祛风散湿。治肿痛,洗烂脚疥癞。浸酒良。"
③《岭南采药录》:"脚弱,以之浸酒服;红白痢疾,水煎服。"
④《陆川本草》:"镇咳,祛风湿。治咳嗽多痰,风湿骨痛。"
⑤《四川中药志》:"治虚损劳伤咳嗽,红崩白带,产后血气痛及小儿惊风。"
⑥《广西药植名录》:"止咳化痰,催乳,散血。治关节痛,腹痛,风湿,跌打。"
⑦《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治腰肌劳损,瘫痪,衄血,小儿惊风。"
⑧《西藏常用中草药》:"治腰腿酸痛,高血压,胎动,乳少。"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炖肉服,1~2两;或浸酒服。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涂。
①治产后血气痛:螃蟹夹,醪糟炖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妇人白带:螃蟹夹、百节藕、天冬、兰草根、白芨煎水,炖猪心肺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小儿牙疳:扁枝槲寄生全株研末吹入患处。(《云南中草药》)
④治牛皮癣:扁枝槲寄生研末,用鸡蛋油调匀搽患处。(《云南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