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蹈之荡湖船
说起荡湖船,具有悠久历史。一说,是在大禹治水之前,洪水泛滥,大禹叫人疏於造船,洪水退低,舟等搁浅于浅滩,孩子们便将舟船拉着推着戏耍。— 根据《太平广记》史料记载早在唐代已经流行。这种舞蹈在唐代称旱船、划旱船、采莲船,在宋代称旱龙船。都是陆地上模仿水中划龙船之舞,道了明代,人们用竹编旱船常以彩布作舞,于是形成了荡湖船。另有一说,古代南汇东海滩上打渔的小舟搁浅在退潮时的海滩上,男女渔民拖拉着小舟打情骂俏,于是在庙会上仿制舟船作舞娱乐。到了清代,已盛行于上海市郊乡镇。我们可以从清《上海掌故》中“五彩缤纷赛龙舟,淡妆浓抹更相宜”之句得到印证。这里的龙舟指的是在岸上,淡妆浓抹表演的是荡湖船。到了民国,这种形式已遍及上海市郊,每逢举办庙会时,民间舞蹈家在行街表演上大显身手。上海市郊及新场地区的荡湖船表演形式,受江南水乡生活习俗的影响,表演时,多为一船两人,一扮渔姑,称旦角,一扮渔翁,叫丑角,也有扮成“生”角于头上扎着白毛巾的男青年的。丑角或生角的手中握着一只木桨,渔姑也是由男扮女装,身架一条竹篾编成的小船,船体形状,有如画舫式样,也有的像一条鲤鱼。新场镇历届桃花节、艺术节上所制船体大都形式花轿式的船体。对民间舞蹈荡湖船的保护传承,具有一定的文化娱乐价值,深具南汇地域特色的荡湖船,深为当地民众喜爱。新场古镇旅游微信号:shxc201314